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產業發展對策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冊亨縣位于貴州省貴陽市、云南省昆明市、廣西自治區南寧市三省省會城市的中心位置,距昆明370公里,距南寧390公里,特別是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冊亨縣交通區位優勢日益凸顯。南昆鐵路已建成投運,汕(頭)昆(明)高速公路已竣工通車;隨著珠江上游南北盤江紅水河水運中通道建成、望(謨)安(龍)高速公路的規劃建設,將進一步拉近與沿海發達城市和周邊大中城市的空間距離。冊亨基本形成了集水路、鐵路、高速公路為一體的交通樞紐網絡,是中國沿海和腹地緊密相連的樞紐,是珠江上游的黃金水道,是黔西南州乃至貴州西部、攀西六盤水地區南下的“橋頭堡”和前沿陣地。
載體優勢冊亨縣強力推進冊亨縣工業園區、新舊城區、臨港經濟區建設,工業園區道路、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已入駐工業企業9家,2012年工業項目投資達6.1億元,同比增長42.98%。園區生產要素齊全,基礎功能完備,服務環境優良,吸納企業能力和潛力很大,為林產品加工及其產業化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勞動力優勢冊亨是中華布依第一縣,這里的人民勤勞淳樸、熱情好客、團結和諧,勞動力資源豐富。冊亨屬西部欠發達地區,每年都向東部沿海輸出大量勞動力,從林產品加工產業來看,這里的勞動力具有比較優勢。
冊亨縣林業產業發展潛在優勢分析
各級政府重視近年來,各級政府十分重視林業產業發展。國發二號文件《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三州”等民族地區重點發展文化旅游、磷煤化工、新型建材、民族醫藥和農林產品加工業,明確把林產品加工業作為林業產業發展的關鍵突破口大力加以推進發展。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冊亨縣作為西部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因此中央、省、州必將給予范圍更廣、力度更大的財政及政策方面支持,冊亨縣將迎來新一輪的大發展。從自身所處的發展時期來看,經過多年打基礎、增后勁,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廣大干部群眾思發展、謀發展、抓發展的愿望十分強烈,“蔗糖、林業、畜牧、蔬菜、水產”五大特色產業規劃不斷完善,特別是將林業作為一個重點特色產業來抓,為冊亨縣林業產業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各類林產品需求旺盛從建筑及裝飾材料來看,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候,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將會促進產生大量的城市基礎建設和住房建設,需要大量的建筑及裝飾材料支撐。從家具業市場來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高檔實木家具和高檔辦公用紙的需求量不斷增大,家具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從造紙業來看,中國對于紙張和紙板的需求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會繼續以非常快的速度擴大已成不爭事實。據測算,我國目前每年木材消費總量近2億立方米,且這個數據還在逐年增長,而國內僅能提供1.2億立方米。此外,世界各國對林產品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
摘要: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茶葉產業迅速發展,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之一,本文分析了平塘縣茶葉產業生產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快茶產業發展的思路及對策,對促進平塘縣茶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茶葉生產;問題;發展時策
貴州省平塘縣位于貴州南緣中部,東經106°40′29″-107°26′19″,北緯25°29′55″—26°06′41″之間,全縣面積2815.6平方千米,海拔710米。地理位置特殊,氣候條件獨特,高山屏寒、盆地保暖,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發展茶葉生產具有得天獨厚的農業生態自然氣候條件。平塘春茶以早收而聞名,素有“聞道金盆玉水好,平塘新茶吐春早”的美譽。清香嫩勻的茶葉。配上古老的牙舟陶茶具,再加以傳統獨特的茶道泡制工藝,清澈如玉、茗香襲人,這是平塘名榮“玉水毛尖”的一大亮點。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極為重視茶葉發展。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貴州茶產業發展意見》的文件精神,把茶葉發展列入為農民增收致富。推動新農村建設的主導產業來抓,制定了相關優惠政策。加大對茶農的扶持力度,使全縣掀起新一輪發展茶產業的高潮。
一、平塘縣茶產業發展現狀
到目前為止,我縣共有茶園面積18350畝,是改革開放前的5.4倍以上:其中投產茶園7721.9畝,20年新建成的茶園面積4465.9畝,據2008年統計數據顯示,全縣干茶總產量69.38噸,總產值238萬元,分別是改革開放前的年產量和產值的10倍以上;其中茶商租賃的茶園2500畝,生產干茶32噸,產值收入125萬元,分別占全縣干茶總產量、產值的46.1%、52.5%,本土企業和茶農經營的茶園面積4721.9畝,干茶產量37.38噸,占全縣干茶總產量的53.9%,產值收入113萬元,占全縣干茶總產值的47.5%。全縣還涌現出3戶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民營企業,20余戶種茶的重點大戶:還涌現出象克度鎮光明村、大塘鎮新光村和西關村茶葉的專業村,使廣大的農民依托茶產業的發展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二、平塘茶葉生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脫水蔬菜是***縣三大支柱產業之一,生產規模達到西北地區脫水蔬菜總產量的三分之二,是全國最大的脫水蔬菜生產銷售基地,其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我國沿海大中城市也有良好的銷售勢頭,發展前景可觀。
一、脫水蔬菜產業發展前景
***縣蔬菜脫水企業始建于80年代初期,以此帶動***縣脫水蔬菜已初步形成了外有市場、縣有龍頭、鄉有產業、村有基地、戶有品種的農業產業化格局。20年的發展與擴大,已成為***縣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創匯產業,蔬菜產業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①、脫水蔬菜產業起步早、發展速度快,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優勢。企業數、加工能力和出口量均居西北之首,并形成了比較穩定的銷售渠道和市場,鍛煉了一批有較強經營能力的經紀人,贏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已在農民群眾心中形成了加快該產業發展的共識。全縣蔬菜脫水企業已發展到79家,從業人員8000余人;其中6家獲得了自營出口權,2家獲得了ISO9000國際產品質量認證資格,8家企業通過商檢注冊認證;年生產能力達到8000噸,其中12家企業生產規模達到200噸以上,6家企業生產銷售規模達到500噸以上。②、產品外向性依存度大,銷售渠道廣而穩定。2002年,實現年產值1億元,利稅1500萬元,出口創匯500萬美元。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縣脫水蔬菜成為西北乃至全國最大的生產銷售基地之一。③、自然條件和經濟效益好。據調查,***縣有較好的脫水菜原料生產的自然條件。引黃灌區灌排方便,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蔬菜病蟲害較少,環境污染相對較輕,適于許多優質脫水菜原料的生產,生產的脫水菜原料品質優、色澤好、污染輕,加工出的脫水菜產品質量高,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得到了客商的普遍認可。經濟效益好,隨著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種糧比較效益的下降,種植脫水蔬菜原料的比較效益更為突出,農民種植脫水蔬菜原料的積極性高。據測算,在正常生產經營情況下,平均一畝脫水蔬菜原料的產值是糧食的2-3倍。農民人均來自脫水菜產業的純收入可達60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0%。④、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導產品,原料基地穩定,成本低。經20多年發展,***縣脫水菜基本形成了番茄、芫荽、芹菜、韭茺四大主導產品;原料基地穩定,2002年***縣發展原料基地3.3萬畝。加之***縣人均耕地面積相對較大,脫水菜原料生產的勞動力成本較低;寧夏脫水菜生產中的煤、電,水費用低于山東、江蘇等沿海發達省份,使***的脫水蔬菜產品的生產成本較低。
二、脫水菜企業存在的問題
1、企業流動資金不足。脫水蔬菜企業不僅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也是原料收購季節性強、資金用量相對集中的企業,每噸成本都在萬元左右。***縣年脫水菜生產量達8000多噸,需流動資金4000多萬元。可目前企業只有不足2000萬元的自有資金,這就制約了企業健康發展。
2、原料基地失優,收購竟爭。脫水菜的當家產品甜椒因受病蟲害的影響,已有多年不能在***縣種植,原料基地失去了優勢品種,使企業只能從甘肅張掖市和內蒙臨河市等地遠距離調運,每噸產品僅運費一項成本增加2000多元,加大了企業生產成本,出現了個別企業在銀南、內蒙、新疆等地投資辦廠的現象,使***縣的農民痛失增收的好項目。加之,企業原料基地零散,訂單尚不規范,供給出現競爭。原料的保鮮不易,青紅椒病害和原料訂單履約率低等問題造成原料供給不及時,使企業開工不足,甚至出現在原料過剩時,收購壓級壓價;供不應求時,企業哄抬價格,你爭我搶,嚴重挫傷農民生產積極性。
一、戰略意義
文化產業是指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
繼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要“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之后,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不僅進一步強調要發展文化產業,而且對文化產業發展提出了具體的政策意見,把文化產業作為加快服務業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步驟進行安排。這既是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滲透,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的體現,也是對我國這些年來文化產業長足發展事實的一種確認,為新世紀之初文化產業的發展和騰飛創造了良好契機。
目前,文化產業被公認為“朝陽產業或未來取向產業”,其涵義有二:一是文化產業可以有效地突破傳統產業的發展瓶頸,促進產業轉型與升級發展;二是文化產業對提升綜合國力、提升區域和城市競爭力具有戰略意義。可以說文化產業的發展決定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未來發展。
二、現狀與問題
1、##文化資源概覽
摘要:民間工藝美術品屬于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在歷史長河發展中進一步豐富了我國民間藝術,但是近年來,民間工藝美術品卻出現了一定的問題,直接影響到民間工藝美術品的發展。本文主要探討的是民間工藝美術品產業發展及對策,在具體的分析過程中首先介紹了了民間工藝美術品的相關知識,其次分析了民間工藝美術品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重點分析了實現民間工藝美術品產業長久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民間工藝美術品;產業發展;對策探討
我國擁有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在發展過程中民間工藝美術品具有濃厚的藝術氣息,屬于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但是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觀念的改變,一些民間工藝美術品逐漸被忽視,部分民間工藝美術品不僅沒有發展,甚至還出現了失傳。這對于精神文明建設極為不利,本文主要就民間工藝美術品產業發展及對策探討如下:
一、民間工藝美術品概述
早期的民間工藝美術品主要是人們用來滿足精神生活需要的,具體的就是通過手工制作結合簡單的工具完成的藝術創作,并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得到繼承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們內心的真實感受以及思想感情,同時也體現出了早期對藝術的追求。民間工藝美術品在現代生活發展中已經形成了一種產業,這種產業中涉及大民間工藝美術品的生產、流通、銷售以及服務等,并在這種產業結構中得到發展和繼承。民間工藝美術品不僅可以滿足現代人們的精神文明需要,同時對于促進經濟的發展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當然民間工藝美術品有著本身特點,主要表現在:
(1)產業結構的特殊性,民間工藝美術品產業相對于其他產業,包含的文化因素較多,人們在這一產業中享受到的是精神文明方面的內容,具有較高的共享性和復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