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2018免费版2019,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農業培訓

農業培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業培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農業培訓

農業培訓范文第1篇

杭州市地處浙江沿海發達地區,精耕細作生產高檔農產品是杭州農業的特色。近年來,隨著杭州都市農業的發展,杭州市政府十分重視設施農業建設,專門出臺了支持設施農業發展的政策及相關文件。根據《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設施農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和《杭州市設施農業示范園項目管理辦法》等相關文件要求,整合支農資金,增加對發展設施農業的扶持,把利用非耕地發展的設施栽培、畜禽規模養殖和特色水產作為扶持重點,把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戶新建、擴建的設施農業基地作為重點支持項目,把用于設施農業的新型農機具列入農機購置補貼范疇,保證支農資金向設施農業傾斜,促進了全市設施農業的蓬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全市以鋼管大棚和智能大棚為主的設施農業面積已達1萬hm2畝,涌現了一大批工廠化育秧、工廠化畜禽養殖、工廠化水產養殖和設施農業園區。與設施農業配套的節水灌溉機械、大棚中耕機械、飼料投喂機械等農機農藝新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僅2010年杭州市共組織實施了“南美白對蝦設施化養殖高效示范園”等10個設施農業示范園項目,總投資13561.23萬元,其中生產設施投資10543.07萬元,占實際總投資的77.74%。共建成玻璃溫室16141.4m2,育苗溫室3200m2,日光溫室1650m2,連棟大棚18572m2,鋼架大棚43.87hm2,煉苗場38000m2,水產養殖溫室43733.7m2,設施養殖大棚18.86hm2,保鮮冷庫150m3,噴滴灌設施74.46hm2,各類農機設備1386臺(套)。

2設施農業技術培訓情況

為了保證設施農業健康順利發展,必須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此,近年來,杭州市農業教育部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創新設施農業技術培訓機制體制,針對杭州設施農業發展實際,制定全市設施農業技術培訓計劃,拍攝設施農業科教片,編寫培訓教材,針對基層農技員、經營大戶進行設施農業技術專項指導,手把手地傳授發展設施農業的農機、農藝新技術。根據需要,在培訓過程中,農業教育部門還專門聘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授課。同時收集、整理農業設施裝備的生產廠家及相關產品的信息,指導農民購買適合杭州實際的設施農業裝備,使農民少走彎路,省工節本增效,提高農民發展設施農業的積極性。2011年,杭州市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實現了全覆蓋。

3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存在問題

近年來,杭州設施農業發展較快,設施農業技術培訓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培訓中也存在著不少問題。

3.1農業技術人員數量不足,中心工作任務重

根據杭州市農業局2010年統計資料顯示,2010年全市農村從業人員數為261.77萬人,農林牧漁業勞動力人員為73.24萬人,其余為從事第二三產業的勞動人數。全市現有農業技術人員1354人,農業技術人員與農業從業人員的比例為1:1933,與農林牧漁業勞動力人員的比例為1:541;全市有區、縣(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職工569人(含行政干部和工人),鄉鎮農業服務站(農科站)專業技術人員1145人(含國家聘用的農技人員和鄉鎮聘用的農技人員),農業專業技術人員與設施農業發展相比明顯偏低。然而,就是這些數量不足的農業技術人員中,還存在著年齡老化、專業不對口、中心工作所占精力太多等諸類問題。這種情況的存在,嚴重影響了設施農業技術培訓的進程。

3.2農民習慣于原始模式,參培積極性不高

目前,杭州市農業經營仍以千家萬戶為主,絕大多數農戶的經營理念、思維方式、種養習慣均停留在原來的模式上,大多以追求短期效益、眼前利益為目標。更何況農戶的經營規模普遍較小,而設施農業是一個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農戶認為在小規模經營情況下搞設施農業得不償失,想擴大規模,又受到土地經營權流轉等方面的制約,影響了農民參培的積極性。

3.3農業勞動力年齡老化,文化程度偏低

設施農業是當前先進農業科技之集成,代表著農業的發展方向。要掌握設施農業技術,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科技知識。但是,杭州目前從事農業的勞動力年齡老化、文化程度偏低。據杭州市統計局的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全市農村現有勞動力以41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員為主,占農業從業人員總量的81.3%以上,這部分農村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低,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達72.9%。

3.4師資力量薄弱,培訓經費不足

設施農業技術是一項全新的技術,由于和農業機械結合較緊密,因此,目前對設施農業技術培訓主要由農機部門承擔。杭州市的農機培訓主體是農機培訓學校,但全市除杭州市級和個別縣(市)的農機培訓學校比較健全,有較好的教學設施和師資力量外,大多數區、縣(市)農機培訓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都非常有限。而鄉鎮一級的農機培訓基地基本處于無場地、無設備、無師資的“三無”狀態。設施農業的培訓經費不足。杭州市因其經濟發達,設施農業發展較快,雖然在發展設施農業上投入了較多的資金,但到目前為止,杭州市及各區、縣(市)還沒有固定的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專項經費。由于沒有固定的經費渠道,導致沒有長期的設施農業技術培訓計劃,只能零打碎敲;由于培訓經費缺乏,教師接受繼續教育機會少,不能及時更新、掌握設施農業新知識、新技術,對大量新機具、新技術,原來所學知識與設施農業發展實際不相適應,影響培訓質量。

4對設施農業技術培訓的建議

現代設施農業是技術與知識高度集約,資金、勞動、生產高度密集的新興高效農業,這就必須使設施農業的經營主體———農民具備較高的科技文化素質,更新和轉變原來的傳統生產經營理念與陳舊的發展觀,提高設施農業生產技能,掌握與設施農業相適應的科學,合理使用農業化學投入品,自覺嚴格地進行標準化、規范化、潔凈化生產,學會高性能農業機械的使用等,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守法規”的高素質新型農民,確保設施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為此,筆者對杭州市設施農業技術培訓提出以下建議。

4.1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定位

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全國現代農業和杭州市現代都市農業為發展方向,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為目標,遵循“三化同步”、城鄉統籌、轉型升級、強市富民的基本思路,緊密結合杭州市農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農業產業帶發展規劃和杭州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按照設施農業本身發展規律開展培訓。根據目前杭州設施農業發展的實際,重點開展大棚(棚架)及配套設施、微蓄微灌及配套設施、規模畜禽養殖設施、水產養殖設施、農機裝備設施等五方面的技術培訓,進一步夯實農業基礎地位,提高綜合生產能力,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民增收,開創農業科學發展新局面。

4.2設施農業技術培訓目標

設施農業技術培訓,要圍繞建設“三支隊伍”進行。一是要建設一支技能嫻熟的設施農業技術實用人才隊伍。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業教育資源,結合各類培訓項目,積極推進設施農業技能培訓和技能開發,培養一批設施農業技術操作能手;二是要建設一支業務精通的設施農業技術人才隊伍。依托設施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項目,分層次、有計劃地開展對設施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穩定和壯大基層設施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三是要建設一支素質全面的設施農業管理人才隊伍。設施農業雖起步較遲,但發展勢頭迅猛,設施農業管理人才是當前最薄弱的環節,要努力營造有利于設施農業技術人才輩出的良好環境,堅持在實踐中鍛煉人才,努力建設一支設施農業技術理論功底扎實、設施農業知識結構合理、素質優良、作風過硬適應杭州市設施農業發展要求的管理干部隊伍,保證杭州設施農業的順利發展。

4.3設施農業技術培訓課程模塊設計

根據上述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定位和目標,筆者認為可以安排以下三個培訓課程模塊。一是基礎性的設施農業模塊。其目的是要使參培人員了解設施農業的相關知識,培訓課程內容可以設計為設施農業的概念、清潔生產、持續農業、低碳農業、無公害農業、農業標準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發展等相關方面知識,要求參培人員對設施農業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提高他們對發展設施農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提升他們發展設施農業的興趣;二是專業技能模塊。其目的是要使參培人員熟練掌握運用各種設施和設備,本模塊采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培訓方式,既有課堂講課,更有現場培訓。培訓課程內容主要有大棚設施及裝備的使用、機械操作和使用、設施裝備的安全管理、安全合理使用農藥、設施農業高產優質栽培(養殖)技術等課程。要求通過培訓能熟練掌握和運用設施農業知識和技能;三是技術、設備發展模塊。其目的是讓參培人員了解設施農業的最新知識,包括設施農業的新設備新技術、管理方式、運作模式及發展趨勢,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設施農業技術骨干,本模塊課程安排除書本知識外,還要配套相應的參觀環節,請學員到示范基地,先進設施農業現場去參觀學習,如條件允許,也可到設施農業發達的如以色列、日本等國家考察學習和培訓。以上三個課程模塊可根據不同需要分層次培訓,其培訓方式根據學員的具體情況可以是短期培訓、季節性培訓、長期培訓,也可是遠程教育培訓、委托高校培訓和出國培訓。

4.4設施農業技術培訓的資源整合利用

目前,承擔農民培訓的機構及培訓項目多而散,設施農業既然是今后農業的發展方向,完全可以對現有培訓機構和培訓項目進行整合,以滿足設施農業發展的需要。筆者認為,一是可在各類職業學校,中設置有關設施農業課程,為學生畢業后從事設施農業建設打下基礎;二是利用現有的教育培訓項目,如“陽光工程”、“后備勞動力培訓”、“農業創業”培訓等,其項目內容可向設施農業傾斜,讓那些有條件、有意愿為設施農業服務的青壯年農民有機會接受再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設施農業的發展培養技術人才和創業人才。三是利用相關政府部門如文化、宣傳、廣電等單位送科技、文化、衛生、法律知識下鄉活動,以及各類專題教育活動,開展設施農業的培訓工作。四是政府、集體和個人出資,將有一定文化科技素質、又有設施農業技術基礎的人員送到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國外進行重點培養,使之成為杭州市發展設施農業的領軍人物。

農業培訓范文第2篇

一、學員對農民接受創業培訓的看法

根據調查統計,參訓學員中只有23%在創業前參加過創業培訓,其余77%都是在參加農業創業培訓后才創業的,這充分說明了培訓的重要性。240名被調查學員中,25人非常了解創業培訓,128人基本了解,87人只是聽說過,這說明了創業培訓的宣傳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而這些了解創業培訓的學員中94%都認為農業創業培訓很有必要。另外,99.6%的學員認為現代農業新技術重要,82.5%的學員認為創業政策和創業理論與技巧很重要;在對創業培訓感興趣環節的調查中發現84.6%的學員對創業理論和技術培訓感興趣;74.2%的學員對實習實踐感興趣;78.3%的學員對市場考察感興趣;而創業設計、創業項目的選擇和跟蹤服務的感興趣度分別為:32.5%、45.8%和34.6%,這說明了我們制定的創業培訓方案很符合農民的創業需求;分析“創業設計”的感興趣度較低的原因是農民整體文化程度不高,而農民創業項目的選擇受地理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創業。在對國家創業培訓政策、培訓內容以及培訓中的理論培訓環節、實習實踐環節、市場考察環節、創業設計環節和跟蹤服務等環節的調查統計顯示,學員的滿意度均達到92%以上(包括滿意和非常滿意)。這說明國家的創業培訓政策、培訓內容以及培訓中的各個環節的設計符合參訓學員的意愿,得到了學員的肯定。

二、農民參訓后的創業成效

(一)激發了學員的創業激情,帶動了一方群眾,提高了農民收入如,2010年學員馬方,學習期間對養羊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結業后結合桐柏多山、植被豐富的特點,開始大規模養羊。截止到2013年,養殖場已經發展到500只山羊的規模,以銷售肉羊和種羊為主,年銷售額達20~30萬元。

(二)開闊了學員的創業思路如,2011年第二期農業創業培訓園藝班學員李紹春。通過學習,把原來的林果單一種植模式改變為現在的林果和蔬菜立體種植模式,該模式為“核桃+花生+甘藍+土雞”的種植模式,前4年采用核桃+花生+甘藍的模式,5年后花生和甘藍不能種時,采用核桃土雞的模式。該模式目前正處于大規模推廣階段,現已推廣種植面積2000畝,平均每畝年收益在1萬元左右,是傳統種植模式畝收入的3倍左右。該模式充分利用了空間差和時間差,進行間作套種,立體種植,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及畝效益。

(三)樹立了一批創業典型徐青荷,從上世紀90年代60畝花卉苗木起步,經過10多年滾動發展,面積達到1600畝,引進國內、外優良品種110多個,規模躍居鎮平縣第一、南陽市十強。她創辦的群星園藝苗木有限公司,2010年10月被省林業廳授予“全省首批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稱號。

三、影響農民創業的因素

(一)政府對農民創業應采取的措施由圖3可以看出,創業知識和技能培訓是政府對農民創業最應采取的措施,其次是資金的支持。這充分說明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相關部門應加大創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力度,同時也要制定相關政策,使農民在創業過程中享受一定的優惠和優先權。

(二)影響農民創業的因素對圖4、圖5分析可知,制約農民創業最主要的自身因素是創業知識和技能,其次是信心和勇氣;而外部因素最主要的是資金,其次為技術和國家政策。

四、提高農業創業培訓成效的方法

(一)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從以上統計分析可以看出,63.7%的學員希望有相關的政策和制度保障,70%的學員認為國家政策制約著創業激情,74.2%的學員希望政府能給予資金支持。這充分說明了農民對政府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同時要通過相關平臺介紹成功案例,增強學員的創業信心與勇氣,促使農民積極創業。

農業培訓范文第3篇

正值全市上下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之際,我委“機關建設年”活動深入推進的關鍵時期,受省人社廳、省農委委托,由市人社局和市農委聯合承辦的“市現代農業人才”培訓班今天正式開班,這對于提高農業農村人才的生產技能,推動我市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具有重要意義。在此,我代表市農委向培訓班的開班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前來授課的專家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參加學習培訓的各位學員表示誠摯的問候!

近年來,黨和國家逐年加大對農業農村人才的培養力度,先后制定出臺了《2010-2020年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實施方案》等,重點扶持培養農業科研杰出人才、有突出貢獻的農業技術推廣人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農村生產能手、農村經紀人等5類農業科研、推廣、經營人才,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堅強人才保證和廣泛智力支持。本期培訓班就是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規劃精神,對我市農業農村人才的一次培訓會。

近年來,我市農業以促進農民收入為核心,創新機制,完善政策,加快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取得了顯著成效。2010年小麥單產水平居全省第二,規模養殖比重高出全省20個百分點,生豬養殖代表著省最高水平,菜籃子工作在全省的綜合考評中連續多年居于首位,農業產業化綜合考評全省第四,農村人才培訓、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等工作居于全省先進行列。特別是食品工業發展勢頭較好,2010年完成產值近120億元,躋身全市第二大產業;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337元,連續兩年超過全省平均水平。這些成績的取得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農業農村人才發揮了積極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座的發揮了骨干帶頭作用。人才是強國之本,農業農村人才是強農之本。當前,我市農村發展已經進入了新階段,新的形勢、新的目標、新的任務,對我們的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流的隊伍、一流的人才,是我市農村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和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不可缺少的決定性因素。本期培訓班的目的就是不斷加大農業農村人才的培養力度,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幫助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

農業培訓范文第4篇

一、指導思想和原則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2013年農業產業化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產品增強竟爭力為核心,以我鄉現還有農用地的農民和村(居)組干部為培訓對象,充分利用各種科技培訓資源,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農業科技培訓,大力普及農村、農業適用技術,不斷提高現有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加快科技進步與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提高本鄉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

(二)基本原則

1、分類、分期培訓原則。以從事食用菌、種植、養殖戶、設施菜、經果林的農戶及社區兩委成員(含居民組長)等為培訓對象,按照季節農時,產業、經濟發展程度,采取形式多樣、內容各異的分類、分期進行培訓。

2、服務產業原則。立足于本鄉農業發展現狀,以產業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致富為目標,圍繞優勢產業及特色農業開展培訓,為本鄉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經營服務。

3、注重實效原則。緊密結合農業生產時節和農民生產需求,開展靈活多樣、不同形式的技術培訓,使農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學了能用,用能致富。典型案例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利用各種形式傳播農業科技知識。

4、創新機制原則。按照本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計劃要求,對現有農業產業進行科技整合,使新的機制在農民科技培訓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健全農業科技培訓管理制度,創新培訓模式,充分利用課堂教育、現場教育、現代遠程教育等手段,努力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

二、目標、內容及培訓計劃

(一)目標

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組織本鄉參培農民在科技人員的引導下,深入農業科技示范戶、養殖示范戶。到田間地頭,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示范推廣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培育和增加一批思想觀念新、生產技能好、既懂經營又善于管理的農業生產經營管理者和農業科技示范戶,帶動其他農戶增收致富;構建政府組織推動,市場機制引導,農業部門帶動,專業技術人員、農業科技示范戶的生產經營管理者和農戶互動的新型農業科技網絡,為本鄉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協調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二)內容及計劃

1、本鄉計劃本年度按季節農時舉辦培訓班四期,每期接納參培對象600人,擬定培訓時間和內容:

第一期:2013年11月—2015年1月,培訓內容:糧食作物栽培、食用菌生產。

第二期:2015年2月----4月,培訓內容:大棚蔬菜種植、板栗種植、蘋果栽培。

第三期:2015年5月---7月,培訓內容:設施菜種植、實用農機操作。

第四期:2015年8月----10日,培訓內容:設施園藝、大田作物調整、畜牧養殖。

農業培訓范文第5篇

一、加強效能建設,提升服務水平

1,貫徹落實中央惠農整策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認識,確保糧食生產穩步推進,制定工作方案,進行工作考核,真正為農辦事,辦好事。

2,積極參加業務培訓,提高服務能力除參加農委統一組織的高水平培訓外,我們還利用光盤、上網、以會代訓等方式,獲取新知識,充實頭腦,并經常深入田間與實踐相結合,快速提升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為農辦成事。

二、任務明確,服務到位

在各項工作中做到分工負責,責任到人,確保有始有終,順利完成任務。

3,抗旱魔,奪豐收從去年11月中旬旱情剛開始顯現到2月中旬抗旱結束,全站同志認真調查、指導,積極當好黨委參謀,在各自承包的范圍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盡一切力量打好抗旱硬仗。由于行動及時,措施得力,中后期又加強了田管,小麥仍獲得豐收。

4,科技入戶工作扎實有序當前科技入戶仍是推廣農業技術最有效的方法,站長負責科技入戶工作的實施,制定入戶工作計劃和技術指導方案,承包30個科技示范戶的指導工作,其它同志分別承包30個—20個示范戶的指導工作。三個同志對各自工作和示范戶負全責,確保技術到位,讓群眾滿意。認真做好苗情、墑情、病蟲情的調查,做到了適期播種、及時抗旱澆水、及時追肥、加強管理。示范戶小麥平均單產550公斤以上,輻射戶小麥平均單產530公斤以上,真正讓群眾受益。

5,順利完成高產攻關任務我場實施小麥高產攻關3萬畝,其中1萬畝是農業部高產創建示范片。對此,我站高度重視,集中力量抓好高產攻關示范,提高認識,認真操作,做好服務,統一品種、統一機耕、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田管、統一收獲。召開培訓會5次,發放明白紙4000份,每月調查“三情”2—3次,及時決策并落實措施。在大旱之年,3萬畝高產攻關田平均單產551公斤,農業部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平均單產561公斤,超高產試驗田畝產659.2公斤,6月2日順利通過農業部專家組的驗收。

6,積極配合新型農民培訓項目的落實我場今年有縣農技中心和農機校的培訓項目。為此,我們認真組織,做好宣傳,搞好服務,及時反饋各種信息,幫助群眾解決難題,爭取上級部門在我場落實惠農政策,協調關系,解決問題,使培訓項目能夠順利實施。

7,良種補貼工作順利進行按上級要求做好玉米、水稻、小麥、棉花良種補貼的全覆蓋宣傳工作,落實面積,認真操作,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8,測土配方施肥進一步擴大規模在小麥完成測土配方施肥3萬畝的基礎上,又推廣玉米配方施肥8000畝,5月26日,省對測土配方施肥工作進行了項目驗收。

9,做好各項實驗及統計工作糧豐工程安排的引智項目,按要求認真記錄,科學反饋各種信息;百畝超高產試驗田達到實驗目的;做好小麥生產成本調查、種植業結構調整及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統計和上報等。

三、統籌兼顧,完成農業相關任務

10,水利工作春季做好農田基礎設施的調查和規劃,及時上表,為下步實施治理打下基礎;夏季做好防汛準備。

11,林業生產完成春季植樹造林任務,并及時用纏樹環的方法防治草履蚧上樹危害,全縣春季林業工作現場會在我場召開。

12,農機工作安全生產宣傳到位,沒有出現任何事故,為農機戶、代辦駕駛證、行車證、跨區作業證等100多份,方便了廣大機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溪县| 温泉县| 呼和浩特市| 南阳市| 临泽县| 定兴县| 江西省| 离岛区| 丹东市| 阜阳市| 泰安市| 黎平县| 合作市| 马边| 凉城县| 浦东新区| 泰安市| 启东市| 大田县| 威海市| 新巴尔虎左旗| 舞钢市| 潢川县| 确山县| 衡东县| 临海市| 嘉定区| 高邮市| 盱眙县| 澜沧| 大邑县| 汶上县| 稷山县| 大厂| 从江县| 舟曲县| 东山县| 浑源县| 永平县| 通城县| 怀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