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用文化知識來創造企業經濟效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有一位經濟學家講過這樣一句話“不學習是一種罪惡,學習是有經濟性的,用經濟的方法去學習,用學習來創造經濟、創造效益。”我們應該從理論上、實踐中和相互的交流中學習,不僅要注意學習的方法,更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
成龍的歌里不是有一句歌詞嘛——非常讓人感動,“讓海天為我聚能量”。
金庸小說里有一種武功是“吸星大法”,也非常適合營銷人。
在講師譚小芳看來,就是要善于學習,從書本上、實踐中、成功人士中、自我創造中,無時不刻,無所不在中學習,為自己積累能量。
專家機構曾經分析:一個70年代中期畢業的大學生到1980年,知識的50%已經老化;到1986年,十年的時間,知識已經全部老化。而現在90年代的大學生,只要一畢業,在校四年所學的知識50%已經老化。您過去是企業的人才,怎么保證今天還是人才?如果您的學習力不強,今天的人才就會變成明天的包袱。人才是動態的概念,必須要看到學習力的競爭。學習力是企業生命力之根,是企業競爭力之根。
營銷人的“識能要求”,有它的特殊性。作為根本,識能即:知識和能力,既是你價值的載體,也是實現價值的前提。能識結構決定你能走多遠。要求專而博。既要有自己的專長領域,也相對要全面些。在知識結構上,營銷方向上市場學、行業學的、營銷診斷學的、策劃學的、傳播學的、管理學的等專業知識肯定要是專長了。同時,知識面又要相對博,社會學的、哲學的、心理學的、金融學的,一些傳統兵法學,如鬼谷子之類,特別是軍事理論等,都要涉獵點。這里面有很多的樂趣,真正學習掌握了,你會知道其中的妙處所在。這也必將形成你的系統的競爭力。譚老師建議每個營銷人都要有一個學習的心態。如果去學習,又該怎么學習呢?
1、首先是向同事學習。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對待同事要做到謙虛而“不恥下問”,要善于看到每個人的閃光點,吸其精華棄其糟粕,達到為我所用,從而促進自我成長。
2、其次是向市場上學習。多深入一線,向市場學習。市場是個大學堂,在市場上應該向經銷商學習,多溝通,多觀察,多總結,向同行,向對手,向經驗學習。時刻掌握市場一線資料,發現市場變化。
3、再次是向書本上學習。多讀書看報,向書本學習,雖然邁出校園,還是要堅持好的學習習慣。總之,學習是讓銷售員了解外部世界、跟上客戶步伐的最有效徑途。
如果我們的經理人真的忙慣了,閑不下來的話,譚小芳真心建議企業高管去學習一下,人家柳傳志、俞敏洪、江南春、馬云、郭廣昌也都在學習呢!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學習,不進步呢?要知道,現在是靠智慧、實力和知識賺錢的時代了,營銷人通過學習,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更有效率地掙更有質量的鈔票。
其實,古今中外,沒有哪個管理者不是把學習作為一種管理手段的。只有通過學習的形式來教化屬下和臣民,使他們進步到合乎自己的管理需要,創造出符合自己的利益。正是人類這種不斷學習和創造的精神,才使得我們的社會如此進步和發展。當有人提出“學習型組織”的概念的時候,幾乎所有的管理者無不推崇倍至,可見“學習型組織”符合管理者利益的需求。
成功者不一定有學歷,學習不一定到學校。二十一世紀的文盲不是指沒有上過學的人,而是指不懂學習的人。這也是為何有的經理人月薪3000左右晃蕩了很多年,有的經理人提成拿個幾萬很輕松的原因。在學習力的提升方面,譚小芳老師曾對浙商群體進行過深入研究,頗有心得:
萬向集團的魯冠球一般不陪客吃飯,不在外過夜,擠出時間都用來學習,因此,只讀過初中的魯冠球,已有多篇論文在《人民日報》、《求是》、《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發表,成為一個出口成章并著書立論、能寫會說的“農民理論家”。
王均瑤,早年輟學。他為了實現從草根浙商成長為新浙商的愿望,就不斷超越自我,不但自己參加了長江商學院EMBA的學習,還讓兩個弟弟都成了MBA成員。
奧康集團的王振滔,出生木匠。他認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取決于這個企業是否是一個學習性企業。而他自己也一直在學習,在北大讀完MBA后,2003年起參加了中歐國際商學院總裁班的學習,后來又去長江商學院讀EMBA。
譚老師了解到,除了這些大型企業的老板忙著學習充電,許許多多中小企業的老板也在各大商學院和培訓機構穿梭。
關于讀書,周氏兄弟有兩個出人意料卻意味深長的比喻。魯迅說:"讀書如賭博。"就像今天愛打麻將的人,天天打、夜夜打、連續地打,有時候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來還繼續打。打麻將的妙處在于一張一張的牌摸起來永遠變化無窮,而讀書也一樣,每一頁都有深厚的趣味。真正會打牌的人打牌不計輸贏,如果為贏錢去打牌在賭徒中被稱為"下品",賭徒中的高手是為打牌而打牌,專去追求打牌中的趣味的。讀書也一樣,要為讀書而讀書,要超功利,就是為了好玩,去追求讀書的無窮趣味。作為專業的咨詢師、培訓師,譚小芳感嘆:生而有強烈的讀書興趣和書癮,還是很幸運的事情。超級秘書網
企業人士讀書大多為了“鏡以鑒人,史以明智”,我們要探尋的本質往往都會在歷史中找到答案,或是一個行業的歷史,或是一個成功企業的歷史。可我們的民族卻總是會遭受不愛學習的批評,尤其是大學里走出來的人,那些知識早已經在高中時期讀完了,愴然于心。
路漫漫兮,本質何焉?
借用并“改進”一句老話——“天天學習,企業向上”!
學習力,是指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已經具備學習力的經理人,有如何將學習力轉化為競爭力的問題。有些學員問我,譚老師,到底如何學習才有效率呢?我認為,
要學習,就要學自己現在和在可預期的將來就會需要的東西;
要學習,就要學習如何處理已經發生、正在發生或即將發生的問題;
要學習,就要學習能夠符合企業實際情況并能在使用中可以行之有效的東西.
企業培訓講師譚小芳發現——如果企業的全體成員能全身心投入并獲得持續增長的學習力,這個企業才是學習型組織。對于今天企業的競爭,大家會說是人才的競爭、資源的競爭等等,但是學習型組織理論告訴我們:企業競爭爭的是有學習力的人才。道理很簡單,學習力比較強,那么幾年以后,不是人才會變成人才,是人才會變成高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