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我和小伙伴們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當然,也有行業翹楚正在加快跑馬圈地,最具代表性的駕培龍頭企業比如北京東方時尚駕校,他們在進一步提升北京市場占有率的基礎上,悄然向全國連鎖擴張,河北石家莊、云南昆明的分校即將建設或開業,湖北、重慶的布局也已完成;職教培訓行業大鱷新華教育集團也已經在合肥、長沙、重慶、南寧等地全資收購了四所駕校,擴張的步伐同樣自信矯健。
自公安部的123號令后,駕培行業的改革疾風驟雨:先是史上最嚴考試讓科目一的合格率歷時幾個月才回到正常水平,科目二、科目三有的地方合格率偏低;培訓周期比以往大幅延長,導致在學學員積壓、新學員望而卻步;規范化的計時培訓、電子化考試等措施又讓駕校培訓成本迅速攀升。加之近年來物價上漲導致教練員工資節節高漲,企業的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不斷增加。一些同質化競爭駕校的大打價格戰使得被動跟隨的駕校,在成本上升的情況下學費不能同比例上升或者不漲反降,其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那些不善經營管理的投資人更是苦不堪言,面臨被洗牌、重組、兼并的困境。
2013年,駕培行業的改革還遠不止如此:國家把交通安全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對駕校安全監管也更加嚴厲;新疆等地區取消了駕校數量限制,駕培行業進一步市場化;黑龍江等省放開學車價格管制;而更多的地區在大力推進駕培企業的集約化、品牌化。“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那些散亂差的駕校終必將面臨市場優勝劣汰的無情選擇。
回首2013,展望2014,站在這個新的歷史時點,駕培行業的經營管理者前路何在?據統計,2013年我國駕駛人數量已超過2.75億人,是十年前的2.6倍。最近十年,我國機動車構成比例發生了根本改變,汽車取代摩托車成為機動車構成主體。截至2013年,全國有29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北京、成都、深圳、上海、廣州、杭州等8個城市超過200萬輛。截至2013年12月,我國私家車保有量達8507萬輛,比2003年的600萬輛增長13倍;購車熱帶來學車熱,一輛車進入一個家庭至少帶來1到2個人考駕照,這給駕培行業培育出了一個巨大的學車市場。
在我的童年中,發生許許多多的事,唯有這件事讓我至今仍歷歷在目,受益匪淺。
那是一個星期天,我和同伴在球場上踢球。一不小心,球被踢飛了,這個球猶如火箭一樣,打破了一戶人家的窗子。正巧那家的主人回來了。他剛好看到我們,就對我們斥責起來:“你們這些小鬼,誰把球踢進我家的?還打破了窗子!快點說!”我和小伙伴們互相看了看,誰都不敢出聲,紛紛跑開了。那家主人還在后面追趕,我老遠都能聽到他的罵聲。
到了下午,我和小伙伴們又到球場踢球,并湊錢給那戶家人修理窗戶。當我和小伙伴們走到那戶人家的窗口前,發現破碎的玻璃已經不見了,換上了嶄新的玻璃。此時那家主人也見到我們,我和小伙伴們來不及開口說話,他就說:“喂!不用逃跑!”說著把足球拿出來還給我們。“啊!我們的足球”一個小伙伴喊著。“你們把我的窗子打破了,我好不想責怪你們,因為你們不是故意的,記得下次小心就是了”。
當時我和小伙伴們個個都傻了似的,事前想好向那戶主人道歉和賠償的話都拋到九霄云外了。我心里有許多疑問,我們不認識他,他為什么對我們這么寬容呢?哦,是現在的和諧社會,是社會的精神文明。太好了,整個社會都對我們這些小學生關懷與愛護。
這件小事,讓我感受到社會的和諧與溫暖,激勵我奮發學習,早日回報社會。
臨澤縣沙河中學九年級(4)班李曉玲
雪地里,留下她那堅實的腳印;生活中,她創造著生命的價值。一個身體殘疾的小姑娘,幾乎對生命失去了信心,就在她痛不欲生的時刻,我靠著自己的勇氣和熱心開導她, 緊緊的握住了她的手。
去年寒假,我去了外婆家,到達當天,就下起了大雪。整個世界像銀妝玉砌似的。我和約好的小伙伴們去打雪仗,在空闊的田野上開始了激烈的對壘,玩得好起勁!突然,我看見一個矮小的身影在雪地里靜靜的站著,站著,久久沒能挪動腳步,眼睛死死地盯著正在雪地里奔跑的我們。
好奇心驅使我趕上前去叫她來打雪仗,我跑到她跟前,興奮地說“小妹妹,去和我們一起打雪仗吧” ?小女孩眼里流出渴望的神情,當我上前去拉她那臂膀時,袖管竟是空空的。我像觸電一樣收回了手, 此時,我才明白她是一位失去雙臂的小姑娘。小姑娘滿眼淚水,轉身向雪地遠處跑去,在她身后,留下那一串串深一腳淺一腳的腳印。
伙伴們的雪仗結束了,趕過來叫我回家。從她們嘴里,我才知道這個小女孩叫張小蘭,由于小時候觸到高壓電線,失去了雙臂。她的小伙伴們嘲笑她,戲弄她。從此,她便不再與小伙伴們玩耍,變得孤獨。每每下雪時,她總是從家中跑出來,獨自在雪地里流淚,好幾次,她都想向小伙伴們跑去,可當她想起小伙伴們那嘲笑的目光,她灰心了,她氣餒了。只是站在雪地里,讓那潔白的雪花帶走她的憂愁。看著她那滿臉的淚痕,我便下定決心要幫助她,讓她重新回到伙伴們中間。
在外婆家的一段時間里,我經常去張小蘭家。起初她把我拒之門外,她以為我是去嘲笑她的,硬是不開門。后來,我靠自己的耐心,終于敲開門了。
在和她的幾次交流中,我知道了她內心中承受的重大壓力,她想和其他小伙伴們一起奔跑,一起玩耍,可是小伙伴們的嘲笑使她失去了信心,我給他講許多名人的事例,小蘭聽后很受啟發,她央求我陪她一起去訓練。每天早晨,她早早來叫我,我們一起去鄉間的小路上晨跑,盡管天冷,盡管地滑,她都靠著自己的勇氣去奔跑。我告訴她,你從哪里跌倒,就應從哪里爬起。有堅強的意志,才有自己的生活。
經過幾天的練習,張小蘭興奮地告訴我,小伙伴們不在嘲笑她,而是豎起大拇指表揚她,鼓勵她。她覺得生活是那樣的美好,她還告訴我,如果有機會,她將重新回到同學中間。
張小蘭只是殘疾人中的一個,世界上的殘疾人千千萬萬,讓我們共同去關心他們,愛護他們。讓我緊握你的手,
記得在孩童時期,我和小伙伴們玩的次數最多的一個游戲名叫“轉圈圈 找朋友”。這是一個考反應、講合作的游戲。
我們在伙伴們中選出一個做裁判,當裁判喊“游戲開始!”時,我們幾個小伙伴手牽手圍成一個圈,跟著音樂走。突然音樂一停,“5個!”大家以最快的速度抱著身邊的5位伙伴。我和欣怡顯得手忙腳亂,趕快找到另外3位,抱著她們。我們默契不錯,沒有被淘汰。
每當游戲結束時,我們總是會一起排出O字型靠在大樹下坐著,和小伙伴們分享當天發生的有趣事,逗得全部小伙伴樂呵呵地大笑。每到傍晚時分的最后一絲余暉和熱量消失在天際時,我們便會依依不舍地告別大家,然后期待著明天的到來,再聚在一起玩游戲、說趣事。
我喜歡打羽毛球,每當我拿起羽毛球拍時我的心情就會變的開心起來,我拿著球拍把羽毛球一次一次的打到天空時,我仰望藍天,好像球變成了一只小鳥。我和小伙伴們想2008奧運會時,一起來到球場,突然,有一個人說:“奧運會只許大人比賽,不許我們小孩比賽呀!”我們沉思了一會兒說:“那等我們長大后比賽吧。”又有一個人說:“啊,我不想,我想讓小孩也可以比賽。”“那我們給主辦方寫信吧!”“寫了信,主辦方會讓我們小孩子比賽嗎?”我們全都啞口無言了。
后來,媽媽告訴我:“奧運會是面向全人類的,沒有年齡限制,但一定要達到一定的水平,奧運會的目的是讓人們注意鍛煉身體,不要全身投入工作中,也一定要多多注意鍛煉身體!”
我聽了媽媽的話,馬上告訴小伙伴們,小伙伴們一聽,馬上高興了起來,說:“我們來練習吧,好參加奧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