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藍梅種植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藍莓;形態特征;選地;整地;
一. 藍莓的形態特征
藍莓是杜鵑花科越桔屬植物,多數為灌木,少數為喬木,樹體大小及形態差異顯著。高叢類型樹高一般1D3m;半高叢類型樹高0.5~1m;矮叢類型樹高0.3m~0.5m。多年叢生,大多數種類為落葉性,少數為半常綠,樹冠主要由植株基部抽生的樹干構成,單葉互生,稀對稱或輪生,長圓形至卵形,葉全緣或有鋸齒。單花形狀常呈壇形或鈴形。花瓣基部聯合,外緣4或5裂,白色或粉紅色,雄蕊8~l0個,比花柱短,由昆蟲或風媒授粉,花序多為總狀花序。多數種成熟時果實呈藍黑色,有的種為紅色,果實有球形、橢圓、扁圓或梨形,果實直徑在0.5~2.5cm之間。果肉細軟,多漿汁。種子細小,不影響口感,根系多而纖細,粗壯根少,分布淺,沒有根毛。
二.藍莓的種植技術要點
1 選地整地
1.1 栽培地選擇
根據當地土地實際情況,選擇地勢較平坦(坡度一般在10度以內)、臨近水源、土壤疏松、通透氣良好、周邊配套設施較完善,能滿足生產需求、pH值4.3~5.5之間、不超過7.0、有機質含量不低于5%,一般在8%~12%的緩坡地作為栽培地。
1.2 土壤改良
如果土壤類型不符合藍莓的種植要求,在定植前應進行土壤改良。具體方法:當土壤pH值大于5.5時,可施用草炭和硫粉,以免土壤pH值過高導致植株缺鐵失綠,生長不良,產量降低;當土壤pH值小于4.3時,可施用石灰,以免重金屬元素過量而造成中毒,使藍莓生長不良甚至死亡;當土壤有機質含量低于5%時,可增施鋸末、草炭、爛樹皮等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
1.3 整地施肥
栽培地選好后,在定植前深翻,用畜犁或拖拉機翻地,深度以20~25cm為宜。如果雜草較多,可提前除草。將定植行做成畦寬120cm,溝寬30cm,畦高15~20cm,平地南北行向為主,坡地隨等高線筑床。栽苗前在定植行中心挖深寬各30~40cm的坑穴,同時在坑底施入商品有機肥,用量7500kg/hm2。
1.4品種選擇
根據栽培目的選擇適宜本地栽培的品種。根據近幾年引鐘試驗結果,黔東南藍莓品種選擇主要為兔眼藍莓和南高叢藍莓類型品種。主要包括園藍、杰兔、燦爛、頂峰、粉藍、藍鈴等,其中兔眼藍莓品種以每個種植小班發展2個―4個品種為宜,需要選擇適宜品種作為授粉樹,株型較小的燦爛、頂峰、精華等互為授粉樹;株型較大的園藍、杰兔、粉藍、梯扶藍等互為授粉樹。南高叢藍莓不作要求。
1.5定植
藍莓一般春、秋季定植均可,但春季定植宜早不宜遲,以秋季至早春萌動前定植為佳,有利于種苗成活率。以2年生苗齡的苗為佳。一般在較貧瘠的地塊上種植,株距可適當少些,在較肥沃的地塊株距可適當大些,一般兔眼藍莓株行距采用1.5 m×2.0 m或1.2 m×2.0 m為宜,南高叢藍莓采用1.2 m×2.0 m。一般定植4 500株/hm2左右。種苗定植前需在事先準備的地塊挖深度為10~15 cm、直徑20~30 cm的小坑,具體視苗的大小而定,定植后有條件的可以就地取材在栽植穴的表面覆蓋土層、稻草、腐葉土、樹皮、木屑、鋸末等有機物,覆蓋厚度一般以10 cm左右為宜。另外,由于藍莓自花授粉結實不良,異花授粉可明顯提高藍莓的產量和品質。因此,在定植園中除主栽品種外,還要選用1~2個品種作授粉樹,以增加產量。
1.6水分管理
藍莓根系分布比較淺,而且纖細、沒有根毛,因而要求土壤疏松、通透氣良好。藍莓對水分要求比較敏感,應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但又不積水。藍莓在不同生長季節對水分的要求有區別,在營養生長階段可以始終保持最適宜的水分條件而促進植株強壯,而在果實發育時期和果實成熟前應適當減少水分供給,以防止過快的營養生長與果實爭奪養分,果實采收后恢復最適宜的水分供應促進營養生長,中秋至晚秋應減少水分供給,以利于及時進入休眠期。在干旱少雨地區栽培時,如果碰到連續超過15 d35 ℃以上高溫,則藍莓的光合作用會停止,呼吸作用增強,樹體的營養消耗加快,需要及時進行噴灌降溫。
2設施環境調控
2.1溫度的調控
藍莓的低溫需求量。開始升溫時間越早,成熟上市時間越提前,效益越高。但藍莓與其他果樹一樣,必須滿足一定的低溫時數,才能通過自然休眠。如果自然休眠未解除,即使給予其生長發育適宜的環境條件,也不能萌芽開花,有時盡管開花,但不整齊,花期拖長,坐果率低。一般于12月底1月初開始扣棚升溫,果品上市時間5月上旬,集中上市時間6月上旬至下旬,7月份果實很少了。
溫度的調控。設施內的溫度主要靠開閉通風口和揭蓋草簾子等來調控。從開始升溫至萌芽,白天溫度保持在15~23℃,最高溫度不超過25℃,夜間不低于7℃。花期至果實膨大期,白天溫度18~22℃,最高溫度不超過25℃,夜間最低溫不低于10℃。果實著色至果實采收期,如果連續30℃以上高溫數日,則果實來不及膨大就迅速成熟,影響品質和質量,因此白天最高溫度不超過25℃,夜間溫度15℃,晝夜溫差10℃。
2.2濕度的調控
空氣相對濕度。不同生育期要求棚室內空氣相對濕度不同:萌芽前濕度80%左右,花期45%~65%,果實發育期60%~70%,近成熟時50%~60%,空氣相對濕度過大時可通風和覆地膜降低,澆水采用滴灌。
土壤濕度。設施內的土壤濕度主要決定于水分供應的次數及數量。設施內土壤濕度要高于露地,可相應地減少澆水的次數和數量。供水全部采用滴灌。要維持土壤含水量的相對穩定。
2.3光照的調控
光調控的主要任務是增加光照。除了采用優型棚室、減少建筑材料遮光和利用透光性能優良的棚膜外,還可采取以下幾項增光措施:①延長光照時數,在保證棚室溫度前提下,適當地早揭晚蓋草簾以增加光照時間。陰天只要無雨雪時仍要堅持揭簾,使果樹利用散射光進行光合作用。②鋪反光膜。果實成熟前30~40天,在樹冠下鋪聚脂鍍鋁膜,將光線反射到樹冠下部和內膛,以提高下層葉片的光合能力、促進果實增大和著色,既提高產量又提高品質。③清潔棚膜,使其保持較高的透光率,以改善棚室內光照狀況。清潔棚膜還包括清除棚膜內面的水滴、水膜,最好的方式是選用無滴膜。
3 病蟲害防治
3.1 病害防治
藍莓病害主要有褐斑病、枝條潰瘍病和根腐病等。褐斑病:又稱黑斑病,發病初期有紅褐色小斑點生于葉片上,后逐漸擴大,病斑邊緣呈深褐色,中央灰色,表面著生黑褐色點粒或霉絲,致使葉片枯黃脫落,甚至全枝;枝條潰瘍病:植株染病后,樹皮變為灰白色,后變褐腐爛,直至葉片萎蔫,全株死亡;根腐病:初期發生在須根上,后逐漸向上蔓延,直至病根變成黑褐色而死亡。防治病害的原則為預防為主,藥物防治為輔,慈溪地區藍莓病害較少,一般通過加強田間管理來達到防止病害發生的目的。
關鍵詞:藍莓;氣候資源;福建省
中圖分類號:S663.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99
1 藍莓種植對氣候資源的選擇
藍莓有400多個種類,具有抗癌、明目和增強心臟功能等功效,是人類的5大健康食品之一。雖然藍莓的適應性較強,能夠在貧瘠的地域種植,也能夠抵抗一定程度的病蟲害,但是它對土壤的酸性要求和休眠的低溫條件要求較高,這是其正常生長的基礎要求。
一般而言,藍莓的正常生長需要在一年中有超過160d的生長期,而且還需要一定時間的低溫休眠期。在低溫休眠期內,藍莓進入休眠的狀態,可以促進第2年的萌芽,對藍莓的正常生長有著重要意義。不同的藍莓品種對低溫休眠期的溫度要求也不盡相同,北方高叢藍莓,在溫度低于7.2℃時進入低溫休眠狀態,低溫休眠的時間在700h以上,若想促進藍莓第2年的正常生長,低溫休眠的狀態一般要持續1000h以上。由此可見,北方高叢藍莓的耐低溫性較強,適宜在我國的北方種植。南方高叢藍莓不會以氣候的反常而萌芽或者提前開花,適應溫度的能力較強,低溫休眠的時間也較短,一般在200~500h之間。半高叢藍莓低溫休眠的時間在1600h以上,有很強的抗低溫性。兔眼藍莓對溫度的要求不高,低溫休眠的時間一般在400~600h之間。雖然藍莓在低溫時進入休眠的狀態,但過低的溫度也會使藍莓發生凍害。在進入低溫休眠期后,高叢藍莓在低于-29℃會發生凍害,兔眼藍莓在低于-27℃會發生凍害。在開花期,-5℃會使高叢藍莓發生凍害,兔眼藍莓也在零下1攝氏度時發生凍害。
2 福建省氣候資源對藍莓種植的貢獻意義
福建省位于亞歐大陸的南部,屬于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這種氣候在冬季受大陸性氣候的影響,夏季受海洋性氣候的影響。這種氣候的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在12月―次年2月的平均溫度在7.2℃以下,滿足藍莓的低溫休眠條件。而且,福建的最低氣溫也不會引起兔眼藍莓和高叢藍莓的凍傷,特別適合藍莓的生長。再者,福建省的的土壤以紅壤為主,滿足藍莓生長對土壤酸性的要求。
根據藍莓生長的特性,需要低溫休眠期和生長期,在經過休眠之后,藍莓開始抽芽。在此期間,藍莓的生長需要充足的日照和降水量,以滿足生長的需求,保障藍莓的品質。根據福建省的氣候統計,在1980―2010年,平均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年平均日照的時間在1500h以上。根據這些數據,可以得出福建省滿足兔眼藍莓和南方高叢藍莓生長的所有需求。而且以當前的實際情況而言,在福建省種植的兔眼藍莓和南方高叢藍莓長勢良好,收獲的藍莓質量較好,且產量較高。
我國的遼寧、山東、浙江和江蘇等地也有種植藍莓,但是從平均每畝的產量和藍莓的質量上來看,卻比不上福建省的藍莓。由此可見,福建省的氣候資源對藍莓的生長有巨大的貢獻意義。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就有“因地制宜”的種植指導,追求種植物和地理環境的和諧,以此來得到最大的收獲。福建省的氣候,從降水量、日照到氣溫和土壤,都符合藍莓生長的需求,因此藍莓的產量和質量都較好。在此基礎上,只要按照藍莓種植的技術要求管理其生長,就可以得到較高的產量。一般而言,藍莓的培育需要枝條修剪和病蟲害防治,這些都較為簡單,只要按照相應的要求和標準照做即可。目前,我國的藍莓產量還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藍莓種植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是福建省種植藍莓的一次機會,符合了“天時”與“地利”,可以借此增加藍莓種植的面積,擴大藍莓的產量。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市場的需求,給種植業發展提供新的發展方向,還可以促進福建省種植業的發展,給經濟的加速增長提供動力。
3 結語
藍莓有明目、抗癌和抗腦神經書衰老的作用,是一種經濟價值和保健價值都較高的植物,而且目前我國的藍莓產量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再加上藍莓本身對生長環境的要求不苛刻,所以能進一步增加種植藍莓的面積。我國有多個省都種植藍莓,但是產量卻不盡相同,可見氣候資源對藍莓生長的貢獻意義。本文以福建省為例,分析了氣候對藍莓生長的影響,對開展藍莓種植業的相關研究、推動我國藍莓種植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1、首先應確定種植藍莓的種類,藍莓分為高叢藍莓,矮叢藍莓以及兔眼藍莓,其中高叢藍莓可細分為北高叢藍莓,南高叢藍莓以及半高叢藍莓;
2、種植環境,矮叢藍莓和半高叢藍莓適宜在溫帶寒冷地區種植,北高叢藍莓和一些半高叢藍莓適宜在暖溫帶地區種植,兔眼藍莓和南高叢藍莓適宜在亞熱帶地區種植。
3、土壤,藍莓喜歡酸性、松軟、疏松透氣、富含有機質的土壤,一般要求土壤pH值為4.5至5.5,土壤有機質含量一般為8%至12%,家庭盆栽可買花市常見的腐殖土,可適當加入腐苔蘚或草炭、木屑、腐爛的松樹碎皮等有機質。
本文以美國《生物:生命的動力》和中國《生物(蘇版)》中的“遺傳與進化”部分為研究對象。《生物:生命的動力》是美國高中主流理科教材之一,《生物(蘇版)》是我國第八次課程改革,汪忠主編的高中實驗教科書之一。
二、中美教材中欄目設置的比較
(一)欄目形式及數量比較
中美教材都設置了各具特色的欄目配合正文說明和教學,見表1。
(二)《生物(蘇版)》必修2教材中的主要欄目內容及功能
“積極思維”主要提供了許多生物科學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科學實驗,目的是引導學生感知思維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真諦。例如,第五章第一節“生物進化理論”中,通過“樺尺蛾與自然選擇”的“積極思維”活動,分析樺尺蛾黑化現象的原因。
“邊做邊學”主要是讓學生在做中學,通過驗證性實驗及制作、觀察等操作性活動學習新知識。例如:第四章第二節“DNA分子的結構和復制”中,通過“設計和制作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的“邊做邊學”活動,讓學生在制作中進一步學習鞏固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
“課題研究”主要是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嘗試提出問題和假設、設計實驗、交流合作、得出結論和反思。例如,第三章第三節“染色體變異及其應用”中,通過“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的“課題研究”活動,讓學生在了解教材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的方法。
(三)《生物:生命動力》教材中主要欄目內容及功能
“本節預覽”主要是列出學習本節內容需要的關鍵術語和知識背景,明確學習目標。例如,第23章第1節“靈長類動物的適應和演化”中,“本節預覽”包括學習目標:了解靈長類的適應性;知識回顧:簡要介紹物種的形成;關鍵術語有靈長類、對握拇指等。
“折疊式學習卡”是美版教材的特色,學生根據要求將紙折疊剪裁并填上相應內容,理清本節課大綱,使學生在動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例如,第17章第1節“孟德爾的遺傳規律”的節首,要求按照步驟制作折疊式學習卡片,并歸納孟德爾遺傳定律的相關信息。
“詞源”是對關鍵術語增加的解釋,因為很多英語來源于拉丁語和希臘語,所以對關鍵術語詞源的解釋,便于學生理解概念術語的內涵。例如,第17章第1節“孟德爾的遺傳規律”中,解釋遺傳、等位基因等術語。
三、美國教材在欄目設置上的特點
我國蘇教版生物新教材欄目的設計符合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的要求,各個欄目的設計讓學生學到基礎知識的同時學習科學探究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對比,美國教材欄目設置有如下特點:
1.實驗多元,突出科學探究
每節都涉及實驗且根據目標不同,實驗形式有“迷你實驗”、“技能實驗”。實驗內容設計中非常重視科學探究基本方法,從數量上看,僅“遺傳學”與“生命的進化”兩個單元實驗達30個之多,可見該教材對科學探究的重視。
2.加強與自然科學的聯系與滲透
每章課文中都涉及“與自然科學的綜合”,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及時將正文知識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涉及物理中的熱的傳遞、化學中的化學鍵和元素周期表及地理中的板塊運動等,知識面很廣。
3.強調生物與技術的關系
在17世紀至18世紀,出現了文明時代最骯臟的一段歷史――黑奴貿易,非洲很多黑人被販賣到北美成為奴隸,從此過上了悲慘的奴隸生活。從那個時候起,那些黑奴們,每到周末時間就會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來慰藉內心的苦悶,訴說思鄉之情,他們通過使用樂器吉他作簡單的伴奏,在演唱的旋律中逐漸融入家鄉的民間曲調。而宗教音樂作為黑人奴隸與白人早期音樂接觸的重要媒介,對黑人音樂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從而產生了黑人圣歌,最初完全由人聲來演唱,較少由樂器伴奏。隨著音樂逐漸成熟變得正式,開始用于正規的演奏并作較完整的記錄。
美國南北戰爭爆發之后,《奴隸解放宣言》的頒布使得這些黑奴們獲得了自由,雖然獲得了人身自由,但是他們的生活并沒有因為獲得了自由而變得順遂,同樣要遭受著來自外界的剝削與歧視,生活依舊充滿著艱辛和苦難。由于這些黑人們大都是文盲且不識字,所以他們大部分人還是要從事農業勞動,這與他們當奴隸時候的處境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改變。不過同以往不同的是,這些黑人們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比以前多了,因為少了奴隸主嚴格的管束,這也就是為什么在這個時期,黑人音樂的發展變得迅速,藍調音樂開始趨于成熟的原因。
二、藍調音樂的形式與發展
早期的藍調音樂大多都是結構疏散的敘事型無伴奏歌曲,以黑人們在種植園中勞作時的勞動號子演唱為主,最初采取的是領唱與集體合唱應答的形式,再后來逐漸增加了器樂作為伴奏,與歌唱相互回應,節拍自由,側重于即興發揮。到了20世紀初,藍調音樂開始轉變為較長的樂句,成為了具有固定和聲與器樂伴奏的演唱形式。歌曲的內容則常是作曲家抒發個人在殘酷現實中所產生的內心憂郁,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愛情、艱難困苦、遭受迫害等有關。由于藍調音樂并不是以歐洲傳統大小調的方式來進行演奏的,而使用的是“布魯斯風格”進行表達,因而許多聽起來“不成音調”的音符是無法在鋼琴上演奏出來的,因為這種與傳統習慣的不相符,使得藍調音樂不能被白人所接受。
不過藍調音樂并不僅僅只是表達生活的艱苦,在某些時候也會有一些詼諧的成分蘊藏在內,而到了后期以至現代,歡快、輕盈的成分則占據了藍調主題的大部分,而這個時候,呼喊成了歌詞的主要表達形式,歌手們不再拘泥于隱晦、含蓄的表達內心的不安與憂郁,而是通過呼喊來進行暢快的表達。
而現在藍調雖然與最初的藍調音樂有所不同,但是在樂曲表達與音樂形式上也大致遵循了最初藍調音樂的特征。現代的藍調音樂充分融入了嶄新的元素,在演奏中嘗試使用電吉他,結合了搖滾、民謠、流行等多種元素。因此現代的藍調,雖然也有抒發內心憂郁的內涵,但音樂聽起來并非完全悲涼,反而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去宣泄負面情緒,從而對美好生活產生無限向往。
三、藍調音樂在北美文化中的價值
通過藍調音樂的起源我們可以看到,它最初是黑人奴隸們宣泄憂傷情緒的一種手段,對奴隸制度極度厭惡與反感,對現實生活表達著一種哀傷、痛苦與失落。不過,仔細聆聽藍調音樂的具體內容后會發現,雖然會有一種隱喻的憂傷在其中,但卻并不是黑人奴隸們在祈求憐憫,而是聽到了對個人和集體尊嚴的維護,對自由生活的向往。藍調音樂在北美的發展過程見證到了黑人奴隸們在北美的艱苦生活與坎坷經歷,而黑人奴隸們以及以后的藍調表演藝術家們,卻利用自身的精湛演技將這種音樂藝術形式發展為一種崇高的樂觀精神。
藍調音樂對其他音樂風格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中,爵士樂在很多的結構特征上都與藍調音樂極其相似,比如以即興的快速上行或下行為演奏的起點,兩種獨奏樂器之間相互應答的演奏方式,或是獨奏與合奏之間的相互吟唱,這些都與藍調音樂并無差別,我們也可以清晰的看到,藍調音樂對爵士樂起源與發展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甚至可以不夸張的說,沒有藍調音樂也就不會有今天的爵士樂。
藍調音樂最初的產生就是歌唱的形式,這與黑人們本身喜愛唱歌、跳舞的習慣有著直接的關系,藍調音樂由種植園勞作中產生,逐漸開始吸收了西方的音樂元素,從而開始迅速發展。它是一種表達個人情感,感嘆凄涼生活的獨特藝術風格。它最初以田野呼喊為演唱形式,這種呼喊已經不完全是起著調動勞動氣氛和統一勞動節奏的作用了,更多的是表達某種感情,它的特點是憂郁情緒的直觀傾訴,通過這樣一種獨特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苦悶。
在北美的一些地方,至今仍保存著藍調音樂的風格,它那不規則的節奏模式,以及宣泄性極強的情感表達,更容易與人產生共鳴。藍調音樂在表達內心情感的同時,也更多的表現出了當時黑人奴隸們的一種生活態度,雖然處在疾苦的奴役生活里,但是使用這樣一種音樂風格表達內心悲傷的同時,更多的是想通過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來實現戰勝眼前痛苦的可能,這也許才是藍調音樂內涵深度中最有價值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