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多措并舉新農村建設百村幫扶整治取得新成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根據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和縣人民銀行積極認真地做好了新農村建設“百村幫扶”工作。本著“第一年打基礎,第二年是關鍵”的目標,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縣委**成立了由分管校長任組長,總務處主任等為成員的幫扶工作組,明確了
專職幫扶人員的工作職責。辦幫扶工作組圍繞“增加農民收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促進農村和諧穩定”這五個重點,不斷強化工作措施,“百村幫扶整治”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立足當地實際,確保增加農民收入。幫扶組結合幫扶村實際,研究制定出了幫扶工作計劃。**鎮**村是個400多人的窮山村,人均耕地不足半畝,水利設施不配套,基本靠天吃飯,農民增收緩慢,這是制約該村發展的難點之一。由于該村荒山面積大,人均耕地占有8畝多,這又是該村的優勢。俗話說“靠海吃海,靠山吃山”,要想增加農民收入,突破口就在這里,幫扶組協調購買柿樹苗、櫻桃苗、核桃苗各1萬棵,投入資金5萬多元,達到全村人均100棵果樹,年人均增收2000元的目的。投資近一百萬元建成十多處標準化養雞大棚,僅此一項年增加收入60多萬元。投資2萬元建成荒山引水池并修建了村南引水渠,使該村僅有的100多畝耕地成為水澆田,改變了靠天吃飯的局面。
二是立足長遠發展,切實增加村集體收入。幫扶組立足長遠發展的目標,幫助村委研究制定出了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的計劃。引導發揮好民主理財小組的作用,使村集體經濟管理工作邁向制度化、規范化,并通過各種途徑,依法收回了集體應占有的份額,建立起了集體增收的長效機制。村內兩座早已到承包期的小塘壩,因種種原因始終沒有收回,群眾不滿,集體欠收,在幫扶組的協調下,依法收回并重新承包出去,年增加集體收入1萬元;把現有的1000多畝荒山以公開招標的形式承包出去,增加集體收入2萬元;把機動地和邊遠的插花地重新承包,增加集體收入2萬元;對集體擁有的山林、路邊、溝沿等資源,明晰了產權,依法實行有償使用。通過以上措施,充分利用和盤活了村集體現有資產,引導村集體資產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促進了村集體的經濟增長,實現了節支增收的目的。
三是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建立文明村莊。在水、電、有線電視“村村通”完成之后,今年又投入7萬元解決了群眾最急最盼的道路硬化工程,該項工程可建成長700米,寬4米的“村村通”硬化道路,計劃年底峻工投入使用。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清五堆、抓五改”活動,集中整治“臟、亂、差”現象,積極搞好村容村貌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廣泛開展各種類型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努力形成健康向上、遵紀守法、和諧文明的農村新風尚,實現鄉村文明。
四是發揚團結奮進精神,共建和諧新農村。完善了村黨支部、村委會、村民會議、議事決策制度,形成了職責明確、核心突出、程序規范的協調運行機制。加強了村級班子建設,提高了村級班子正確行使職權的能力。今年新培養了1名預備黨員、2名后備干部。繼續搞好了發展對象的培養工作,增強了黨員干部隊伍的后續力量。繼續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完善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好了“四支隊伍”的作用,為實現幫扶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