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神經元的功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中樞神經功能損傷; NSE; 表達及意義
中樞神經系統對各類信息進行整合加工,是人類學習、記憶的神經基礎,外傷或缺血等眾多因素會導致中樞神經功能損傷,中樞神經損傷對患者健康將造成巨大威脅,大部分患者雖經治療得以存活,但由此造成的后遺癥對患者生活質量極大的影響,如意識障礙、行動不便及語言障礙等問題。本文通過觀察中樞神經功能損傷患者的外周血清NSE水平,探討NSE水平與中樞神經功能損傷的關系[1-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5月-2011年5月本院收治缺血性腦損傷患者57例,男38例,女19例,平均(45.3±2.2)歲,行CT檢查發病至就診時間都在48 h內;參考《神經功能缺失評分(NIHSS)》對患者進行評價[3],重度損傷28例,輕度損傷29例,所有患者均無中樞神經功能損傷病史或其他嚴重疾病。
1.2 NSE檢測方法 烯醇化酶為二聚體酶,由3種亞基兩兩組合而成,當前主要發現了5種類型的同工酶,其中γγ型特異性地存在于中樞神經元和內分泌細胞中,外周神經組織及人體其他組織中不含這種同工酶,常將γγ型烯醇酶稱為NSE。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患者外周血清NSE水平[4],患者入院后,分別于12、24、48 h及3、7 d空腹取靜脈血5 ml,在4 ℃、1500 r/min離心10 min后分離血清,取上清液作為NSE的待測液[5]。
1.3 預后判斷 參考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于3、6、9及12個月對患者進行評分,GCS評分標準包括3方面內容:語言能力即說話條理性和清晰性,運動能力即可以依據指令的動作能力及對疼痛的反應能力,睜眼能力即受刺激是否會睜眼;根據以上各個單項指標對患者進行綜合評判后,將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情況分為3類,14分以上為神經功能恢復良好,7~14分為恢復有效,3~7分為無效[6-7]。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據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外周血清NSE水平比較 重度損傷組外周血清NSE水平始終高于輕度損失組,兩組外周血清NSE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預后情況對比 重度損傷組預后情況顯著優于輕度損傷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中樞神經功能損傷時神經元細胞膜的完整性被破壞,神經元細胞中NSE進入外周血液中,且該酶不會與外周組織中的肌動蛋白結合,健康人的外周血液中NSE含量較低[8],當大量NSE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外周循環系統后,通過檢測外周血清中的NSE水平即可判斷是否發生中樞神經功能損傷,但外周血清中NSE含量異常升高時,即可判斷為中樞神經損傷造成,并且外周血清NSE含量高低與損傷程度呈正相關,這為早期診斷中樞神經損傷提供了依據。本文通過檢測中樞神經功能損傷患者外周血清中NSE水平發現,重度損傷患者外周NSE水平明顯高于輕度患者,這更加證實了NSE可作為判斷中樞神經功能損傷的特異性生化指標[9]。筆者為了進一步說明NSE在臨床診斷中的意義和價值,還進一步隨訪了本院收治的中樞神經功能損傷患者,通過隨訪發現,外周血清中NSE過高的患者預后情況也越差,由此可以斷定NSE還可作為中樞神經功能損傷患者預后優劣的判斷指標[10]。
綜上所述,NSE水平可提示中樞神經功能損傷的嚴重程度和預后情況,在臨床診斷中具有一定價值和意義,但對具體中樞神經損傷類型不能做出特異性判斷,為確診損傷類型還需做進一步檢查。
參考文獻
[1]李浩軍,劉振國,王文安,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短期預后及相關危險因素的分析[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8,21(1):67-69.
[2]鄧元央,黃海能,趙邦,等.顱腦損傷患者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水平的變化及意義[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9,22(6):429-430.
[3]楊靜蕓,陳果,陳鵬慧.中樞神經系統再生及損傷治療的研究進展[J].現代醫藥衛生,2010,26(10):1520-1522.
[4]王彤.強化中樞性神經損傷運動功能的康復[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4,19(8):565-567.
[5]王煒,王魯寧.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在輕度認知損傷患者篩查中的應用[J].中華內科雜志,2007,46(5):414-416.
[6] Irin C, Ronaldo M, Ichiyama, et al.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anti-Nogo-Aantibody treatment and treadmill training in rats with 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J]. Brain,2009,132(17):1426-1429.
[7]翁淑蘭.淺述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后功能恢復的機制[J].中國療養醫學,2001,10(6):15-17.
[8]劉雁,董為偉.中樞神經損傷修復及功能代償[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06,1(4):197-199.
[9]吳春,魏光輝.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水平的研究進展[J].重慶醫學,2010,39(21):2985-2987.
論文摘要:在實施素質教育全過程中,校園文化承擔著課堂教學無法替代的作用。以人文精神為特質,著眼于精神建設,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從三個方面探討分析了人文精神在構建和諧校園文化中的實踐途徑。
校園文化對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影響學生的人格完善、價值趨向以及促進學生的思想、文化、心理素質的提高等方面往往起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而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往往以人文精神為特質,通過環境熏陶,著眼精神建設,達到情感與心理之間的共融與互換,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如何發揮人文精神在校園文化中的作用是值得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1 耳熏目染,把人文精神貫穿于和諧校園的物質文化建設中
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質文化,是學校發展過程中積累下來的外在物化形式的總稱。它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前提和條件,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是一種顯性為主的文化。良好的物質文化建設可以陶冶師生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靈,成為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圣地。
在和諧校園的文化建設中,要善于把人文精神貫穿其中。我國古代的書院大多依山傍水,就是為了“借山光以悅人性,假湖水以靜心情,使學生獲超然世外之感,在萬籟俱寂之中悟通皈真”。現代教育更加重視校園環境建設在師生人文精神養育中的作用,不僅注重校址的選擇,而且積極地把自然環境創設成為理想教育場所。高大的實驗樓、圖書館、體育館,寬敞明亮的教室、清潔衛生的校道、精致的雕塑,與綠樹、草坪、園林小品相互村托,形成錯落有致、協調一致的景觀。師生置身于這樣的環境中接受人文教化,耳懦目染,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2 層層深入,把人文精神深化于和諧校園的精神文化培育中
和諧校園的精神文化是學校在長期辦學實踐中所創造和逐步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文化,這種文化不僅為全校師生員工所認同和遵循,而且具有特色的理念和精神。它包括價值觀念、校園精神、行為準則以及蘊含在學校規章制度和學校環境之中的文化特色。富含人文精神的校園文化是學校代代相傳下來的獨特的精神財富,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時刻發生著影響和作用。
富含人文精神的校園文化是最高層次的校園文化。這種文化決不只是意味著掛幾個標語,喊幾個口號,它是一個學校多少年文化的積淀,精神的凝聚,靈魂的磨礪。
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校園人文精神養育的主要載體。學校可以通過各種各樣形式校園文化活動層層深入來豐富校園的人文精神文化內涵。可以通過各類社團,運用講座、報告、展覽、研究性學習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形成校園內求實創新的學習風氣;可以通過各種比賽、欣賞、表演等活動,使學生學會感受美、欣賞美、體現美,進而提升創造美的能力;還可以通過創設宣傳櫥窗定期開設專欄,利用圖片文字,對學生進行主題教育等形式,制約著師生員工的思想和行動。另外,還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大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教育灌輸的力度,立足文化育人,力求使人文精神在精神文化培育中得到充分體現,從而確保校園文化的和諧發展。
3 以人為本,把人文精神熔鑄于構建和諧校園的管理體系中
以人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過程中以人為出發點和中心,圍繞著激發和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展開的一種管理行為。在現代教育體系中,特別注重以人為本,把人文精神熔鑄于構建和諧校園的管理體系中。
以人為本作為一種先進的教育管理思想,要求我們在構建和諧校園管理工作中必須認識到,我們的教育對象首先是人,一切要以人本為出發點。以人為本作為一種科學的教育管理思想,要求我們在管理工作中必須認識到,我們的管理對象(無論是教師或者學生)首先是人,我們的管理也要符合和滿足人的特性發展需要。
實施以人為本的科學管理,就是要將人文精神熔鑄于構建和諧校園的文管體系中。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以誠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師要努力做到為學生的學業成才、健康成長、精神成人和事業成功無私奉獻,善于發揮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在人格上充分尊重學生,發揮學生在學習和學校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學校的各項工作、活動和制訂有關政策時,教育者要多作換位思考,善于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同時要虛心地聽取學生的反映,將人文關懷體現在校園管理的點點滴滴中。
參考文獻:
[1] 李西建:《重塑人性》,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中圖分類號:R743.3;R109
文 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816X(2007)05-035 4-01
血漿纖維蛋白原(FIB)是血漿中含量較大的大分子蛋白質,是一種急性期反應性蛋白,參與 凝血、血小板 聚集和纖溶等過程,大量的研究表明血漿FIB含量的增高是腦梗死的主要危險因素[1 ]。高水平的血漿FIB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卒中發病危險,但是否說明這種因子積極參與 了腦梗死后的病理生理過程,或僅僅是存在非特異性炎性疾病的一種反應,目前還不清楚。 本文就血漿FIB與急性腦梗死早期神經功能缺損改善關系作一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資料共74例,來源于2002年10月至2006年12月我院住院病人,所有病 例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急性腦梗死(除外腔隙性腦梗死)診斷標準,其中, 男52例,女22例,年齡50~88歲,平均72歲。
1.2 方法:采用改良愛丁堡+斯堪的那維亞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分別評估患者住院當 時及21天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以二者之間的差異(MESSS)作為急性腦梗死早期神經功能 缺損改善程度的判斷指標,MESSS≥15分為明顯改善組,MESSS<14分者為無明顯改善組 ;血漿FIB檢測,采用美國貝克邁公司生產的ACL100全自動血凝分析儀及配套分析試劑,抽 取患者住院次日清晨空腹肘靜脈血送檢,測定過程中,應用標準質控血漿監測測定過程。
1.3 統計學處理:采用配對資料t檢驗和線性相關分析進行統計學處理,以P<0 .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74例病例中,MESSS≥15組40例,血漿FIB均值3.15±0.89g/L;MESSS<14組34例,血 漿FIB均值3.49±0.68g/L,兩組間血漿FIB水平差異不顯著t=1.86,查t值表 P>0.05,沒有 統計學意義(見表1)。將MESSS與血漿FIB水平作線性相關分析,得線性相關系數r=-0.21 ,經假設檢驗tr=0.325,查t值表P>0.05,沒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血漿FIB水平的增高被認為是腦梗死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血漿FIB水平升高導致腦血管病發 病的機制可能有兩個方面[2]:①血漿FIB參與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全過程,它不 僅能使內皮細胞遷移、變性,還能使平滑肌細胞增生、肥大;②血漿FIB不但是血液凝固系 統的重要因子,而且還是血小板聚集的輔助因子,其水平升高促進了局部血栓的形成。血漿 FIB對腦梗死早期神經功能缺損影響的研究還比較少,FIB是一個急性期反應蛋白,腦梗死形 成后,局部組織壞死可激發急性期反應,使機體內急性期反應物明顯升高,急性期反應的強 烈程度往往與梗死體積呈正比[3]。腦梗死后血中炎癥反應物質和凝血因子反應性 升高,并在高水平維持一段時間,從而成為影響腦梗死早期神經功能缺損改善的重要因素及 再次梗死的高危因素[4]。有資料顯示腦梗死后血漿FIB增高者MESSS高,殘疾率明 顯增高[5]。本組資料顯示,血漿FIB水平與急性腦梗死早期神經功能缺損改善無 明顯相關性,未能證實上述觀點,這可能與本組臨床資料偏少有關,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 是腦梗死早期神經功能缺損改善受多重因素的影響,血漿FIB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尚有待進 行大規模前瞻性雙盲隨機對照的臨床研究。
參考文獻
[1]張貴斌,白麗君,趙文洲.急性腦梗死患者腦脊液和血漿纖溶指標變化的研究 [J].中風與神經雜志,2002,6:171-172.
[2]Elzbieta K,Myoung HL, JanM.lnitial interaction between fibrin and tis-sue p lasminogen activator[J].J Biol Chem, 1998,268:2474.
[3]Cartr AM, Catto AJ, Bamford JM, et al. Gender-specific associa-tions of the
fibrinogen B beta 448 polymorphism, fibrinogen lev-els, and acute cerebrovascul ar disease[J].Arterioscler Thromb Vase Biol,1997,17:589-594.
[4]朱以誠,崔麗英,華寶來,等.腦梗死急性期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與預后的隨診觀察[ 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06,4(23)223-225.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 森田作業療法 護士用觀察量表
精神疾病為反復發作性疾病,常伴有始動性缺乏和社交技能缺陷,有些病人甚至只能終生依賴醫院,因此,精神疾病的康復過程實際上是病人社會的再適應過程。幫助和提高患者社會功能恢復在精神醫學中是與探索病因一樣同等重要。我院于2000年起即開始應用改良式森田治療配合精神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訓練患者的社會功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病人來源于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入住我院住院精神病人70例,分別入住封閉式病房(對照組B)及開放式病房(森田組A)各35例,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兩組病人的一般臨床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兩組病人用藥種類及劑量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 2組病人均采用傳統的常規治療和護理,用藥及其劑量無特殊。森田組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良式的森田作業療法。
森田作業實施方法 病人住院時需留一名陪護人員,病人入院后即遵醫囑給病人直接導入森田輕作業期治療,以后根據病人情況再進入重作業期及社會實踐期。實施森田作業前由護士向病人及家屬詳細介紹改良式森田療法的作用、目的及要求,森田護士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與病人及家屬一起制定出具體作業方案,并指導家屬鼓勵、協助病人一起完成作業。白天由森田護士組織各種集體活動,家屬與病人一起參與,其中家屬要鼓勵、督促病人參與活動,使病人的注意力轉向現實生活,在醫護人員及家屬帶動下使病人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自覺地完成作業。
1.3評定方法 采用住院用護士觀察量表(NOSIE)進行評定。
1.4統計學處理 全部資料應用SPSS 10.0 for windows 統計軟件處理,統計方法采用t檢驗和卡方檢驗。
2 結果
入院時森田組A和對照組B NOSIE各數值無顯著性差異,但住院10周后兩組的NOSIE各數值均有了不同差異,森田組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癥狀和恢復其社會功能。轉貼于
3 討論
目前我國精神病病人住院仍多采用封閉式管理。病人出院后,對家庭和社會環境難以適應,容易復發,反復如此,社會功能低下。而森田作業療法可以改善病人的社會功能,有利于精神分裂癥病人的治療和康復[1]。
森田療法的核心是“順其自然”、“以行動和目標為準則”,要求患者放棄對癥狀的排斥,接受它“忍受痛苦,為所當為”,只重視病人行動,確定生活目標,把精神能量轉移到現實生活的切實可行的目標中去,通過現實生活去獲得體驗性認識,從而改善精神癥狀,激發主動性和培養社會興趣,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為回歸社會打下基礎。傳統的治療和護理對精神分裂癥癥狀特別是陰性癥狀的消除及社會功能康復難以奏效,成為精神科一大難題,從19世紀初,作業療法對精神障礙者的有效性得到重視,因此不難推測,以作業療法為基礎的森田療法同樣能治療精神分裂癥,日本長谷川(1938)、竹山(1970)、熊野(1970)等發表過散在病例報告,如熊氏研究認為,具有神經癥性格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對森田療法效果明顯,而具有自閉、欲念差傾向的精神分裂癥態度方面卻有一定的相似點,因而便將森田療法稍作改良后用于精神分裂癥的社會康復治療研究,并做了長期的隨訪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2]。
改良式森田療法尊重患者的自主性,促使患者自發性,通過作業與社會實踐使自己有的因患病被忽視了的正常心理及才能得到發揮,自我實現的心理需求得以滿足,自身價值得以體現,生活的主動性也更大限度地提高了,表現為活力增強、興趣增加,工作的持久耐力提高,陰性癥狀也得到了可觀的改善。在精神病的社會康復醫學中,功能的恢復和再建是重點,本療法在培養患者的自主性基礎上,增加了行為協調性及社會適應性內容,使患者生活態度及能力發生了巨大變化,社會功能缺陷水平顯著下降。
參 考 文 獻
關鍵詞:康復護理;脊髓型減壓病;神經源性膀胱
減壓病是由于高壓環境作業后減壓不當,造成患者體內本身發生溶解的氣體含量遠遠超過飽和的界限,在內外血管壁以及組織造中形成大量氣泡的一系列全省性疾病。該病好發于脊髓減壓及中樞神經系統減壓病,是潛水作業工作者的職業性疾病,對其本身造成了較大的危害,其中神經源性膀胱脊髓型減壓是最為常見且多發的嚴重并發癥之一,患者膀胱由于脊髓型減壓病至脊髓損傷后失去神經支配而造成排尿功能障礙[1],從而容易引發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等相關病癥的發生,嚴重者甚至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以及死亡等惡性后果。因此,我院為有效探討康復護理對脊髓型減壓病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復的重要意義,顯著提高脊髓型減壓病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的臨床治療水平,對 30例脊髓型減壓病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進行了系統性的康復護理干預,并獲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2]。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科收治的脊髓減壓病患者30例,均為男性,年齡1 6~4 9歲,平均(2 8.1±5.4)歲,潛水時間1月~2 O年,平均(4.7±2.5)年。潛水裝置為自攜式輕潛水裝置及管供式重潛水裝置,潛入深度2 5~5 0 m,單次操作業時間0.5~2.5 h,多數反復操作3~1 2次,中度以上的勞動強度,大多數違反減壓規則,多憑借憑經驗進行設定或時不經停留后直接上升出水,均出現典型癥狀[2],且均確診。主要癥狀和體征:皮膚瘀斑、關節疼痛、雙下肢活動不靈或不能,排尿不能。有的患者同時有多種臨床表現,出現1種臨床表現的5例、2種的28例、3種的5例、4種的4例,入院后給予空氣再加壓治療采用原蘇表IV方案,治療壓力0.8 MPa,治療總時間31.7 h,治療后均留有排尿困難、雙下肢活動不靈或不能的癥狀,應進行后期恢復治療。隨機將患者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5例,兩組患者基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3]。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導尿,同時開放引流,定期對尿管進行開放,對膀胱進行沖洗,同時在拔除尿管時應盡量進行基牙排尿等。干預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康復護理,具體操作如下:①開管:根據患者出現的臨床癥狀進行排尿,若患者出現煩躁、額面部出汗或是等,及時對膀胱區進行叩診,若在恥骨和與臍間,則給予。根據患者的補液的進出量判斷利尿劑的使用及夾管的時間。②間歇性導尿的護理:將患者的尿管拔除后,應對患者進行膀胱擠壓按摩指導,若患者排尿困難則給予導尿,同時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導尿時的注意事項及操作,利于日后可自行間歇性導尿。③膀胱康復鍛煉:綜合使用按壓、屏氣或是誘導的方法對患者的膀胱進行刺激,另外還能對患者的腹部下方或是雙下肢找尋扳機點進行龐光反射的建立,利于患者早日康復 [4]。
1.3 評價指標 對患者的膀胱功能進行評分比較,其功能評價均在患者恢復后行B超檢查拔管后的殘余尿量進行評定:Ⅰ級:殘余尿量150ml。
觀察指標:尿路是否出現感染、腎功能是否出現損害、自主排尿的時間、泌尿系統造影結果是否出現異常。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14.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檢驗結果以P
2結果
2.1 兩組患者膀胱功能恢復情況的比較 兩組患者經各自護理后,膀胱功能恢復情況均出現好轉。干預組相對于對照組,患者膀胱功能恢復為Ⅰ級的效果更為顯著,且差別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注:與對照組相比,表示P
2.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改善情況的比較 兩組患者在膀胱功能明顯好轉的同時,其臨床指標顯著改善。干預組與對照組相比,患者自主排尿時間明顯縮短,同時發生腎功能損害、尿路感染、泌尿系造影異常的人數均明顯減少,差別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注:與對照組相比,表示P
3結論
近年來,隨著捕魚業的快速發展,再加上市場對海產品的需求量逐漸增多,受到利益的驅使,潛水漁民不斷增加下潛深度,將水下作業的時間延長,同時對水下作業時的須知了解甚少,
致使減壓病的呈逐年升高的趨勢,根據臨床統計,減壓病中因水下作業造成的原因高達40%,若不進行及時的治療,會對患者造成程度不同的后遺癥,對患者的身心造成的打擊既往也有報道。對于脊髓型減壓病的治療,通常采用的方法為加壓治療,目的在于有效的將氣泡完全溶解,充分的脫出多余的氮氣,但臨床發現,及時經過加壓治療,其療效也并不顯著,原因在于脊髓神經細胞對于缺氧和缺血的耐受性較差,加壓治療雖可將氣泡排出體外,但氣泡造成的一系列繼發性病變卻不是在短期內可以恢復的。在后續的治療中要各種康復、護理、治療的手段來促進感覺及運動功能的恢復[5]。神經源性膀胱則是一類由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樞神經或周圍神經損害而導致的膀胱或尿道功能障礙,脊髓型減壓病患者并發神經源性膀胱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更易引發較為嚴重的泌尿系感染和腎功能衰竭,從而嚴重干擾了患者疾病的預后及生活質量的提高。所以,應制定并施行有效的康復護理方案,幫組患者對其膀胱功能進行及時的改善以及排尿困難的癥狀,同時最大限度的降低疾病并發癥的發生,對于已發展成為脊髓型減壓病的患者需要進行有效的康復治療 [6]。
康復學科是一門建立在患者功能重建或彌補上的學科,其目的在于減輕患者的功能障礙,同時改善其疾病預后、提高生活質量。康復護理作為康復學科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為患者的適應能力及目前醫療服務提供了需求,是一門在護理領域中發展的新型護理技術,并隨著臨床經驗的總結不斷完善與充實[7]。在脊髓型減壓病的康復護理中,對患者的膀胱功能護理有明顯的改善,臨床癥狀也得到顯著的緩解。本次研究表明,兩組患者經各自護理后,膀胱功能恢復情況均出現好轉。干預組相對于對照組,患者膀胱功能恢復為Ⅰ級的效果更為顯著,Ⅲ級比例下降顯著;患者行自主排尿的時間顯著降低,出現尿路感染、泌尿系造影異常、腎功能損害的幾率下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張錦程,傅敏,張陸弟等.乙醇治療急性脊髓型減壓病的實驗研究[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11,18(5):26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