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我要的生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擺脫這所有的枷鎖
青燈黃卷
兀自孤絕
我要超越這平凡的生活
去追尋傳說中的理想之國
隔著大山
隔著荒漠
這平凡的生活
是無形的枷鎖
強加給人們無數(shù)的規(guī)則
讓鮮活的生命在束縛中萎縮
可人又怎么能擺脫這平凡的生活
只好在這碌碌的日子里慢慢消磨
迎來送往
繁文縟節(jié)
我真想擺脫這平凡的生活
不甘心讓自己在這歲月里蹉跎
隨波逐流
不敢拒絕
為了擺脫,我決心舍得
舍得常人所謂的那種幸福
哪怕從今以后注定漂泊
人怎么能甘心于這平凡的生活
在這霧靄籠罩的空間里茍且
醉生夢死
聲嘶力竭
我要穿越這蒼茫的的雪國
去追求一種不一樣的生活
01《愛與希望》
歌手:林俊杰
音樂才子林俊杰為四川0地震事件在第一時間內緊急創(chuàng)作了賑災歌曲《愛與希望》。希望能激發(fā)大家的斗志和災民的勇氣。林俊杰通過工作人員表示:只要是我能做到的,我會不惜一切代價為賑災地區(qū)出力。一貫低調作風的林俊杰,在采訪中表示:對于音樂本身來說,并不僅僅是局限于抒情感懷而已,在這樣的時刻,音樂創(chuàng)作者更應該把關注的點投放在大愛上。
02 《相信愛》
歌手:群星
5月14日下午,中央電視臺《中國音樂電視》欄目聯(lián)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音樂之聲》組織數(shù)百名歌手,共同錄制“抗震救災眾志成城”群星合唱大型音樂電視作品《相信愛》。用歌聲為災區(qū)群眾送去深深的祈禱和祝福。
03 《生死不離》
歌手:成龍
為給賑災的人民鼓勵,成龍北京樂家軒錄音棚,錄制賑災歌曲《生死不離》。剛剛趕到現(xiàn)場的成龍。還沒來得及看歌詞和歌曲,但是他說,“只要我能為災區(qū)出一份力,只要告訴我唱這首歌能夠鼓舞抗震的士氣,我放下手頭所有的工作,就會趕來”。該歌曲的詞作者是北京奧組委奧運文化活動處處長王平久,曲作者是金雞獎最佳音樂獲得者舒楠。
04 《承諾》
歌手:成龍、孫楠等群星
四川省汶川縣遭遇特大地震災害。震動波及半個亞洲,災情牽動神州大地。牽動全世界關注的目光,鳳凰衛(wèi)視連同香港演藝人協(xié)會、香港無線電視、亞洲電視以及香港電臺共同組織“一方有難,八方支持”行動。百多位歌、影、視藝人及媒體從業(yè)人員在北京、香港和臺北三地。齊唱一曲《承諾》,向災區(qū)民眾送上祝福與關懷。這次“一方有難,八方支持”大合唱采用Beyond黃家駒的經典歌曲《海闊天空》的曲調,由劉德華重新填詞,取名《承諾》。
05 《和你一樣》
如果說在我們的生活中,什么顏色是最重要的,我想應該是綠色!其實綠色不單單對于我們最重要,對于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對于我們的地球母親更加是重中之重。 綠色是生命的象征。但是,隨著人類的不斷的破壞,使地球上的綠色不斷消失......
如果沒有綠色,那么世界會是什么樣子的呢?那會讓生命枯竭,聽不到可愛的黃鶯在歌唱,看不見各種顏色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再也看不到綠油油的草地和枝繁葉茂的大樹。甚至還會有可怕的自然災害發(fā)生,讓許多人失去家園,失去生命,失去親人,難道這一切不值得我們反思嗎?
如果世界上沒有綠色,空氣就不那么的清新。工廠排放的有毒煙霧,沒有綠色的吸收,在不久以后,地球的天空就會變成煙霧繚繞,渾濁一片的景象,多么可怕啊!
京滬摩爾風生水起
2001年12月18日,位于北京中關村的翠宮飯店里一派喜氣洋洋。北京王府并百貨正在這座五星級飯店里舉行新聞會,慶祝自己終于拿到了在北京建設”摩爾”(由英文SHOPPING MALL直譯而來,或譯為大型購物中心)的商業(yè)牌照。這是迄今為止北京市有關部門批準的第二個”摩爾”建設項目。在王府并百貨的”摩爾”項目審批前一個月,捷足先登的北京大地集團已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里為他們的第一“摩爾”舉行了奠基破土儀式。盡管王府井百貨的這一“摩爾”不再具有“第一”這樣天然的新聞性,但新聞媒體聞訊后仍然蜂擁而至,出席此次項目成立儀式的王府井百貨的領導更是滿臉抑制不住的得意。
這次敏感的媒體從中聞到的是商戰(zhàn)的火藥味。作為投資方,誰都明白京城第一”摩爾”所具有的轟動效應。而雖然”大地”搶先一步破土,但由于雙方的起步是如此接近,現(xiàn)在就說它是京城第一”摩爾”顯然還為時過早。因此,在接下去的時間一場巨人之間的較量將是不可避免。而王府井百貨的得意之情顯然是因為這個第二的來之不易。按照北京市商委的一項商業(yè)遠景規(guī)劃,未來十年間,北京總共也就建四個“摩爾”。而在短短的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居然兩個已經浮出水面。由此人們可以想見此前關于“摩爾”的暗中爭奪戰(zhàn)有多么激烈。
事實上,無論是大地集團還是王府并百貨,他們的“摩爾”現(xiàn)在也還只是一紙規(guī)劃批準書和大片凄凄荒草地,甚至還沒有成型的招商計劃書和直觀的藍圖。在與媒體和聞訊前來的客戶談及自己的“摩爾”時,他們基本以口頭描述為主。大地集團董事長許明向記者描述的“摩爾”是這樣的:地處京津塘高速和北京五環(huán)交叉處,占地549畝,總建筑面積31萬平方米,其中商業(yè)運營面積20萬平方米,配套設施面積們萬平方米,項目整體包括3至4個主力百貨店或大賣場、200至300家專賣店、大型室內外游樂園和休閑場所、餐飲設施和公寓等。另外,還辟有6000個以上的停車位,項目總投資18億元,預計2003年主體商業(yè)設施投入使用。
王府井百貨主導的“摩爾”也成立了一個名為中關村國際商城的項目公司。商城董事長東嘉生給人們描繪的摩爾遠景同樣美妙。規(guī)劃中的中關村國際商城擬建于北京八達嶺高速公路與北清路交匯處,占地約50公頃,計劃一期建設面積30萬平方米。建成后將是一座集購物、餐飲、娛樂、科技,旅游、酒店于一體的大型多功能購物中心。以百貨公司、品類專賣店,主題商店、大型超市為主力店,輔之以精品店。專賣店、中華美食廣場,中外主題餐廳、咖啡廳、書店.網吧、音像店、科技展覽、多功能國際電影城等,兼有娛樂園、大型表演,商務酒店的超大型停車場。一期的土地開發(fā)將耗資3億兀。
由于近年來北京加強了商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今后新建商業(yè)設施尤其是大型商業(yè)設施必須是在規(guī)劃范圍之內,否則,就會拿不到準生證。而過去往往是投資最主要障礙的資本來源和性質,入世后反而不再成為問題―了。因此,這場關于“摩爾”的指標爭奪戰(zhàn)一時依然不會孚息。因為有的投資商早在三年前就開始籌劃,有的企業(yè)家甚至一直把建”摩爾”當作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奮斗不息。他們雖然在這一輪的競爭中沒有勝出,但都不輕言放棄。有消息說,現(xiàn)在至少還有三四家在明里暗里加緊運作。
與此同時,在南國上海一一這座被公認為中國商業(yè)最發(fā)達的城市里,”摩爾”的建設也沒有落伍,近年來也在悄沒聲息中運作著。以臺灣”好又多”為主導的”摩爾,項目也已批準在浦東落戶。據(jù)悉,項目規(guī)模是同樣的”蔚為壯觀”。但京滬兩地所不同的是,似乎投資商在上海的舉動表現(xiàn)得要更為理性和謹慎。好又多在上海”摩爾”項目的角逐中幾乎沒有遇到什么強有力的對手。南方另一商業(yè)重鎮(zhèn)――武漢則只是曾經動過這方面念想而已。雖然當?shù)氐奈渖碳瘓F煞有介事地為此專門組建過專家團進行論證,但不知為何最終還是不了了之了。至于其他一些大中城市,不知“摩爾”為何物的還大有人在。
摩爾背后資本博弈
“摩爾”的興建無疑是一場豪華的金錢盛宴,一個項目所需的資本動輒個幾億甚至幾十億。而近年來,商業(yè)零售業(yè)的業(yè)績表現(xiàn)又是如此的低迷。因此,很多商業(yè)同行說到”摩爾”的第一個反應是到哪里去弄這么多錢?在采訪中,這些項目策劃人也都坦率地承認,他們自己確實并沒有太多的資本金,但他們似乎一點兒都不為資金而發(fā)愁。大地集團董事長許明聲稱,北京有一家銀行的行長在看了有關于他們項目的報道后,當即召開行長辦公會作出決定,要向他們的項目提供全部資金,而且要求是獨家的。而要求前來參股的企業(yè)更是絡繹不絕,其中既有外資背景的,也有大型國有企業(yè)。“如果一定要說錢上有什么問題,那就是他們都想控股”。這是許明僅有的“煩惱”。他透露說,他們正在注冊中的項目公司自有資本金也就不過一兩個億罷了。
北京春天商業(yè)有限公司的“摩爾”項目雖然還處在運作階段,但其董事長尹鐵錚談起投資問題也是輕描淡寫,一副胸有成竹的口氣:“大量的國際資本要解決中長期投資出路,非常看好中國市場的長遠發(fā)展前景,所以他們有信心。關鍵是我們要用最大、最好、最先進的計劃來吸引他們。”據(jù)稱,為了對春天公司的”摩爾”進行投資,美國進出口銀行、加州的一家保險公司、一家結構建筑公司、微軟公司等聯(lián)合組建了一家名為CZ的專項基金。“一旦我們獲批就給我們投資了。”尹鐵錚說。春天公司運作中的項目選址在朝陽區(qū)孫河鄉(xiāng)。據(jù)說,目前已進入”公文旅行”階段。
而王府并百貨顯然更不擔心在融資方面的問題。作為上市公司,王府井百貨有著得天獨厚的資金優(yōu)勢。在中關村的“摩爾”項目中,王府井百貨以52%的絕對股份而成為第一大股東。有消息說,王府井百貨已經有為它的“摩爾”項目增發(fā)的意向了。京城另一家著名商業(yè)零售企業(yè)西單商場之所以敢步他們后塵涉足”摩爾”,無疑多少也是有著這樣的考慮。西單商場和法國著名商業(yè)集團歐尚公司正合作在京城西北角的中關村萬柳地區(qū)運作另一個”摩爾”,規(guī)劃中總投資13個億左右。其中,西單商場投資2.5/乙開發(fā)主力百貨店,面積達2.5萬平方米。商場甚至已通過股市年報將這一消息公告股民了。
大多數(shù)投資人對中國“摩爾”的投資熱情主要是基于”摩爾”在歐美的成功。有關資料顯示,在日本,”摩爾”的店鋪數(shù)僅占1%,但它們卻創(chuàng)造了全國3500億美元零售總額中的大部分業(yè)績。在“摩爾”誕生地美國,”摩爾”在全國的零售總額中所占比重也高達五成以上。還有一些投資商鐘情于“摩爾”是因為對”摩爾”中主題商店的濃厚興趣,他們通常有著零售業(yè)背景。據(jù)悉,沃爾瑪、家樂福等跨國商業(yè)巨頭與其中的項目都有過“親密接觸”。另外,地方政府的積極鼓勵也或多或少激起了投資人的一些熱情。地方政府的官員一般都容易為這類項目的聯(lián)帶效應所怦然心動,這也往往暗示著他們在土地的轉讓價格方面多少會有一定的靈活性。
北京的“摩爾”熱到底是餡餅還是陷阱,現(xiàn)在誰也無法作定論,但它吸引了一批來自海內外的投資商、產業(yè)基金,建筑公司等一轟而上的追捧倒是不爭的事實。
摩爾東漸勝算幾何
與投資商高漲的投資熱情相對的是商業(yè)專家對現(xiàn)階段”摩爾”在中國的前景普遍持謹慎態(tài)度。以萬典武、黃國雄為代表的一批專家主要是從可行性上進行論證。他們對“摩爾”這種商業(yè)形態(tài)本身是充分肯定的,認為”摩爾”的出現(xiàn)是商業(yè)的一個進步,它使商業(yè)企業(yè)的空間布局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在不同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但同時也強調指出,”摩爾”的興起是要符合一定條件,它是建立在雄厚的經濟基礎和強大的購買力之上的。
有資料表明,美國是在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以上,家庭汽車化和住宅郊區(qū)化基本形成,人們對購物和吃喝玩樂有了新的追求之后,“摩爾”才真正開始得到良性和快速發(fā)展。”摩爾”的主要服務對象是中產階級。而我國現(xiàn)階段人均GDP還僅為2000美元,2000年人均消費支出只有300美元,還不到美國的1/40,私家車的比例更是無法與美國相提并論。因此,專家首先擔心的是沒有足夠的客流來支撐”摩爾”的日常運轉。有專家根據(jù)成本倒推法測算,北京”摩爾”要不賠本,日均客流總量要維持在10萬人以上。
由于北京的“摩爾”都規(guī)劃在郊區(qū)或城郊結合部,當?shù)爻W∪丝诓蛔恪R虼耍瑑H靠周邊的自然客流顯然是不夠的。以大地集團建設的”摩爾”為例,目前,”摩爾”所處的亦莊新城常住人口還不足20萬,即使到2010年,按照規(guī)劃也就50萬人到80萬人。但在已經鐵了心的投資商看來,這似乎也不成什么問題。他們的理由有三:一是有足夠大的停車場,停車位少則數(shù)千,多則近萬,而且與市區(qū)主要交通干道的連接十分通暢,完全可以吸引市區(qū)有車族。二是建設中的地鐵和輕軌都十分接近這些摩爾所在區(qū)域。”摩爾”可以通過開通免費專線巴士來解決無車族的出行難題。三是還可以作為一個旅游項目招攬來自國內外的游客。
許明對此就顯得毫不擔心。他掐指算著,光是游客每天就有上百萬人。因此,他曾向前來洽談合作的沃爾瑪方面人士信誓旦旦地保證,如果日客流量不夠10人次,店鋪可以免租金。他說“中國最不缺的不就是人嘛!”事實上,誰都在外地游客身上打主意。在那天王府井百貨“摩爾”的簽約儀式上,有關人士直言不諱地表示,將”摩爾”選址在八達嶺高速附近就是基于這種考慮。”今后有了摩爾,游客誰還去逛王府井呀?”,另一個“摩爾”的籌劃人更是一副志在必得的口吻。
這些專家同時還對未來“摩爾”中主力店的商品采購能力表示懷疑。因為,按照通常的商業(yè)經驗,一平米的店鋪需要3―4個品種。那么,誰都很容易地可以計算出來:要把一個20到30萬平方米的摩爾填滿,究竟需要多少品種?根據(jù)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國雄的研究,國外適合于零售商店出售的商品品種大約有150萬種,而國內僅有50萬種。另外,我國成熟的小型專賣店也非常之少,那么,在巨大的商城里,除了那些主力店,又用什么來填充那些小店呢?而投資商認為,入世后,中國商品更有條件與國際接軌了,這一切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了。即便自己缺乏商業(yè)方面的招商經營也無關大體,只要聘請國際上專業(yè)的商業(yè)機構操刀就是了。以廣告業(yè)起家的大地集團就已與香港著名的商業(yè)咨詢顧問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
還有專家從”摩爾”所伴生的種種問題著眼,給時下京城的”摩爾”熱潑了冷水。清華大學劉念雄博士認為,“摩爾”這種大型商業(yè)設施尤其是郊區(qū)型”摩爾”能耗太大,且不說開車購物增加了大量的石油資源消耗,單是室內空調的能耗就十分驚人,這與全球正在倡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思想是背道而馳的。事實上,郊區(qū)型“摩爾”從70年代中期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劉博士指出,在歐美的商業(yè)發(fā)達國家,真正有生命力的還是市區(qū)型購物中心,其中又以專賣店為主的購物中心為最,包括節(jié)日市場、主題中心和都市專賣店中心等。
五年“煉獄”般的清華校園生活、七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痛并快樂著的碩士博士歲月、1998年至今品味著搜狐公司發(fā)展過程中的酸甜苦辣,所有這些經歷與感受成就著今天的張朝陽――眾人眼里成功的事業(yè)、生活與內心世界的錯綜復雜、還有多年坎坷留下的成熟與自信……
關于自己的清華
張朝陽是1981年上進入清華大學物理系的,當時他只有17歲。清華學生大都是學理工類的,女生非常少。加上那個時候電影電視也不是非常普及,學生又單純,根本不知道想著法子豐富自己課余時間。只是一味瘋狂地念書,一心只想攀登科學高峰,對科學真的是有一種宗教式的狂熱。“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這個口號就是清華學生提出來的,還有一個口號,“爭取為祖國健康地工作50年”,其工作、學習的目的全都是為了祖國。
因為生活的單調,念書成了當時學生們的唯一。張朝陽每天一大早跑步,早早到教室占座位,而且是坐前排;中午午休之后又上課,晚上自修室里坐滿了人。但當時并不把苦當一回事,有一種自虐的傾向,認為是去追求更高的理想。
也許是因為壓力、競爭太厲害,清華出現(xiàn)了一些怪才,像寫詩的清華文學社,還有一些其它文藝社團。而男女比例太失調,許多男生處在極不平衡的狀態(tài)。枯燥的生活,精神上的苦悶,以至于轉向了哲學上的追求;經歷了很多痛苦、苦悶、內心的奮爭之后,導致了一種自我懷疑。張朝陽這樣描述自己當時的生活狀態(tài)“學物理的人非常純潔,所以競爭才格外殘酷。不停地比,比誰的作業(yè)先完成,誰學習的時間最長……整個小社會只提供給你一種可能性,所以……我的成績一直是前三名,可是得不到第一名時的感覺……就去游冬泳,那水真是刺骨……每天繞著圓明園跑五六公里……就是想證明我是可以的。”他搖搖頭。 “現(xiàn)在想想那是很自虐的。”
張朝陽在清華的最后一年是最輕松的,因為他考上了李政道赴美留學獎學金。“心里一下子就松下來了,在清華最后一年我過著東游西蕩的生活,我的任務完成了,證明自己了,那時候我什么都無所謂了,去不去美國……甚至,當時死了,也無所謂。”
他承認自己當時確實已經厭惡學習了,“這么多人在一起做同樣的事情,一起吃,一起睡,做一樣的功課,就像一個小社會,分數(shù)就是一個人的身份。其實特沒意思,學習效率極低。”“清華對我來說,就是人生的一段經歷,這是因人而異的。”也許應試教育對他傷害真的是太深了,關于清華對他的影響,他只用了“煉獄”兩個字來形容,并且是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提起我國的教育問題,他顯得特別激動,似乎心中藏著太多的壓抑和憋悶。最終只說了一句話:“在培養(yǎng)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人才方面,中國傳統(tǒng)教育可反省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
關于留學生活
也許是在國內被壓抑得太久了,因為他骨子里原本是不安分的。到麻省理工大學之后,張朝陽開始恣意地、甚至有些放肆地享受他的青春。他變得非常反叛。“我在銀行里從沒有存款,買車,而且一定是敞篷車,開車路過商店時要來個急停調頭,進去買一副墨鏡戴上。穿衣服一定要穿POLO,甚至。我梳過Ponytail(馬尾)。那時我希望過cool的生活”。
一直以來,張朝陽作的夢都是諾貝爾物理獎。但是,在美國社會能夠引起廣泛關注的是另外一些具有傳奇色彩的人。他曾經那樣地崇拜過楊振寧,卻發(fā)現(xiàn)可能看100萬次電視才會看到一次楊振寧的面孔。那個時候,他的潛意識就已經告訴他――一定要能夠引起社會的關注。所以,他在聽到華裔科學家崔琦獲諾貝爾物理獎時沒有一絲震動,而是斷然地放棄了10年來的夢想,開始轉做另外一些瘋狂的明星夢。“當時我的夢想非常crazy,想當好萊塢明星。布魯斯?威利斯不過是調酒師出身,對不對?我后來真的去廣告公司拍過一個廣告。還想能像邁克爾?杰克遜那樣跳舞――跳自己發(fā)明的別具一格的舞。”
他很隨意地將自己的夢編織得絢麗多姿,在里面盡情地漫步倘佯。直到有一次,他萌生了組建樂隊的想法,跟一個好久沒有聯(lián)系的朋友打電話。對方竟然告訴他自己正在國內做生意,玩樂隊早就老掉牙了。他才推著自己走入了美國的現(xiàn)實社會,開始琢磨身邊發(fā)生著和已經發(fā)生的事情。“從那以后,我開始入世了。我看著美國社會里華人的處境,就像漆黑的夜里幾道手電筒發(fā)出的光,道路是有限的。”
1995年,張朝陽拎著兩只箱子回到了北京。 “回來之后沒有失望過,一分鐘也沒有,很長時間沉浸在特別興奮的狀態(tài)里,看到遠山的景致……跟一個出租車司機報出地名……就像吃久了沒有加沙拉醬的卷心菜,忽然吃到好吃的川菜一樣有滋有味極了。那種在亞文化里生活的麻木和冷漠逐被暖過來了。我慢慢地能欣賞中國人在自己的生活里完整的熱情、支持和依靠,明白一個人必須活在自己的文化里才能快樂。”
但是,美國的社會文化對張朝陽的影響有多深,恐怕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他經常跟身邊的人說,要學美國的“形”,用中國的“神”。所以,他回國之后還保留著不少在美國時候的習慣,特別是飲食方面,比如每天不變的面包咖啡的西式早餐,喜歡穿休閑運動裝,喜歡溜冰、爬山、泡吧,還喜歡跳拉丁舞,話語當中不時夾雜著英文單詞。
提到美國,張朝陽總用一種又愛又恨的語調說:“在美國的時候,我是很不滿意的,因為在那里,外人始終融不進去;可是你站在外星人的角度來看地球,美國實在是一個經濟實力非常強大、發(fā)展非常快的國家。”所以,他也總是強調:“要高舉國際準則。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
關于人生哲學
多年以后,張朝陽依然保持著讀小說的習慣,最喜愛的是《約翰?克里斯朵夫》和張承志的《北方的河》。和他的交談中,完全可以感受出來被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氣息浸了的內心世界的復雜與不安。
追求真實:我性格上最大的特點就是追求真實到了一種殘酷的地步。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別人。不能忍受半點不真實。我要求無論自己還是他人,都要誠實,不講假話。有的人講某些話的時候,可能他并沒有講假話,但他話語的背后隱藏著某種心理,當他的某種心理狀態(tài)在作怪的時候,我不能忍受,會給他剝出來。
追求真實源于對人的關注、對人的內心世界的關注,同時跟學物理有關。學物理總要探究事物的根本原因,對世界上所發(fā)生的事情都要探個究竟。
關于婚姻:我的生活顛沛流離。在美國呆了九年,然后回國,一直在不安定中。而且我太看重內心的感覺,太有反叛精神,對傳統(tǒng)的很多事情不太以為然,對婚姻也不會像傳統(tǒng)那樣特別尊重,但也不會特別不以為然。當然,我有我的社會生活,我會希望我的生活品質有所提高。到這一分鐘止,我還一直沒感覺到婚姻的迫切性。
喜歡思考:張朝陽是一個非常喜歡思考的人,物理要求人對什么事都不那么輕易相信,都要做出最終極的解釋。“世間的道理沒有任何規(guī)矩可言,沒有成套的既定的說法。也許某種既定的說法是對的,但未必適合你,一定要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開始自己學習去琢磨,真正懂得了如何去說服別人、如何做企業(yè)、如何從跟別人打交道中學會某些東西,甚至于最后才真正了解了互聯(lián)網是什么。
DIY理論:張朝陽認為,對于每一個想創(chuàng)業(yè)的年輕人來說,要想做點事情出來,一定得先去做,這也是他在麻省理工學院所領悟到的務實精神的精髓:DO IT YOURSELF。 想好就做,邊做邊想,做了再想。“事情不去做,連它難在哪里都不知道,也就一輩子在那里畏難,結果一事無成”,他告誡后來的創(chuàng)業(yè)者,一定“要加大單位時間事情發(fā)生的頻率,這樣才有更多的機會出現(xiàn)”。
矛盾的追求:他的樣子看起來非常青春、富有朝氣,但與他談話時你就會明顯地感受到他是個沉甸甸的人。他會讓大多數(shù)人感到沉重和不能適應。他太習慣于反思,太注重內心世界,追求唯美精神,“偉大”、“抗爭”、“挑戰(zhàn)”、“自卑”、“自信”、“深刻”,他的內心并不僅僅是一個企業(yè)家,他有太復雜的精神追求、人們無法適應從一個企業(yè)家身上感受到的精神追求和敏感、復雜的精神世界。 張朝陽并不認為自己矛盾:“我自制力很強,我知道該做什么的時候就做什么。經營企業(yè)并不妨礙我追求人生的道理。”
關于“作秀”
在人們眼中,張朝陽是一個時尚的人,是一個愛“作秀”的人,是一個個性張揚的人,有人這樣評價過張朝陽的“作秀”――如果張朝陽去做房地產,那他就是房地產的“潘石屹”;如果潘石屹去做IT,他就是IT界的張朝陽。
張朝陽和他的搜狐在京城已經家喻戶曉。大大小小的路邊廣告牌中,總能看到黃土地上紅狐貍的足印和那條鮮紅的尾巴;坐上出租車,一路不斷地聽到“搜狐網提醒您注意路況信息”;大大小小的報刊里,一不留神就抖露出那雙有神的大眼睛。張朝陽,確實真正將他的“注意力經濟”發(fā)揮到了極致。
自從1998年創(chuàng)建“搜狐”以來,張朝陽就成為中國互聯(lián)網界最引人注目的人之一。“萬眾豪情搜狐夜、為申奧聲援”、“萊卡風尚頒獎大典”,高頻度的出鏡率讓他成為令人矚目的明星企業(yè)家。去年10月初,他又和萬科老總王石一起登上了有“東方的阿爾卑斯山”美稱的四川四姑娘山,再一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在天安門玩滑板,在迪廳銳舞,登山……張朝陽一舉一動所產生的影響力,像旋風一樣席卷了公眾的注意力,他幾乎成為了中國這幾年時尚風潮中一個不可替代的符號。而這些活動的背后,搜狐公司的經濟效益也就毫無疑問地被迅速體現(xiàn)到它的業(yè)績報表里。張朝陽因而得了個半羨慕半有嘲弄意味的外號――“秀哥”,甚至,他的種種做法成為了策劃公司暗地效仿的目標。
但是,在張朝陽的字典里,“作秀”并非貶義詞,所以類似“秀哥”的種種非議,他都不屑于理會:“我們做的本來就是得風氣之先的事業(yè),不主動地去影響大眾,怎么可以獲得成功?”
盡管對他是毀譽參半,但是誰都得承認:在中國的企業(yè)家中,沒有第二個人能像張朝陽一樣,用鮮明張揚的個人style,塑造出一個網絡公司的時尚形象,贏得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