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公園城市下城市設計策略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大力倡導生態文明建設,走可持續化綠色發展道路的背景下,我國開始加強對城市布局進行設計和建設,從“公園城市”的概念和內涵入手,分析了“公園城市”理念下城市轉變中遇到的問題,并針對“公園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設計策略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公園城市”;城市設計;場景營造
城市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可以利用的城市活動空間并不充足,而在“公園城市”理念提出后,相關部門以此為指導思想對城市進行生態建設,以期為廣大市民營造美好的生活環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促進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1“公園城市”的概念及特征
1.1概念
“公園城市”并不是公園+城市的結合體,“公園城市”是指城市在公園體系和綠地系統中生長,公園中涵蓋了城市,城市成為了構成公園的主要元素之一,無論是城市中生活的人群,還是城市中的各類建筑,亦或是城市中的生活,都被納入到生態系統中,從而使城市和公園以及人群三者實現有機融合?!肮珗@城市”中的“公”指的是公眾,不管是公園還是城市,都不屬于個人物品;而“園”則指的是由大自然孕育而成的生態系統,以及大自然構成的空間營造,重在凸顯純天然的、非人工加工制造的綠化植物等;“城”指的是城市中由鋼筋混凝土建設而成的建筑物,主要體現了時代性和現代化;“市”指的是在城市中生活的人群組成的生活集市。“公園城市”就是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將與公園相關的各種生態綠色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一個具有連貫性和可持續發展性的綠色化系統[2]。通過這種新的設計形式,改變了城市的孤立性,使其不再以孤島的形式存在。城市中的人群就仿佛在美麗的公園中生活,緊密連接公園和城市,使其產生微妙的融合感,形成生態綠色化共同體。給人營造一種城市即公園,公園即城市的聯想,不僅實現了穩定的生態網絡框架,還實現了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發展,是構建未來理想城市的最佳模式。
1.2特征
“公園城市”構建具有的優勢及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3方面:第一,遵從以人為本的理念,提升市民參與到城市建設中的積極性。城市屬于公共財產,是廣大人民群眾共有的空間,并不是某個人的個人物品,城市為廣大人群提供了美化生活的社會價值,讓人們可以在“公園城市”的發展中享受美化生活帶來的歡愉。第二,提升了城市設計的整體性。鼓勵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到城市的建設中,充分發揮群眾團體的力量,提出更多建設性的意見,使設計方案更加具有靈動性,并能夠從宏觀的角度整體規劃城市,在調整“公園城市”結構時,要從上到下,以發展的眼光規劃設計“公園城市”體系。第三,“公園城市”即公園+城市和城市+公園的構架,這是實現城市和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網絡構架。在設計“公園城市”時,需要營造綠色共享空間,同時還要完善相關的基礎配套設施,并構建出科學化的綠地系統,實現對城市景觀風貌的進一步優化和改進,并在整個設計中貫徹生態文明建設理念。
2“公園城市”理念下城市轉變中遇到的問題
“公園城市”是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的人居環境改善工程,是在原有的自然生態基礎上實施的改造工程,通過建立“公園城市”有助于實現城市生態化建設發展目標,同時也有助于社會經濟的快速提升和發展。但在“公園城市”理念下設計城市,使其得到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積極面對并改進。
2.1城市發展速度較快,人口數量增加迅速
這為“公園城市”的建設增加了難度。隨著人口數量不斷增長,城市化生活也發生了變化,主要體現在大規模的人口增長對各方面能源需求不斷增加,如水資源、電資源等,而且人們在生活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隨之增加,造成的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這些問題勢必會影響到生態環境平衡。除此之外,人口數量的急劇增長,生態資源的分配也遇到了巨大的問題,有限的生態資源無法實現平均分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不足的問題,而且人均公園占地面積也會相應受到影響,也會影響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3]。如在公園游玩的人口數量會增長,同時在公園附近的餐飲店、飲料店、飾品店等商業機構會逐漸增多,這些商業機構的出現會影響公園環境建設質量,尤其是餐飲店的污水排放問題會更加嚴重,從而影響生態系統平衡。2.2城市的發展往往與公園生態系統密切相關如果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過度追求經濟利益,總是從經濟效益角度改進公園城市布局,不僅會影響城市風貌和生態景觀,還會嚴重破壞景觀資源,不利于城市發展。
2.3隨著生態建設的發展,人工改造破壞了景觀的生態美
“公園城市”的建設工程隨著政策的提出而得到落實?!肮珗@城市”的建設,本是在遵從城市原有生態系統的發展基礎上制定的建設方案,所實施的人工改造也是在維持生態平衡的基礎上開展的人工維護工作,目標是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但某些地區為了追求更多的經濟效益,違背了這一建設原則,破壞了生態系統。例如,在剛開始開發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時,由于沒有可持續發展理論作為支撐,當地又較重視經濟效益,開展了一系列填埋河道、池塘,開設人工景點等改造工程,破壞了原有的空間布局和景觀結構,一些生態要素不是被重新進行安置,就是被遺棄,嚴重破壞了當地的傳統文化元素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宅,同時也破壞了當地的景觀生態美。
3“公園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設計策略
在“公園城市”理念下設計城市,需要結合現有的設計方法,探索實施城市設計的具體路徑,并重點從風貌形象、慢行體驗以及人居環境等方面提出具有建設性意義的設計策略:完善公園城市體系,在公園中構建相配套的公共服務設施,為人們提供日常所需的游憩服務;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根據公園綠道規劃,從空間設計過渡到重視人的感知,并結合不同年齡人群的需求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慢行道,形成多元化的生活場景;在進行城市設計的過程中,還要塑造別具一格的景觀風貌。從而提出了“公園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設計規劃策略。具體有以下6種設計方法:
3.1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建立共享公園城市體系
“公園城市”理念下對城市進行設計,要改變居民以往的生活方式,將為城市居民提供優質的生活服務為主要設計目的,讓城市居民可以在公園城市中放慢腳步,改變快節奏生活,能夠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享受城市帶來的美好生活[4]。例如根據規劃區域內人員的不同需求合理布局空間體系,精心設計別具特色的公園驛站,供人們在散步、游玩時休憩;餐飲區域進行整體規劃,避免混亂錯位,形成特色餐飲街道;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引入咖啡館,奶茶店等業態,豐富餐飲文化層次,增強對各個年齡段人群的吸引力度。讓人們在公園中可以相互交談、暢聊,從而釋放壓力,形成可漫步、可聊天、可休憩的城市空間。根據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制定適宜的城市公園分級制度,并構建以公園綠地和綠道為基礎的多層次、多元化的公園網絡體系,滿足城市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打造適合城市居民居住的美好生活場景;根據不同年齡段市民的不同需求,完善相關的公園服務能力,尤其是針對老人、孩子全體打造出專屬公園體系,并完善相關的配套設施。與此同時,提升城市公園的社會服務功能,有效整合公共功能、公共空間以及公園綠地,讓城市和公園能夠更好地融為一體。
3.2提升綠色生態價值和宜居風貌價值,打造公園城市
美好生活環境首先,在“公園城市”理念下設計綠色山林水湖景觀生態,豐富植被體系,建立多層次、多群落的生態植物網絡和綠地系統等。而在布置綠色空間時,則以城市公園為中心,植入屋頂花園、微庭院等小空間,通過水系以及綠道將敞亮的空間串聯起來,形成完善的綠色空間網絡系統,打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好生活環境。其次,在“公園城市”理念下設計城市,通過單體設計建筑提升屋頂綠化和立體綠化效果,增強生態本底和建筑融合感,打造城市和公園有機融合的特色風貌。
3.3提升城市空間體系,營造公園城市特色生活場景
在設計規劃交通體系時,要采取分類分級的設計方式保持交通網絡的有序進行,明確各個交通道路的功能,構建出網絡順暢的通行結構,避免出現局部擁擠或者過于松散等問題,合理設計城市中的生活、商業等功能區慢行步道,將城市中的居住小區、生活區以及商業區串聯到一起,營造出休閑娛樂、商業消費、公共服務等生活場景?;诖?,在構建交通體系時,可按照增支路、留空間的原則,打造城市特色慢行系統。在構建這一交通體系時,切記要明確快同慢行的功能,在保證安全行駛的同時,滿足居民高效的出行需求。規劃區內較大面積的居住區,可以進行模塊化分割,道路網絡合理連接,形成連貫的區域內部路網。并結合區域地形要求將增加的支路道路作為居住區綠道載體,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和綠道慢行體系的關聯性。與此同時,要根據慢行綠道的長度、寬度等不同,設計形式特點符合其規模的商業街道、休閑娛樂街道以及通行優先車道等,依靠設計合理的特色慢行系統,為人們打造特色的生活場景。
3.4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創新綠色發展經濟,走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道路
第一,城市綠色空間體系的建設,僅停留在滿足人們的生活休息層面還不夠,還要加大挖掘公園綠色生態體系的商業潛力,提升內部綠色經濟產業的活力,公園四周的開闊空間地帶,以及外部附近區域打造新的消費場所,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構建“個性化、科技化、主題化、體驗化”為一體的新型消費場所,創造聚會空間,增加場地價值,包括在高品質綠色空間內融入相關的商業機構,如運動養生、跨界新零售、餐飲住宿、便民生活、親子游樂、休閑娛樂等與公園具有高匹配度的多層次生活消費場景。第二,融入現代環保新型綠色產業體系,如一些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業,建立具有綠色環保功能的產業體系,促進經濟發展,培育新的消費形態。第三,打造新的消費場景,促使生態建設能夠有效融入到市民生活中,形成宜居生活環境[5]。并在服務、產品、空間和政策等要素基礎上創建新的消費場景,為廣大市民帶來全新的體驗感,以此創新市民的生活方式,提升市民對公園城市的認同感以及生活在公園城市中的幸福感。第四,走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發展道路。在城市設計過程中,要具備可持續發展的眼光,能夠以科學創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式和新技術引領城市設計規劃,并在城市建設的整個過程中貫徹并落實“公園城市”理念,從而為城市發展的轉型和升級奠定良好的基礎。
3.5促進生態和生活平衡協同發展
新時代在對城市進行設計建設的過程中,無論是公園城市的生態、市民的生活,還是城市的生產,都需要形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友好關系。在“公園城市”理念下,需要將以市場為主體的商業邏輯運作方式轉變成以市民生活為主,能夠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方式,使公園能夠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在產業區內植入綠色景觀,構建屋頂花園、綠色花園等,使生態和生活及生產能夠實現平衡協同發展[6]。
3.6完善相關的公共配套設施
首先,要構建“公園+配套”的社會服務網絡,完善配套公共設施,提升生活品質。構建合理的健康城市基礎框架:通過分析城市的總體布局,建立形態和空間組織,保證通風和疏散通道合理、安全、滿足需求,能夠在居住區受到災害影響的情況下得到快速疏散,保證城市環境健康。其次,形成多樣化的生活圈,為人們創建全新的生活方式。為此,需要根據城市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建設具有不同功能的配套服務設施,并設計定制型的生活路線。例如規劃區域人口為3萬~6萬,就要構建一個15min社區生活圈(主要配套文化活動中心、社區服務中心、1座養老機構和中學)和3個10min的組團生活圈(社區商業網點、文化活動站、衛生服務站、3個社區中學、1處小學)。
4結語
綜上所述,公園城市是一種新的設計理念,在“公園城市”理念下設計城市,需要不斷探索“公園城市”的建設方法,尋找將“公園城市”理念融入到城市設計建設中的有效路徑。通過在公共服務、產業體系、綠色空間結構等方面提出的有效性建議,主要目的是為市民營造美好的生態綠色生活環境,滿足市民的多元化需求,從而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
作者:宋建華 劉麗云 單位:山東省聊城市城市園林管理服務中心 德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