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加速外貿發展的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屬單位:
為進一步適應對外經貿發展發展新形勢,不斷增強我市對外經貿發展潛力,提升對外經貿發展水平,保持外經貿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外經貿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意見。
一、深化認識,增強加快對外經貿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近年來,我市圍繞全省“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十大產業”建設的總體部署,積極推進沿邊開放先導區建設,堅持進口抓落地、出口抓加工、貿易抓轉型、合作抓延伸,我市外經貿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對外貿易、境外投資合作、對俄農業開發等外經貿工作走在了國家和省前列,得到國家和省的重點關注和支持,外貿進出口總額連續13年、對俄貿易額連續23年居全省首位。
目前,我市的外經貿發展已步入新的關鍵期。中俄兩國領導人提出“年中俄貿易總額到達1000億美元,年達到2000億美元”的奮斗目標,將使雙邊經貿和地方合作持續加強;《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聯邦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深入實施,俄羅斯入世,關稅稅率和貿易秩序將大為改觀,年俄海參崴市將舉行APEC會議;今年內將完成的中日韓自貿區聯合研究備受關注,使中國、日本、韓國三國之間的經貿合作層次提高。這些都為我市推進外經貿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牡綏地區列入國家“十二五”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重點推進地區,國家正在編制的“沿邊地區開發開放規劃(-年)”今年有望出臺,國家深入實施沿邊開放、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興邊富民戰略,及我市“五城建設”和“貿旅牽動”戰略,都為我市外經貿發展提供了最直接、最現實的重要機遇。
二、重新審視,進一步明確加快外經貿發展的思路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十一次黨代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打造沿邊開放先導區為目標,以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建設為核心,深入實施“五城建設”和“貿旅牽動”戰略,全力打造面向東北亞的進出口加工中心、商貿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會展中心。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堅持進口抓落地、出口抓加工、貿易抓轉型、合作抓延伸,實施多元化市場戰略,進一步調優進出口結構,鼓勵擴大進口,促進出口穩定增長,提高進口商品加工率和地產品出口比重,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拓寬對外投資合作領域,全面推進我市外經貿工作科學、健康、快速發展。
(二)目標任務
---對外貿易步入新階段。貿易主體、進出口商品結構、市場結構和貿易方式結構進一步優化,對外貿易運行質量和外貿企業效益明顯提高,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多元化對外經貿新格局基本形成,到年全市進出口額將達到180億美元,年均增長15%,比年翻一番。
---進出口加工達到新水平。基本建成能源、機電、輕工、食品、建材五大進出口加工產業集群。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出口加工基地形成規模,地產品出口比重大幅提高,到年,地產品出口比重達到20%;進出口商品結構得到明顯優化,進口能源、資源性產品落地加工率明顯提高,到年達到50%以上。
---對外投資合作取得新成果。對俄投資領域進一步拓寬,合作層次明顯提高,規模不斷擴大,到年,對俄投資累計達到23億美元,年均增長3%以上;對俄工程承包和輸出勞務營業額達到1330萬美元,年均增長10%;境外農業種植面積達到400萬畝。
---口岸通道建設實現新突破。到年,我市口岸年過貨過客能力將達到1800萬噸、370萬人次。其中,綏芬河口岸過貨能力達到1700萬噸,過客220萬人次;東寧口岸過貨能力達到100萬噸,過客100萬人次。
---外貿主體進一步發展壯大。扶持、發展、壯大外經貿企業,重點培育進出口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140家骨干企業,發展壯大進出口額5000萬美元以上的60戶企業,發揮支撐效應和帶動作用,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
---外貿企業財力貢獻有提升。在力促優勢骨干企業做大做強、潛力企業擴大規模的同時,增強外貿企業的贏利能力,進一步提升外貿企業地方財力貢獻水平。“十二五”期間全市外貿企業地方財力貢獻年均增長10%以上,到年市本級外貿企業地方財力貢獻力求突破2億元。
三、創新措施,促進我市外經貿加快發展
(一)鼓勵開展對外貿易
依托我市區位和政策優勢,吸引發達地區的骨干進出口企業落戶我市,發展總部經濟,開展對外貿易合作。對進出口業績突出和新落戶的進出口企業,將給予政策激勵。
(二)加快出口加工基地建設
認真落實好國家和省地產品出口獎勵政策,支持產品出口潛力較大的優勢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建設出口加工基地,增強出口后勁。重點培育和支持資源、機電、化工、建材、食品等出口生產加工基地建設,對基地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技術升級改造和新產品研發,地方政府在財稅、土地、收費、環保、金融信貸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三)鼓勵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
對在境外開辦生產型企業、研發中心、資源開發企業、辦事處等,帶動本地產品出口實績的企業,將按投資性質給予一定政策支持。積極開拓國際勞務合作市場,引導具備對外派出勞務資格的企業,抓住有利時機做好對外勞務合作。加快推進“對外勞務合作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外派勞務信息庫,及時技能培訓、國際勞動力市場需求等相關信息。加大對外勞務合作工作力度,積極扶持具有對外經濟合作經營資格的企業開展外派勞務。
(四)鼓勵創建自主出口品牌
積極為企業在境外注冊商標、創建自主品牌提供指導和服務。積極組織企業參加省和國家出口產品品牌評選活動,對評上省級出口品牌和國家級出口品牌的企業,將納入市級創新突破獎勵范圍。
(五)進一步加大對進口資源性商品的支持力度。
對進口原油、成品油、化工原料、化肥、紙漿、鐵礦砂、鋼材、有色金屬和木材等產品并增加地方稅收和財政收入的企業,政府給予政策支持。進一步擴大木材進口規模,為我市加大木材儲備奠定基礎。積極爭取境外項目的前期費用和木材運輸費用。用好用足國家和省相關政策,支持我市在境外開展林木產業合作的外貿企業發展。
(六)支持先進技術、重要設備和關鍵零部件的進口
充分利用國家和我省的優惠政策,為企業爭取機電產品進口貼息,鼓勵進口用于生產、科研和教學的高新技術和設備,進一步擴大機電產品進口規模。
(七)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
鞏固俄、歐美、日、韓、香港及東南亞等傳統市場,拓展中東、中亞、拉美、非洲、大洋洲等新興市場。要積極利用好國家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為外貿企業提供各類信息服務,減輕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宣傳、注冊商標、境外參展、質量認證等所發生的費用負擔。
(八)加大信貸扶持力度
積極推進各類金融機構與外貿進出口企業的項目對接,支持現代物流、高新技術、機電產品、農產品等進出口骨干企業和出口加工區建設。引導銀行不斷創新推廣金融產品和服務,開展流動資產質押融資、大宗商品貿易融資、應收賬款融資和出口信用保險融資等業務,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資金支持。支持新創新經濟投資擔保公司、哈牡綏東物流質押擔保中心、中國進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機構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四、強化保障,為外經貿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一)強化對外經貿合作服務平臺保障
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大外經貿發展政策資金支持,改善外經貿發展環境,強化外經貿服務平臺保障,擴大進出口規模,加大出口加工基地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與韓國、日本地方政府的交流合作,完善與國外地方政府的定期會晤機制,密切友好往來,發揮市政府駐海參崴聯絡處、境外園區管理委員會的作用,協商化解相互間的貿易摩擦、經濟糾紛和統籌協調推進外經貿發展。利用國家級家具及林木制品質檢中心,為對外經貿合作提供商品質量標準化服務。協調海關和檢驗檢疫部門,對實施標準化生產、產品質量好、誠信度高的企業實施免檢政策,開辟產品進出口綠色通道,為外經貿合作提供優質聯檢服務。加快推進盧布人民幣交易所建設,增進對俄合作服務功能。積極爭取承辦全國性大型展會和各級各類會議。積極探索聯辦會展、節慶、論壇等新的合作模式,引導市內企業和展會“走出去”參展、辦展,在境外建立商品展示區,把特色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提升市場占有率,在溝通、交流、合作中實現共贏。加快建設朝鮮族民俗風情街、俄羅斯風情步行商業街,發展面向俄日韓消費群體的國際商城,選擇重點商店、酒店實施對俄對日韓經貿旅游服務試點,提升中心城市商貿業國際化水平。加快完善和拓展中國沿邊開放網站、科技網和農業信息網等專業網站及中俄經貿專刊的服務功能,使其盡快成為企業開展對外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
(二)強化對外經貿合作的人才保障
進一步完善培養、吸引和利用人才的各項機制,積極培養和引進一批懂外語、懂技術、了解外貿操作程序、熟悉外經貿合作、能夠駕馭市場經濟的復合型外經貿企業家隊伍。搭建內容豐富、教學互動的培訓教育平臺,加大現有外經貿企業管理者的培訓力度,鼓勵外經貿企業管理者到大專院校進行深造,為其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儲備創造條件。根據外經貿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加快對外人才市場建設,組織中外人才智力合作信息和項目對接洽談活動,完善對外人事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加大對外人才引進力度,在工資、住房、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傾斜。加強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合作,實行課題招標的辦法,做到不求所在,但求所用。
(三)強化對外經貿合作的金融保障
創新實施金融強企戰略,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出口銀行、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合作,著力引進國內外大型金融機構落戶。做大地方商業銀行、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等新型機構,促成金融部門放寬貸款條件,簡化貸款手續,高效開展倉單保單、應收賬款質押,出口擔保,融資租賃等業務,不斷提高間接融資能力。建立銀企對接有效機制,創新落實國家扶持中小企業融資等優惠政策,促進雙方合作。
(四)強化對外經貿合作的機制保障
強化分工協作,口岸縣(市)同步推進口岸基礎設施、商貿物流設施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口岸功能,加快發展口岸經濟,發揮好口岸的“窗口”作用。內陸縣(市)要“打對俄牌,走開放路”,在發揮好基地平臺作用的同時,進一步加快園區、開發區建設,推進與口岸協作配套的生產加工項目建設。積極走出去,開展對外合作交流,深入謀劃適合本地的對外合作項目,不斷擴大對外開放領域。市區要發揮支撐作用,為口岸地區建設倉儲物流基地、提供金融信息和技術服務,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對外經貿合作轉型升級提供條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集相關部門、各縣(市)區政府、專家學者和對外一線工作人員,研究解決對外經貿合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加強督辦考核,進一步明確各地、各部門的工作責任,及時對推進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督辦,確保各項工作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