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人生哲理文章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如魯迅先生在《故鄉》中表達“我”離開故鄉時的感觸:“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一哲理性的警句已成為至理名言,深沉而雋永,它啟示人們要重視實踐并為之積極進取,讓讀者的心靈在咀嚼中受到了熏陶和洗禮。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寫作文“要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所以,我們在寫作時如能參透生活的感悟、凝聚人生的理念、捕捉思想的火花,讓富有哲理性的語言溢于筆端,無疑是作文中的一大亮點,也會在無形之中提升文章的品味。
一、洞察自然,聯想人生,闡發深邃的人生哲理。
俗話說“一枝一葉一世界”,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但有時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葉也會蘊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如卑微的小草在莊嚴的大樹旁邊并不卑微的,而是昂然挺立,我們可以從中領悟到“要坦然面對榮辱與得失,活出自信”的道理;再如外表丑陋的仙人掌,能在艱苦的環境下開出輝煌燦爛的金色花,這就給我們以“美,一旦與頑強結合,就是不可摧毀的”人生啟示……所以,我們在描繪自然的過程中,如能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和分析,獲得的將不僅只是美的享受、情的陶冶,還會有理的啟迪。
【片斷展示】
……我只一人站在這棗樹下望著,它單剩桿子,沒有一絲枝芽的綠,也沒有一絲果實的紅。回首父親的背影,我不禁又想起它發芽時的一片嫩綠,當初滿樹是果實和葉子時候的弧形以及父親看著它成長的喜悅和歡笑……
一瞬間我發現:月出于東而落于西,夜發于春而敗于秋,得意的也有失意之時。不禁若有所思。
風雖然來,雨雖然來,而此后接著還是虹。秋雖然來,冬雖然來,而此后接著還是春。冬天來了,春天就不會再遠。
(王玉《棗樹 秋思》)
點評
作者由棗樹的生長引發出對人生的思考,文末議論性的語句深富人生哲理,它啟發我們要以樂觀堅強的心去面對生活,給人以思想的啟迪和精神的鼓舞,文章也因此而意味綿長。
二、留心生活,體味人生,提煉獨特的人生感悟。
羅丹曾經說過:“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的確,我們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在生命的每一天里,都演繹著許多故事。有些事情,也許看上去很普通、很尋常,但如果你換一種眼光去觀察,換一個角度去思考,你也許會從中感悟出獨特而深刻的人生哲理。如07年中考佳作《讓困難走進心靈》,寫“我”從失敗的賽場走出,悲傷難過,父親通過散步時“只有在泥濘的路上才能留下腳印”的生活現象,告訴“我”樸素的人生哲理:人生只有充滿“泥濘”,才會留下生命的“痕跡”。讀來讓人深受啟發。
當然,不同的人生體驗,不同的思維視角,也會產生出不同的感悟。如以寫“放風箏”為例,可從“斷了線的風箏往往摔得粉身碎骨”中領悟到“失去約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的道理;也可從“有同伴協助可使風箏放得更好”中領悟到“合作有助于成功”的道理;還可從“只有在逆風中風箏才能飛上天”領悟到“做事并不總是一味地需要順風順水,有些時候,恰是逆風才能飛翔”的道理……
【片斷展示】
……
終于來到了山頂,四周的樹木稀疏了很多,冷風襲擊,吹得我身子有些顫抖。一起陪我上山的媽媽輕輕拉過我的手,把我的手放進她的口袋,剎那間,一股暖流蔓延我的全身,媽媽用溫柔的聲音說:“山上風大,小心別著涼了。”我抬頭看著媽媽那透露著關愛的雙眼,喜悅地發現,我又找到了一個詞――溫暖。媽媽的愛,一直圍繞著我,這不正是世上最溫暖人心的春風嗎?
生機、活力、溫暖,這些都是春天的代名詞啊,我終于找到了這秋日里的春天了,我終于明白,春天不曾離我們遠去,只是我們有時太大意,忽視了它的存在。想要找到春天其實很簡單,只要用心去觀察,用心去體會,春天將永遠不會從我們眼中消失。
(孫心怡《其實很簡單》)
點評
作者敘述完在尋覓“春天的蹤跡”的幾個片斷后,篇末由事及理,闡述了對“春天”的理解以及如何去尋找“春天”,這一獨特的感悟極富哲理內涵,耐人尋味,文章也因此而立意深刻起來。
三、關注社會,思考人生,表達精辟的人生見解。
在近幾年的中考作文試題中,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的題目也越來越多,如“信仰”、“道德”、“財富”等。這就要求我們在學會關注“窗外事”的同時還要學會思考,通過把熱點問題放到大的社會背景、文化背景中去認識、去評判,來表達自己對人生真諦、社會萬象的感悟,對立身處世的道德追求,對社會價值取向的思考。如07年中考佳作《花開有聲》,作者取材于“200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這一熱點事件,表達了自己對“偉大”與“平凡”之間關系的認識:“其實,生于世界上,存于宇宙間,你不比別人多,也不比別人少,同頂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輝,心智不缺,心力不乏,只要你用于展示自己的才華、個性及風采,那么,你就沒必要去仰視別人。”深刻的見解,精辟的論述,深富哲理內涵,極具沖擊力。
【片斷展示】
……云南警嫂羅映珍在丈夫羅金勇與毒販進行殊死搏斗成了“植物人”后,在700個日夜里,她始終不離不棄,精心呵護,無怨無悔。她和丈夫說話,并含淚寫下了600多篇愛的日記,用堅持和愛,喚醒了沉睡的丈夫。在她心中,照顧好丈夫,就是一個妻子的責任。
責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給世人的一種考驗,許多人通不過這場考驗,逃匿了。許多人承受了,自己戴上了荊冠。逃匿的人隨著時間消逝了,沒有在世界上留下一點痕跡。承受的人也會消逝,但他們仍然活著,死了也仍然活著,精神使他們不朽。
(楚涵《責任》)
我是一名鐵桿球迷,對足球的酷愛非同一般:足球雜志塞滿了我的書包,球星海報貼滿了我的床頭,滿場飛奔時我可以放棄足球之外的一切。我可以忘記吃飯,抽筋和跌傷就是我的家常便飯;我可以忽略睡覺,躺在床上我還摟著足球在夢中比賽。
我關心的不僅是勝負比分,更是足球比賽中的人生哲理。賽場上的每一個動作都蘊涵了處世哲學。
例如傳球,得球一方難免會被對方來個飛鏟搶斷,結果“一失足成千古恨”,進攻一方與防守一方角色瞬間互換。傳切配合的得失不正與人生的得失十分相似嗎?你來我往,失而復得,得而復失,精彩的生活就是在這種循環往復中形成的。擁有了足球賽場上永不言敗的氣概,怎會沒有現實生活中精彩的人生?
我們也可以從射門中體會到人生成敗的道理。射門者不同,射門位置不同,射門方式不同,但射門的目的相同――把球打入對方球門。這與追求成功多么相似!射門的結果十有八九很不如意,追求的結果也是如此。不以成敗論英雄,當我們把寄托著希望和理想的足球射出,射向功名利祿、愛恨情仇的球門時,進球的成功者很少,更多的是失望與無奈。有時與球門擦肩而過,有時擊中門柱或橫梁,有時被守門員化解,有時被裁判誤判。成敗又如何,只要我們努力過。也許有“假球”“黑哨”“上帝之手”,但這些換來的進球卻往往暗藏著悲哀和可恥的失敗,違反了游戲規則的成功并不精彩。人生苦短,成敗固然重要,但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和公平誠信的比賽態度更為重要,恰似比賽的精彩程度并不僅僅由進球數量和勝負結果來決定。
為了中考,我暫時放棄了看球。這也像豐富多彩的足球比賽一樣,人生的得失與成敗盡在其中。也許我錯過了幾場比賽,但贏得中考后,我還可以看淘汰賽和決賽。
Goal!Goal!Goal!
南非世界杯來了!
點評:
“深刻”是對文童思想內容方面的要求,它強調“四性”,即:文章富于哲理性,觀點有獨創性,思維有嚴密的邏輯性。作品給人極強的啟發性。達到這四點要求的途徑有多種,一般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要大處著眼,小處落筆,這樣才能使文章大氣而不空泛,高遠而又具體,從而以獨到的眼光揭示出深刻的意旨;二是要捕捉閃光思想,鍛造嚴密邏輯,即在寫作時能張開感覺之網,破譯人與自然的心聲,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思考問題,然后讓一種有光澤的思想與一種有韻味的表達相互碰撞,從而見出內涵的氣度和分量;三是要調動深厚積淀,展現深遠意境,即憑借厚實的文化積淀,對事物作詳細、周密的觀察與評判,發表個性化的見解,作出理性的審視,進而使筆下的文字有所興寄,否則一望到底,則清如開水,淡而無味,根本談不上“深刻”。
下面是一些從優秀篇章中選錄的段落。讓我們一起進行品賞,從而領悟運思之妙。獲得寫作的有益啟迪。
文段1
白晝是壯麗的。但是黑暗比白晝更壯麗。深沉的寧靜中,充滿了幻想,充滿了希望。什么都沒有,卻包含著所有的一切。也包含著對它的懼怕和嘲笑。我注視著近處被輪船探路燈光照出的波浪,不斷地互相撞碎,似乎是唯有碎裂才充滿生命,才能奔騰,才能掀起沖天巨浪。而那從不碎裂的在幽暗星光下巨大而模糊的山嶺。只能萬古不變地佇立著。它們感到黑暗是如此的冰冷、沉重、深厚,像巢居著鬼魅的莽石洞穴陰森可怕。而長江卻勇敢地向黑暗奔流。前面波浪的空缺,立即被后面的填補。因風的襲擊而高高地揚起頭來吼叫,不顧一切地向著漩渦撲去;因狹谷險峰的阻隔更加奔猛。我傾聽著黑暗里波濤的轟響。感到它的孤獨和悲壯。同時向我展示了一個永恒的偉大思想:
給萬物以生命的光明是燦爛的。而黑暗是孕育著那無比碩大太陽的母腹。
(管樺《奔》,見中國三峽出版社《人生哲理小品》)
品賞:
句式駢散結合,錯落有致,語言明快,流光溢彩。文章采用排比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將長江在旅途中克服艱難險阻奔流的姿態和氣勢展現出來,撼人心魄。通過白晝和黑暗的對比,愈見孕育光明的黑暗之偉大,巧妙地揭示了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這也啟迪我們,在困難面前要正確看待,勇于接受挑戰。忍受孤獨和寂寞,努力向前,從而增強戰勝艱難困苦的勇氣,走向成功。
文段2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無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間創造著種種奇跡。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塵土,把幼苗雕成大樹,把荒漠變成城市和園林;當然,他也能使繁華之都衰敗成荒涼的廢墟,使锃亮的金屬爬滿綠銹,失去光澤。老人額頭的皺紋是他刻出來的,少女臉上的紅暈也是他描繪出來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運動正是由他精心指揮著。
他按時撕下一張又一張日歷,把將來變成現在,把現在變成過去,把過去變成越來越遙遠的歷史。
(趙麗宏《光陰》,見中國三峽出版社《人生哲理小品》)
品賞:
時間是一個抽象概念,誰也無法描繪出他的面目。誰也無法擋住他的步伐。作家趙麗宏在《光陰》一文中卻形象地將其喻為“雕刻刀”,寓意時間能改變一切。這個比喻頓時讓人可感可觸,不禁生發出時不我待、日不可留的慨嘆。排比修辭的運用,老人、少女的變化,讓我們陡升人生短促、青春易逝的蹉跎感。全段文字,質樸無華而又字字珠璣,警示我們不能浪費一分一秒,要珍惜時間,去創造歷史,開拓未來。
文段3
生活如椅子,刪繁就簡,撤掉多余的部分,你的生活就簡樸、簡潔、簡練而且豐富、深邃了。坐上庸俗和卑劣,就坐不下偉大和崇高;坐上虛偽和暴戾,純真和善良就無處落座;坐上自私和冷酷,愛心和熱情就無法容納……有了多余的椅子,你就會想到與之協調的華麗房子,想到許多人苦心鉆營的位子,想到那輕飄飄而又沉甸甸的票子……于是你忙忙碌碌,心情也沉甸甸的,沒有了坐下來的輕松和歡樂。
泰戈爾說,翅膀下掛著沉甸甸的金錢是飛不高遠的。同樣,有了多余的椅子。你不但不能飛翔,連靜坐沉思的樂趣也消失了。
(王清銘《生活如椅子》,見中國三峽出版社《人生哲理小品》)
品賞:
語言清新明澈,句式整飭,富有哲理。開頭通過一連串的排比句子,將文章“生活如椅子”的寓意淋漓表達,發人深省。作者在文中把世人所追求的安逸生活和世俗名利比作“多余的椅子”,寓意深刻,啟人心智。撤掉“多余的椅子”是一種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裁撤“多余的椅子”實際上就是做人生的“減法”,快樂的“加法”。作為有著遠大的理想的人,要實現理想,必須要專注于事,如果過多地考慮名利等身外之物,有了這些“多余的椅子”,勢必就如泰戈爾所說,“是飛不高遠的”。
文段4
生活就像是在空中拋接五個球的游戲。這五個球分別是:工作、家庭、健康、友誼和精神。將五個球同時在空中拋接的確是一門藝術。不久你會發現:唯有工作是一個橡皮球,掉在地上還會彈起來;而其他四個球都是玻璃的,掉在地上便會留下疤痕、裂縫,或摔得粉碎,總之不可能再恢復原樣。所以我們要努力保持自己的平衡,才能把它們都在手里玩得轉。
(美)怖里安?戴森《讓生活之泉涓涓不息》,見延邊大學出版社《做人與作文》)
品賞:
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有自己奮斗的方向和生命坐標。如果奮斗方向錯了,就應及時調整;如果所面對的無法改變。那我們就得先改變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最終改變屬于自己的世界。文中將生活比作五個球的游戲,新穎別致,引入深思。顧此失彼的事情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原因大抵是沒有找到“平衡”。沒有找準位置。這就告訴我們做人做事應當靈活,切不可墨守成規地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分重點,不分主次,不考慮實際,結局只有一個:竹籃打水一場空!
文段5
我喜歡看樹,也愛思索樹。人的一生就像一條長路,許多人走不到向往的盡頭,而樹的一生像一片葉子,競能把一生幾乎完美地走完,直到將每一片葉子都染成金黃。我不曾想這是為什么,但我明白,樹的四季都在承受烈日和風雨,它坦然地以一種堅毅面對一樹同樣的葉子。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哲人的話:“永遠不要哀嘆,像樹葉一樣用一生綠著,最后成熟一個金色的夢。”這是關于一片葉子的名言。我想,這也是關于每一棵樹的名言。很多時候,我在想,不管誰怎么說,我總渴望像樹一樣活著,坦然地正視自己的一生。
(高林瑜《看樹》,見延邊大學出版社《做人與作文》)
1、韓劇《傳聞中的七公主》是由裴景洙執導,文英楠編劇,李泰蘭、崔貞媛、金惠善、申智秀、高株元、樸海鎮、樸仁煥、金海淑、李升基等出演的家庭周末劇。
2、這部電視劇講述的就是女兒王國的家庭故事。 劇中主要描寫了性格不同的四位姐妹的故事。七公主并不是七個女兒的意思,而是這四個姐妹的名字里都帶七字。軍人出身的平凡的父親羅陽八的四個女兒德七,雪七,美七,終七,她們就是劇里的主角。該劇通過這四位姐妹們和她們周圍人物的不同的人生,給人們展現了現代女人的人生的另一面,并從中了解到多樣的人生哲理的故事。
(來源:文章屋網 )
總評:非常喜歡這一段:“枯黃的樹葉依依不舍地脫離了大樹媽媽的懷抱,他們一躍而起,在秋風中擺動前進著。如一葉扁舟,在水波中緩緩蕩漾,又如剛出生的嬰兒,熟睡著,任憑風媽媽的擺布。”既寫出了看似肅殺清冷的秋天里,所蘊藏著無限的暖意和溫情,動中寓靜,靜中有動,又寫出秋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小小年紀心思沉靜,值得稱贊。從整體來看,這篇文章文字優美,有著詩一樣韻味悠長的語言,作者將秋的美,秋給大家帶來的啟迪都闡發得淋漓盡致。
有些同學習慣做無病的,單純為了寫景而寫景的作文是沒有辦法出彩的,只要把景物賦于生命才會引起讀者的共鳴。本篇作文運用了豐富的描寫,擬人,比喻等手法,將秋天寫得活靈活現,而且還富有哲理性,引人啟發。但本文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不足之處見文中標示。
點評人:陳墨琳(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