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以創新的機制促進和諧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很榮幸參加“2005中國鄉企創新與和諧發展論壇”,感謝大會組委會和鄉鎮企業導報的同志精心組織和辛勤工作。
我來自被譽為“華夏第一鋼村”的張家港市永聯村。多年來,我們不斷搶抓機遇,推進創新,統籌協調,加快發展,使永聯從昔日全縣最小最窮的沙灘小村,發展成為面積達7平方公里、人口超8000的“蘇州市第一村”和全國文明村;村辦企業江蘇永鋼集團從僅投資30萬元的作坊式小廠,發展成為年煉鋼軋鋼能力達400萬噸、銷售收入超130億元的全國500強企業。全村各項建設事業始終保持快速、高效、和諧發展的勢頭。
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突出強調了創新與和諧發展,這也是本次論壇的主題。在永聯,特別是在企業的建設發展中,我們十分注重創新能力的培育和提高,將創新機制作為推動全村各項社會事業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和關鍵著子。
一、創新經營管理理念,實現企業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每個企業都需要根據社會環境和市場條件,與時俱進創新經營發展理念和管理機制,使企業發展緊跟社會進步。永鋼創辦初期,經營管理的創新大多集中在戰術層面。中國冶金行業的一些做法和標準,最早就出自我們的生產和營銷管理創新,比如:對螺紋鋼實行4.5米、9米定尺,實施1.5噸小包裝,實行負公差交貨等等。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強化了經營理念的創新,將“建設一流鋼鐵企業,為祖國現代化出力”作為永鋼的企業宗旨和發展理念。“建設一流鋼鐵企業”,要求我們堅持走改革創新之路,探索優化管理、加快發展的新方法、新措施:我們對生產一線成本管理,實施“擠水法”,各項耗用指標年年擠水壓縮;對質量管理實施“追溯法”,每一個質量問題都能追查到責任人;對營銷管理,實施“投資金抵押制度”和“風險按揭制度”,使營銷實現了“零庫存”和“零風險”。“為祖國現代化出力”,則為企業賦予了神圣責任,為全體員工確立了崇高理想和遠大抱負,激勵和要求企業對社會和國家負責。為此,我們不斷加強企業誠信建設,依法納稅,保護環境,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大力實施推動一方群眾發家致富的“富民福民工程”,使永鋼實現了與社會共同進步,和諧發展。
二、創新用人機制,實現員工與企業的和諧發展。員工是企業發展最重要的“資本”,也是企業管理中可塑性最強、最復雜的因素。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我們不斷強化用人機制的創新:一是打破壁壘,實施無界限上崗,建立有利于人才聚集的用人環境。在吸納人才上“大搞五湖四海,力求八仙過海”;在人才評判標準上,確立“為我所用、用致所長即為才”的觀念,構筑人才引進、使用的“無界限通道”。二是強化激勵,以高薪酬為手段,打造促進人才成長的“動力源”。將人才和管理干部作為構建企業大廈的“框架”,不斷完善“框架工程”,給以高額年薪和獎金、福利,造就人才的責任感、成就感和自豪感。三是加強約束,以崗位競爭為核心,營造優勝劣汰的用人環境。對干部實施以“當年全免,全員競聘”為核心的“臨淵管理”,對職工實施“三工評定制度”和“社會再教育工程”,進行實時動態管理,使員工隊伍始終保持“精簡、高效、有力”的狀態。四是強化培訓,實施“1十1”工程,培育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土壤。樹立“上班+學習=工作”的理念,要求員工綜合素質實現“一年一個新提高”。用人機制的創新,使員工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和發揮,有效推動了企業的發展進步,同時員工事業空間得到了拓展,潛能得到了發揮,價值觀與企業融為一體,從而實現了員工與企業的和諧發展。
三、創新分配模式,實現群眾利益與經濟建設的和諧發展。多年來,我們堅持落實黨的宗旨,加大“以工補農,以工助農”和“富民福民”建設力度,使全村群眾共同享受到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豐碩成果。我們十分注重福利分配模式的創新,更多地通過設立獎金、基金或實行勞力分紅的方式,通過調動村民工作和創業的積極性,使集體利潤實現“高增值”再分配。1998年~2002年,我們專門設立“農業發展基金”,每年拿出300至500萬元,幫助和獎勵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一大批農民因此而發家致富。近年來,我們又積極實施“以林福民”工程:從工業利潤中拿出3000萬元,成立苗木公司,將全村所有可耕地經營權進行了流轉;村民以土地和勞動力入股,除每年每畝可獲得1200元的土地保底分紅外,在“苗木公司”上班的每人每天還有工資收入;“苗木公司”有了剩余利潤后,還將根據土地和勞動力投入進行再分配。這樣,全村的農業生產實現了企業化運作,農民成為產業工人,土地和勞動力成為股本,建立了有效的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同時,我們還通過福利分配模式的創新,建立健全了村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使村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與經濟發展實現了同步增長,群眾利益和經濟建設得到了和諧發展。
四、創新創建措施,實現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和諧發展。永聯是全國文明村。在精神文明創建過程中,我們提出不僅要“富口袋”,還要“富腦袋”;不僅要經濟建設的高速度,還要社會經濟的高協調度;不僅要使永聯成為聲名響亮的“聞名之村”,還要成為群眾高素質的“文明之村”。我們開創性地設立了“文明家庭獎”:每年拿出800萬元(全村人均1000元)作為獎金;村里設立“文明辦”,對村民的遵紀守法、環境衛生、計劃生育、家庭生活、綜合治理、公共事業及其他7大類45種行為進行監督、考核。村民年終考核得分低于90分的,取消當年的“文明獎”。村民責任還實行連帶,村民每扣1分,該村民所在家庭成員每人扣罰1分,村民小組成員每人扣罰0.1分,而當年所扣罰的獎金,再用于獎勵在精神文明建設中表現突出的村民。“文明家庭獎”的實施,有效規范了村民行為,制止和扼制了不良現象的發生,和睦了鄰里關系,優化了社區環境,使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實現了和諧發展。
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是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動力。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將進一步提高創新能力,積極開拓,勇于進取,努力將永聯建設成為更加富裕、文明、和諧的現代化新鄉村。
我的發言完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