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實施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年是“*”規劃的開局年,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起步之年,為確保我市新農村建設開好局、起好步,不斷向縱深推進,根據《中共安徽省委辦公廳、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新農村建設“千村百鎮示范工程”實施意見》(皖辦發[*]8號)和《中共黃山市委、黃山市人民政府關于“抓百村促千村”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意見》(黃字[*]2號)文件精神,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目標任務
按照“全面啟動、整體推進、突出重點、率先突破”的原則,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市級“十有”標準為階段性工作目標,重點圍繞“七新一好”,全力組織實施“抓百村促千村”工程。力爭*年有10個村達到“十有”標準,30個村基本達到“十有”標準;*年40個村達到“十有”標準,30個村基本達到“十有”標準;*年100個村達到“十有”標準;2010年全市60%以上的村基本實現“十有”標準。
二、組織領導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事關農業和農村長遠發展,事關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大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1.成立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組。各區縣、鄉鎮、示范村要迅速成立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組,下設辦公室,抽調精干力量做好新農村建設的組織、協調、宣傳、督查工作;其他村也要成立相應組織。
2.組建新農村建設駐村指導組。組織、人事等部門要從市、區縣、鄉鎮抽調人員組成駐村指導組,協助村兩委抓好示范村建設,駐村指導組為期3年。駐村指導組由組織部、農委進行一次短期培訓后,3月下旬進駐示范村。
3.建立新農村工作長效機制。各區縣、鄉鎮要根據“市指導、縣(區)組織、鄉(鎮)主抓、村實施”要求,結合新農村建設目標任務,盡快制定出新農村建設的具體實施方案、工作計劃和措施。指導組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結合示范村的實際,盡快制定工作方案和規章制度。各區縣的實施方案于4月上旬報市新農村領導組辦公室備案。
三、宣傳發動
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必須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和鼓勵廣大農民通過自己的雙手,建設美好家園。各地新聞單位、主流媒體要緊緊圍繞“抓百村促千村,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廣泛宣傳,全民發動,大造聲勢,努力營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良好社會氛圍。
1.加大新聞媒體宣傳力度。在市“一報兩臺”要開辟專題專欄,深入宣傳報道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意義、目標任務、工作要求、政策措施和好思路、好經驗、好典型。
2.召開村兩委和村民代表動員大會。各鄉鎮要開好村民小組長以上的村兩委班子新農村建設動員大會;開好示范村村民代表動員大會,最大限度地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自覺地投身到新農村的建設中來。
3.積極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宣傳。組織農業、文化、教育、科技等部門,結合“三下鄉”活動,采取文藝演出、出動宣傳車輛等多種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在鄉鎮所在地及示范村懸掛宣傳標語和制作戶外宣傳牌;在村務公開宣傳欄、科普櫥窗等進行動員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各區縣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組辦公室要統一編印簡報,及時報道各地工作動態、典型經驗;各鄉鎮要確定1—2名專職宣傳員,負責本鄉鎮的宣傳報道工作。
四、規劃編制
新農村建設規劃是一項宏大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十字"的要求,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充分尊重民意,廣泛聽取基層農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通盤考慮農業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規劃;各區縣要以行政村為單位,科學抓好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規劃編制工作。
1、新農村村莊建設規劃編制。村莊建設規劃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群眾參與、科學編制、統一規劃、逐步實施”的原則,突出徽派徽韻特色,以提高村民生活質量、促進農村現代文明為目標,統籌抓好農村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規劃,做到規劃一步到位,建設分步實施。村莊建設規劃編制由區縣建設、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牽頭,以鄉鎮為單位將所屬村莊的規劃向規劃編制部門申請委托編制;市建設規劃部門做好村莊總體規劃編制的指導工作,并負責規劃人員的系統培訓;交通、水利、電力、通訊、郵政、廣播、文化、民政、衛生、農業、供銷等部門要結合示范村的實際,提出相關的社會事業發展規劃意見,協助建設、規劃部門做好規劃的編制工作。規劃須經村民代表討論通過后,并由區縣新農村建設領導組牽頭,組織建設、規劃、農業等部門評審,批準后方可實施,并報市新農村領導組辦公室備案。
2、新農村經濟發展規劃編制。經濟發展規劃要堅持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壯大農村綜合實力為重點和切入點,圍繞示范村的資源特色和產業優勢,確定1—2個主導發展產業,促進農業資源整合,提高主導產業效益,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經濟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由區縣農委牽頭,組織農業、林業、科技等部門成立農業技術專家組,指導編制示范村產業發展規劃;市直有關部門做好規劃的協調和指導工作。規劃由各鄉鎮政府報區縣新農村領導組核批后執行,并報市新農村領導組辦公室備案。
示范村的規劃編制工作要在6月底前完成;其他村的規劃編制(參照示范村組織編制)工作在*年上半年完成。
五、工作重點
新農村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各地必須要結合實際,確定建設重點,各級各部門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搞好服務,強力推,進新農村建設。
(一)抓好農村經濟發展
加快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出發點和根本目的。各地必須從本地資源情況出發,著力抓好農業產業化、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鄉村旅游三項重點工作,千方百計實現農民增收的新突破。
1、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以產業化理念抓農業主導產業,重點圍繞茶業、竹業、蠶桑業、果蔬業、藥業和養殖業等六大主導產業,結合資源條件和市場要求,建立現代農業示范基地,要重點推進“一鎮一品"、“一村一品”,抓住關鍵環節,采取綜合措施,推動主導產業上規模、上水平。要著力加大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本著自愿互利和“民管、民辦、民受益"的原則,積極引導和支持各類企業、農村能人和其他服務組織創辦或領辦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大力發展農民經紀人隊伍,逐步形成“基地+協會(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的經營模式,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和產業化水平,力爭示范村主導產業產值占農業產值的比重每年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每年提高l0個百分點以上。
2、扎實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業、科技、教育、勞動保障等部門,要圍繞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提高,集中力量抓好農業適用技術和農民就業技能培訓,突出對新畢業的初、高中生以及未參加過培訓的勞動力的培訓,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力爭農村勞動力轉移占農業人口比重達40%以上。開展全民創業行動,培育造就新型農民,鼓勵和支持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創業,發揮農村能人的輻射帶動作用,為更多的農民就地轉移、就地就業創造條件,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廣辟途徑。
3、積極發展鄉村旅游經濟。充分利用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和優美的生態環境條件,加快旅游農業、休閑農業、光觀農業和森林生態旅游項目的開發,建設一批農家樂旅游示范戶、專業村,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民來自旅游業的收入比重。
(二)抓好基礎設施建設要著力加強農村、農民最急需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在村內道路、村莊環境、家庭生活、農田設施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實現“四化”。
1、村內道路硬質化:通村及村內路網布局合理,主次分明,通行政村交通主干道硬質化,路寬不少于4.5米,村內路網及宅間道路硬化,配套建設路網排水系統;村內主要道路和公共場所安裝路燈,并能正常使用。
2、村莊環境綠色化:要加強村內主要道路、河道兩邊的植樹綠化,改善農村生態環境;鼓勵農戶發展庭院經濟,廣植竹木,注重村口、水口生態林和古樹、名樹的管護,提高綠化質量。
3、家庭生活現代化:農戶使用衛生安全的自來水;電視、電話終端由村統一安裝到戶;扎實推進“一池三改”沼氣建設項目,提倡使用沼氣等清潔化能源,有條件的家庭率先建無害化衛生廁所。
4、農田設施建設標準化:實行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保護和加固村域內、生產區域內現有的河道、水庫、溝渠等基礎設施;以小型水利設施建設為重點,對當家塘、水井、溝渠、蓄水池等水利灌溉設施進行清理和整修,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積極推廣設施農業,發展節水灌溉,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三)抓好農村文明創建。
1、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全面開展“三清”(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和“三治”(治臟、治亂、治空)工作,切實改善農村“臟、亂、差"的環境面貌。
治臟:加大村內河道清障疏浚,對溝、渠、塘、庫要綜合整治,引導農民對房前屋后的溝渠清淤整修;示范村要建衛生、公廁廁和垃圾集中處理場所,并配備專、兼職環衛保潔員,建立健全保潔制度。
治亂:堅決治理道路亂堆亂放雜物,違章亂搭亂建,嚴格執行“先規劃后建房,未規劃不批建"的原則;推進農村殯葬改革,治理亂埋亂葬,倡導建設生態型、環保型、公益型公墓。
治空:治理空殼村,建設村文化活動中心。以村委會為中心,集中建設規范的村務公開宣傳欄1個,科普櫥窗1個和相應休閑活動場所;村文化活動中心要配備黨員干部學習室、圖書閱覽室,完善村文化廣播室設施,并配備1名村文化干部具體負責。
2、積極開展“三戶一星”評選活動。在示范村全面開展評選“優秀黨員戶”、“星級文明戶”、“文明信用戶”、“創業之星”活動。每年評比一次,實行動態管理,評優掛牌。同時,在全市100個示范村廣泛開展“文明生態村"評選活動。通過典型引路、示范帶動,樹立一批立得住、傳得開、叫得響的農村創建品牌。
(四)抓好農村公共事業發展
農村公共事業發展相對滯后,各地要按照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原則,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等公共事業,促進社會協調發展。著力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積極改善農村辦學條件,逐步擴大“兩免一補”實施范圍,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建立和完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救濟體系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培育一支較高素質的農村衛生服務隊伍。以鄉鎮衛生院為重點,加強農村衛生室建設,切實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使農民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同時,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特困戶、受災戶、五保戶等弱勢群體的救助保障體系,探索建立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要進一步加大鄉鎮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動中心(文化廣播站)建設,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送電影下鄉活動,加大農村文物保護,著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民間花會、燈會、農村文藝演出、勞動技能競賽和體育活動等,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_.文化生活水平。
(五)抓好農村民主政治建設
1、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各地要按照“五個好”的要求,切實加強鄉村兩級黨組織建設,重點要結合第三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抓好村級班子建設,要通過“兩推一選”把“雙帶”能力突出的“雙強”型農村能人充實到村級黨組織中來,選準配強領路人,加大對村干部的培訓力度,每年對村干部進行輪訓,提高村干部的整體素質。
2、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按照“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要求,抓好黨務、政務和村務公開,各村委會要設立村務公開欄,對村里的各項重大決策、財務開支、征用土地審批、計劃生育指標、村干部工作目標等重大村務問題,做到定期公布(六規范一滿意),一般的村務事項至少每季度公開一次,涉及農民利益的重大問題以及群眾關心的事項要及時公開,逐步將村務公開向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公開延伸。加強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村民議事制度、年終總結報告制度、評議黨員干部制度、財務管理公開監督制度等,完善村民監督機制,促進民主管理。加強民主法制教育,制訂和完善村民公約,增強農民群眾的法律意識、誠信意識,加強農村社會綜合治理,開展平安鄉村建設,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創造安全詳和的社會環境。
六、組織實施
新農村建設基礎在村,關鍵在區縣,各區縣、各鄉鎮主要負責人為本地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市直、區縣直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本部門新農村建設工作的主要責任人。要切實加強對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領導,按照“市指導、縣(區)組織、鄉(鎮)主抓、村實施”要求,各地各部門要相互配合,明確職責,搞好服務,形成合力,精心組織實施“抓百村促千村”工程。通過典型引路、示范帶動,全面加快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組織、人事和農委等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領導聯村、部門包村、企業援村”的要求,明確和落實l00個示范村的駐村指導組、聯村領導干部、包村部門和援村企業,確保100個示范村如期實現建設目標。
市、區縣兩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新農村建設,每個示范村市、區縣財政各安排1萬元作為新農村建設啟動資金,重點用于新農村建設規劃的編制。各部門要整合扶貧、以工代賑、農業綜合開發等專項資金支持新農村建設。各級金融機構特別是農村信用社,要調整信貸結構,擴大信貸規模,支持示范村的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各地要注重統籌社會各方力量,整合包裝村級建設項目,積極對上爭取項目資金和對外招商引資,擴大鄉村對外開放。各地要切實加強啟動資金的管理,做到專款專用,對資金使用混亂的,視情節輕重,予以處理。
七、督促考核
l、市、區縣兩級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組采取定期(半年一檢查、年終一考核)和不定期派督查組對各鄉鎮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對工作抓得緊,成效明顯的,給予通報表揚;對措施不力,進展緩慢,工作推諉的,給予通報批評。
2、市直、區縣直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的職責,經常性深入到鄉鎮、村進行檢查指導,幫助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3、市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組辦公室負責全市“抓百村促千村,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協調、指導和服務,及時掌握情況,客觀反映工作成績和存在的問題,為新農村建設工作和示范村建設考核評優提供依據。每年12月份市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組將對區縣和100個示范村進行考評。對達到新農村建設市級“十有”標準的示范村,由示范村申報,區縣審核后報市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組辦公室,市里組織有關單位依據市級“十有”建設標準進行評定,對評優的村,由市委、市政府授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稱號;對年度建設目標任務完成好的區縣以及包村部門,由市委、市政府予以通報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