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圍繞“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創建發展型班子,推進區域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這一主題,通江街工委在認真分析全街各項工作發展實際的基礎上,從適應社區建設及滿足群眾需要出發,重新科學謀劃發展思路,明確重點,多策并舉,較好地推進了區域各項事業的發展。
一、打造發展型班子,立足強化素質求發展
一是拓展知識,建學習型班子。街工委為了使一班人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堅持中心組學習制度的基礎上,通過制定領導干部自學制度、領導干部學習考評制度等,用制度強化領導干部發展意識,強化執政理念,提高執政能力。在學習內容上,把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政績觀緊密結合起來,并向學習市場經濟、法律法規、WTO、計算機等知識領域拓展,不斷提高領導干部的綜合素質和領導能力,使領導班子成為帶領黨員群眾謀發展、快發展的領頭雁。二是堅持民主,建團結型班子。嚴格堅持民主集中制,認真執行重大事項、重大決策集體討論、民主決策的制度,如集體房產出售、企業改制、人員調整等重大問題,必須經班子集體討論做出決策,并通過實行“三公開”(即公開承諾、公開述職、公開政務)制度,強化民主監督。同時,在堅持班子合理分工、均衡權責的基礎上,明確要求班子成員之間要互相補臺不折臺,工作分工不分家,并堅持通過定期召開民主生活會、個別談心等形式,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有效化解矛盾,增強合力,形成領導班子集體“共事、共識、共擔、共享”的良好氛圍。三是樹牢宗旨,建服務型班子。從強化領導班子宗旨意識入手,通過正反對比教育方式,加強班子黨風黨紀教育、警示教育等,并通過開展“權力觀”、“政績觀”大討論,幫助領導干部樹立權力就是責任、權力就是服務的觀念。同時,通過建立領導干部社區聯系點制度、調研制度等,切實使領導干部撲下身去,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貼近群眾了解民意,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四是爭先創優,建創新型班子。通過經常走出去、請進來,對比先進找差距,深挖潛在優勢,堅持高標準站位,勇于打破甘居中游、不思進取的思維定勢,樹立敢為人先、敢當排頭的理念。堅持用科學的發展觀去觀察、思考,不斷創新思路、創新工作方式、創新工作機制,推進區域經濟及社區各項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突出招商引稅,立足優化服務求發展
街工委將發展區域經濟作為推進全街各項事業發展的“第一要務”,在認真分析地區經濟發展總量與質量不相匹配、經濟發展在全區位次低,區域底盤小、工作方法少、措施不夠得力等原因的基礎上,變壓力為動力,勇于打破區域界限,全面實施“跳出通江、大招商、求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并通過牢固樹立“你發展、我保護,你賺錢、我鋪路,你納稅、我服務,你有難,我幫助”的招商引稅理念,打破傳統的經濟工作管理模式,由重管理向優化服務轉變、由重數量向發展質量轉變、由重自我發展向推進區域發展轉變,在大招商、求稅源實效上下功夫。在積極推行“一站式、一條龍、全方位”服務機制的基礎上,努力構筑街道經濟發展中心、工商管理所、稅務所招商服務平臺及街道機關、社區、駐街單位、居民招商信息平臺,營造“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大招商、大服務氛圍。同時,還通過建立地區商會、召開“創建優良投資環境、服務地區經濟發展”企業家座談會、年會等形式,為企業與政府,企業與企業之間搭建廣交朋友,互通信息,共同發展的平臺,在廣泛聽取企業呼聲、征求發展策略的基礎上,認真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實際,制定出臺了《通江地區經濟發展優惠政策》及《獎勵辦法》等一系列更具體、更具吸引力的政策、法則,通過一事一議、特事特議等快捷、便利的服務方式及獎勵扶持發展的優惠政策,廣泛贏得投資、吸引保護稅源,切實保證區域財政稅收、招商引資等各項指標實現快速跨越式增長。
三、完善社區功能,立足創新務實求發展
以科學的發展觀指導實踐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是堅持以人為本。為此,街工委從增強區域功能和服務群眾需求出發,以“四突出四講”為重點,全面提高社區整體水平。一是突出社區文化講特色。依托各社區的不同優勢,先后打造了上紅社區課堂文化特色、紅星廣場社區廣場文化特色、友誼社區科技文化特色、紅專社區城區觀光游文化特色。通過社區特色文化的開展,既滿足了群眾文化需求,又促進了群眾文化素質的提高。二是突出社區建設講品牌。通過長遠規劃、高標站位,全力打造“十個一”社區品牌(即:社區有一臺聯網電腦、一套音響、一個千米健身娛樂活動廣場、一個藏書千冊的閱覽室、一處老年活動中心、一批門類齊全的志愿者隊伍、一套規范長效的社區管理機制、一處多功能的市民學校、一個社區建設品牌項目、一臺觸摸式多媒體服務網絡平臺或一臺攝影器材),進一步完善了社區服務功能。目前,已有二個社區達到“十個一”品牌社區建設目標。三是突出社區管理講自治。通過由居民自選、自薦、自發、自主創建社區群眾自治組織、制定社區民主管理制度,組建社區治安巡邏、幫扶幫教、維護環境、義務宣傳志愿服務隊等,不斷提高社區民主自治能力,切實維護社區群眾民主參與權利。四是突出社區服務講實效。通過組織開展以健康快樂為主題的生理、心理、疾病等健康服務月活動,以結對助學、助就業為主題的外來務工人員維權咨詢、與特困生結助學對子、再就業崗位培訓等活動,以及通過“三心”聯動(社區服務中心、社區勞動保障中心、社區再就業中心)、區街聯合的方式,開展崗位培訓,安置就業服務大集等活動,切實解決了社區不同弱勢群體的健康、生理和生計問題。
四、推進區域共建,立足多方整合求發展
用科學的發展觀推進城區建設水平提高,必須走區域共駐共建之路。街工委通過進一步完善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庭院黨支部、樓道黨小組“四級”黨建共建工作網絡,延伸黨組織工作觸角,強化黨員教育監督管理,積極促進黨組織和黨員“兩個作用”在社區建設、社區服務中的充分發揮。同時,積極以黨建共建的形式,與駐社區單位共建“地區黨建協調委員會”、“社區黨建聯席會”,全面整合社區各方資源,通過發揮共建單位人才資源優勢,建立服務社區群眾的法律、醫療、科技等志愿服務隊;通過發揮共建單位場地、設施等物質資源優勢,建立開放的社區科技文化、就業培訓、康復健身、體育娛樂活動的陣地;通過發揮共建單位財力資源優勢,建立地區“扶貧濟困基金”、“建設環境基金”等,為社區群眾提供學習、醫療、法律、扶貧解困、安置就業等多層次、全方位的服務,逐步構筑起以黨建共建為牽動,全面提升社區建設整體水平的完備的功能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