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心臟搭橋手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冠心病術后患者的飲食,主要應降低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量,以及控制總熱量和增加體力活動來達到熱量平衡。控制體重,除應限制膳食中的高熱量飲食如脂肪、甜食等外,還應增加體育活動,如行走、慢跑、體操等。一般應每天堅持,以達到熱量收支平衡。超重肥胖,除按上述治療外,還應適當控制飲食,即吃八成飽。
運動
最初在室內和房子周圍走動,開始走動要在別人的陪同下扶著東西,感覺沒有困難時,可以開始散步,這個方法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增加肌肉力量。開始行走時的速度和步伐以感覺舒適為限度。一定要循序逐漸,逐漸增加,以自己能耐受為準。一天散步1-2次,一般每次30-60分鐘。如出現胸痛、氣短、哮喘和疲勞應立即停止,如這些癥狀消失,可以再慢慢地開始恢復活動。在完全恢復體力之前,會感覺有些疲勞,這是不可避免的,活動時感到自己心臟跳動非常明顯,但是只要心跳規律,不是特別快,這是正常的。如果一般活動仍感到心臟突然失控或跳動過快,或有輕度頭暈、乏力、脈搏不規律,應去醫院看醫生。以下是推薦的活動計劃:
第一周:每天兩次,每次5分鐘。
第二周:每天兩次,每次10分鐘。
第三周:每天兩次,每次20分鐘。
第四周:應逐漸增加到每天散步30分鐘。
保健
心臟手術后,通常情況7-10天可以出院。體力恢復,大約4-6周;胸骨愈合大約3個月。在恢復期內,要避免胸骨受較大的牽張,例如:舉重物、抱小孩、拉重物、移動家具。
患者應注意:
保持正確的姿勢:當身體直立或坐位時,胸部應盡可能挺起,將兩肩稍微向后展,保持這種姿勢在術后早期感覺有點不適應。但在恢復階段,如不注意保持正確姿勢,以后挺胸站立時,胸部會有被勒緊的感覺。
兩上肢水平上抬:練習雙上肢水平上抬,既不影響骨的愈合,又使上肢肌肉保持一定的張力,避免肩部僵硬。在出院后的一個月內,每天兩次做兩上肢水平上抬是很重要的。
護襪:在恢復期間,穿彈力護襪,能改善下肢血液供應,并減少體液在下肢聚集。在手術后4-6周內,離開床時,應該穿上彈力護襪,回到床上休息時,再把彈力護襪脫去。
生活
出院回家的頭幾個星期,應該注意安靜,避免與傷風、感冒或患感染的人接觸,避免被動吸煙。在身體完全康復之前,感冒會加重傷口局部疼痛或不適,應該盡量避免過多或長時間接待來訪親友,也不宜參加其他各類型聚會。
大約在術后兩個月左右,如果自我感覺恢復良好,可以開始做家務勞動,如清理桌面灰塵、管理花木、植物,幫助準備食物。
心臟搭橋后患者康復中應注意事項
“心臟搭橋”是治療冠心病的理想治療方法,心臟搭橋后患者康復中應注意哪些事項呢?
1 傷口勤護理
出院時傷口處有輕微的發紅、疼痛、腫脹,有時甚至會持續幾個月,這是正常現象。回家后要經常檢查傷口,若發現有感染跡象,應及時去醫院檢查。傷口處每日要用清水或抗菌皂沖洗,傷口要用無菌敷料覆蓋。術后腳踝部可能會腫脹數星期,可以穿彈力襪或在休息時將患肢抬高,以減輕腫脹。
2 科學安排飲食
手術后每天應保證攝入適量的水果和蔬菜,多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如魚類、蛋類等)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玉米油、橄欖油、葵花子油等),少吃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動物油、奶油等)。
3 少量飲酒和嚴禁吸煙
術后最好不飲酒,每天最多喝50毫升紅酒。吸煙是心臟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故應嚴禁吸煙。
4 多多休息
在術后4-6星期的恢復期內,每天要保證8-10小時睡眠。所有活動應該安排在充足睡眠之后,活動量以不感覺勞累為宜。
5 適當參加活動
出院后先可早晚各散步10分鐘,數天后逐步提高速度,并延長距離。增加運動量過程中,若有輕微頭痛、疲勞、出汗、全身酸痛等癥狀是正常現象。若在運動(如散步)時心絞痛發作,應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仍不緩解,或伴有氣急、大汗、疼痛超過15分鐘,應盡快到醫院就診。夏天鍛煉時宜選擇在早晨或傍晚天氣涼爽時,冬天可選擇在體育館內。
上樓是一種中、重度體力活動,家住樓上的患者,可以自行緩慢上樓。以后可改為做一些輕微的家務,如打掃衛生、做飯、洗菜等。要避免抬舉重物,如搬家具、擦地板等。術后4-6星期內避免牽拉胸部的動作,包括抱小孩、推移重物、開車等。
6 注意記憶力和視力的改變
手術后可能出現記憶力暫時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但這種情況并不多見,通常在幾星期內可以恢復正常。術后一般都有輕微的視力改變,但6個月后都能恢復至術前視力。
從本期開始,本刊開設《我的故事》欄目,歡迎廣大讀者投稿,講述發生在自己身邊的醫療故事,并進行醫學解讀。內容要通俗易懂,給人以啟迪。更歡迎醫療專業人士踴躍投稿,講述自己在診療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加深讀者對醫療行為的理解,增強醫患之間的互信。
目前全球每年已有超過50萬例的患者接受心臟“搭橋”手術。很多冠心病患者聽說做這項手術要“開胸”,總覺得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但隨著名人們成功接受心臟“搭橋”手術,如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美國明星施瓦辛格等,現在人們對它已不太陌生了。
那么,該項手術究竟是怎么回事?術后能不能正常生活?讓我們來看看本文的主人公王曉琴,無意間被查出冠心病,在有驚無險地經歷心臟“搭橋”手術之后,精彩地生活下去的故事吧。
口述者:王曉琴(退休醫師) 年齡:72歲
親歷事件:心臟“搭橋”
按時吃藥,血壓卻居高不下
當時,67歲的我,還在自己和幾位好友合伙開的診所里當內科醫生。除了高血壓、血脂有點高之外,我身體狀態一向不錯,每天精神抖擻地給患者看病。
一天上午,我剛上班不久,只看過幾個病人,就感覺自己很乏力,有一種說不出的不適。我沒有患感冒,怎么會有這種感覺?測了一下血壓,結果嚇人一跳——上壓180毫米汞柱,下壓100毫米汞柱。
“奇怪,我上午出門前,吃過降壓藥,血壓怎么還這么高?”女兒知道后就陪我去大醫院心血管內科看門診。
“你得馬上住院。血壓這么高,隨時會發生危險,需要盡快查明原因。”醫生的話,讓我們頓時緊張起來。
心電圖、心臟CT、冠狀動脈造影……住院期間,我做了很多檢查,最后查明是心臟血管出了大問題,就是冠狀動脈主干狹窄,還有多支血管病變,所以血流受阻,引起血壓不穩。
心內科的專家對我說,要做個介入手術,在血管里放個支架,把狹窄的血管撐開,讓血流正常。沒過幾天,專家又對我說,這個手術不好做,因為我那心臟血管狹窄的地方相當于“交叉路口”,即便放上支架,也容易掉,所以手術就不做了,專家讓我今后做保守治療。接著,我帶著治心臟的藥物,出院了。
轉院治療,猶豫要不要“開胸”
后來,女兒和女婿打聽到市區另一家大醫院的心胸外科專家,就陪我找這位專家看門診。醫生仔細查看我的心臟血管造影檢查說,你需要心臟“搭橋”來治療,否則隨時會發生心肌梗死。
作為醫生的我,很快明白心臟“搭橋”是一項創傷性的大手術,需要開胸,還得啟用體外循環(一種特殊的裝置,暫時替代人的心臟和肺臟工作),也就是手術操作要暫停心跳。面對這么大的手術風險,我和家人都猶豫了。
反正,我現在沒有胸悶等不舒服的感覺,我裝作無事地繼續上班,其實,心里還是有些緊張的。我上樓梯開始覺得吃力。女兒家在七樓,我得走兩層歇一歇。
恰巧,幾天后,我和上海的哥哥通電話,聊起自己的病情。沒想到,他在三年前,也就是73歲時,做過心臟“搭橋”手術。因怕我擔心,沒告訴我。他說手術很成功,把原先的胸悶、氣短等問題都解決了,術后身體一直很好。
哥哥還提醒我,母親65歲時是因心肌梗死而去世的;我們心臟血管不好,是家族遺傳的。他建議我到上海接受心臟“搭橋”手術。
手術順利, 住院半個月就出院了
哥哥的一番話,打消了我對手術的恐懼感。那么,到底去上海做,還是在本地做?我和老公商量了半天,一時定不下來,我們又去找原先那個胸外科專家咨詢。專家向我詳細介紹手術的過程以及風險率,還說,“你現在沒患糖尿病,身體狀態不錯,適合做‘搭橋’手術,術后能改善心血管循環,預防心肌梗死。”
聽說這家醫院當時已為100位患者做過心臟“搭橋”手術,其中只有1例死亡,原因是患者術后護理不佳,感冒咳嗽、肺部感染并發心臟衰竭造成的。
經一番了解之后,我就決定在本地接受手術。“哥哥歲數大,去上海給他添麻煩;萬一手術失敗,我死也要死在自己家。”抱著最壞的打算,我坦然地面對手術。
當天手術,醫生從我的小腿上取下一段靜脈,然后移植到心臟那幾條病變的血管上,共搭了四條“橋”,手術很成功。我在監護室待了4天,普通病房待了13天,就出院了。很幸運的是,我術后沒有出現任何并發癥。
每天做健身操一小時, 每周爬山一次
性格開朗的我,在手術后不久便繼續上班了,直至去年在家人的勸說下,我才真正過起退休的生活。
現在,我胸口留下的刀疤就像長長的“拉鏈”,偶爾會有緊繃感。除了它在提醒自己經歷過大手術外,我幾乎和正常人無異。
每天清晨,我都會上附近的公園做健身操一個小時,每周爬山一次。爬山,走樓梯,能一口氣走到底。飲食上,我會以清淡為主,肉類盡量少吃。我從不吃滋補品,而是堅持服用降血壓藥、阿司匹林、保心藥物。每年體檢,我的健康狀態都不錯,連血脂也變正常了。
我慶幸自己,在經歷大手術之后,可以精彩地生活。
【專家視點】
“搭橋”更需“護橋”
問:冠心病出現哪種情況需要手術治療?
答: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是因為冠狀動脈狹窄導致心臟缺血的一類疾病。
通常冠心病的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外科手術治療這三種方式。當冠狀動脈狹窄達到一定程度時,服藥效果不大,必須通過冠狀動脈搭橋或者支架植入,重建心臟血運。
介入治療就是支架植入術,屬于微創手術,現在心內科開展。但由于部分患者不適合,如像主人公血管狹窄在交叉口,那么就需要心臟“搭橋”術。該手術醫學名為“冠狀動脈搭橋術”,“搭的橋”可繞過病變冠脈,從而給血液流動開辟一條新的通道。
問:心臟搭橋手術是否意味著治愈冠心病?
答:冠狀動脈搭橋手術能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減少心絞痛發作,可以預防猝死。但是它只除病癥不除病因,如不加控制,冠狀動脈的其余血管甚至新搭的“橋”仍會病變、狹窄。因此,搭“橋”病人一定要控制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肥胖。術后患者必須定期檢查,堅持服藥。還要加強鍛煉,鍛煉有助于心功能的恢復,促進血液循環,提倡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每天1小時,分次進行)、做保健操、打太極拳等。合理飲食,葷素搭配,宜清淡,低脂、低膽固醇,如新鮮蔬菜、水果、瘦肉等。不吃油炸、燒烤食品。術后患者要特別注意不能熬夜,避免情緒的大起大落。
問:如何早期發現冠心病?
早晨8時15分,我們獲準采訪。經嚴密“包裝”后,進入了氣氛肅穆的手術室。手術臺上躺著一位已被全身麻醉的男性老年患者。十幾位中外醫護人員正在緊張而有序地做著術前準備工作。其中一位醫生托起患者的雙腿,另一位醫生用碘酒對患者進行消毒。趁此間隙,胸心外科的蔣醫生介紹道: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臟自身營養的一條血管,當它被病灶阻塞時,就會發生心臟供血不足、心肌缺氧的不良狀況。患者頻頻出現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等危險癥狀。而冠狀動脈搭橋術就是在阻塞部位的兩端架起一座新“橋”,使心臟供血豁然暢通。這座新“橋”就是取自患者自身下肢大隱靜脈的一條血管。
8時25分,“搭橋”手術正式開始了。只見中美雙方主刀醫生按分工要求站在手術臺前相應位置。參加手術的人員分為麻醉組、心臟組、下肢組、血液體外循環組。下肢組由中美方各一名醫生主刀。只見中方醫生先用刀分別在患者大腿和小腿上劃開一條口子,然后用鑷子挑起表皮,再用鋒利的手術剪“吱吱”剪開肌肉。不一會,患者大腿和小腿的刀口會合,約有40厘米長。接著醫生們用鑷子在血肉里分離出“質量”比較好的一段大隱靜脈。與此同時,心臟組的主刀醫生切開了患者前胸正中的皮膚,殷紅的鮮血立即滲涌出來。旁邊的醫生隨即用形似電烙鐵的器械予以電凝止血。此時患者的心臟已停止搏動,臨時取代其工作的是人工心肺機,它維持著機體的循環功能和呼吸功能。進行體外循環時,手術臺上方的心率顯示屏上的綠波呈直線狀,而人工心肺機的諸多管子里的血液正在不停地運轉著。
到10時15分,蔣醫生告訴我們:“橋”已經“搭”好了一側(一處冠狀動脈與大隱靜脈已連接完畢)。這位患者的大隱靜脈質地不錯。要是靜脈較細或有病變,就要在另一條腿上重取了。盡管如此,我們仍看到下肢組的醫生小心翼翼地挑起血管,用針管注入水,再用鑷子在血管上撥弄著,不時還縫上兩針,那情形如同修車師傅在給自行車補胎。蔣醫生解釋說:這是在檢測靜脈是否有分支,有洞就得補起來,不然搭到心臟里就麻煩了。
單飛 主治醫生,擅長心臟房、室缺,室缺合并動脈導管未閉,室缺合并右室流出道狹窄或右室雙腔心,法樂氏三聯癥,部分及完全房室管缺損,完全肺靜脈異位引流,法樂氏四聯癥及右室雙出口,二尖瓣、主動脈瓣等單瓣膜、聯合瓣膜置換,以及冠狀動脈架橋、架橋+換瓣以及動脈瘤等手術。熟悉完全大動脈轉位、肺動脈閉鎖、單心室等各種復雜先心病的診斷和治療。參與心臟移植、心臟輔助裝置等心衰外科治療的手術及術后監護。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莫納什醫療中心心胸外科接受冠狀動脈旁路手術等成人心臟外科培訓,并參加了超過80例達芬奇機器人心臟手術。特別擅長雙側乳內動脈加一側橈動脈的全動脈化冠狀動脈架橋手術以及大血管手術,參加過上千例的冠狀動脈架橋手術,獨立完成超過500例停跳或不停跳冠狀動脈架橋手術,包括常規切口手術和經胸骨下段或左前外側小切口微創手術。接受手術的患者最大年齡86歲,平均72.3歲;最多搭橋6根,平均3.6根;左室射血分數最低21%。2007新疆首例全動脈化冠狀動脈旁路術(雙側乳內動脈+一側橈動脈,架橋4根);2008全軍首例體外膜肺氧合(ECMO)安裝和管理;2009天津市首例冠狀動脈雜交(Hybrid)手術;2011獨立完成總參謀部首例冠狀動脈搭橋術及全動脈化冠脈搭橋術;獨立安裝和管理數十例體外膜肺氧合(ECMO)。曾多次接待來訪外賓,并擔任學術講座翻譯。2004年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8年省部級重點課題一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著10余篇。
心血管病的三種治療方法
總體來說,大多數心血管疾病都有藥物、介入和外科手術三種治療手段。不能簡單地說哪種治療方法最好,而是看所患疾病適合哪種治療。例如,冠心病早期改變生活飲食習慣,服用擴冠、抗凝、穩定斑塊等藥物即可。而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超過75%以上就需要干預治療了,但到底是介入治療支架置入好,還是外科手術冠脈搭橋術好,目前業界已有明確指南。簡單來說,局部的單純、鈣化不嚴重的病變甚至某些三支病變,傾向介入治療;而左主干外加三支血管復雜病變,則外科冠脈搭橋遠期療效更好。
第309醫院治療心血管病的領先技術是什么?
目前,第309醫院在治療心血管病癥方面,可完成房、室缺,室缺合并動脈導管未閉,室缺合并右室流出道狹窄或右室雙腔心,法樂氏三聯癥,部分及完全房室管缺損,完全肺靜脈異位引流,法樂氏四聯癥及右室雙出口,二尖瓣、主動脈瓣等單瓣膜、聯合瓣膜置換, 以及冠狀動脈架橋及主動脈等手術;熟悉完全大動脈轉位、肺動脈閉鎖、單心室等各種復雜先心病的診斷和治療;心臟移植,心室輔助裝置等心衰外科治療的手術及術后監護。有達芬奇(Da Vinci)機器人心臟手術的經驗。
第309醫院擅長停跳和不停跳全動脈化冠狀動脈架橋手術,包括常規切口手術和經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創手術。擅長復雜、重癥、高齡患者的冠脈搭橋術,接受手術的患者最大年齡86歲,平均72.3歲;遠端吻合最多6個,平均3.6個。
治療心血管病的典型案例
心血管病癥復雜多變,致殘、致死率在危害人類生命健康上居高不下,其病情發展也時常出現不穩定因素,為此,讓很多患者飽受痛苦。下面是單飛醫生為我們介紹的治療心血管病的典型案例。
如今,冠心病已成為嚴重威脅中老年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死亡率僅次于腫瘤。在西方發達國家,冠狀動脈搭橋術已成為治療冠心病的常規手術,僅美國一年的手術量就超過20萬例,占心臟手術總數量的80%以上。我國于70年代開始開展此類手術,近幾年有了較快的發展,手術成功率也越來越高,并發癥逐年降低。
冠狀動脈搭橋術是取一段自身的正常血管,吻合在升主動脈和冠狀動脈狹窄病變的遠端之間,使缺血區(冠狀動脈狹窄病變遠端供應區)的心肌血液直接由升主動脈供給,有點類似堵塞路段上架起的天橋。這樣,主動脈的血液就可以通過移植血管順利到達冠狀動脈狹窄病變遠端,恢復心肌正常供血,達到解除心絞痛,防止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等嚴重并發癥的目的。
過去,冠狀動脈搭橋術一般是在體外循環下,經胸部正中切口完成的。隨著心外科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日趨成熟,微小創傷冠狀動脈搭橋術開始應用于臨床。其方法一是不用體外循環,直接在跳動的心臟上搭橋;二是采用各種各樣的小切口進行搭橋。這種微創搭橋術具有對機體損傷小、病人痛苦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并發癥少、住院費用低等優點。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病人不愿意早期接受手術治療,待到出現嚴重并發癥時才考慮手術,不僅增加了手術的危險性,而且使不少病人痛失手術時機。因此,早發現、早治療是提高療效、減輕痛苦、加快康復的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