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2018免费版2019,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微博信息

微博信息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微博信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微博信息

微博信息范文第1篇

關鍵詞:微博;傳播信息;個人信息保護

微博(MicroBlog),即微博客的簡稱,始源于美國的Twitter,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交換工具,用戶可以通過Web、WAP以及各種客戶端創建個人社區,通過手機、計算機向微博客信息。與傳統的博客相比,微博信息的傳播速度、互動程度都得到了極大提高,滿足了人們快餐式的文化消費需求,符合快節奏生活的時代特點。微博作為信息化、網絡化時代的一種新生事物得到了廣泛使用,改變了已有的大眾傳播格局,并且在一些重大的突發事件報道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而受到越來越多行政部門、企業、公司等各行業以及個人的關注與應用,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分享信息的重要新媒體。

1個人信息保護面臨的新問題

微博的廣泛流行不僅導致個人信息呈爆炸式增長和信息潛在價值的驚人凸顯,而且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現實問題。(1)信息傳播廣,難以控制。微博信息傳播之快可以用秒來計算,用戶只需按動一個按鈕就可實現信息上傳,其內容就即時出現在網絡上。雖然一些微博經營者建立了網上個人隱私工具與平臺,設置了全部限制、全部允許或者部分限制的選項,并由用戶決定是否將信息公布于眾,但是仍改變不了個人信息被公開的事實。其一,除了信息主體之外的第三方可以瀏覽、復制、、傳播信息,不受信息主體的控制。其二,搜索引擎可以自動從網上收集信息,在對其進行組織和處理后編入索引,通過關鍵詞就能快速檢索到相關信息。其三,微博的優勢在于公眾參與感強、影響力大,但是這一優勢極端化之后也可能變成劣勢,導致事件的擴大化,對當事人造成的傷害也很大。(2)個人信息易暴露,威脅信息安全。當用戶使用微博時,商家可以毫不費力地收集用戶信息,并且這些信息被商業化地交易、買賣后,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其一,窄告。窄告就是“窄而告之”,目的在于為用戶提供與瀏覽內容相匹配的網絡廣告。為了實現精準化定向廣告的投放,窄告服務商會檢視用戶的消費傾向、購買習慣、個人喜好、網絡行為等信息。其二,網絡跟蹤軟件。為了了解用戶的活動,經營者會利用ElectronicFootprint、Cookies軟件跟蹤或檢測用戶的地理位置、操作系統,記錄用戶的登錄、瀏覽、消費習慣及個人信息等,并可能引發第三方的介入。其三,調查工具。微博開發了投票模塊,可做產品調查和企業市場調研。一些營銷機構利用投票模塊向用戶發放產品的問卷調查或者數據統計,或者使用用戶消費行為和貢獻行為產生的數據進行商業調查。(3)信息容易、刪除難。雖然微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內容的多少,但它給了使用者將所想、所拍的信息第一時間發到微博上去的自由。然而,這往往存在著不客觀、不完整,甚至誤報、失實的可能。雖然信息主體可以請求把信息刪除,但殊不知信息可能早就被復制匿名化了,無法實現真正的清除。當一件不公平事件得不到及時處理,不滿、憤怒的情緒一經在微博中復制、轉發后,就會迅速散播開來,個人就很容易陷入群體意見的漩渦,公眾辯論一旦極化成情緒化的激憤,勢必給社會或當事人帶來傷害。當信息永久存儲于網絡空間之后,隨時可能被人重新翻出以作為譴責的依據,那時再刪除微博來平息事態發展,往往事與愿違。

2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概念

目前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法律體系并不完整,因此對個人信息、信息主體、信息控制者的法定概念界定不明確。探討微博信息傳播中的個人信息保護,首先要明確以下概念。

2.1個人信息

個人信息是一個與個人數據、個人隱私、個人資料通用的概念。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指南》將個人信息定義為:“為信息系統所處理、與特定自然人相關、能夠單獨或通過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該特定自然人的計算機數據”[1]。筆者認為,在微博上與個人或者他人身體特征或身份有關的文字、圖表、聲像等均視為個人信息。從涵蓋的內容上看,個人信息不只是家庭私人信息,也包括個人所參與的各種活動,如工作關系、經濟、社會活動等;從表現形式看,個人信息不僅包括數字、文本,還可能是視頻、音頻、圖像等信息;從信息內容的產生方式看,個人信息不僅包括原生信息,如信息主體發表的評論、使用服務的日志數據等,還包括衍生信息,即他人采集信息主體遺留下的信息痕跡經過算法加工、聚合而成的系統的、有使用價值的信息;從信息的準確性來看,個人信息不僅包括真實準確的信息,還包括尚未證實的或者錯誤的信息。

2.2信息主體

歐洲議會和理事會在《關于個人數據處理中個人權利保護及促進個人數據自由流通條例草案》中對數據主體定義為:數據主體是指其身份可以直接或間接,特別是通過身份證號碼或者一個或多個與其身體、生理、精神、經濟、文化或社會身份有關的特殊因素來確定的自然人[2]。在微博上的文字、圖片等信息一旦能直接或間接識別信息的主體,該自然人即是信息主體。信息主體是個人信息的來源,法律應賦予信息主體對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權利,主要包括:知悉權,知悉收集的主體以及利用等有關事項;同意權,對信息的收集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表示;更正、刪除權,個人信息發生瑕疵或信息失效時,有權進行修改、更正、補充或刪除;安全保障權,上述各項權益受到侵害時,信息主體有權向管理部門投訴,并要求管理部門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個人信息安全。

2.3信息控制者

信息控制者是指單獨或與他人聯合決定個人數據的處理目的、條件和方法的自然人、法人、公共機構或其他實體[3]。在不同的環境中,與信息控制者相關的概念很多,比如信息持有者、收集者、經營者、處理者、使用者等。據此,微博經營者、用戶都可以成為信息控制者。信息控制者可以擁有個人信息,在個人信息保護中承擔主要責任,直接對信息主體負責。對于具有資金與技術優勢的經營者來說,他們當然地屬于信息控制者。當他們開發了微博平臺就意味著要對個人信息進行收集、存儲、加工、傳遞、處理等服務,這樣商家就可以利用用戶的信息尋找潛在客戶,從而有針對性地推銷廣告和營銷業務。就用戶而言,雖然一般都視為信息主體,但也有可能會發生以下情況,可能被視為適合的信息控制者,例如:當用戶被賦予了較大的自,將他人的個人信息在微博上;當用戶的行為超出個人或家庭之外,以單位名義信息;當用戶使用這一平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意思表示”。

2.4信息處理

信息處理是針對大量的、可能是雜亂無章的、難以理解的個人信息,利用計算機或者人工對各類型的信息進行處理。其過程包括對信息的采集、整理、鑒別、加工、存儲、檢索和利用等,或者其他使個人信息可被他人利用的方式披露、排列或者組合、更正、刪除等。微博上無論是經營者還是用戶凡參與他人個人信息進行以上操作的都屬于個人信息的處理范疇。

3微博信息傳播中的個人信息保護對策

基于上述個人信息相關概念的分析,為了用戶更好地利用微博信息傳播平臺,應當采取符合微博特點的個人信息保護對策。

3.1立法保障

法律是保護個人信息最根本的手段。我國直接對個人信息加以保護的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的數量相當有限,有關打擊泄露或非法獲取個人信息的違法犯罪行為散見在我國《憲法》《侵權責任法》《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中。這些法律文件對于在微博環境下出現的許多具有全新特點的違法行為則無能為力,缺乏可操作性,已無法有效地保護信息主體的權利。顯然,為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完善國家法律制度勢在必行。我國可以借鑒國外特別是歐盟等國家的法律準則、規則對我國的個人信息保護條例從民法、刑法上進行進一步的完善。2005年我國啟動了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立法程序,理論界也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與印證,并提出了一些立法建議稿,較為有影響的是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周漢華受國務院信息辦委托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以此為基礎,相信我國的個人信息法律保護體系也會逐漸建立并愈加完善。

3.2用戶自我保護

微博信息范文第2篇

Abstract: As a new social media, Micro Blog has been loved by a wide range of users. But toda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s quickly and is eliminated constantly, " the service and products of the competitor can be transferred by a gently click of the mouse ", and

" there are too much products and service with the same quality and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fierce", how to keep the loyalty degrees of the users and upgrade their stick degrees to inspire the continuous using behavior of the users are the key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cro Blog. Combined with the related analysis of the users of Micro Blog information spreading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from the content building, this article proposes several strategies, hoping to better promote the information spreading by using Micro Blog of the users.

關鍵詞: 微博;信息傳播;內容建設;策略研究

Key words: Micro Blog;information spreading;content building;strategy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G35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05-0291-02

1 概述

微博作為一個新興的社交媒體,已經得到廣泛用戶的喜愛。但在信息技術發展迅速且不斷遭遇被淘汰的今天,如何保持用戶的忠誠度并提升用戶的粘度以激發用戶的持續使用行為是決定微博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以新浪微博為例。雖然各種統計數據均表明其擁有數量巨大的注冊用戶數,但也有數據表明微博用戶數已漸趨飽和。而在諸多注冊用戶中,真正活躍的用戶數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高。通常來說,大部分用戶在經歷一個使用微博新鮮期之后,會選擇沉默甚至是不再使用微博,最終成為“游民型用戶”;也有一部分用戶只是偶爾登錄微博,瀏覽式地使用微博,并在猶豫要不要繼續使用;只有少部分用戶會持續地使用,并成為微博的忠誠用戶。而正是這部分用戶的存在以及對微博的持續共享才使得微博得以良好地運轉。那么,如何保持這部分忠誠用戶,并不斷吸引新的用戶呢?

目前,已有微博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有:

①雖然平臺擁有數量巨大的信息量,但信息的質量似乎沒有改進;同時也充斥著大量重復信息和虛假信息。例如,經常發生的情形是,當用戶在瀏覽自己的微博主頁時,會閱讀到很多次同一條微博信息,因為這一微博信息經該用戶的多個粉絲轉發;又如,“金庸去世”這一虛假信息的瘋狂且迅速轉發。

②普通用戶的信息經常被淹沒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由于微博平臺上擁有很多名人用戶,而這些用戶借助其現實中的影響力往往擁有很多粉絲,這種情形下,他們的微博信息經常在短時間內就得到大量的轉發或評論。而對于大多數的普通用戶來說,其擁有的粉絲數非常有限,而其的微博內容也經常被湮沒地“無影無蹤”。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普通用戶影響力的提升,進而降低其通過使用微博而形成的沉浸感或用戶體驗。

③“僵尸粉”大量出現,導致用戶受到不必要的干擾。“僵尸粉”是假粉絲,就如垃圾郵件一樣。這些微博賬號從不微博,只是存在一個虛假的賬號,但卻被人利用來幫助自我提升影響力或名氣,造成一種虛假的現象。而對于有效的信息傳播行為來說,“僵尸粉”的存在無疑成為一個重要的阻礙因素。因為用戶的微博內容大部分依靠自己的粉絲來進行傳播,而僵死粉絲并不會傳播信息,因此信息傳播到這些賬號中也就被迫中斷。

④微博作為一個社交平臺,如何更好地幫助用戶來維持其社交網絡是一個值得持續關注的議題。在微博平臺中,某用戶關注他人不需要經過任何認證,直接點擊“關注”就可成為這一用戶的粉絲。但在諸多的粉絲中,很有可能被關注的用戶并不認識多少,這樣就造成互動上的難題。這些粉絲是否和自己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是否會參與共同的話題討論?如何與這些粉絲產生更多的有效互動以增強用戶使用微博的更好體驗和愉悅感,這些對現有的微博用戶來說還不能夠完全達成。

考慮到上述問題,同時結合微博信息傳播行為的用戶及其影響因素的相關分析結果,這里從內容建設著手,提出幾點策略(如圖1所示),期望能夠更好地促進用戶使用微博進行有效的信息傳播行為。

2 內容建設是根本

內容建設是微博平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內容建設的對象涉及到已有的微博內容和亟待產生的新內容。針對不同的對象,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對于已經存在的微博內容,需要對其進行引導,以便形成有效的信息流;而對于亟待產生的新內容,則需要激發用戶來生成,并引導其生成高質量的內容。

2.1 引導有效的信息流

微博平臺上產生的通常都是海量的、碎片化的信息,這很容易導致信息的無序,而造成信息利用的低效率。一方面,微博平臺上存儲有大量信息;另一方面,用戶的信息需求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例如,當用戶利用新浪微博的“微博搜索”功能搜尋有關“北京小吃”的相關信息時,共出現“3,481,179”個結果;當瀏覽所檢索出的結果時,發現只要是微博內容中出現了“北京小吃”的微博,都一一呈現出來。這就給用戶造成一種“混亂”,因為信息量太多太雜,給用戶造成無從選擇的感覺。

對信息流進行有效的引導則有助于改善這一問題。引導有效的信息流的目標在于“使合適的信息在合適的時間推送給合適的用戶”。微博服務提供商需要采取一定的技術手段,實現信息的綜合化或整合化,使用戶搜尋的信息能夠更加濃縮且有質量。即,當用戶需要某一主題的信息時,能夠按照相關性程度將信息呈現給用戶。這可以通過一定的排序算法來最終實現。另一方面,可以考慮對平臺上的信息進行有效地分類。目前微博平臺的信息雖然按照一定的類別進行了歸類,但可以發現,這些類別交叉程度很高。此外,信息的質量良莠不齊。這些都將影響用戶對信息性收益方面的要求。

因此,注重對信息流的有效引導將有助于改善微博的內容建設。而當信息流得以有效引導時,可以更好地促進用戶之間的互動。此時,用戶能夠就所搜索的信息與所呈現出來的信息最相關者進行深入交流,這不僅可以促進用戶之間相互的情感認知,也可以進一步使其建立起共享的情感連接,并提升用戶的體驗,從而增強用戶的使用愉悅感。此外,也有助于提升用戶的社交性收益。

2.2 激發高質量的用戶生成內容

社交媒體的存在和發展主要依靠大量用戶的用戶生成內容。用戶生成內容是Web2.0時代互聯網的特色,即內容由草根用戶自主生產和消費,且具有長尾效應。互聯網上聚集著上億的萬民,每個用戶只要創造一條信息,則將產生海量的信息。但問題是,用戶生成內容的質量往往沒有保障。那么,激發用戶產生高質量的內容就成為關鍵。

一方面,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促進用戶微博或評論微博,即產生自己的想法、感受等。如設立一些榮譽勛章,當用戶達成某些任務時,就為其頒布這些勛章,以便提升用戶的成員身份感和影響力。進一步,可根據不同的用戶類型,采取不同的獎勵方案。例如,對于注重娛樂性收益的用戶來說,當其貢獻了較多的內容時,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提升其愉悅感,如讓其免費使用某一新型的服務或應用等;對于注重心理性收益中的影響力的用戶來說,可以將其貢獻公布在微博平臺上,讓更多的用戶知曉。

另一方面,根據用戶搜索的潛在統計分析,揭示某一階段內用戶的信息搜尋興趣與關注點。進一步,當用戶登錄其微博主頁時,可以出現一定的字樣引導其發表相關主題的微博,如“#你好,明天#”、“#北京最佳小吃#”等主題。這將無形中引導用戶朝向這一主題去思考,并寫下自己的感想,這就有點類似于命題作文式的引導。

此外,借助微博的名人效應,可有意識地讓名人就有關熱門話題進行評論,在此基礎上,通過其大量的粉絲進行傳播,并借此引導粉絲用戶們的生成內容的欲望。而針對高質量的微博內容,微博服務提供商可進行額外的獎勵。而考慮到微博中海量的信息量,采取類似維基百科的“內容審核機制”來對微博內容進行一定的審核,以保證其質量,也值得進一步的考慮。

對高質量用戶生成內容的鼓勵與獎勵可以為多個主體帶來收益。對微博服務提供商來說,其所擁有的信息量增加了,且保證了質量,這將幫助其吸引更多的用戶加入,并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對做出貢獻的用戶來說,自我生產信息并得到服務提供商的獎勵將帶給其更大的影響力,也讓其感覺到更強烈的成員身份感,同時能夠使其更容易沉浸到微博平臺中進行貢獻。此外,部分用戶可能會從中體會到樂趣,進而提升其愉悅感。而這些都將促使用戶成為微博平臺更忠誠的用戶,并持續地使用該平臺。

3 小結

本文主要闡述了促進微博信息傳播的策略。首先,分析了微博信息傳播行為中存在的四個主要問題,涉及:雖然平臺擁有數量巨大的信息量,但信息的質量似乎沒有改進,同時也充斥著大量重復信息和虛假信息;普通用戶的信息經常被淹沒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僵尸粉絲”大量出現,導致用戶受到不必要的干擾;如何更好地幫助用戶來維持其社交網絡。進一步,結合針對用戶信息傳播行為中用戶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結論,本文從內容建設和技術保證兩個方面提出了幾點策略,認為內容建設是根本,技術保證是硬支撐;涉及的內容建設策略則是:引導有效的信息流,激發高質量的用戶生成內容。

參考文獻:

[1]劉行軍,王偉軍.微博用戶類型及行為特征的實證分析 ――基于信息傳播行為視角[J].情報科學,2014(9):130-136.

[2]劉行軍.微博用戶及其信息傳播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3]劉行軍,王偉軍.微博信息傳播影響因素的探索性分析[J]. 理論月刊,2014,1:148-153.

[4]周倩.數據挖掘在圖書館用戶資源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 圖書情報知識,2006(9):87-90.

微博信息范文第3篇

摘要:文章主要采用網絡調研法,通過瀏覽各高校圖書館微博和微信,查看其的相關數據,對其信息推送能力進行調研,探究微博與微信在圖書館公眾形象建立方面起到的作用,提出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應對策略,為高校圖書館強化閱讀推廣能力提供參考。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4)08-0061-03

進入互聯網時代,人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發生了重大的改變。隨著微博和微信等應用軟件的普及,不少高校圖書館也紛紛開通微博和微信公眾平臺開展讀者服務。因為微博和微信公眾平臺注冊門檻低、操作簡單,所以龐大的微博和微信用戶群使網絡推廣越來越被人們看好。但這其中也存在諸多問題:有些用戶注冊的是圖書館機構但并沒有發表圖書館相關信息,有的僅僅注冊個名字就不再發信息,有的甚至連頭像都沒有,讓人真假難辨。筆者此次調研對象為針對圖書館認證微博和微信。

微信公眾平臺認證條件之一就是需要有新浪微博或者騰訊微博的認證微博賬號。筆者于2013年9月17日,以“圖書館”為關鍵字對微信公眾賬號進行檢索,剔除沒有認證和非高校圖書館機構的用戶,共檢索到五家經過微博和微信雙重認證的高校圖書館,并針對其微博、微信信息具體情況進行研究。

1調查情況及分析

1.1五家圖書館認證微博、微信服務的基本情況

1.1.2開通微博、微信服務平臺的時間。我國圖書館最早注冊微博的是重慶大學圖書館,并于2009年11月11日了第一條博文[6]。這五家圖書館中開通微博最早的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圖書館,比最早開通微博的重慶大學圖書館落后了一年多。2011年是高校圖書館開通微博的高峰期[7],有四家圖書館開通微博,2013年開通的有1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圖書館是我國第一家開通認證微信公眾平臺的高校圖書館,2012年開通認證微信的有兩家,2013年有3家(截至2013年9月17日)。被調研的5家圖書館開微博時間都不算早,但是當微信公眾平臺來臨的時候,它們積極探索如何使用這一新型即時通訊服務更好地為讀者提供服務。

1.1.3信息的數量和頻率不同。和微博相比,各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每個月發送的微信數量差別不大,都在5條左右。5家圖書館中有4家發微博的頻率都不同程度地高于發微信的頻率,追其原因:每天微博發送沒有次數限制,而微信公眾平臺有每天只能群發一條的限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圖書館微信發送頻率是微博的10倍,但是其微博“二外圖書館”沒有正常運行。

1.1.4圖書館主頁給予推薦。圖書館主頁是圖書館網站的門面,也是圖書館用戶訪問網站資源的窗口,用戶訪問量大。筆者查看的5個樣本圖書館中,有3個在圖書館主頁顯著位置提供了該圖書館微博或微信公眾平臺的二維碼。只要用戶用智能手機掃描一下二維碼,便可輕松加入該圖書館微博或微信公眾平臺。主頁推薦將顯著提升讀者的關注率。

劉靜:高校圖書館微博和微信公眾平臺信息推送研究*劉靜:高校圖書館微博和微信公眾平臺信息推送研究*1.1.5微博、微信相互提及,互相推薦。因微信公眾平臺認證需提供微博認證,這五家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都顯示微博認證資料,并可直接鏈接到微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在其微信公眾平臺功能欄專門注明:如有問題咨詢請反映至新浪微博:http:///u/1656507732。可見其運營精力的重點在新浪微博。這五家圖書館均在微博里發博文告訴讀者該館開通官方微信,并給出了二維碼,以方便讀者加入。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將“官方微信”的信息在微博中置頂,便于讀者發現;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圖書館將官方微信的二維碼直接放在其微博首頁。

1.2五家圖書館微信服務平臺第一次的內容

1.3五家圖書館微博、微信服務平臺內容對比

微博內容與圖書館工作、圖書館事業、閱讀等相關。微信公眾平臺上的信息85%以上和其微博內容重疊。由于微信公眾平臺有每天群發一條的限制,因此,微信公眾平臺上的內容相對來講更加簡精。從內容的數量和質量上來看,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更像一個精簡版的微博。

以南京大學圖書館6月份在新浪微博和微信公眾平臺的信息為例,該館在新浪官方微博上共16條信息,其中通知公告6條,數據庫講座和推廣9條,微博轉發互動1條;微信公眾平臺上共發11條信息,其中通知公告類5條,數據庫講座和推廣6條,內容和新浪微博完全相同。目前來看,南京大學圖書館的新浪微博和微信公眾平臺內容差別不大。

2基于信息現狀的研究分析

2.1微信平臺更利于線下活動

高校圖書館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平臺,在這里圖書館和用戶關系是對等的、私密的“點對點”的傳播。這跟高校圖書館新浪官方微博有很大不同,新浪微博采用的是“點對面”的傳播形式。圖書館應利用微信公眾平臺 “點對點”的傳播模式,鼓勵用戶主動反饋信息,并及時作出反應。

2.2微博用戶反饋信息私密性較弱

微信的聽眾較微博的聽眾有更高的忠實度。新浪微博中,僵尸粉絲和無關粉絲占到很大的比重,而微信的用戶卻一定是真實的、私密的、有價值的。微信服務平臺為用戶提供的是一個可供判斷的平臺:好的留下,不好的剔除。這是由用戶自己決定的。閱讀推廣源于用戶的需要,如果信息過于頻繁或者內容不夠專精,會給用戶造成反感,甚至被用戶取消關注。因微博反饋信息私密性較弱,用戶可以轉發或評論圖書館的消息,卻很少主動向圖書館反饋相關信息。

2.3微信信息推送即時性強

在微信上,用戶只要選擇關注該高校圖書館,并且打開接收消息,微信公眾平臺上的信息就會出現在用戶眼前。這跟微博不同,即便用戶在微博中關注了該圖書館,如果沒有在對應的時間更新消息,則有可能錯過這條消息。在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的微信都很“精致”,目的是減少對用戶的騷擾;在內容的選擇上,多數是有價值的信息,比如:重大節日的新書閱讀活動信息,某專業特有的到書消息等。

3從微博、微信相關信息得到的啟示

3.1微博微信正改變人們獲取信息的習慣

作為一個成長最快的軟件,微信正改變著人們的通訊習慣和社交習慣。之所以能帶來這種改變,是因為微信抓住了人們快節奏網絡時代的生活特點。高校圖書館在網絡推廣的過程中,能夠為平臺創造大量優質內容,但受平臺服務規則的局限,信息推送次數較少,規則有待細化。

3.2微信更方便圖書館線下閱讀推廣活動

圖書館官方微信要讓用戶找到你,而不是你主動地把閱讀推廣給用戶。理由很簡單,微信公眾號更適合線下,更適合實體行業。圖書館官方微信和微博并不構成直接競爭,因為用戶群完全不同,屬于差異化。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戰略目標,應該是以更加專精的用戶群、更加低廉的成本、更加健康的內容取代傳統圖書館閱讀推廣。

3.3了解和掌握網絡公眾服務平臺的本質

從信息發送量和信息發送范圍來看,無疑是微博這份“報紙”更大。微信平臺存在的意義是讓用戶在看附近人信息的同時,也看到附近圖書館的信息,從而獲得最新的資訊。微信用戶更想看到的是本地服務類信息(實體),不存在一個人訂閱大量公眾號的情況。如果圖書館的信息過于頻繁,或者內容不夠專精,那么,圖書館官方微信會被用戶毫不猶豫地取消關注。

參考文獻:

[1]二外圖書館的微博[EB/OL].[2013-9-10].http:///bisulibrary.

[2]昆明理工大學圖書館的微博[EB/OL].[2013-9-10].http:///kmustlib.

[3]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圖書館的微博[EB/OL].[2013-9-10].http:///lixinlib.

[4]南京大學圖書館的微博[EB/OL].[2013-9-10].http:///njulibrary.

[5]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的微博[EB/OL].[2013-9-10].http:///tsgruc.

[6]鄭滿生.3G時代圖書館的微博應用現狀及發展建議[J].圖書館,2013(1):119.

微博信息范文第4篇

本報訊北京市四部門昨天首推《北京市微博客發展管理若干規定》,北京市互聯網宣傳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佟力強解釋說,真實身份信息只用于后臺注冊,前臺發言則可以繼續使用匿名,也就是“后臺實名、前臺自愿”,因此不會影響用戶的微博體現。

-官方

新規不影響用戶瀏覽微博

北京市互聯網宣傳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佟力強解釋說,真實身份信息只用于后臺注冊,前臺發言則可以繼續使用匿名,也就是“后臺實名、前臺自愿”,因此不會影響用戶的微博體現。對使用微博客瀏覽信息的用戶,則沒有限制性規定。對于一些網民關于個人信息安全的擔心,佟力強表示,北京市明確要求網站建立健全用戶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障用戶信息安全,嚴禁泄露用戶信息,并落實技術安全防控措施。

-專家

微博實名可杜絕僵尸粉

行業專家分析認為:微博實名基本上杜絕了僵尸粉問題,可以讓微博媒體功能發揮得更好,即通過真實粉絲數量判斷媒體品質好壞,可以降低惡劣營銷發生頻率。另外微博實名可能對社交功能有影響,但影響有限,但對微博營銷功能、開放平臺均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業界

全力推進真實身份信息注冊

新浪、搜狐等多家微博運營商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微博實名注冊對于遏制虛假和有害信息通過微博傳播、營造誠信健康的網絡環境將產生積極效果,對新規定實施后微博業務的發展充滿信心。

“用戶真實身份信息注冊是社交網絡的大趨勢,是非常好的一個政策。”新浪副總裁、微博事業部總經理彭少彬昨日接受采訪時稱,新浪將積極響應政府的新規定,全力推進用戶真實身份信息注冊政策,“我們一直都在致力于這方面的工作,在產品功能和機制方面積極引導用戶去使用真實身份信息認證。”

對于網民關注的個人隱私保護問題,新浪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此前新浪微博推出的名人認證也需要用戶提供身份證復印件、手機號碼等真實信息,但并未發生泄露情況。新規定所提出的微博實名制,肯定不會跟名人認證等方式一樣,“我們會等待政府部門的相關實施細則,按照具體要求來實施。”

搜狐公司市場部微博運營總監劉鑫智表示,搜狐將通過技術和產品的完善,保證用戶的微博體驗不受影響。他說:“實名注冊將有效減少微博上不負責任的和有害的信息,對用戶的交流溝通將更有實際意義,長期來看對微博發展是有益的。”

“我最近微博用得越來越少了,就是因為在匿名的情況下,微博上的口水,甚至人身攻擊的情況越來越多,微博作為一個優質媒介的價值在減弱。”作為微博運營商的鳳凰網首席執行官劉爽告訴記者,新規定的出臺將對微博媒體信息品質化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正面作用,從而使微博重新回歸到優質媒介,“因為政府部門的規定將有助于網民對自己言行更負責任,有助于大家更講誠信。”

-微博用戶

理性看待真實身份信息認證

微博信息范文第5篇

現象:喜歡“織圍脖”,愛到“被控制”

“今天,你織圍脖了嗎?”“當然,一共織了十幾條呢!”隨著微博的火爆流行,越來越多的人見面就聊起微博,并將書寫微博用諧音可愛地代稱為“織圍脖”。

微博就是微型博客、隨身博客。“微博控”則是指對微博極度喜愛、被微博“控制”的人。“控”字來自英語“complex”,即情結,極度喜歡的意思。

網友“土豆奶奶”解釋自己迷戀微博的原因:“打開微博后能看到各領域名家的妙手偶得及親身經驗分享,還有很多陌生人的不同心情的表達,此外還有最具時效性的一句話新聞及評論……我能從中學到很多。”

原因:信息焦慮癥

導致“微博控”

“我每天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微博看看,每天都要發10條以上微博,經常毫無原因地反復打開微博,反復刷新微博頁面。我是不是已經上癮,成‘微博控’了?”網友“毛妮兒”發出疑問。

我國于2008年11月8日出臺的《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標準》稱如果個人平均每天用于非工作學習目的連續上網超過6小時,且符合以下癥狀標準超過3個月,即為“網絡成癮”。主要表現為對網絡的使用有強烈的渴求或沖動感;減少或停止上網時會出現周身不適、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等反應。

同理,每日上微博6小時,且符合以上癥狀標準超過3個月,便為微博成癮,即“微博控”。

對此,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蔡旭蓮說:“現代社會每個社會成員都或多或少地產生了信息焦慮癥和信息依賴癥。傳播進入全媒體時代后,每個人都是傳播的參與者。過度沉迷于微博,可能導致個體社會功能缺失,個人與現實社會隔離,造成人際關系緊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左旗| 古丈县| 绥芬河市| 日照市| 芒康县| 陆河县| 镇康县| 伊春市| 堆龙德庆县| 孝感市| 喀喇| 阳信县| 定日县| 页游| 界首市| 防城港市| 克什克腾旗| 夏邑县| 金堂县| 长治市| 长丰县| 黔江区| 永平县| 阿克陶县| 长岭县| 龙井市| 神农架林区| 呈贡县| 波密县| 苍山县| 锡林郭勒盟| 青田县| 凤台县| 康乐县| 八宿县| 潜山县| 通道| 郯城县| 军事| 定边县| 五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