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2018免费版2019,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鄉鎮政府述職報告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鄉鎮政府述職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農村經濟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新的經濟發展格局正在形成;強化公共服務職能,基礎設施建設取得實效;社會事業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取得新進展;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三個文明齊頭并進;依法做好行政管理和社會服務,構建廉潔勤政務實高效政府;深入開展機構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牢固樹立為民服務意識,對鄉鎮政府述職報告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三年來,鎮政府堅持以人為本,緊緊抓住促進農民增收這個核心,努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一是減免農業稅,落實好糧食直補政策發、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糧食生產優質高效:全鎮2006年糧播面積86360畝,其中優質水稻15500畝,苞谷制種3300畝,脫毒洋芋種植5500畝、烤煙生產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烤煙作為我鎮的經濟命脈,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畜牧業穩步發展:全鎮畜牧業生產以高床舍飼養羊為突破口,以畜禽疫病綜合防治、品種改良、飼草飼料推廣為基礎,以積極扶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抓好資源開發和轉化利用工作為重點,積極開拓市場,強化科技,出色完成了禽流感、口蹄疫防制工作、蔬菜生產前景廣闊:鎮政府把大蒜、蘿卜等蔬菜的種植作為特色產業來抓緊抓好,具體材料請詳見:

各位領導、同志們:

根據縣委對縣管科級領導班子和班子成員進行問績問效考核的安排和要求,下面我代表X鎮政府班子作述職報告。

近三年以來,X鎮第一屆人民政府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鎮人大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和帶領全鎮各族人民,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主線,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建設“烤煙強鎮、畜牧大鎮、林果名鎮、文明新鎮”的目標,牢牢把握“提速增效、加快發展”這一主題,堅持科學的發展觀,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以人為本、求真務實、扎實工作,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風貌,努力克服各種困難,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一、農村經濟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

三年來,鎮政府班子和全鎮各族人民一道,經受住了連年不斷的干旱、冰雹等自然災害的考驗,沉著應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禽流感”、“傷害”等疫情,克服經濟轉型、體制轉軌中的各種困難,緊緊抓住農民增收這個“三農”問題的核心,真抓實干,多措并舉,經濟工作取得了優異成績,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提高,發展活力增強,發展潛力極大。

2006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62億元,比2003年的1.70億元增0.92億元,增長54.1%,年均增長13.5%;全鎮工業總產值13259萬元,比2003年的8286萬元增4973萬元,同比增長60.1%,年均增長15.0%;農民年人均總收入5602元,人均純收入3064元,比2003年的2282元增782元,同比增長34.2%,年均增長8.6%;完成地方一般財政預算收入1102.29萬元,比2003年的886萬元增216.29萬元,同比增長24.4%,年均增長6.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54萬元,比2003年的980萬元增1274萬元,增長130.0%,年均增長32.5%;人均有糧510公斤,比2003年的423公斤增87公斤;人口自然增長率4.25‰,比2003年的6.8‰下降了2.55個千分點;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幅度控制在1.5%以內,農民儲蓄存款突破5000萬元大關,森林覆蓋率達到23%,比2003年提高了6個百分點。三年實際利用縣內外資金9087萬元。

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

三年來,鎮政府堅持以人為本,緊緊抓住促進農民增收這個核心,努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一是減免農業稅,落實好糧食直補政策。三年共兌付糧食直補資金116萬元,農資綜合補貼資金64萬元,保持了連續三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5%以上的增長率。二是農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為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全鎮消費市場活躍,消費結構升級加快,物價基本穩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7%。三是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規模擴大。三年一共向二、三產業轉移剩余勞動力3498人;四是社會保障覆蓋面拓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醫療以及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啟動,救災救濟成效明顯;建立了特困群眾的生活和醫療救助制度,對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累計投入救災資金83.5萬元。五是農民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人均住房使用面積增至25平方米。全鎮34個自然村全部實現了通路、通電、通電話,有25個自然村戶通自來水,有20個自然村看上了有線電視,有19個自然村村內修起了水泥路,人畜分居率達95%,庭園綠化率達21%。據統計,全鎮三年來共建新型住房3245間,生產用房1680間。恩格爾系數逐年下降,耐用消費品進入了千家萬戶,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全鎮人民謀發展、盼富裕、思和諧的熱情和斗志,日益成為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主旋律。

三、新的經濟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在立足農業,著眼將來的發展的基礎上,積極抓好農業產業化,大力發展農村工業和服務業,促進了新的經濟發展格局的形成。農業產業化經營有了新突破:初步建成了4萬畝國際型優質煙、4萬畝速生豐產林、1.5萬畝優質粳稻、1萬畝優質安全水果、4萬畝蘿卜、年出欄4萬頭商品豬、年存欄6萬只奶山羊等種植、養殖基地。全鎮既突出主導產業的規劃和培育,又注重一品村的建設,涌現出了烤煙村、石材村、水果村、大蒜村、蘿卜村、桉樹村、刀豆村等大批專業村。

一是糧食生產優質高效:全鎮2006年糧播面積86360畝,其中優質水稻15500畝,苞谷制種3300畝,脫毒洋芋種植5500畝。總產量2283萬公斤,比2003年同期增長4.2%。實現產值4797萬元。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較上年有了進一步提高,糧食流通市場繁榮有序。

二是烤煙生產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烤煙作為我鎮的經濟命脈,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政府班子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為重點,以效益為中心”的指導思想,牢牢抓住烤煙不放松,使得烤煙生產科技含量大幅提高,支柱地位得到鞏固,逐步由烤煙大鎮向烤煙強鎮邁進。在2002年、2003年我鎮被列為曲煙農工鄉基地的基礎上,2004年、2005年又順利爭取到國家優質煙基地,全鎮8萬畝基本煙田建設項目已經啟動,將投入近6000萬元資金進行旱地水澆工程建設,為烤煙產業的發展裝上了加速器。全鎮完全杜絕了雜劣品種,全鎮每年規劃鎮級大田樣板5000畝,村級樣板12000畝,條形施肥2000畝,實行擇優布局,規范種植和科學管理。04、05年成功實現了萬畝烤煙下板田的構想,煙葉質量再次得到提升。基本做到了漂浮育苗100%,每年對煙葉病蟲害進行統防統治。同時,全鎮配備農村烤煙技術員180人,成立了12個煙農協會,通過煙農協會和烤煙技術員指導好生產技術并做好收購的初分預檢工作,并全面完善了聚約式收購辦法,創造了良好的收購秩序和穩定的收購方式。中上等煙比例、綜合等級合格率逐年提高,烤煙總產值在4000萬元以上。在外部嚴格“雙控”和內部品種混雜的嚴峻形勢下,通過多方協調,采取有效措施,保證了三年收購任務的完成。

[NextPage]2006年全鎮共栽煙32720畝,簽訂合同9530份,完成指令性收購量8.5萬擔,實現產值4924萬元,人均種煙收入1089元,比2003年同期增加61元。新建QJ-III型烤房42座、改造舊式烤房248座。2006年撤并了X、阿油堡煙點,煙葉收購點由去年的6個并為4個,進一步節約了收購成本,加大了管理力度,僅用43天就完成了收購任務。

三是畜牧業穩步發展:全鎮畜牧業生產以高床舍飼養羊為突破口,以畜禽疫病綜合防治、品種改良、飼草飼料推廣為基礎,以積極扶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抓好資源開發和轉化利用工作為重點,積極開拓市場,強化科技,出色完成了禽流感、口蹄疫防制工作。據統計,2006年全鎮生豬存欄33160頭,牛存欄10752頭,山羊存欄57610只,家禽存欄63820只。出欄肉豬57821頭,出欄菜牛2018頭,出欄菜羊15112只,出欄家禽113989只,畜產品產量達21328噸,實現畜牧產值15063萬元,比2003年同期增長29.3%,畜牧業收入10450萬元,比2003年同期增長39.8%,畜牧業人均收入2115元,比2003年同期人均增收199元。經過養殖大戶的帶動和引導,全鎮發展了奶山羊、肉牛、優質肉豬等規模養殖戶39戶,畜產品營銷大戶10戶,高床舍飼養羊1867套,新引進太平哨萬頭養豬廠,新哨萬只肉雞飼養場等龍頭企業,通過其輻射作用帶動農戶近3000戶。

四是蔬菜生產前景廣闊:鎮政府把大蒜、蘿卜等蔬菜的種植作為特色產業來抓緊抓好。由鎮農科站牽頭,引進優良大蒜、蘿卜新品種,推廣應用大蒜種植實用技術,充分利用現已建成的基本煙農田擴大大蒜種植面積。2006年全鎮共種植大蒜15000畝、蘿卜35000畝、黑大豆2000畝、刀豆1000畝、秋洋芋4500畝、其他常規蔬菜5000畝,引進并試種植雪蓮果28畝,各種蔬菜產量3473萬公斤,產值3478萬元。培育蔬菜營銷戶18戶,有效促進了蔬菜產品的快速流通,從而把農戶的分散經營同開放的大市場對接起來。

五是林果生產發展良好:大力發展非公林業,確定了以經濟林建設、退耕還林項目為重點的發展思路。2006年完成人工造林1846畝,國家重點公益林管護13304畝;年產桉葉8萬噸,造紙原料及木材5000立方,林業產值完成1816萬元,比2003年同期增24.7%。全鎮共有水果9451畝,低產改造600畝,豐產樣板1000畝,實現水果收入1826萬元,比2003年同期增10.8%。由專家論證,鎮經管站協調,麻舍所村申報,后經市、縣驗收批準成立了水果協會,有力促進了農業生產和市場的對接,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六是農村工業經濟逐步強大。2006年全鎮農村工業總產值13259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4678萬元;實現現價總產值2.47億元;完成固定資產原值8972萬元,實現稅金345萬元,從業人員2115人。經過統計,目前全鎮工業規模由小變大,總量得到擴張,工業經濟保持持續增長態勢,全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上升到6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34億元。涌現出云南大地石業集團有限公司、新哨PIC養豬廠、富光奶牛廠、富強建材等一批技術新、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的企業,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

七是農村服務業有了

新活力。全年引進縣外資金1030萬元,私營企業突破1000戶,為當地群眾提供了52%以上的新增就業崗位。全鎮農村累計輸出和就地轉移勞動力3498人,實現勞務收入1600萬元。

以新村、小莫古兩個集市為依托,以西石高等級公路為樞紐,第三產業得到迅速發展,西橋至太平哨新的工業園區正在形成,促進了商業貿易、飲食、交通運輸、金融保險等服務業的迅速發展,人流、物流、信息流漸顯新活力,第三產業逐漸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重要渠道。

四、強化公共服務職能,基礎設施建設取得實效

鎮政府始終圍繞“量力而行搞建設,投工投勞重實效,農業基礎是首位,改水修路是目標”的方針,把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提高基本建設的利用率和貢獻率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逐步改善了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三年來,全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一是交通建設成效顯著。三年共投入1000多萬元用于交通建設,投勞8萬余個對全鎮的村莊道路進行了全面的維修保養。累計新建和改造各類等級的公路共計120公里,其中小新線為水泥路面,其他為一級砂石路面。母召線油路建設的項目申報工作正在進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形成了以小莫古為中心,以324國道、小新線、母召線為主骨架,鄉村公路為經絡的四通八達、十分便捷的交通網絡。全鎮40個自然村有19個自然村村內修起了水泥路,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二是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集鎮管理不斷加強。三年累計投入資金200萬元用于小城鎮及配套設施建設,新建街道2條,計950米,申請世界銀行貸款260萬元,完成了集鎮自來水供水工程,于2004年投入使用,運行良好。同時解決了小莫古和大地村近5000人的吃水難問題。

城鎮化水平提高到27%,在鞏固集鎮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小莫古集鎮經云南省設計院修編規劃后面積已達4.5平方公里。集鎮配套工程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日益增強,為樹好陸良“南大門”形象奠定了基礎,現小莫古集市日上市人口達5000多人,日貿易額達30多萬元。農民人均住宅面積達30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住宅面積25平方米。三是農田水利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2006年完成了基本煙(農)田建設的一、二期工程,涉及五個村委會的九個項目區,共15803.5畝。三期工程是山后片、紅石巖片和大石橋南干渠的整修。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則采取池管結合的管網樁灌的建設類型,共新建調節水池8個,田間水池7個,飲水池1個,水塔1個,利用已有水池2個。新建提水泵站3座,利用提水泵站2座,鋪設管道177.2千米,安裝灌樁3419個。共投入工程資金2500萬元。項目區的受益群眾共累計投勞近10萬人次,開挖溝路177.2公里,挖土方15258立方米。折合人民幣821.9萬元。全鎮現已建成的15803.5畝基本煙(農)田,受益農戶達2775戶,受益人口10859人,保證了大春按最佳節令栽種。2006年全鎮的水利化程度提高了近10%,改善灌溉面積0.13萬畝,治理水土流失5.8平方公里。

[NextPage]年蓄水1300萬立方米,灌溉用水980萬立方米,解決人飲水困難1815人,牲畜飲水困難900只。建成了三級提水泵站和德格海子水庫兩大水利工程,增強了整體抗旱能力,大石橋水庫大壩排危近1000萬的項目正在實施。投入12萬元在境內建成了3個增雨防雹作業點,提高了人工干擾天氣的能力。四是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全鎮全面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并投入使用,確保了電力供應,降低了用電成本,改善了電力供給環境,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人畜飲水工程不斷推進,全鎮40個自然村有27個自然村用上了自來水,惠及2.5萬多人,廣播、電視及通訊設施的覆蓋率不斷加大。五是教育基礎設施得到巨大改善:三年共投資2000多萬元進行學校的排危工作,新建了小莫古、霧路頂兩所小學,建成中學微機室一個,標準足球場一個,配套桌椅及教學器材近1000套。為提高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奠定了基礎。投資70多萬元完成了阿油堡小學教學樓的危房改造;投資20多萬元完成了鎮二中教師住宿樓的改造;新村村委會明德小學項目申報成功,可利用項目資金近70萬元。

六是積極做好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在認真貫徹“珍惜、利用、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的同時,完成省級開發整理項目2個:挪巖馬鞍山片和爛泥溝片,共4000畝,總投資240萬元。新增土地面積800畝,麻舍所村和古寧村近5000畝的土地開發整理工作進展順利,有望新增土地面積550畝。

光纜通村為農村的通訊和寬帶網接入提供了接口,小擺集殯儀館的建設為全縣的殯葬改革奠定了基礎;甘和村的基層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已完工,發峨哨村的基層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正在進行,水利、交通、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的有效建設,巨大改善了全鎮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為我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社會事業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取得新進展

(一)科教文衛和體育事業全面發展

科技工作自始至終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和“科教興鎮”戰略貫穿于各項工作的始終,全面推進科技進步,全鎮加大了實用科技培訓力度,共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465期,發放各類科普宣傳材料91000份,推廣應用各類科技72項,科學技術對工農業生產的貢獻率提高了6%;教育工作在鞏固“普六”、“普九”成果的基礎上,強化學校管理,改善辦學條件。學前教育得到了充分發展,全鎮共有幼兒園7所,中小學教育成績名列半山區前矛,適齡兒童入學率99%,初中升學率90%,青壯年文盲率下降了1個百分點。素質教育進一步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全面落實;衛生工作在完善村級衛生網絡的同時,全面完成了“非典”防治工作任務,抓好農村防疫保健,全面落實了新型農村合作的各項工作,在凈化藥品市場,改善醫療環境,健全職工醫療保障制度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建立了政府解決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預警應急機制;計生工作圓滿完成了各年的各項任務,強化《計劃生育法》的宣傳力度,提高全民實行計劃生育的自覺性。

人口自然增長率始終保持在7‰以下,全面穩定了低生育水平,減少了新增分配人口,人口、資源、經濟、社會得以和諧發展。認真落實“獎優免補”政策,辦理農業人口獨子證187份,發放獎勵資金18.3萬元,婚育新風尚逐步形成;文化事業在堅持“雙百”方針的基礎上,積極組織好“三下鄉”活動,開展了一系列文化體育活動,成立了門球隊3支、農民文藝隊5支,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在全縣農村文藝匯演上X鎮有兩個節目獲得了一等獎。投入10萬元進行文化站建設,文化站順利通過驗收,從三級文化站一躍成為云南省一級文化站,摔跤、斗牛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得到發揚;加大對體育事業的投入,規范體育管理,掀起全民健身運動,在縣上舉辦的門球、籃球、足球賽中均獲得了好名次,營造了社會大辦體育的良好風氣。

(二)民政福利和扶貧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

全鎮三年共發放民政事業費561431元,發放救濟糧96750公斤,辦理老年證累計2332人,辦理殘疾證72個,落實安居工程150戶,解決了大部分貧困人口的住房難問題。完善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同時抓好了全鎮的扶貧攻堅工作,適時開展貧困人口的建案立卡工作,便于提高扶貧工作的針對性,解決溫飽人口610人,鞏固解決溫飽人口500人。對貧困人口進行開發式扶貧,既扶貧又扶智,增強了貧苦人口的造血功能,累計三年來全鎮各級干部與貧困人口結對270余對,投入扶貧資金70多萬元,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20多萬元,完成了小擺集、爛泥溝、嘎古等村的扶貧項目,為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提供了基礎條件。

(三)財稅、金融保險工作

財稅工作按照“開源節流,適度從緊”的運行思路,在充分發揮鎮財務統管辦作用的同時,堅持專儲制度和一支筆審批制度,加強了預算外資金管理,完成鄉財縣管的財政體制改革;金融保險工作以支農信貸、個人信貸等渠道,為推動農業發展,確保農村穩定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財務管理工作在建立健全村財務統管辦和鎮財務統管辦的基礎上,堅持資金零戶管理制、一支筆審批制和票據統管制,共統管資金358萬元。進一步完善村帳鎮管的農村財務管理機制,完善財務、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制度,出臺了《X鎮農村財務管理辦法》,并組織實施。通過上述工作,增加了財務收支透明度,健全了農村財務管理體系,確保減負工作落到了實處。

[NextPage](四)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全鎮于2003年全面完成了農村稅費改革工作,圍繞“四取消、兩調整、一建立、一改革”的工作目標,全鎮取消了村提留,鄉統籌,此項工作使農民人均每年減輕負擔50元。于2003年起按照規定稅率征收農業稅及其附加稅,2004年下調一個百分點進行征收,兩年都足額完成了農業稅及其附加的征收任務。2005年開始免征農業稅,此項工作每年減輕農民人均負擔22元。貫徹落實《云南省農村籌資投勞一事一議管理辦法》,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制訂和執行富民增收政策,對農民實行多予、少取、放活。采取多種形式和途徑積極化解鎮、村兩級歷史債務,籌資投勞嚴格執行一事一議,除生產性費用外,沒有任何村向農民籌資,保證了農民負擔不反彈。

(五)狠抓信訪工作

通過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完善制度,轉變作風,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把各種矛盾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

,全面貫徹落實《信訪條例》,規范了上訪行為,維護信訪秩序。信訪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2004年,群眾赴京、到省、市上訪為零,到縣上訪4起,到鎮上訪25起。2005年,群眾到京、省、市上訪為零,到縣上訪3起,到鎮上訪18起。全鎮上下呈現了社會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昌盛的良好局面,甩掉了過去全縣信訪“老大”的帽子,被市委市政府評為信訪工作先進集體。

(六)全力打造“平安X”,維護社會穩定

切實做好了群防群治、“嚴防嚴打”專項治理、文化市場專項治理工作,積極開展了創建“平安X”等活動。加強法制宣傳和教育,集中整治治安重點部位和突出治安問題,社會治安狀況明顯好轉,群眾安全感明顯增強,營造了安定團結、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建立突發事件預警應急機制。三年全鎮共預防和處置突發性群體事件53件,涉及2960人次。(其中2003年23件,涉及1200人次;2004年20件,涉及960人次;2005年10件,涉及800人次。)沒有任何一件發展為群體械斗。

(七)加強安全生產,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秩序

加強安全生產和消防管理,加大檢查監督和查處力度。道路交通安全方面認真貫徹《道路交通法》,交通事故逐年減少,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從2001年的12人下降至2005年的1人。開展電力安全整治工作,砍伐高危樹木近2萬余株,保障了電力暢通和安全。加強對非煤礦山的監管,對無安全設施、設備和無證照經營的單位和個人實行關、停,對整治不合格的,堅決取締,查處非法采礦72起。2006年依法取締了三個非法洗鐵礦的窩點,對私自非法采鐵礦的行為進行了打擊,并對私挖濫采造成的地表破壞進行了部分恢復,關停了4家無證廢舊輪胎煉油廠和一個無證洗煤廠,依法關閉4個縣安監局通告關閉的工礦企業,對2家采礦企業實行了停業整頓,按“三不留”原則對境內的24個非法采礦作業點進行了嚴厲打擊;按縣人大決議和縣政府決定要求,關停了母雞山采石場,對母雞山系實施保護。強化安全生產知識宣傳教育,增強了全民安全意識。開展了食品衛生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確保食品安全,保障群眾的身體健康,全鎮共組織安全生產大檢查12次,查處安全隱患48起,責令整改63起。三年內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

五、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三個文明齊頭并進

在全鎮范圍內全面鋪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結合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創星”活動的要求,在原來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創評活動的基礎上,實施“七?五二”群星文明工程,開展了七星級文明學校和五星級文明工商戶等一系列星級文明創評活動,在全鎮14所學校中評出了七星級文明學校4所、六星級8所;在99家個體工商戶中評出五星級工商戶14戶、四星級37戶。以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重點,以爭先創星活動為依托,以抓好集鎮建設和改善村容村貌為手段,緊緊圍繞“一點(小莫古集鎮)一線(沿324國道線)兩大片(X片、太平哨片)”的規劃方案,全面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四年來,全鎮申報復查市級文明單位兩家,新申報市級文明單位兩家,結合公民道德日宣傳活動的開展,共發放《陸良縣公民手冊》2500余冊,張貼宣傳標語1500條,組織《公民道德行為規范》學習15次,同時積極抓好機關、村委會和農戶的星級評比工作,使得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

工商、電信、郵政、供電、保險等單位積極開設多元化業務,為工商企業和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方便周到的服務,開拓了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公共事業煥然一新的局面。

六、依法做好行政管理和社會服務,構建廉潔勤政務實高效政府

加大依法治鎮力度。進一步增強依法行政意識,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堅持和完善政府向人大報告工作和向其他參政團體通報情況的制度,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和其他社會團體的民主監督,共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51件。制定了《政府工作規則》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規范了政府班子成員的從政行為。充分聽取群團組織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實施重大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和法制化。村民自治制度進一步完善,圓滿完成村委會的兩次換屆選舉工作,在管理民主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學習、宣傳、貫徹了《云南省農村工作守則》、《行政許可法》、《道路交通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規,全鎮民主法制建設工作積極推進,營造了良好的民主法制環境,提高了全民的法制意識。全面完成了“四五”普法的各項任務,普法工作進一步加強,行政執法工作進一步改善。積極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評議活動,職能部門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和做好服務的意識進一步增強。

七、深入開展機構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牢固樹立為民服務意識

結合“雙為”教育活動的開展,我鎮全面完成了機構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經歷了中層干部競爭上崗,職工競聘上崗,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等階段,最后實行末三位待崗制。通過機構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在鎮機關內形成了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良好氛圍,從根本上轉變了政府機關工作作風,增強了工作活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樹立了廉潔高效的政府形象。

各位領導,同志們,我們X人杰地靈,交通便利,區位優越,結構合理,特色突出,潛力巨大,基礎扎實,人民勤勞,干部勤奮,民族團結,邊界安寧,社會穩定。有了這些有利條件,我們政府班子有信心,也有能力在全鎮各級干部和各族人民的支持下,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心,真抓實干,為建設一個繁榮、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X而努力奮斗!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留坝县| 东乡族自治县| 凤山市| 教育| 台东市| 微山县| 比如县| 尖扎县| 久治县| 都昌县| 兴文县| 石首市| 六安市| 太仆寺旗| 高碑店市| 天气| 永平县| 凤庆县| 吴川市| 胶州市| 大连市| 奇台县| 永顺县| 塔河县| 张掖市| 泌阳县| 长春市| 冕宁县| 石台县| 钟山县| 灌南县| 白水县| 武穴市| 黔南| 化州市| 普安县| 安达市| 汉阴县| 井冈山市| 河北区| 礼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