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2018免费版2019,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場景描寫的作文

場景描寫的作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場景描寫的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場景描寫的作文

場景描寫的作文范文第1篇

就是通過人的感官(眼、耳、鼻、舌口、手等)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表達方式(觸覺、視覺、味覺、嗅覺、聽覺等)及對物體的多重感知。

如朱自清《春》一文中“春花圖”: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視覺)。花里帶著甜味兒(味覺);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聽覺)。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視覺)。”

仿寫:風兒拂過樹梢,原本平靜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漣漪,湖邊的柳樹輕搖著身姿,我也忍不住張開了雙臂,任風撫過我的每一寸肌膚,暖暖的,癢癢的。空中傳來一聲鳥的鳴叫聲,抬頭望時,鳥已飛過,沒留下一絲痕跡。

五、畫面法,真實地還原場景

寫作時可以憑借圖畫使語言文字在頭腦中鮮活起來,然后根據內容與意境將圖畫分解開來,最后再寫下來。生活中的一些引人入勝的小瞬間讓人怦然心動,如果能像拍照一樣真實地還原場景,就一定是能感染讀者的好文章。

寫景應注意:1.仔細觀察,找出景物獨有的特點;2.注意描寫方式,使景物活靈活現;3.必須真實,達到寫景抒情的境界。

劉濤同學是個理科尖子生,一次在考試中,作文竟破天荒地拿到了全班的最高分。當我問他有何秘訣時,他說:“好像是突然開竅似的,寫作文時腦海中浮現出爸爸拎著拖鞋,赤著腳在客廳行走的畫面。這樣寫起作文來就一呵而成,很容易了。”

看來他是掌握了用畫面法寫作文的技巧了!那次作文題目是《無聲的愛》,而劉濤同學描寫的這一面畫正好扣題,這樣的文章能拿到高分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婁底2016年初中畢業學業考試中,第15小題如下: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標準答案為:黃沙莽莽,無邊無際。昂首看天,天空沒有一絲云影。不見草木,斷絕行旅。極目遠眺,但天盡頭有一縷孤煙在升騰。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閃著粼粼的波光。

本題既考學生對詩句內容的理解能力,又考學生景物描寫的能力。解答時,學生應抓住詩句中的各個意象,發揮聯想和想象,扣住畫面,用生動流暢的語言加以描述,并抓住題目中的“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這幾個關鍵詞進行構圖,并通過描寫這些景物營造出雄奇、蒼涼的意境。

描寫景物要注意以下幾點:1.認真觀察;2.抓住景物特征;3.運用描寫方法。

老師播放一段《高山流水》的曲子或《二泉映月》,然后讓學生分組寫,限時五分鐘。

評點要點:1.描寫了哪些景物?2.怎樣描寫的?3.用詞恰當嗎?如何修改?

同學們分組推選一名同學示范朗讀,大家聽后點評。

下面是同學們運用學過的描寫景物的方法寫的描寫景物的片段。

范文一:

“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聽著耳旁流淌的音樂,仿佛回到了那個有著蔥郁高山,流水在山澗空谷回音不絕的年代;回到了有著“欲將心事付瑤琴”,弦斷有人聽,也有人懂得關于知音的千古傳說的時代……

在古箏曲《高山流水》的欣賞中,我想象著知音相遇、相知的所有可能。在第一段的引子部分,旋律響起來了,宛若悠蕩山谷中不知從哪飄來的一陣絕奏,猶見高山之巔,云霧繚繞,飄忽不定。不知當年的樵夫鐘子期是不是就是在這高山深谷樵作時,被這段音樂所吸引,循著樂聲,來覓這操琴之人。

范文二:

錫惠公園位于錫山與惠山山麓,映山湖連接其中,這里樹木茂密,風景明媚。山上的一泓清泉經唐朝“茶神”陸羽品嘗,被評為“天下第二泉”,泉水至今不曾干涸。泉邊茶亭可供游人品茗,但水質想必已與唐時相去甚遠了。不遠處,有一低小茅亭和竹爐山房獨坐其中,十分清靜。

據說阿炳失明前后常常在這里獨坐,想來,在那些月白風清的深夜,阿炳便是坐在這里,將幽幽的琴聲和著淡淡的月色,回蕩在第二泉上。側耳聆聽,果有琴聲從茶亭那邊裊裊傳來,如泣如訴,如怨如訴,為第二泉平添了一道凄美的風景。

面對那月光雖明,世道卻暗;泉水雖甜,人世卻苦;水面雖平,人間不平的現實,他心中倍感凄涼。也許眼盲的人于聲響格外敏感,看不見光怪陸離的人間幻象,唯有用心靈的聲音來哭訴生命的悲涼。于是,阿炳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傾訴辛酸,遂將此曲取名為《二泉映月》。

景物描寫能勾勒出典型的環境,創造出人物活動的氛圍,有助于表現中心。教師應指導學生選擇與中心有關的典型景物,然后運用多種方法,適當加入修辭描寫,最后連串成段。

作文中,景物描寫的運用范圍很廣泛。如開頭段寫景,烘托文章某種特定氛圍,交代時間、季節等;中間穿插寫景,推動情節的發展;結尾寫景,增添文章優美的韻味,烘托人物心情等。總之,學會寫景是寫好作文的秘訣之一。

生活中總有一些畫面揮之不去,徜徉于流轉的四季:與自然對話,心靈會純凈安寧;遨游于山水的海洋,與風景神交,思想會豐富深邃;描寫感人的場景與美好相擁,性情會豁達陽光。一幀幀撩撥心弦的畫面無不讓我們沉醉,流連。

場景描寫的作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側面描寫 主題需要 人物性格的塑造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070003

側面描寫,是指對描寫的對象,不做正面的描繪,而從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繪、渲染中,烘托描寫的對象,從而獲得獨特藝術效果的方法,簡言之,側面描寫就是通過對被描寫對象的周圍效果的渲染來表現被描寫對象的一種表現手法。

一、側面描寫的作用

巧妙運用側面描寫的文章,古已有之,是有著獨特的審美價值,是文學長河里綻放著異彩的珍珠。在初中課文中我們也可以擷取到一二,感受它迷人的魅力。

(一)側面描寫可以豐富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九年級課文《音樂之聲》中,第一個場景以及第二個場景結尾瑪麗亞回到修道院時的情形,是對瑪麗亞形象的正面描寫;第二個場景中院長與眾嬤嬤的對話和對唱,則是側面描寫。正面描寫通過對瑪麗亞的動作、表情的描寫著重展示她的內心感情和精神世界;側面描寫通過院長與眾嬤嬤的對話和對唱,由她們口中道出瑪麗亞的種種表現,著重于瑪麗亞的日常行為舉止,以及她們對她的看法、態度,從她們的眼中映現出瑪麗亞的形象。這樣,課文對女主人公的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輔相成,從不同角度塑造了瑪麗亞這一人物形象。其中的側面描寫豐富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比較著名的還有《陌上桑》,作者寫道:“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這里借助他人的反應襯托出羅敷的美貌 ,給讀者以無盡的想象,使羅敷這個美貌女子的形象得以充分的表現,是非常巧妙高明的側面描寫。

(二)側面描寫能激發讀者的想象力,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

閱讀正面描寫文字的心理過程:

從上表可見,側面描寫對描寫的對象不做正面描繪,而通過對其他人物、事物進行描繪、渲染,烘托描寫的對象,這就要求讀者聞弦歌而想象雅意,因此側面描寫可為作品增添一種含蓄委婉之美,使其具有悠長的韻味,讓人回味,讓人沉思,也更能激發讀者的想象力,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

總之,側面描寫,是對正面描寫的有益補充,有利于表現人物的性格,有利于表現事物的特點。

在初中語文課本,從文言文到現代文,從中國作品到外國作品,都有較多運用了側面描寫的例子:文言文《口技》一文中,通過觀眾的反應來側面襯托出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現代文中,《春》里寫“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側面襯托出春花的數量多、氣味甜;《孔乙己》中以眾酒客的議論來交代孔乙己偷丁舉人家東西的事情,揭示出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直接原因……外國文學作品如上文提及的《音樂之聲》,還有《威尼斯商人》等都有側面描寫。對這樣一個被古今中外作家廣泛運用的描寫方法,引導學生在寫作中嘗試運用,既能強化閱讀的效果,培養并提高他們的文學欣賞能力,又能豐富學生的寫作手法,有利于學生在作文中提高塑造人物、表現主題思想的能力。那么,怎樣在寫作教學中進行嘗試呢?

二、讀寫結合嘗試進行側面描寫練習

依托課本,讀寫結合,可以行之有效地學習在寫作中運用側面描寫。

(一)讀出規律

讀懂是寫好的前提,學生寫之前,應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指導。首先要引導學生分析,什么時候可側面寫,什么時候不必側面寫;什么地方可用側面描寫,什么地方正面描寫足矣。用抑或不用,是根據主題思想的表現、人物性格的塑造、情節發展的特點等來決定的。如果能正面描寫則正面描寫,如不能則像清代劉熙載《藝概》所指出的那樣:“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通過側面描寫來達到表達效果。具體來說:

1從確定側面描寫對象來說,要考慮表現人物怎樣的情感、心理和品質。如《香菱學詩》, 作者怎樣運用側面描寫呢?為了塑造香菱的苦志學詩的形象,作者用寶釵、寶玉等人的話來烘托,尤其是寫寶釵最多,因為寶釵和香菱同住蘅蕪苑,對香菱的苦志學詩所見最多,感受最深切,所言最有說服力,所以借助寶釵來進行側面描寫的次數也最多,如,“寶釵笑道:‘這個人定要瘋了!昨夜嘟嘟噥噥,直鬧到五更天才睡下;沒一頓飯的工夫,天就亮了。’”這些句子從側面很生動地說明了香菱學詩學得特別刻苦,到了廢寢忘食乃至如癡如醉的地步。

2從情節發展來說,交代事情的結果可只用側面描寫。如《孫權勸學》中,作者以孫權勸呂蒙學習為故事開端,以一句“蒙乃始就學”作為故事的發展,故事的結局只用側面描寫:“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有“學”這個過程,而獲得才略大為長進這一結果,也表現了本文“勸學”的主題。

3從人物塑造來說,初中課文中多是對人物進行正面描寫后,再進行側面描寫。如《蒲柳人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個耳刮子掄圓了扇過去,那個年輕的纖夫就像風吹乍蓬,轉了三轉,擰了三圈兒,滿臉開花,口鼻出血,一頭栽倒在滾燙的白沙灘上,緊一口慢一口出氣,高一聲低一聲。

這段話中,先正面描寫一丈青大娘的動作,再描寫纖夫“轉了三轉”“擰了三圈兒”“栽倒”“”,纖夫無力招架的狼狽形態,側面襯托出一丈青大娘這一巴掌的威力,表現她剛直不阿、威武勇猛的特點。

總之,側面描寫豐富了描寫的手段,并且給讀者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增添了語言的魅力,真正突現了中國詩文“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特點。

(二)練習有序:

練習在作文中運用側面描寫,可循序漸進地進行,我們按照“仿―補―創”的序列訓練,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仿:主要是仿照課文的側面描寫,給課文再添一處側面描寫。如學了《孫權勸學》的側面描寫語句,我要求學生仿照課文中側面描寫句的人物描寫方法,即對魯肅進行神態和語言描寫來構成側面描寫的方法,以孫權的口吻,仿寫一段,可用文言,也可用現代文。有學生是這樣寫的:一日,權與蒙論議,大快慰,曰:“卿進益矣!”雖稚拙些,但句子也起到了側面描寫的作用。

2補:給正面描寫部分補充一段側面描寫。“補”的形式可靈活些,如可給課本中《阿長與山海經》中的阿長,《最后一課》中的韓麥爾先生等人物補充側面描寫段落;給新聞媒體報道如《感動中國》中的人物補側面描寫;給經典影視作品中人物補側面描寫……

應注意的是,學生“補” 側面描寫之前,應引導他們考慮自己進行的描寫對表現主題起到作用沒有?課文中已有的對該人物的正面描寫是圍繞人物的什么性格特點進行的,自己補的側面描寫能突出這些特點嗎?等等。

3創:學生經過仿寫和補寫,對側面描寫的作用和運用有了一定的認識,可指導他們在自己寫作中運用側面描寫,這是在沒有仿寫和補寫階段中現成的主題和人物性格特點的情況下,自定主題、自己賦予人物個性、自己安排側面描寫出現的位置、自己選擇用來進行側面描寫的人或物的練習。

學生在“創”的階段,宜循序漸進地進行練習。

可練習先寫片斷再寫文,如寫老師講課講得精彩的片斷,爸爸幫鄰居修電腦的片斷,等等;可先寫和課文同題或類似題目的作文再寫課外題目,如學了《香菱學詩》后布置寫《我學 (做飯,書法……)》之類作文;可先寫看圖作文再寫用文字表述題目的作文……

應引起重視的是,側面描寫一定是服務于主題的表現,人物性格的塑造。如果能正面描寫則正面描寫,如不能則像清代劉熙載《藝概》所指出的那樣:“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通過側面描寫來達到表達效果。

總之,側面描寫并非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依托了課本的訓練,學生在“讀”中獲取有關側面描寫的方法思路等有益營養,同時,從模仿例文的立意、布局謀篇和表達手法等入手,進而在借鑒、模仿的基礎上寫出有新意的習作來。

場景描寫的作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作文教學;細節描寫;指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4-275-02

從教十幾年,作文教學一直是我不斷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學生的作文往往只是相關聯的幾件事情的簡單堆砌,對事件的敘述只有一個輪廓,空洞無物,讀來索然無味。如何能快速有效地改變這一現狀?經過不斷嘗試,我漸漸明白學會細節描寫是學生寫好作文的關鍵。

所謂細節描寫,是對能體現文章中心的情節,包括事件的發展,環境的描寫,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動作等進行細膩、具體的描寫。如何指導學生學會細節描寫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認識,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賞析積累,理解細節描寫的含義。

巴爾扎克說:“當一切的結局已準備就緒,一切情節都已經過加工,這時,再前進一步,惟有細節將組成作品的價值。”語文課本精選的都是大師的杰作,我在上課時特別注重引導學生賞析課文中的精彩細節。

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對父親買橘子背影的描寫就是一個經典細節。講授課文時應引導學生重點賞析,尤其是對父親爬月臺一系列動作的描寫顯然要比“父親艱難地爬過月臺”這一抽象的概述要具體形象得多。這寥寥幾筆,生動再現了父親艱難爬月臺的情景,表現深深的父愛。通過對這些具體細節描寫片段的分析講評,引導學生認為細節和細節描寫,進而理解細節描寫的含義和種類。只有對細節描寫有了認識,熟悉并領悟了課文中的細節描寫,學生才會借鑒模仿。

現實素材勝過虛擬素材,貼近生活的素材優于遠離學生的古人、偉人或名人的素材。因此,在作文指導課上,我常常精心準備一些學生寫的既貼近生活又極具個性,令讀者過目難忘的細節,與同學們共同賞析。如:學生習作《如果沒有他們……》一文中對建筑工作的描寫。

炎炎夏日,頭戴鐵帽,身穿長衣,帶著叮當作響的瑣碎工具,闖遍城市的各大高樓。“砰砰”手中的錘子敲擊著竹架上的釘子,在數十米高的腳架上,是他們忙碌的身影;沉重的鋼管銘該下他們無數艱辛與不易。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悄無聲息。一如沉默寡言的他們,將言語化為行動,將一片豪情熱血揮灑在繁華都市,默默奉獻。春去秋來,烈日暴雨,簡陋的工地里,沒有舒適的桌椅,只有鋼筋水泥與他們相伴……

引導學生賞析這段話:首先用“頭戴鐵帽,身穿長衣”八個字描繪了所有建筑工作的外貌特征;然后選取他們“在數十米高的腳架上忙碌的情景”“扛著沉重鋼管的身影”“烈日暴雨下,穿梭于簡陋工地的場面”進行描寫,體現了建筑工人的艱辛與不易,讀來如臨其境。比簡淡的一句“建筑工人非常辛苦”,要深刻得多,生動得多。

二、觀察寫作,領悟細節描寫的方法。

新課標中對作文部分的表述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在寫作動力和材料方面看,要求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即要求學生“真實寫作”。語文教育學家朱紹禹也指出:“真實是作文的生命,表達真情實感是作文的本意。”細節只有來源于生活,才真實,才有說服力,才能引起讀者的廣泛聯想和共鳴。

除了引導學生賞析外,我更致力到引導學生觀察日常生活,留意細小平常的事物,要求他們從“朝夕相伴的同學、父母的言行、教師的教誨,甚至路人的一個眼神,放學路上踩在腳下的小石子”等習以為常的事物中,發現生活的哲理和人的真善美。如:一位同學犯錯誤被班主任叫去辦公室,他寫到:我走進了辦公室,迎面正碰上黃老師的目光,里面充滿了責備,我喊了一聲“黃老師”,黃老師點了下頭,只是“嗯”了一聲。

這是一段不夠細致的描寫,我是這樣引導學生修改的。先追問了幾個問題:我是怎么走進辦公室的?有什么動作和心情?黃老師的目光是怎么樣的?看到那樣的目光我又有什么心情?我是怎么“喊”老師的,有什么心情?黃老師點頭的神態如何?然后要求同學們根據提示,同桌合作,進行修改。最后,這位同學把片段改成:

我懷著一顆忐忑不巡的心走進了辦公室,迎面正碰上黃老師嚴厲的目光,里面充滿了責備。于是,一陣恐懼襲上心頭,我戰戰兢兢地喊了聲“黃老師”,黃老師皺了皺了眉頭,點了點頭,從鼻孔里“嗯”了一聲。

一副鮮活的場景浮現在眼前,這樣的改寫不僅讓學生了解細節描寫的方法,還通過對比讓學生感受到細節描寫的可貴,從而激起學生描寫細節的熱情。

在學生對細節描寫充分閱讀理解的基礎上,要用心捕捉寫作時機。創設情境,營造氛圍,點燃他們的情感體驗,激活他們的傾訴需求。如在發發學生特別重視的考試試卷時,我假裝不理會學生緊張而焦慮的神情,用抑揚頓挫的語調慢慢念著學生的名字和分數,發完試卷后布置學生把剛剛自己在等待試卷時的真實心理和感受寫下來。有同學寫道:“開始發試卷了,我緊張得要命。心里不停地念道:“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玩手機,不打游戲了。唉,都怪我考試前一天還瞞著父母玩游戲。仁慈的主啊,發發慈悲,千萬別讓我不及格啊……”

因為是學生親身體驗的真實感受,學生不但下筆容易,而且描繪真實、豐滿,性格鮮明,讀來興趣盎然。

三、批閱鼓勵,體會描寫細節的樂趣。

郭思樂教授在《教育走向文本》一書的“生本教育的評價和管理”論題中,開宗明義地說:“教育需要評價。評價至少有兩個功能:一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二是督促和鞭策學生學習。……評價應當有利于學生的主動發展。”作為一名教師不一定要求每位學生都成為寫作高手,但一定要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充滿自信地去寫作文,在我們的教育評價中品嘗到寫作的樂趣、成功的喜悅。因此,我在平時批閱、點評學生作文時,努力做到:

四、用心挖掘、點評每位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

挖掘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相信每位教師都會這么做,但大部分老師把這個閃光點停留在優秀學生的習作上。我想有時不妨放寬心態、靜下心來,好好讀一讀那些不起眼甚至是差學生的作文,你會發現他們的作文盡管中心不突出,條理不清晰,語句不通順,但有些細節他們也寫得真實活潑。我們要善于發現優點,并給予恰當的點評。

這些看似簡單的評語,其實需要用心的思考。它們的功用不僅是誠懇的激勵,更是寫作的導向。讓孩子在讀完評語后,不僅能從老師懇切的言語中體驗到寫作的樂趣,更能樹立其寫作的信心,激發寫作興趣。

二是作文講評講究技巧、有的放矢。

點評課,我喜歡把學生作文分成幾類,比如:用詞準確的、環境描寫突出的、細節描寫特別能體現中心的等等,讓全班至少一半的同學能感受到老師對自己作文的肯定,從而對寫作充滿信心。同時又能讓學生從別人的優點中獲得啟示。

場景描寫的作文范文第4篇

一、以培養寫作興趣為基礎,讓學生想寫

興趣是學生積極參與寫作的內部動機,然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對學生的興趣關注力度并不夠,更多的是以“強制性”的要求而讓學生完成寫作任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難發現,很多學生都害怕寫作文,甚至可以說是“談作文色變”,原因就是因為學生沒有積極參與寫作的興趣。其實,寫作更多的是學生的自發行為,如果學生是被動的,在寫作中不僅難以尋找到好的寫作素材,在組織結構的安排上也會顯得較為凌亂,寫作也就變成了應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首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在要求上區別對待。如四年級上寫作四要求學生通過一件事的敘述、一個場景的描寫,用上象聲詞。通過課堂教學而引導學生掌握方法后把學生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的學生不僅字數要達到300字以上,且要能具體敘述一件事或一個場景;第二層的學生只要求其字數達到300字,能用上象聲詞即可;第三層學生則要求能達到200字以上,用上象聲詞。這樣,學生層次不同,要求不同,更利于學生主動去完成寫作任務。

其次,在訓練方式上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如日記式作文,字數不用多,要求學生每天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以作文形式表達。如日志式作文,即借助QQ、微信等方式,寫一些簡短的作文,這種方式一般適用于高段學生,且要有父母的監管。如學生看了一部喜歡的動畫片后可以引導其寫觀后感、學生去了某地旅游可以寫游記,諸如此類,要轉變傳統“一周一文”的形式,引導學生把寫作習慣化,讓學生真正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我手寫我口,我口說我心”。當然,平時也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獎勵,尤其是低段學生,要注重通過積分制、寫作存折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表揚,激發其興趣。

二、以改革寫作模式為核心,讓學生會寫

結合小學語文作文課堂教學模式來看,學生在寫作課堂中的主體性還是沒有得到較好地發揮,作文課堂依然以教師講授為主。如五年級上寫作一“師恩難忘”的教學中,更多是通過教師的講而告訴學生應該如何寫好一件事,如何通過外貌、語言等描寫人物。新課標下的作文教學強調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為此,加強對寫作課堂模式的改革也就勢在必行,在課堂中要注重通過引導學生看、聽、說等而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從而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引導其掌握寫作方法。

在作文課堂教學中,首先要注重引導學生說,要讓學生能在小組中充分展開交流,以此來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如在“師恩難忘”的作文教學中,先以“我最難忘的一個老師”而讓學生在說中確定寫作對象,然后以“他為什么讓我難忘”引導學生確定所要寫的事件,接著引導學生圍繞具體事件在小組內交流,讓學生更好地對事件進行整理,為敘述奠定基礎。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發言,從敘事和人物描寫方法上進行引導,從而更好地讓學生掌握寫作方法。

其次,對于寫作方法的指導,要注重先引導學生總結歸納,然后再給予點撥。如景物描寫,很多學生在寫景時難以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沒有主次之分,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就可引導學生選擇具體的所要描寫的景物,先說說要寫景物的什么特征,哪些特征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在寫作時準備如何安排,然后教師再幫助學生梳理這些內容,引導學生抓住主要特征以此展開描寫。如寫“校園一景”,可突出校園的“景美”和“人美”兩個特點,圍繞兩點選擇具體景物展開描寫。

三、以豐富寫作體驗為中軸,讓學生多寫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很多學生都會出現“不知道要寫什么”的現象,其實,這是學生缺少生活體驗的具體表現。一直以來,語文教學更多強調的是學科知識,學生的生活也就被限制在課本中,和生活接觸少了,沒有生活體驗,于是,在寫作時,往往不知道選擇什么對象進行記敘或描寫,所寫作文也不免空洞而沒有感染力。如以“母親”為主題的作文,都是寫母親如何起早貪黑,在記敘中沒有自己的體驗。體驗是作文的核心,而生活則是生成體驗的源泉。為此,在作文教學中定要以生活為基礎,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把作文變成生活的再現,融入自己的感情,這樣的作文才能打動讀者,也才能讓學生的作文更上一個層次。

場景描寫的作文范文第5篇

一、重視語言的積累

當前有一些中學生常常發出“提高語文,比較頭疼的是作文,提筆要寫作文時總覺得沒東西可寫”的感慨,雖然有的學生也完成了作文,但仔細一看就是虎頭蛇尾,內容空泛且東拼西湊者居多。俗話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教師有必要狠抓日常的語文語言積累,如讓學生閱讀精典的文章,畢竟閱讀是作文的基礎,從閱讀中可以吸取養分和積累優秀語言。因此,我讓學生摘抄、背誦優美句子和段落,作文時可靈活運用。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不妨對剛剛踏人中學校門的學生進行任務練習,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讀短小精煉的課外讀物,對優秀語句認真做筆記。要求學生從多側面、多角度進行作文練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通過補寫空白、百字新事、剪報作文等方式,鍛煉學生的閱讀積累,以達到“厚積而薄發”的目的,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學生寫作文的興趣。

二、教會學生觀察

觀察就是用眼(包括心眼)去看萬事萬物。中學生并不是天生的就善于觀察,他們的觀察條理性差,這是由他們的生理和閱歷所決定的。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教會學生觀察方法,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觀察技巧,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我認為中學生應該掌握以下最基本的觀察方法:

1.方位觀察法

顧名思義就是按一定方位順序進行觀察的方法,可以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等不同方式進行觀察。寫作時可按照這種順序進行寫作。

2.主次觀察法

就是一種從主到次、從大到小有次序的觀察方法。告訴學生凡是事物的主要部分要觀察仔細些,寫作時也應寫得詳細一點,相反小的次要的可以一筆帶過。

3.時序觀察法

即按時間先后次序對事物進行有目的地觀察。這種觀察方式對應的作文是場景的描寫,如,早晨、傍晚的描寫等。

4.動態觀察法

這是一種常用的動態觀察方法,不但要注意人或動物的外形、位置,而且要注意觀察對象這些因素的活動變化。如,課文《蟋蟀的住宅》的作者就是利用這種觀察描寫了動物的可愛狀態,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5.多角度的觀察法

大自然中的事物處于不斷變化中,如何才能抓住他們的特征是關鍵。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要對對象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體會,才能發現大千世界的奧秘,方能“胸有成竹”。如,古詩《題西林壁》就是用的這種觀察法,授課時就要讓學生學會這種觀察法。在作文時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的事,照實寫出來,自然就可以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色”了。

三、書寫親身體驗

生活是寫作的唯一源泉。由于中學生的社會歷練有限,因此,學生在寫作中常出現的一個毛病就是內容不具體、空洞,特別是敘事文。寫不具體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怎么描寫,所寫的不是自己所經歷的,因此細節描寫少。要克服這一毛病,首先讓學生寫作前要親自去觀察或親自而為,如,學生寫景物景色之美,常以“美了”等高度概括的詞語來寫,顯得蒼白。為此,我在寫作教學時,先選擇一個具體的場景,如面對一池美麗的花,指導學生從花的姿態、顏色等方面進行觀察,在展開描寫的同時,誘導他們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描寫,如,花的姿態像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這種方法能很快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此外,教師還要教會學生寫作的一些方法,如,添加法、修辭法。也就是在描寫人物活動中添加動作、神態、內心活動的描寫。經過系統的訓練后,學生自然明確知道為什么沒有寫好的原因。這樣就可避免以后文章的空洞。我們知道,中學階段的一個最重要的文章體裁就是議論文,論點和論據的關系是學生比較難于把握的方面。他們有些事情沒有親身體驗,加上閱讀量的不足,常常論點與論據脫節。為此,我在教學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確立的觀點去找生活中的、理論中的或偉人中的論據。然后教他們怎么把論據寫入文章,支持自己的論點。

四、加強改寫的練習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普及,多媒體也廣泛應用于作文教學。在寫作教學中,一些老師利用聲、光等多種視聽軟件輔助教學,效果不錯。如,在古詩文的改寫中,教師把詩詞的內容精心設計成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造了一種美的意境,仿佛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根據意境,展開聯想和想象,寫作能力得到了鍛煉。通過這樣的改寫,既可以加強學生對詩歌作品的理解,又可以訓練學生的寫作,可謂一舉兩得。

總而言之,中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需要語文教師因材施教地有效指導和因地制宜的系統訓練,這樣我們的寫作教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葛桂斌.寫作突破,安徽人民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山县| 桃源县| 酒泉市| 阿尔山市| 清原| 泸溪县| 博客| 正蓝旗| 通山县| 定襄县| 淄博市| 开封县| 承德县| 青州市| 象山县| 开鲁县| 利辛县| 安丘市| 拜泉县| 昌江| 民县| 城口县| 横峰县| 新干县| 西丰县| 科尔| 华坪县| 家居| 嘉荫县| 和林格尔县| 丽水市| 万荣县| 阿尔山市| 静安区| 湘乡市| 宣恩县| 乌兰浩特市| 灵丘县| 伽师县| 邵阳县| 甘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