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體育局加強農民體育健身實施方案市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下發的《安徽省“*”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方案》,加快新時期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改善農村基層體育設施條件,努力完成“*”期間省下發的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項目,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堅持“面向基層、服務農民;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注重實效;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的原則,做到親民、便民、利民,把體育設施建到農民身邊,真正使廣大農民受益。
(二)目標和任務。到2010年全市完成463個行政村農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并形成一定規模的農村體育組織網絡和體育骨干隊伍,促進當地農民體育健身活動經常開展,使農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顯著增加。
二、實施范圍和原則
(一)按照省“*”期間整體布局,項目實施范圍是:從*至2010年,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體育局聯合確定的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項目。
(二)項目遴選原則:一是以改擴建為主。為了節約投資,盡可能與所在地的學校、文化站、室外電影放映場等農村公共設施的建設和使用相結合,充分利用現有場地設施進行改擴建,以發揮更大效益。二是項目選擇在人口較多,居住較為集中,建設用地條件有保證,經濟條件較好,群眾體育積極性較高,有體育組織和體育骨干,體育設施管理、維護能力強的行政村,以保證項目按期完成。
三、建設內容與標準
(一)項目建設內容。在具備條件、有建設積極性的行政村,利用村級公共用地,建設1片硬化的標準籃球場,并配置1副籃球架和2張室外乒乓球臺。
(二)項目建設標準。混凝土籃球場由各項目行政村按照建設部、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建筑設計規范》進行設計施工。在籃球場的四周,要求各向外開辟不少于5米的平整空地,便于群眾觀看比賽和開展健身操(舞)等其他體育活動。
四、資金安排
(一)投資規模:每個項目投入為30000元。其中器材資金投入10000元,由省體育局負責統一采購配備1副標準籃球架和2張室外乒乓球臺;場地建設20000元。
(二)投資比例:每個項目所需資金國家、省、縣按5:3:2比例安排,即國家投入1.5萬元,省體育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配套9000元,縣、市、區配套6000元。其中國家投入的1.4萬元及縣、市、區財政配套的6000元用于場地建設。
(三)資金下達:國家配套資金由省財政下撥到各項目縣級財政。各地場地建好后,由省體育局負責器材配送和安裝。
五、實施步驟
(一)*年和*年已確定的項目。
1、*年我市共確定項目77個,其中:潁上縣39個,阜南縣38個。*年共154個,其中:臨泉縣、太和縣各30個,界首市34個,潁泉區、潁州區、潁東區各20個。
2、*年9月至12月為工程實施階段。各援建點行政村應于12月底完成場地建設,逾期未完工或完工后未達到規定標準的將取消項目資格。
各縣、市、區、各項目單位于11月20日前將竣工的場地照片(需與擬建場地照片有相同的參照物,兩張照片能反映出在同一地點),材料一式三份上報市體育局,經市體育局、發改委、財政局對完工場地進行初驗合格后,匯總報省審查、抽檢。
12月開始器材安裝。省體育局對場地初驗合格的單位配送和安裝器材。器材安裝于12月底前完成,由中標方運輸到指定地點并指導安裝,項目單位負責安裝健身器材所必須的水泥沙石及基礎施工。
3、2009年1月為工程驗收總結階段。各縣、市、區*年12月底前匯總本單位試點項目情況總結報告(包括檢查驗收、經費配套、建設管理等試點經驗),以書面和電子文件形式報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和市體育局。由省里統一組織抽查驗收。
(二)2009年2010年項目申報。
我市以基本完成,待省任務下達后另行通知。
六、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工作措施
(一)切實加強領導。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改善農村體育設施條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維護農民體育基本權益的重要措施,是一項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各縣、市、區要高度重視,將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納入對各鄉鎮的考核內容。各鄉鎮(區)要將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列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列入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文明村鎮評比范疇。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過問,分管負責同志要親自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各縣、市、區財政要安排專項經費,建立資金使用監督審計制度,做到專款專用,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充分發揮鄉鎮政府和村委會的組織實施作用,推動和激發農民參與建設的積極性和熱情,形成區、鎮、村各司其職,齊抓共建的工作局面。
(二)各級發展改革、財政、體育部門要密切配合,協調工作。發展改革部門主要是做好項目規劃、立項審批等前期工作;體育部門主要是做好項目的招標、實施和管理等工作;財政部門主要是項目資金的籌集、撥付和管理等工作。
(三)堅持統籌發展。以農村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農村全民健身體系建設,在健身場地、體育組織、骨干隊伍、體育活動等方面實施共建共享,促進體育與文化、教育、科技等統籌發展和綜合利用。
(四)改革推進機制。尊重農民意愿,不搞一刀切,不強迫命令,不搞形式主義,堅決防止出現增加農民負擔的現象。在實施對象上,對符合建設條件、有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認真履行建設、使用、管理職責的行政村,優先考慮。對建成的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各縣、市、區要同受贈單位簽定援建協議,切實明確建設、使用、管理、維修等各方面職責。鼓勵基層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大膽創造,走出一條符合我省實際的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推進之路。
(五)加強項目管理。各項目縣和項目單位要按照基本建設和招投標管理的法律、法規要求,認真做好項目建設和監督、檢查工作。
(六)建立評價體系。把推進“農民體育健身工程”作為實施全民健身體系的重要抓手,納入鄉鎮級體育工作考核的指標體系,逐步建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工作評估體系和電子信息管理系統,及時收集和匯總實施進展情況,認真總結工作經驗。對實施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