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網絡文化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網絡進入社會生活是社會發展的象征、是人民與時具進的體現。網絡文化以其獨有的個性體現了它的先進性,是最具時代性、最為人民向往的先進文化。建設先進文化*就要與時具進、把握時代先進文化、建立起先進的網絡和先進的*網絡文化體系。
一、網絡以壓倒一切的趨勢進入社會生活
呼應趨勢
一九九一年互聯網開始出現,一九九五年進人中國民用,僅僅十年呼應很大。1997年中國有網民1000萬,*年發展為*萬,*年發展為6000萬,*年發展為1億。*市*年前網民不到1000人,網吧只要一家、電腦20臺,*年網吧發展到300家、電腦6000多臺,網民發展到30萬。全國網民十年來每年平均遞增1000萬。*5年來每年平均遞增6萬。
超越趨勢
縱觀社會發展的歷史,社會的變革都是先進的新生事物超越、取代落后舊事物的結果。
工業時代超越、取代農業時代,就是因為工業社時代比農業時代先進。當工業在中國興起的時候,千百萬農民棄農投工,那是因為干農業不如干工業實惠。曾經一段時間里,在農村凡是有人外出務工的家庭,這個家庭就相對富裕。
信息時代超越、工業時代,也就是因為信息時代比工業時代先進。當互聯網在中國興起的時候,人們紛紛感覺到現在工作越來越難找、生意越來越難做,但卻不知道是為什么?不知道都是因為互聯網惹的禍。工業時代中國的富翁太平洋公司老總嚴介和擁有一百多個億的財產,是他傭用一百幾十個博士和幾萬名高素質的員工為他打拼了二十五年得來的。信息時代網易的丁磊、雅虎的楊致遠、盛大的陳天橋、QQ的馬化騰、阿里吧吧的馬云等網絡巨頭只用了幾十、幾百人和幾年的時間,就創造了幾十個億、上百個億的財產。這就是互聯網的快速超越力給予了人民直覺和影響,使很多看得懂和看不懂的人都進入互聯網。
實惠趨勢
進入互互聯網坐在家里就可以做免稅生意、就可以賺錢;上網購物,用1元錢就可以買兩元錢的貨;上網就可以知道天下事,就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市建市的前八年每年投入圖書館的購書費3萬元,第九年投入5萬元,九年一共投入了29萬元,所購圖書和建館幾十年的購書累計才10萬冊圖書資源,第十年市政府投入了40萬元建設中國文化資源共享工程*市分中心,分中心一建立就接受了國家300GB的文化資源,使市圖書館現在的文化資源相當于2004年時的15個圖書館的文化資源。有一些要花幾百元才能看得到的國家級的優秀文藝節目,現在在圖書館就可以免費看得到。這就是互聯網給人民帶來的實惠。的互聯網的實惠趨勢,一定是壓倒一切的趨勢。
二、網絡文化以其優越性、先進性改變人們的觀念和生活
因為互聯網的優越性(資源共享、超越時空、實時交互性、個性化、人性化、公平性)使互聯網在發展中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那就是網絡文化。網絡文化就是以網絡物質的發展為基礎的網絡精神創造。它是全新的文化,它具有前無論比的先進性。網絡文化在觀念上與傳統文化觀念相比,它有許多新觀念,正由于這些新觀念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QQ之父馬化騰(僅僅32歲)說:“玩也是一種生產力”這是網絡文化的新觀念之一。這個新觀念對于持傳統文化觀念的人們是無法接受的。如果我們用傳統文化觀念,也就是用農業、工業時代的眼光去看待已經進人了信息時代的人,我們是看不懂的。例如我們看一些人上網QQ、游戲;我們會認為上網QQ、游戲就是玩,玩,就會影響學習、影響工作,因此要求他們不要上網QQ和游戲。可是這種要求卻敵不過馬化騰“玩也是一種生產力”觀念對他們的影響。馬化騰玩QQ六年賺了幾十個億,我們搞農業、搞工業的人幾年能賺幾個錢?為什么搞農業的出去打工,為什么當工人的那么多人下崗?為什么大學畢業后找不到工作?“網者治人,非網者治于人。”你看不懂互聯網,你不了解網絡文化,你不了解網絡文化的新觀念,你就沒有發言權。你不明白“治于人者服從于治人者”的道理,你就不可能說服已經進入了互聯網的人,你就不能改變他們的觀念更不能改變他們的生活。這就是網絡文化對人們生活改變之所在。
“網中自有黃金屋,網中還有顏如玉”。取代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還有顏如玉”。這是網絡文化的新觀念之二。最近網民的偶像“天仙妹妹”,去年8月份以前,“天仙妹妹”(余紅艷—爾瑪依娜)還是四川阿壩州理縣山區的一個無名的放羊女孩,8月7日以后的一個星期僅僅7天,她就聞名全國網站,三個月以后她就紅遍了大江南北,連中央電視臺、臺灣電視臺都采訪了她。網絡文化的先進性改變了她—她的一生、她的家庭、她的家鄉。她原來想都不敢想上大學,現在她要上大學了,原來她的父親病了沒有錢看,現在她的父親可以到北京看病了。她被聘為理縣旅游形象,報酬就是6位數,現在全國各地許多人都想跑到理縣去看看,理縣得益了。這就是網絡文化的先進性所在,這就是網絡文化改變人們生活的秘密能量。
事物的變化是質量的變化,時代的變化也一定是質量的變化。互聯網時代使農業、工業時生了質變,人們的觀念和生活就一定會發生變化。我們用傳統文化的觀念去看待進入互聯網的人,去反對他們上網,要他們象遠離那樣遠離互聯網是十分錯誤的。
網絡文化是新生文化,它也同樣存在正面和負面,負面需要我們去抵制,正面則需要我們去培植。我們應當承認網絡文化是不以人們的意志所轉移的客觀存在、應當承認網絡文化正在改變著人們生活的事實。因而我們應當去認識網絡文化、去研究網絡文化、去培植先進的網絡文化。
三、培植先進網絡文化文化*
聯網進入人們的生活雖然已經有十年了,但是真正能看懂互聯網的人還不太多。
如果我們承認網絡文化是不以人們的意志所轉移的客觀存在,那么,我們就應該承認先進的網絡文化可以服務于人民、服務于社會;面對來之匆匆的網絡文化,我們在研究如何建設文化*的時候,應當面對它和正視它,而不是回避它。應當是研究它、認識它、理順它、培植和利用它,而不是抑制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做到與時懼進,建設先進文化*。
1、加大對文化的投入,快速構建*網絡
*網絡建設經過幾年來的努力,已經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一部分機關單位、學校已經建立起了網站或已經進入了互聯網,市一級已經建立了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市分中心,全市480萬人口中已經有約30多萬人上網。但是網絡的構建和網民的數量比例在全國、在廣西都是處在落后的位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可想而知,一個沒有電腦也不懂電腦的人,怎么進得了網絡、又怎么懂得網絡文化?同樣,*不建立遍及全市的網絡,*絕大多數人民不會上網,又怎么談建設先進文化*?因此,我們必須加大對文化的投入,快速構建*網絡體系。
2、加大網絡文化的宣傳力度,倡導全市人民上網,消滅新時代文盲
要求全市人民上網是不現實的,但是作為政府倡導與不倡導卻是不一樣的,倡導就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目前*市雖然有近30萬的網民,但是真正看懂互聯網的不多,很有必要加大網絡文化的宣傳力度、要倡導全市人民上網。第一就是黨委、政府要支持、媒體要宣傳。第二就是要為全市人民上網創造有利條件——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工作的文件精神,盡快建設縣市區分中心和鄉村屯用戶終端。第三就是要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建設網絡——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放寬農村網吧準入的文件精神,讓全市人民有上網的條件和機會。第四就是要組織實施掃盲工作,組織工作隊伍開展掃盲活動,引導人民看懂互聯網、進入互聯網、使用互聯網、受益互聯網。
3、理順現有網站和網吧的管理,利用現有網站和網吧發展互聯網、發展網絡文化。
對現有網站和網吧的管好,不讓其亂;理好使其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利用好發揮其應有的多元化功能作用,使其為全民上網服務,達到掃除新時代文盲的目的。
4、努力整合*文化資源,培育先進的*網絡文化
*市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但文化資源只是原材料,文化資源通過整合后才會變為文化力。文化力的大小是衡量一個人、一個單位、一個地方經濟力的標尺。要建設先進文化*,就要大力加強*文化資源的整合工作——要通過政府強調機關、領導干部積極參與從而帶動全市人民參與。利用目前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分中心*千GB服務器的空間、按大小比例分配到各個部門,由各部門整合本部門的文化資源上傳給市分中心,一方面達到整合文化資源,另一方面達到展示各行、各業、各部門的文化力和經濟力的目的。這一作法,政府要下達文件、要形成制度、要進行年度評比驗收。盡快建設好能夠體現*市文化力的資源庫并使之能夠進入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