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加強農業農村建設發展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今年以來,我市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目標要求,以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為主線,以創新發展“新倉經驗”為抓手,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強化農業基礎產業,加快建設農村新社區,促進農民創業創新,完善民生保障機制,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農業優勢產業進一步發展,農村新社區各項建設進一步推進,農村經濟繼續保持較好增長勢頭,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20*年前三季度,全市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14.67億元,增加值9.3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1.3%和12.4%,農民人均現金純收入8486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4.8%。
一、20*年農業農村工作回顧
(一)農業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加強糧食品種調優和標準農田建設,確保完成省定全年糧食生產任務。今年晚稻單產達到545公斤,預計實現糧食總產23.5萬噸,分別比去年增4.6%和4.0%。繼續做大做強蘆筍、蘑菇、觀賞魚、南美白對蝦、出口加工蔬菜等農業特色產業,食用菌、蘆筍產業分別達到1500萬平方尺和1500畝,比去年增9.3%和40.4%。農業組織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累計產業化基地面積達到12.6萬畝,無公害農產品基地88個。今年新申報無公害一體化基地12個,無公害農產品17只,綠色食品2只。全市農業龍頭企業達到36家,新認定龍頭企業5家,其中億達公司被評為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農業龍頭企業資產總額達到7.93億元。加強農村規范化合作社建設,到目前全市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58家,省級規范化合作社5家,涉及種養業、營銷服務業等領域。接軌上海工作深入推進,農產品市場營銷力度加大,全市供滬農產品營銷總量7.5萬噸,營銷產值2.8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0.5%和12%。農業加工企業穩步發展,培育冷藏保鮮農產品和供滬配餐企業19家,冷藏保鮮能力32000噸。農家樂產業進一步發展,“農家樂”旅游人數和營業額比去年有較大增長,金龍門生態園區于11月對外營業。
(二)“兩個集聚”工作成效明顯。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土地流轉工作進一步加快。今年新增土地流轉預計7000畝;創新土地流轉形式,累計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12家,現代農業園區以股份化的形式流轉土地2600畝,引進農業項目10個;股份化流轉機制全國有影響,累計接待廣東、江蘇、重慶等地考察學習10余批次。農村新社區建設有序推進,工作機制不斷完善,農民居住向四個層面集聚有序推進。目前全市已有109個行政村啟動建設了151個集聚點,累計進新社區建房戶有3356戶,自然翻建置換戶達1301戶,一批以農民自然翻建為主的農村新社區不斷形成規模。*鎮城鎮新型社區建設試點加快推進,吳涇小區已有21戶農戶開始建房;當湖街道以承包地與宅基地分開、拆遷與征地分開,宅基地換住房、承包地換保障為主要內容的“兩分兩換”試點工作開始啟動。
(三)農村服務水平得到提升。新型農技推廣體系不斷完善,建立了以首席農技推廣專家為龍頭、農技指導員為骨干、責任農技員為基礎、社會化農技推廣人員為補充的四級*動機制。目前,全市首席農技推廣專家9人、農技指導員43人、責任農技員責任農技員(包括農機、林技、漁技、水利等)117人,責任畜牧獸醫員56人。責任農技員和責任畜牧獸醫員共*系基地82個、*系科技示范戶527戶。市農技指導員*系科技示范戶243戶,市首席農技推廣專家*系科技示范戶60戶,為農業生產提供全面指導和服務。農村農資和商品流通配送體系和服務網絡不斷健全,累計掛牌成立65家村級綜合服務社。發展糧油合作社等中介服務組織,開展多形式“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等農業社會化服務。全市共組建糧食合作社12家,入社社員1*3戶,面積21000畝,輻射帶動11.9萬畝。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得到加強,積極開展信息化示范鎮村建設,農民信箱得到普遍推廣和運用,累計注冊用戶數已達28*0個。農業投入品、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等綜合執法能力不斷提高,嚴把奧運期間初級食用農產品質量關,開展生鮮奶質量安全監管行動等,農業生產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五位一體”為主要內容的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加快建設,目前全市已建成91個,行政村覆蓋面達到81%,農村科教文衛等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96.84%。大力實施低標準、廣覆蓋的統籌城鄉社會養老保險,目前全市參保人數達29921人,完成*年度任務的115%,處于*市領先。低收入農戶幫扶工作順利開展,共調查低收入農戶31*戶,人數6299人,開始制定措施、分類幫扶。全市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作深入實施,培訓農村勞動力19242人,職業高中擴招一個農技中專班。
(四)環境治理力度不斷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得到加強,測土配方施肥面積不斷擴大,省811污染治理的17個規模豬場全面實施,農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置中心有效運作,外來養禽戶搬遷整治工作有效推進,目前肉鴨養殖戶已全部搬遷,蛋鴨養殖戶也正在按計劃搬遷中,到12月底全面完成。農業循環經濟探索取得進展,農業循環經濟實驗園啟動建設,林牧結合發展經濟林項目在*、曹橋開展試點。綠化造林步伐加快,前三季度,新增農村綠化150萬平方米,完成計劃的80.2%,4個綠化示范村建設加快實施,其中秦沙、雙紅村已全面完成綠化建設。新一輪創建村整治工作全面展開,全面小康農村新社區、全覆蓋整治村、省“新村示范、村莊整治”項目建設整治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村等項目建設基本完工,等待上級驗收。現代新農村示范鎮村建設按照三年目標,各項工作有序推進,現代新農村示范村穗輪村的新社區、工業園區建設和環境治理成效顯著。農村環境長效管理力度不斷加大,落實了農村垃圾收集處理、河道保潔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形成暗訪、督查、考核相結合的工作機制。
(五)村級集體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抓好20*年和20*年已批準立項項目的建設進度和使用管理,20*年和20*年通過批準立項的25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投資總額7317萬元,已累計投入2500多萬元,完工項目13個,其中*三六村、**村、*沈家弄村和全塘金橋村4個項目已投入使用;20*年又有16個扶持項目立項。財政轉移支付等各項扶持政策得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