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農村建設問題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決策,總理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目標和要求。這一重大決策象春風吹開了農民心中的折褶,像迅雷響徹了中國大地。廣大農民奔走相告,無不歡欣鼓舞,它讓中國農民看到了希望和未來。下面談談建設新農村的幾點看法:
一、要解放思想,勇于創新。
觀念上的更新才能帶來行為的更新。長期以來,由于對農民的認識存在偏差,理論上的農民社會地位與實際意義上的農民相差甚遠。農民的職業本來是神圣的,但看不起農民,鄙視農民的社會心理還深藏人們心中。種田致富希望渺茫,農村無出息,“跳農門”的觀念還根深蒂固。因此造成農民不能立足于根本來思考探索致富的路子,致富信心不足。靠打工掙錢仍是農民創收的主要方式。幾乎沒有多少人愿意從事農業工作。這就要求樹立農民職業意識,農村大有作為意識,立足根本,發展致富。其次科技的應用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大部分農民認為種田都種了一輩子,麥種望麥黃,割麥好栽秧,不總是那一套要什么科學。還依然靠傳統的種植技術,科技含量低,效率低下,收獲不高。因此要樹立科學種田科技致富的意識。應該讓農民走出去,參觀科技種田的新成果,擴展視野,增長見識,創新思維。其三是規模化,產業化不強,沒有特色,沒有品牌,沒有自己的主流產品。因此要樹立發展意識,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緊密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利用合理資源,謀求發展,并且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改良農田,便于機械化操作。現在農田因分散,起伏坡度大,不便于機械化操作。靠牛耕作效率低,不利于規模化,產業化的要求。二是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實行分田到戶,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以往集體興修的水利公共設施已年久失修,不能發揮其排洪搞旱的作用,加上近年來自然環境的惡化,使人們抵抗自然災害能力減弱,只能靠天吃飯,失去了趨利避害的主動權。三是加強道路交通設施建設。至今全國仍有167個鄉、近5萬個村不通公路;“要想富,先修路”,道路交通對農村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資金原因,現在農村道路狀況還很差,造成致富無“路”,人挑、牛拉依然是運輸的主要方式,修好道路,農民的出行、農業運輸就可實現高速發展。
三、農村教育造成農業科技人才缺乏。
由于新的“讀書無用”觀念在農村一些地區尤其是發達地區農村滋生蔓延,已成為農村學生輟學的又一個主要原因,據不完全統計,在農村初中畢業僅有20%的上高中。高中畢業僅有10%的上大學。許多學生十五六歲就走進打工的系列了。這種影響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其一,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普遍較低,每年能考上大學的人太少,許多人感到升學無望,讀書也同樣沒有前途,何必花掉不少錢。分配找工作難同樣使許多農民喪失了不惜借貸送子女上學的信心。其三,目前非義務教育階段學費日益抬高,使許多農民特別是尚未富裕的農民望而生畏。在農村有句俗話:“培養一個高中生,拖垮一個人,培養一個大學生,累死一家人”,教育的瓶頸造成農業科技人力資源的缺乏。從結構上看,有知識、有文化掌握現代農業科技和市場流程的新型農民極為乏。沒有科技作指導,找不準項目,造成致富無“門”。
四、發揮農村信用社的職能,加大資金投入。
實現科技致富必須有資金投入。目前農民靠農村信用社提供小額貸款,從現階段我國農業資金的投入情況來看,一是農戶自我積累低,投入不足。農戶投入是農業投入的主渠道,約占50%。農業作為弱質產業,自我積累能力低,近年來,農民實際收入雖然有了較快增長,人均純收入仍很低,加上自身負擔重,難以增加農業擴大再生產的投資。二是目前以城帶鄉,工業反哺農業剛剛開始國內企業對農業的投入,短期內也很難有較大增長。三是盡管近年來我國財政支農資金總量不斷增加,但占整個財政支出的比重卻相當小,2004年財政支農支出只占整個國家財政支出的1%。農民無力投入,農村信用社主要支持小額信貸,從而形成了巨大的資金缺口,造成致富無本,因此新農村建設需要農村金融部門大以支持。這也是國外農業政策性銀行的通行做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仍然任重而道遠。是一項長期艱巨繁重的任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我希望將來有一天讓農村不再和貧窮相伴,讓農民地位不再卑微,農村將是一個真正的“新”農村。讓9億中國農民俱歡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