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種植業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基于石家莊市本地種植業生產狀況數據的整理和石家莊對種植業結構正相關政策的分析,得出結論:種植業內部結構需進一步完善;農業投入效率需進一步提高;農業科研成果與市場步伐應調整一致。在此基礎上,對石家莊市種植業產業結構優化提出建議:提升農業用地的使用效率;加強農業投入;提升農業科研轉化效率。
關鍵詞:種植業;結構調整;石家莊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種植產業是我國農業最重要的基礎之一。其中,糧食、棉花、油、糖、菜等品種是事關我國民生之大計的重要農產品。在進入經濟新常態的發展態勢之后,農業發展也需要跟著經濟形勢的變化而轉變發展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調整種植產業結構,保證發展質量。
1石家莊種植業發展的基本現狀
石家莊市是河北省糧食作物的主要產區之一,2020年6月,石家莊夏季糧食獲得了大豐收,強勁小麥的收獲面積高達5.80萬hm2,比上年增加了1.47萬hm2。在此同時,打造優質的糧食生產示范基地,在藁城、元氏等產地培育優質品種,標準的栽培模式、高效的節水灌溉,使得農業生產向著機械化生產和農產品流通的社會化服務一體化發展。2020年播種作物11.53萬hm2,比上年同期增長0.20萬hm2。石家莊以小麥和玉米等糧食作為主要作物生產,農業產業化規模日益進步,農業產業結構大體上較合理,對經濟的進步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從種植的產值情況來看,石家莊市種植業的產值穩中有進。
2種植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必要性
市場經濟要產生且充分發揮功能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①社會分工要充分;②市場體系要有規范的制度和秩序;③社會勞動不被個別勞動替代;④利益主體的不相同。種植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效果則是由這些條件的滿足程度來作為隱性要求的。農業部發布的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中指出,種植作為我國農業的重要且基礎的組成部分,其意義是無可替代的,種植業要持續穩定發展增收為我國經濟改革大局起著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作用。為了適應我國經濟的新常態,應加快生產方式的轉變,對種植業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全面提升發展質量。
3石家莊市種植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發展狀況和存在問題
石家莊市積極引導農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種植業,進行規模化種植。通過推動谷物和瓜果蔬菜的種植規模,逐步降低棉花和薯類的產量,使得產業結構更加適合石家莊市的基本發展狀況。在產業結構調整的環境下,石家莊市減少了玉米種植面積,增加了蔬菜、瓜果、油料等種植面積,使得蔬菜和瓜果等主要農業種植產業的產值達到農業總產值的75%以上,推進了蔬菜和特色瓜果產業的迅速發展。
3.1種植業內部結構需進一步完善
在農業的生產層面,玉米是石家莊市種植業的發展重點,在種植業的總體中占比非常大。這導致其他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面積增速放緩,造成種植業發展比例不協調,影響產銷一體化發展的進程。在市場需求的層面來看,石家莊市農產品的品質有待提升,優質農產品的比率有待提升,在管理的模式方面和操作的標準化方面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制度規范。
3.2農業投入效率需進一步提高
雖然上級財政在不斷提高對農業的投入,但是面臨著農業基礎設施的更新與維護、農業資源的整合與利用等眾多小而散的投入方向的增多,財政投入效率仍然偏低,使得種植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效率放緩。
3.3農業科研成果與市場步伐不一致
首先,種植業農產品的品種改良和育種發展所需時間較為漫長,農業科研成果向現實應用的轉化率有待提高,并且在部分應用層面出現了與社會現實需求的匹配程度低的狀況。同時,科技含量水平較低、高水平農業科技人才的引進不足等因素也是導致農業生產方式轉變較慢的原因之一。其次,農業發展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現代農業設施較為老舊,農業科技載體尚未完全滿足市場需求,較難留住高水平高素質的農業科技人才,尤其是種植業的育種人才。
4石家莊市種植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優化建議
4.1提升農業用地的使用效率
應在農業土地規模經營和農用土地的合理流轉方面進行大力改善。部分農村人口由于城鎮化進行而大規模涌入城市,耕地和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問題成為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所以明確土地產權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應優化農村的土地資源配置,提升農業用地的使用效率,從而調整種植業產業結構。
4.2加強農業投入
提升種植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更新老舊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提升農業生產的基礎保障力度,因地制宜整合分散的種植業生產資源,提升種植業生產效率。同時應增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渠道,完善社會資金進入農業領域的傳導機制,從政府和社會兩方面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
4.3提升農業科研轉化效率
種植業結構調整離不開農業科研向現實農業生產的轉化。在種植業結構調整中,提升農業科研轉化效率可以從供給和需求兩端同時提升種植業結構調整的效率,為農業發展提供更多、更高效的生產方式。同時,依托新型優良農業品種、科學控肥施肥技術、嚴防病蟲害等農業科技,推進種植業規模化發展,提升種植效益,充分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
5參考文獻
[1]王宏偉.中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比較研究[J].農業經濟,2015(10):18-20.
[2]丁麗娟.秦皇島市種植業結構調整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20(11):45-46.(024)
作者:李鵬程 單位:云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