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大政府報告縣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縣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年,是我縣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我們實現了鹽化項目開工建設、行政中心順利東移等許多重大戰略目標;這一年,我們奮力戰勝了特大冰雪等自然災害,有效處置了“三鹿奶粉”等突發事件;這一年,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以追趕跨越、爭先進位為主線,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扎實苦干,全面完成了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取得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成效,開創了*各項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年,預計完成地方生產總值62億元,增長11.8%;財政收入3.14億元,增長25.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8.2億元,增長65.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3億元,增長21.2%;外貿進出口總額510.8萬美元,增長12.6%;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9450元,增長25%;農民人均純收入4198元,增長24.2%。總體來看,全縣經濟社會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呈現出速度較快、活力增強、民生改善、形象提升的良好態勢,為加快*發展、實現奮力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八個方面工作:
全面擴大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我們始終堅持把招商引資擺上經濟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堅持領導帶頭招商,調整完善縣領導牽頭的10個駐外招商局,公推公選10名駐外招商局長,充實加強專職招商副職隊伍,成功舉辦寧波、杭州、常熟、溫州等專場招商說明會,組織開展集中外出招商突擊月、入園項目集中開工突擊月和夏季攻堅、百日沖刺等一系列活動,編制鹽化、石膏、農副產品加工等一批產業發展規劃和重大招商項目,完善招商引資督查、調度和通報制度,實現了招商引資的新突破。全年新引進項目449個,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4個,實際到位縣外資金32.1億元,增長39%;其中引進境外資金474萬美元,增長163%。
強化工業主導地位,工業強縣邁出新步伐。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不斷提高工業質量和效益。突出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傾力服務鹽化項目,成立了專門指揮部,全縣人民翹首期盼的鹽化項目于去年年底正式開工,奠定了工業強縣的堅強支撐。強力實施“542”產業發展規劃,加快培育壯大支柱產業,重點扶持中鹽東興等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壯大生產規模,全年產鹽140萬噸、石膏70萬噸、化肥4萬噸,分別增長16.7%、15.4%、5.5%。積極幫助企業克服困難,有效應對金融危機,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7億元,增長28.6%。加快發展非公經濟,全年新增私營企業208家、個體工商戶3504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非公經濟占65%以上。扎實開展“項目建設推進年”活動,認真實施“5211”項目推進計劃,緊緊圍繞中央實施擴大內需的政策機遇,組織編報了一批項目,全力跟蹤落實,取得了顯著成效。共謀劃編制項目499個,總投資328億元,已落實到位資金8700多萬元。
拉開城市發展框架,市容市貌發生新變化。圍繞再建一個新縣城的目標,完成縣城總體規劃修編、新城區控制性詳規和老城區整治規劃,啟動全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城東新區城市設計工作。大力推進新區建設、舊城改造、園區擴展,保持了縣城大投入、大開發、大發展的良好勢頭。縣行政中心等10家行政服務設施相繼建成啟用,廣場、劇院和兩座賓館投入使用;法院審判大樓、廣電大廈等加速建設,城市中心公園初具雛形,形成了品位較高的2平方公里新城區。合蚌路十里商業街拆遷安置、開發建設和項目招商等全面啟動;花園湖公園建成開放;恒豪、嘉禧商業廣場建成運營,曲陽路步行街、陽光商業廣場正在加緊建設。投資1.1億元,建成16.2公里園區主干路網;依法搬遷6個村莊,園區規模進一步擴大。開工建設大外環,完成定滁路縣城段和長征路中段改造,完善老城區路網配套設施。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嚴厲查處縣城規劃區內違法建設,拆除違法建設43600多平方米。大力推進土地招拍掛出讓,出讓國有建設用地40宗1110畝,總成交額3.6億元。
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新農村建設取得新進展。全面落實惠農政策,開展“惠民直達工程”試點,累計發放各類補貼近3億元。農業生產全面豐收,全年糧食總產21.8億斤,增長14.7%,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年出欄生豬122萬頭,增長22.4%,其中規模化養殖占62.4%。農業產業化加快發展,新增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3家,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組織達114個,培訓新型農民1萬人,輸出勞動力22.6萬人。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鞏固提高“一鎮二十四村”示范點,投資1200多萬元建成一批供水、交通、衛生等基礎設施,試點村面貌煥然一新。完成造林3.5萬畝,綠化覆蓋率增加到18.5%。新增農村戶用沼氣800口,改造中低產田1萬畝,新增灌溉面積8萬畝,除險加固水庫19座。完成省級28個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新增耕地3400畝;完成33個建設用地置換項目,土地復墾面積2030畝,全年獲省批準各類建設用地近3000畝,盤活各類存量建設用地1000畝,有力地支持了工業園區、城東新區和重點工業項目等建設用地。扶貧開發、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農業綜合開發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效。
不斷深化各項改革,科學發展增添新活力。以紀念大包干30周年為契機,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推進財政體制改革,強化稅收征管,建立以稅收收入為主、非稅收入為輔的公共財政收入體系,全縣財政收入較上年增收6386萬元。加強財政支出結構優化調整,切實保障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重點項目的支出需要;進一步規范政府采購工作,完成政府采購7213萬元,節約資金597萬元。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投資1200萬元,建成21個鄉鎮行政服務中心、264個村室,完善了縣鄉村三級行政便民服務體系。深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大力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全面開展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和水管單位體制改革,實施衛生體制改革,組建了縣總醫院。扎實推進計生工作改革,創新“村為主”管理體制,建立社會撫養費征管機制。著力推進國有企業改制,切實解決國有企業遺留問題,鞏固企業改制成果。
加強民生工程建設,人民生活獲得新改善。進一步調整支出結構,把更多的財力向民生工程傾斜、向困難群眾傾斜。著力實施省18項、市4項民生工程和縣20件實事,累計投入資金2.7億元。發放農村低保金2122萬元,改擴建10所鄉鎮敬老院、30個五保老人之家,開工建設7500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發放廉租戶住房補貼476萬元。新農合參合率達90%以上,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8.8萬人,建成和改造10所鄉鎮衛生院、30個村衛生室、5個社區服務站,完成白內障手術211例、改造貧困殘疾人危房300戶。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成為全國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設試點縣。新建自來水廠13個,解決了4.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建成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107個,農民文化大院20個,農民健身場所30個;投資近1.2億元,新建“村村通”水泥路290公里,改造省和縣鄉道路68公里。社會保障能力明顯增強,新增就業崗位3686人,再就業144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下;發放下崗職工失業保險金204.8萬元,基本養老保險金7487萬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400萬元。
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和諧穩定開創新局面。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全縣教育經費增長34.6%,改造農村學校D類危房11400多平方米,發放“兩免一補”資金4923.7萬元,面向全國招錄406名教師,完成*中學新校區建設。積極推進科技創新,成立知識產權局,專利授權16件,新建技術創新中心省級1家、市級2家。扎實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加強性別比綜合治理,查處“兩非”案件118例,全縣人口性別比同比下降5.23個點。加強文化市場監管,扎實做好奧運期間安保工作。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縣污水處理廠和重點企業污染減排項目建成投入運營。全力維護社會穩定,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扎實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全面開展“五五”普法,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努力創建平安*。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工作深入推進;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權益得到保障;廣播電視、民族宗教、港澳臺僑和外事工作不斷發展;統計、物價、史志、檔案、氣象、地震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步。全力組織抗擊冰雪災害,重建房屋1346間;大力支援汶川地震災區建設;有效處置手足口病等突發公共事件,保持了社會大局的和諧穩定。
大力推進依法行政,自身建設得到新加強。自覺接受縣人大法律監督、縣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議案1件、代表建議27件和政協委員提案97件。密切與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聯系,圓滿完成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建立了村干部保障激勵機制。進一步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行政許可項目40個、非行政許可項目29個,辦理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案件26件。深入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對重要工作、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實行縣領導牽頭、部門主辦、督查督辦、跟蹤問效,促進了各項工作落實。扎實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和政務公開、村(居)務公開,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加強礦產資源監管,完成了城東新區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全縣礦產資源整合,池河流域非法采沙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各位代表,發展令人振奮,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全縣上下凝心聚力,開拓進取,一心一意謀發展的結果;是艱苦奮斗,負重拼搏,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結果;是依法行政,求真務實,強化效能抓落實的結果;是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統籌發展促和諧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奮戰在全縣各條戰線上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駐定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和各位老同志,向關心、支持*現代化建設的中央和省、市駐定各單位,向在我縣創業的投資者、建設者,向給予縣政府高度信任和傾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總量不大,人均水平不高,主導產業不強,特別是工業化、城鎮化水平較低,加快發展的壓力較大。二是基礎設施薄弱,社會事業滯后,歷史欠賬較多,特別是城鄉發展不夠協調,民生工程建設任務較重。三是少數干部思想解放不夠,工作作風不實,執行落實不力,辦事效率不高,領導科學發展和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亟待加強。這些都是發展中的問題,是前進中的困難,只要我們勇于正視問題,堅定必勝信心,大膽改革創新,努力扎實苦干,就一定能夠突破發展困境,創造新的業績,不辜負全縣人民的期望和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