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河道管理防洪評價規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總則
1.1依據國家計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管理的有關規定》(水政[1992]7號),對于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下簡稱建設項目),應進行防洪評價,編制防洪評價報告。為適應防洪評價報告編制工作的需要,規范編制方法,保證編制質量,特制訂本導則。
1.2本導則適用于全國河道管理范圍內大、中型及對防洪有較大影響的小型建設項目防洪評價報告的編制工作。
1.3防洪評價報告應在建設項目建議書或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批準后、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批準前由建設單位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編制單位進行編制。
1.4評價報告內容應能滿足《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管理的有關規定》審查內容的要求,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1概述
2基本情況
3河道演變
4防洪評價計算
5防洪綜合評價
6防治與補救措施
1.5防洪評價報告中的各項基礎資料應使用最新數據,并具有可靠性、合理性和一致性,水文資料要經相關水文部門認可。建設項目所在地區缺乏基礎資料時,建設單位應根據防洪評價需要,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勘測、水文等部門進行基礎資料的測量和收集。
1.6在編制防洪評價報告時,應根據流域或所在地區的河道特點和具體情況,采用合適的評價手段和技術路線。對防洪可能有較大影響、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務或重要防洪工程的建設項目,應進行專題研究(數學模型計算、物理模型試驗或其它試驗等)。
1.7在防洪評價工作中除執行本導則外涉及其它專業時,還應符合相應規范要求。
2概述
概述一般應包括項目背景、評價依據、技術路線及工作內容。
2.1項目背景
項目背景應闡明建設項目所在地理位置、總體建設規模、項目前期工作概況及防洪評價編制單位受委托后進行防洪評價編制工作的基本情況。
2.2評價依據
評價依據應列出以下內容:
1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
2有關規劃文件,包括建設項目所在河段的綜合規劃及防洪規劃、治導線規劃、岸線規劃、河道(口)整治等水利規劃。
3有關技術規范和技術標準。
4有關設計報告的審查意見、批復文件等。
2.3技術路線及工作內容
闡明評價報告所采用的技術路線,包括所采用的基本資料、分析、計算及試驗手段等,簡述防洪評價的工作內容。
3基本情況
基本情況包括建設項目概況、建設項目所在河段的河道基本情況、現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設施情況、水利規劃及實施安排等。
3.1建設項目概況
建設項目概況應介紹與防洪評價有關的涉河建筑物的基本情況,包括下列內容:
1涉河建筑物的名稱、地點和建設目的。
2涉河建筑物的建設規模、特性、防洪標準(校核、設計標準相應洪峰流量、水位,施工期防洪標準及相應洪峰流量、水位)。
3涉河建筑物的設計方案,包括總體布置、結構型式、與河道堤防的連接方式、與其它水利工程交叉或連接方式、占用河道管理范圍內土地及建筑設施情況等。
4涉河建筑物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布置、施工交通組織、主要施工方法、施工臨時建筑物設計、施工工期安排、施工期度汛方案和防凌措施等,對于涉及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取土和棄土的工程,還應包括施工取土和棄土方案。
3.2河道基本情況
建設項目所在河段的河道基本情況包括以下內容:
1建設項目所在區域的自然地理、河流水系、水文氣象、社會經濟和工程狀況。
2河道概況。
3水文、泥沙、氣象特征。
4河道邊界條件。
5地形、地貌、河道地質情況。
6現有防洪(排澇)標準及相應的洪峰流量、洪峰水位(潮位)。
3.3現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設施情況
3.3.1現有水利工程情況包括河道、堤防、水庫、涵閘、泵站等水利(防洪)工程的位置、規模、設計標準、設計水位、功能、特點及運用要求等基本情況。
3.3.2其它設施情況包括橋梁、碼頭、港口、取水、排水、航道整治等設施的位置、規模、設計標準、設計水位、功能、特點及運用要求等基本情況。
3.4水利規劃及實施安排
應簡述與防洪評價有關的水利規劃內容及實施安排,包括以下方面:
1綜合利用規劃、防洪規劃、岸線規劃、河道(口)整治規劃等;
2建設項目所在河段的具體規劃要求;
3建設項目所在河段的規劃實施情況;
4建設項目運用期內因規劃實施引起的防洪形勢、標準等變化情況。
4河道演變
河道演變主要介紹建設項目所在河段的歷史演變過程與特點,分析其近期河床的沖淤特性和河勢變化情況,明確河床演變的主要特點、規律和原因,對河道的演變趨勢進行預估。
4.1河道歷史演變概況
歷史演變過程應利用已有分析成果,簡述建設項目所在河段的歷史演變過程和特點。
4.2河道近期演變分析
河道近期演變分析應根據有關實測資料,分析河段內深泓、洲灘、漢道、岸線等平面變化、斷面變化及河床沖淤特性等。
4.3河道演變趨勢分析
河道演變趨勢分析應根據歷史、近期河道演變情況,結合水利規劃實施安排,對河道將來的演變趨勢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包括河道的平面變化、斷面變化、河床沖淤變化等。
5防洪評價計算
5.1一般要求
5.1.1建設項目防洪影響的計算條件一般應分別采用所在河段的現狀防洪、排澇標準或規劃標準,建設項目本身的設計(校核)標準以及歷史上最大洪水。對沒有防洪、排澇標準和防洪規劃的河段,應進行有關水文分析計算。
5.1.2對占用河道斷面,影響洪水下泄的阻水建筑物,應進行壅水計算。一般情況下可采用規范推薦的經驗公式進行計算;壅水高度高和壅水范圍對河段的防洪影響較大的開展數學模型計算或物理模型試驗。
5.1.3對河道的沖淤變化可能產生影響的建設項目,應進行沖刷與淤積分析計算。一般情況下可采用規范推薦的經驗公式結合實測資料,進行沖刷和淤積分析計算;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務或重要防洪工程的,還應開展動床數學模型計算或動床物理模型試驗研究。
5.1.4建設項目工程規模較大的或對河勢穩定可能產生較大影響、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務或重要防洪工程的建設項目,除需結合河道演變分析成果,對項目實施后河勢及防洪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定性分析外,還應進行數學模型計算或物理模型試驗研究進行分析。
5.1.5在選用數學模型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在滿足工程實際的需要條件下,選用一維、二維數學模型的各自優點,或者聯合運用。在進行壅水分析計算時,考慮河道實際情況,可選用一維數學模型用于分析計算。關于沖刷與淤積分析計算,對于長系列條件下的預測分析計算,建議用一維數學模型,二維數學模型可用于局部、典型場次洪水條件。下文中只列出二維數學模型的選用方法。
5.1.6對可能影響已有水利工程安全運行的建設項目,應進行工程施工期和運行期已有水利工程的穩定復核計算;
5.1.7當建設項目建在排澇河道管理范圍內或附近有重要排澇設施,且項目建設可能引起現有排澇設施附近內、外水位較大變化時,應進行排澇影響分析計算。
5.2水文分析計算
5.2.1水文分析計算的主要內容應包括:
1資料的審查與分析;
2資料的插補和延長;
3采用的計算方法、公式、有關參數的選取及其依據;
4不同頻率設計流量及設計水位的計算成果;
5成果的合理性分析。
5.2.2水文分析計算方法應根據建設項目所在河段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選用。
5.3壅水分析計算
5.3.1經驗公式計算分析
當采用經驗公式進行壅水計算時,其主要內容應包括:
1采用的經驗公式及其適用性分析
應根據建設項目的工程結構型式、河道特性選用合適的經驗公式,并對其適應性進行分析。
2有關參數的選用及其依據
應根據阻水建筑物的結構型式、附近流速流態、河道邊界條件等具體情況,合理選取或計算有關參數,并分析其依據。
3選用的計算水文條件
4計算方案及其條件
闡明各種計算方及其條件。對工程施工臨時建筑物占用河道過水斷面的建設項目,除需工程運行期的壅水計算外,還需進行工程施工期壅水計算。
5壅水高度及長度的計算結果。
5.3.2數學模型計算分析
當采用數學模型進行工程壅水影響計算分析時,其主要內容應包括:
1模型的基本原理
闡述模型的基本方程、計算網格型式、數值計算方法、邊界處理等基本原理。
2計算范圍及計算邊界條件
闡述數學模型的計算范圍、計算網格尺寸、開邊界的控制條件等。數學模型計算范圍的選取除應考慮附近河段水文測站的布設情況外,應能充分涵蓋建設項目可能影響的范圍及模型進出口邊界穩定所需的河道范圍。計算網格的大小應滿足建設項目防洪評價對計算精度的要求。在資料滿足條件時,上游采用流量控制,下游采用水位(或潮位)控制。當資料條件限制時,也可以采用適當的邊界控制條件,但應對其合理性進行分析論證。
3模型的率定與驗證
闡明模型率定與驗證所采用的基本資料,模型率定所選定的有關參數,模型率定與驗證的誤差統計結果,在此基礎上分析模型的可靠性。模型率定與驗證的主要內容包括:水(潮)位、垂線平均流速、流向、斷面流速分布、汊道分流比等。模型的率定和驗證應采用不同的水文測驗資料分別進行,模型率定和驗證的誤差應滿足有關規范的要求。無實測資料時可采用經驗值。
4計算水文條件
闡述工程影響計算所采用的水文條件及依據。所采用的計算水文條件應根據防洪評價的主要任務有針對性地選取,對徑流河段應采用設計洪水流量和相應水位;對潮流河段應包括大、中、小等典型潮和與設計頻率相應潮型等水文條件。
5工程概化
闡述建設項目涉河建筑物在模型中的概化處理方法,工程概化的合理性分析等。
6工程計算方案
闡明模型的各種計算方案及其條件。對工程施工臨時建筑物占用河道過水斷面的建設項目,除需工程運行期的壅水計算外,還需進行工程施工期雍水計算。
7計算結果統計分析
對各方案的計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最大壅水高度和壅水范圍。
5.4沖刷與淤積分析計算
5.4.1經驗公式計算
當采用經驗公式進行沖刷計算時,應包括下列內容:
(1)計算公式的選用及其適用性分析
(2)水文條件
(3)有關參數的選取值及其依據
(4)沖刷計算結果
5.4.2數學模型計算
當采用數學模型進行沖刷與淤積分析計算時,其主要內容應滿足5.3.1小節水流數學模型的有關要求外,還應包括:
1河床沖淤變化的率定與驗證
應根據實測資料情況,選擇有代表性的水文系列,進行含沙量、輸沙率和河道沖淤變化的率定和驗證計算。模型泥沙率定和驗證的精度應滿足有關規范的要求。
2計算水文系列的選取
應根據建設項目的情況、可能帶來的影響、所在河段的水文泥沙特性、防洪評價的主要任務,選取有代表性的水文系列進行工程實施后的沖刷與淤積計算。計算水文系列的選取要能反映沖刷和淤積的不利水、沙條件組合。
3沖淤變化計算成果
計算成果應包括沖淤總量、沖淤厚度、沖淤時空分布等內容。
5.4.3物理模型試驗
當采用物理模型進行河道沖刷與淤積試驗時,應包括下列內容:
1模型試驗的范圍
2模型的設計及各種比尺
3模型沙的選取
4模型率定與驗證采用的水文條件
5模型率定有關參數的選取值
6模型率定和驗證誤差的統計結果及模型相似性分析
7試驗水文條件的選取與概化
8試驗方案
9模型試驗結果統計
上述內容的有關具體要求與數學模型計算基本相同,模型設計及比尺的選取、模型沙的選取、水文系列的概化,應滿足試驗精度的要求。
5.5河勢影響分析計算
建設項目建成后對河勢穩定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可采用數學模型計算、物理模型試驗等技術手段進行。其內容除需滿足上述數學模型計算和物理模型試驗的有關要求外,還應包括:
1對主要汊道分流比的影響值,若為動床數學模型或動床物理模型,還應統計各汊道分沙比的變化;
2工程影響范圍內代表性斷面流速分布的變化情況;
3主流線、深槽、洲灘、岸灘斷面等的變化情況;
4工程影響范圍內防洪工程及其它設施附近流速、流向的變化;
5代表性垂線流速、流向的變化;
5.6排澇影響分析計算
排澇影響分析計算的主要內容有:
1現有排澇設施的結構尺寸、設計內外水位、運行方式、設計排澇流量等基本情況;
2采用的計算方法、公式、有關參數的選取及其依據;
3根據建設項目的壅水情況,對現有排澇設施的排澇能力進行計算;
5.7其它有關計算
對可能影響現有防洪工程安全穩定的建設項目,還應進行工程施工期及運行期的滲透穩定、結構安全、抗滑穩定安全復核等計算。涉及河口及感潮河段,因潮汐動力的改變對防洪、排澇及河道(口)穩定均有影響,應同時進行潮汐動力分析。
6防洪綜合評價
根據建設項目的基本情況、所在河段的防洪任務與防洪要求、防洪工程與河道整治工程布局及其它國民經濟設施的分布情況等,以及河道演變分析成果、防洪評價計算或試驗研究結果,對建設項目的防洪影響進行綜合評價。防洪綜合評價的主要內容有:
1項目建設與有關規劃的關系及影響分析;
2項目建設是否符合防洪防凌標準、有關技術和管理要求;
3項目建設對河道泄洪的影響分析;
4項目建設對河勢穩定的影響分析;
5項目建設對堤防、護岸及其它水利工程和設施的影響分析;
6項目建設對防汛搶險的影響分析;
7建設項目防御洪澇的設防標準與措施是否適當;
8項目建設對第三人合法水事權益的影響分析;
6.1項目建設與有關規劃的關系及影響分析
項目建設與有關規劃的關系及影響分析應包括建設項目與所在河段有關水利規劃關系分析和項目建設對規劃實施的影響分析。
6.1.1建設項目與所在河段有關水利規劃關系分析
簡述建設項目與所在河段的綜合規劃及防洪規劃、治導線規劃、岸線規劃、河道(口)整治規劃等水利規劃之間的相互關系,分析項目的建設是否符合有關水利規劃的總體要求與整治目標。
6.1.2項目建設對規劃實施的影響分析
分析項目建設對有關水利規劃的實施是否產生不利的影響,是否會增加規劃實施的難度。
6.2項目建設是否符合防洪防凌標準、有關技術和管理要求
根據建設項目設計所采用的洪水標準、結構型式及工程布置,分析項目的建設是否符合所在河段的防洪防凌標準及有關技術要求,分析項目建設是否符合水利部門的有關管理規定。
6.3項目建設對河道泄洪影響分析
根據建設項目壅水計算或試驗結果,分析工程對河道行洪安全的影響范圍和程度。對施工方案占用河道過水斷面的建設項目,還需根據施工設計方案及工期的安排,分析工程施工對河道泄洪能力的影響。
6.4項目建設對河勢穩定影響分析
6.4.1根據數學模型計算和(或)物理模型試驗結果,結合河道演變分析成果,綜合分析工程對河勢穩定的影響。主要內容應包括:
1分析項目實施后總體流態和工程影響區域局部流態的變化趨勢;
2對分汊河段,應分析項目建設是否會引起各汊道分流比、分沙比的變化;
3通過各代表斷面和代表垂線流速、流向的變化情況的統計分析成果,分析項目建設對總體河勢和局部河勢穩定有無明顯的不利影響;
4結合河道沖淤變化的計算或試驗成果,評價項目建設是否會影響河勢的穩定;
5對工程施工臨時建筑物可能影響河勢穩定的建設項目,應根據有關計算或試驗成果,分析工程施工期對河勢穩定的影響;
6.4.2對河勢穩定影響較小的建設項目,可結合河道演變分析成果或采用類比分析的方法,做定性分析。
6.5項目建設對堤防、護岸和其它水利工程及設施的影響分析
根據有關計算結果,分析項目建設對其影響范圍內的各類水利工程與設施的安全和運行所帶來的影響。其主要內容包括:
1根據工程影響范圍內堤防近岸流速、流向的變化情況,分析項目建設對堤腳或岸坡沖刷的影響;
2根據護岸工程近岸流速、流向的變化情況,分析項目建設對已建護岸工程穩定的影響;
3對可能影響現有防洪工程安全的建設項目,應根據滲透穩定復核、結構安全復核、抗滑穩定安全復核等計算結果,進行影響分析;
4對臨近水文觀測斷面和觀測設施的建設項目,應分析對測報、水文資料的連續性和代表性的影響,以及對觀測設施的安全運行影響;
5對可能影響現有引水、排澇設施引排能力的建設項目,應根據有關計算結果,分析項目建設對引水、排澇的影響;
6對其它水利設施的影響分析。
6.6項目建設對防汛搶險的影響分析
對跨堤、臨堤以及需臨時占用防汛搶險道路或與防汛搶險道路交叉的建設項目,應進行防汛搶險影響分析。其主要內容應包括:
1根據建設項目跨堤、臨堤建(構)筑物的平面布置、斷面結構及主要設計尺寸,分析是否會影響汛期的防汛搶險車輛、物資及人員的正常通行;
2根據建設項目的施工平面布置、施工交通組織及工期安排情況,分析工程施工期對防汛搶險帶來的影響;
3分析項目建設是否會影響其它防汛設施(如通訊設施、汛期臨時水尺等)的安全運行。
6.7建設項目防御洪澇的設防標準與措施是否適當
分析建設項目運行期和施工期的設防標準是否滿足現狀及規劃要求,并對其所采用的防洪、排澇措施是否適當進行分析評價。
6.8項目建設對第三人合法水事權益的影響分析
根據建設項目的布置及施工組織設計,分析工程施工期和運行期是否影響附近取水口的正常取水、臨近碼頭的正??坎吹鹊谌说暮戏ㄋ聶嘁?。
7防治與補救措施
7.1建設項目影響的防治措施
建設項目影響的防治措施(含運行期與施工期)應包括:
1對水利規劃的實施有較大影響的建設項目,應對建設項目的總體布置、方案、建設規模、有關設計、施工組織設計等提出調整意見,并提出有關補救措施;
2對河道防洪水位、行洪能力、行洪安全、引排能力有較大影響的建設項目,應對其布置、結構型式與尺寸、施工組織設計等提出調整意見,并提出有關的補救措施;
3對現有堤防、護岸工程安全影響較大的建設項目,應對其布置、結構型式與尺寸、施工組織設計等提出調整意見,并提出有關的補救措施;
4對防汛搶險、工程管理有較大影響的建設項目,應對其工程布置、施工組織、工期安排等提出調整意見,并提出有關補救措施;
5對河勢穩定有較大影響的建設項目,應對其工程布置、結構型式、施工方案及施工臨時建筑物設計等提出調整意見,并提出有關補救措施;
6對其它水利工程及運用有較大影響的建設項目,應對其工程布置、結構型式及施工組織設計等提出調整意見,并提出有關補救措施;
7其它影響補救措施,包括對第三人的合法水事權益影響的補救措施等。
7.2防治補救措施的工程量
對防洪工程的影響須提出明確的影響內容和范圍,采取防治與補救措施,并對工程量進行初步估算。
8結論與建議
總結歸納防洪評價的主要結論,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有關建議。其主要內容應包括:
1河道演變規律、發展趨勢及河勢穩定性的分析結論;
2建設項目對各方面影響的評價結論;
3須采取的防治補救措施;
4對存在的主要問題的有關建議。
附錄一
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防洪評價報告編制參考目錄
1概述
1.1項目背景
1.2評價依據
1.3技術路線及工作內容
2基本情況
2.1建設項目概況
2.2河道基本情況
2.3現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設施情況
2.4水利規劃及實施安排
3河道演變
3.1河道歷史演變概況
3.2河道近期演變分析
3.3河道演變趨勢分析
4防洪評價計算
4.1水文分析計算
4.2壅水分析計算
4.3沖刷與淤積分析計算
4.4河勢影響分析計算
4.5排澇影響計算(如有)
4.6其它有關計算(如有)
(專題研究如有可另附)
5防洪綜合評價
5.1與現有水利規劃的關系與影響分析
5.2與現有防洪防凌標準、有關技術要求和管理要求的適應性分析;
5.3對行洪安全的影響分析
5.4對河勢穩定的影響分析
5.5對現有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及其它水利工程與設施影響分析
5.6對防汛搶險的影響分析;
5.7建設項目防御洪澇的設防標準與措施是否適當;
5.8對第三人合法水事權益的影響分析;
6工程影響防治措施與工程量估算
7結論與建議
附錄二
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防洪評價報告所附圖紙參考目錄
1建設項目所在河段的河勢圖
2建設項目所處地理位置示意圖
3現有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及其它水利設施位置圖、規劃圖
4涉河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圖、主要結構圖
5涉河建筑物所占行洪斷面圖
6河道演變分析所取斷面位置圖、各種平面變化和斷面變化套繪圖
7數學模型計算或物理模型試驗范圍圖、測站(含試驗范圍、測流斷面和垂線)位置圖、計算分析和試驗取樣點(含取樣斷面)位置圖
8數學模型和物理模型率定與驗證取樣點(含取樣斷面)位置圖、率定與驗證成果圖
9水位影響等值線圖
10流速影響等值線圖
11斷面流速分布影響圖
12主流線影響圖
13工程前后流場圖
14沖淤變化圖
15補救措施工程設計圖
16其它必須的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