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林業局發展林業教育匯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縣位于云南省東南部,是云南省林業重點縣,全省66個天保工程縣之一,近年來,*縣緊緊抓住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兩大工程的實施,堅持“生態立縣”戰略和“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林業發展思路,不斷解放思想、銳意改革、狠抓落實,林業產業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全縣森林資源概況
*縣位于云南省東南部,*西北部,全縣國土面積4997平方公里,共轄12個鄉(鎮)99個村民委(社區)126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5.5萬人。據二類資源調查統計,全縣有林業用地396.3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52.4%,其中:集體林地面積292.1萬畝(集體商品林147.1萬畝、集體公益林145萬畝)、國有林地面積1*.2萬畝,森林覆蓋率33.4%,活立木總蓄積633.25萬立方米。全縣共實施森林管護面積294.6萬畝,世行造林13萬畝,退耕還林12.8萬畝,天保公益林建設43萬畝。境內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林木有76科197種,藥類650種,菌類17種。
二、主要做法
(一)準確定位,理清發展思路。始終把興林富民作為現代林業發展的根本宗旨,大力加強林業產業建設。為做大做強核桃、紅豆杉等林業產業,縣委政府出臺了《關于發展核桃和紅豆杉產業的實施意見》和《*縣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發展核桃和紅豆杉產業的實施辦法(試行)》,為加快全縣林業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與省林業科學院等科研單位建立科技支撐協作關系,編制了林業產業發展規劃及可行性研究報告,理清了*林業產業的發展思路,找準了發展目標,為林業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找準產業,加快基地建設。立足*實際,經過多方論證,找準了*林業產業發展的目標,明確了發展重點。一是大力發展紅豆杉產業。*年與省林科院合作,在沖頭林場云南紅豆杉試驗引種成功,并相繼在全縣范圍內不同海拔培育種植,經省林科院專家認定:*縣是云南省人工種植紅豆杉的最佳地域,長勢良好,適宜推廣種植。全縣“十一五”期末,規劃種植10萬畝,現已建成人工種植紅豆杉示范基地600畝,采穗圃基地200畝,種源庫及苗圃50畝,示范推廣種植3萬余畝。二是大力發展核桃產業。建成本地泡核桃基地2萬畝,引種和建設美國山核桃采穗圃50畝,示范苗圃50畝,示范推廣基地建設1000畝,同時,根據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全縣從今年起三年內將發展32萬畝核桃,今年發展4.5萬畝,現已完成基地作業設計并報請州林業局評審。三是大力發展膏桐產業。20*年引進云南神宇有限責任公司到*開發膏桐項目,規劃種植30萬畝,現完成種植3萬畝,今年計劃完成種植10萬畝,目前已完成基地作業設計。同時,根據全州木本油料基地建設座談會精神,積極做好全縣10萬畝油茶基地建設前期工作。
(三)立足優勢,發展休閑林業。僅僅抓住普者黑旅游景區的輻射帶動,大力發展休閑林業,努力拓展林業發展空間,實現林業戰略性轉變。一是組建林果科技示范園。20*年在普者黑景區組建了林果科技示范園,建成了中華圣桃基地145畝、雁嘴蜜桃基地37畝、大棗基地32畝、馬桑基地27畝、油桃基地65畝、紅棗基地28畝、楊梅基地15畝,成為了集休閑、娛樂、旅游、餐飲等為一體的林果科技示范基地。二是包裝打造農業科技示范園。今年2月上海—文山農業示范園整體移交*縣林業局管理后,為做大做強農業科技示范園,縣林業局引進云南六大茶山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組建了*六山林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利用現有的條件,著力打造*縣高新技術良種繁育示范基地和休閑林業中心,通過引進新設備、消化新技術、轉化新成果,將良種引進、選育、繁殖推廣和綜合試驗相結合,加強種質資源的保護,進一步加強林業科技培訓、林木良種繁育、試驗示范、林木良種推廣銷售、林業科技信息、產業輻射等林業科技研究和推廣經營。投資687萬元完成了示范園的包裝打造工作,共移植紅豆杉大苗4000余株、禿杉大苗200株、玉蘭大苗200株,育美國山核桃200萬株、紅豆杉32萬株、禿杉1.5萬株。
(四)拓寬渠道,開發林下養殖。為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森工企業解困尋求出路,結合我縣自然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科技為支撐,合理利用林地和林下資源,在不破壞森林植被的原則下,充分發揮森林的綜合效益,走以林養林、以短養長的發展路子。在沖頭林場、清水江局、五林場等發展凍精改良黃牛養殖480頭,發展黑山羊品種改良550頭,在沖頭林場試驗養殖梅花鹿60只,鴕鳥28只,在普者黑林果示范園引進了38頭野豬,45頭香豬,165只雁鵝,5只孔雀,為全縣林業產業發展找到了一條新的發展路子。
(五)健全體系,種苗健康發展。全縣已建成標準化示范苗圃4個,生產經營設施完備,技術力量充實,生產條件俱全,全縣種苗花卉產業體系框架基本健全,年可出圃各類苗木*萬余株,除滿足全縣各類工程造林用苗和城市綠化用苗外,還可向外供給苗木。全縣上半年完成育苗80.6畝1661.3萬株,其中:核桃287.3萬株(含嫁接漾濞大泡系列核桃30萬株,*本地泡核桃25萬株,育美國山核桃200萬株),紅豆杉400萬株;西楠樺100萬株,膏桐1000萬株,禿杉660萬株,旱冬瓜20萬株,直桿桉87萬株,黃蓮木7萬株。
(六)招商引資,帶動產業發展。為推進林業產業快速發展,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改革林業經營方式,擴大林業對外開放,堅持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路子。一是20*年與漢德生物有限責任公司合作,組建*縣華杉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創辦紫杉醇初級(含量1%)加工廠,年可加工紅豆杉干枝葉600噸,可得初級產品(浸膏)5000公斤,銷售收入1500萬元。二是合理利用和開發我縣鄉土松樹種資源,20*年引進外資,成立萬安松香加工廠,年可加工生產松香500噸,銷售收入450萬元。三是20*年9月引進廣西富億木業有限公司,創辦木材加工企業,主要加工生產紙吉板、拼板,年可實現銷售收入600萬元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近年來,我縣林業產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起步晚,基礎薄弱,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總體上還處于“大資源、小產業、低效益”的狀況;林業產業結構尚未從觀念、體制上突破木材生產為主的傳統模式,林產加工業及休閑林業等二、三產業發展滯后,水平不高;林產資源精深加工及市場拓展環節薄弱,主要是產品開發創新能力差,技術裝備水平低,以及市場體系建設滯后,缺乏超前性和開拓性,資源,產品及市場相互脫節;林業產業長期存在管理上條塊分割,生產力要素配置不盡合理,低水平重復和無序競爭,難以形成產業發展合力;林產業的整體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加速林產業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
四、下步工作思路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要成立林業產業領導小組,加強對全縣林業產業建設的領導,要在林業局專設產業辦,核定人員編制,做好林業產業的發展規劃和組織實施工作,進一步加強技術指導。在思想上要有新突破,把林業作為一個大的產業來抓,借國家政策大勢,明確發展戰略,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農民新的致富門路。通過政策宣傳,典型引導,利益驅動,健全機構,激發全民投入林業產業的積極性,走規模化經營的路子。同時,通過逐級分解任務,層層落實責任,將任務落實到地塊,落實到單位、到人。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主要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項目掛鉤制度、督查反饋制度、獎懲制度,以制度約束和推動林產業的發展。加強宣傳和調研,樹立典型,帶動面上工作開展。
(二)完善體系,加快發展。林業產業化建設要向規模開發、集約經營方向發展。積極推行“公司+基地+農戶”面向市場的經營管理機制,鼓勵公司、企業結合林業工程的實施,建設原料基地,發展地方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國家、地方、公司、農戶“多贏”的局面。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林果業發展目標,在項目規劃上求突破,按大項目、大工程設計。鼓勵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私營企業主從事林果業生產,逐步形成核桃、紅豆杉、膏桐和油茶等為主體的林果業生產體系。同時,要以市場導向,生產大量優質,適銷對路的產品。要積極開拓市場,主動出擊,擴寬銷售渠道,開展多形式的銷售活動,努力提高我縣林果產品的知名度。
(三)完善機制,增加投入。鼓勵多元化資金投入,形成國家、集體、個人和合資、合作,股份制等多元經濟投入林業產業化建設的格局,按照誰承包、誰購苗、誰栽種、誰培管、誰所有的“五誰”管理機制,調動各方面投入的積極性。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州林業產業化的建設項目投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
(四)依靠科技,提高質量。加大科技興林的力度,重點在開展新品種引進繁育,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及標準化、無公害、綠色和有機森林食品示范基地建設上下功夫,抓好林果產業技術培訓工作,積極開展內引外聯不斷開發升級新產品,創造我縣自已的林產品新品牌、新名牌
(五)優化環境,抓好招商。積極發展木材加工業,尤其是精深加工業,延長產業鏈,實現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綜合利用率。堅決避免低水平重復,做大做強現有加工企業,培育名牌產品和龍頭企業。同時發展名特優新經濟林、生態旅游及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等新興產品產業,培育新的林業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