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抄寫員讀后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指導老師:楊敏。
今天我讀了《小抄寫員》這篇文章,我被敘利奧和父親之間的父子之愛深深地感動了。敘利奧為了幫父親減少生活負擔,每天晚上幫父親寫簽條,直到深夜,反而被父親責罵,并且一次比一次厲害,最后父親不再管敘利奧了。敘利奧總是想:哪怕我被父親打的再疼再痛只要能稍微減輕一些負擔我也心甘情愿。讀到這里我被感動的淚流不止。敘利奧是多么懂事呀!
在我們現在生活幫助爸爸媽媽分憂的孩子很多但是能在這種情況下幫助父母的人是很少很少的。我想像敘利奧那樣,學會理解和體貼父母,像他那樣和父母建立起人間最珍貴的深情。
一、合理選擇閱讀材料
有人將拓展閱讀等同于課外閱讀,其實不然,課外閱讀在內容選擇上是自由的,只要感興趣,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而拓展閱讀在內容的選擇上應以課本為出發點,為課本服務,因此,所選的內容可以是課文內容的補充和延伸,也可以是適宜于比較閱讀及學法遷移的材料。教材每個單元有它固定的單元內容,所以在選材上不是很困難。教師在選擇拓展閱讀材料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重在質疑解難。如在學生閱讀《秦兵馬俑》一文前,可以給學生質疑:兵馬俑是什么時候建成的?它的由來是怎樣的?這樣學生在閱讀時才可以有所收獲。
2.有些選入課本的課文都是經過刪節或節選的,所以學生感受不到原文那種語言氣息,教師如果把作者的原文推薦給學生,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如《丑小鴨》這篇課文沒有寫丑小鴨在農夫家的遭遇,教師可以讓學生讀讀《安徒生童話》中《丑小鴨》的相關片段,再次感受丑小鴨的不幸遭遇,對丑小鴨產生深深的同情之心。
二、營造良好氛圍
興趣是引起、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要引導好拓展閱讀關鍵在于氛圍的營造。良好的氛圍將會讓學生積極地在浩瀚的書海里遨游,進而感受優美的語言文字,享受知識、享受閱讀。
1.以激勵促使學生喜歡閱讀。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所以讓學生進行拓展閱讀時也要因人而異。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針對不同的對象使用不同層次的激勵性語言,這樣會使學生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當前的學習狀況,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例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閱讀作如下鼓勵:你真是個愛讀書的好學生!你了解的課外知識真多"等,從而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
2.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
游戲閱讀: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利用游戲可以創設濃厚的閱讀氛圍。如設計各種游戲式的活動,在這類活動中誰閱讀、背誦、寫出的文章多、質優,誰就獲得公認的優秀成績,誰就是這個游戲的贏家,并能贏得一定的獎勵。
專題閱讀:利用名著或影視作品也是營造閱讀氛圍的好方法。如《西游記》《三國演義》《哈利·波特》等,學生們特別喜愛,如果能和熱映中的影視作品同步閱讀或比較閱讀效果會更好。
設立圖書角:師生踴躍捐書、獻書,實現閱讀材料的共享。這樣,學生在交流中達到了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目的。
讀書交流。主要做法是先引導學生用一段時間去讀一本教師或同學推薦的好書,然后集中時間由學生、教師以及家長共同對作品進行自由討論,其間也可展出一些學生的讀后感或其他作品。
三、開放式閱讀
開放式閱讀就是以全面培養和發展學生素質為目標取向,根據學生現實和未來的需要,實現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目標的多元化,使學生自主、和諧、創新地發展閱讀能力。進行開放式閱讀,能為拓展閱讀構建新的教學模式
1.轉變教師角色,建立民主師生關系。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是課堂上的權威,過于注重陳述性知識的傳授,強調學生對教科書內容的記憶和內化,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生的發展。在開放式閱讀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開發者,起著導航作用。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發展認知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倡導自主、民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珍視學生獨特的內心體驗,允許和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和發表不同見解。
2.教學設計由"硬性設計"轉變為"彈性設計",為學生預留探索的空間。傳統閱讀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是對教學內容的規定和對知識掌握管理方式的概括性描述;對學習內容的分析,以教材為中心,只注意分析教材知識內容的邏輯結構,反映的是"以文為本"的教學理念;對教學方法的選擇以"教師怎樣教為中心"。教學設計的內容是預定的、程式化的,不易改變,這種設計我們稱之"硬性設計"。開放式閱讀教學設計分為"預先設計"和"適時設計"兩個部分。預先設計就是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以教材為例子,對教學觀念、計劃和規則進行事先設計。適時設計,即在教學活動中進行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鮮活的學情作現場處理,隨機調控。這種課堂教學設計有了靈活的應變性和隨機的可塑性,我們稱之為"彈性設計"。這種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預留教學時間和空間。
3.課內向課外輻射,拓寬語文教學外延。學習語文不能僅靠課堂四十分鐘,應注重課內向課外開放,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時空。教師可以在肯定學生善問會問的同時,鼓勵學生把問題帶到課外,帶進家庭,自己動手查一查,找一找資料,去探索問題的答案;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四、豐富讀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