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態農業行業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化;發展;優勢
繼高新技術產業之后,文化創意產業這一理念的提出,被普遍認為是經濟發展的又一個強有力的增長點。目前,文化創意產業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受到了極大地關注,它不僅是文化產業的新發展,也是巨大經濟效益的現實體現。跟蹤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動向,深入研究它的發展態勢與規律,對于正在努力擺脫“世界工廠”地位、大力發展自主創新能力的中國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
1關于文化創意產業
1.1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提出
創意產業這一概念催化了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在世界上,英國是第一個政策性推動創意產業發展的國家。1998年英國政府出臺的《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中明確提出了“創意產業”這一概念:“所謂‘創意產業’是指那些源自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行業”。需要說明的是,創意產業雖然與文化產業有所區別,但又同文化產業密不可分,它是文化產業最核心的組成部分,也是未來文化產業發展的趨勢與主流方向。因此,在國內越來越多的學術文獻以及地方政府的文件中,出現了文化創意產業的提法,這一提法把文化產業和創意產業兩個概念匯集在一起,把更為廣闊的文化經濟活動也涵蓋其中,并將文化的創新精神與經濟發展融合起來。綜合來說,文化創意產業主要指在尊重知識產權的框架中,借助于現代高新科技,依靠創意工作者的智慧,對文化資源加以提升與再創造,生產出附加值更高產品,既能創造財富又可以振興文化的產業。
1.2文化創意產業的主要特征與分類
首先,它是文化的高度凝結。以文化與創意理念為根本的文化創意產品,與高新科技的應用緊密相關,從而體現出高度的知識性與智能化。如迪斯尼的動畫電影創作就是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技術與計算機3D技術相結合而完成的。其次,它是科技附加值的高度體現。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一個附加值很高的產業,科技和文化等隱性的附加值比例比普通的產品要高得多,在產業價值鏈中處于高端環節。第三,它是各種產業的高度融合。文化創意產業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與強大的輻射力,融合了經濟、文化、技術等多個領域。文化創意產業不但可以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還能夠深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使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得到提升。目前,在國內對文化創意產業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分類方法,對文化創意產業進行分類時基本上都是各地根據其產業優勢和發展需要來進行的。例如,上海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劃分為建筑設計創意、研發設計創意、文化傳媒創意、資訊策劃創意、時尚消費創意五大重點行業,涉及國民經濟統計中的38個中類行業,55個小類行業。北京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將文化創意產業的范疇涵蓋了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軟件網絡及計算機服務、廣告會展、藝術品交易、設計服務、旅游、休閑娛樂、其他輔助服務,包括6個中類行業和82個小類行業。
2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優勢
首先提出產業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詞的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邁克?波特,他在論文《國家競爭優勢》(《哈佛商業評論》1990年第2期)中提出:產業集群是指在特定區域中,具有競爭與合作關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相關產業的廠商及其他相關機構等組成的群體。集群化是產業呈現區域集聚發展的一種態勢,它具有其他單獨的產業形式無法比擬的群體競爭優勢和集聚發展的規模效益。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集群化已經成為國際上有競爭力的產業普遍采用的發展模式和發展潮流了。可以說,當今世界經濟的基本空間構架是由產業集群構成的。
文化創意產業作為產業集群的一個新成員,是指在一定的空間與時間內生存的由各種文化創意產業實體構成的空間聚合體。近年來,集群化發展逐漸成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本方式,而且這一趨勢發展迅猛,已經有相當數量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在一些城市出現。集群化生存有利于企業彼此協調、競爭,進而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對我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具有重要意義。具體來說,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產業集群的空間集聚優勢。一方面,不同文化創意產業實體存在于一個相對集中的區域,在共同利用公共基礎設施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基于質量基礎上的產品差異化也形成了產業集群價格競爭的優勢。另一方面,同一區域的文化創意產業更容易有共同的產業文化背景,這樣就可以把經濟網絡關系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在維持老客戶與發展新客戶上更具吸引力。而且,集群化發展還能使相關的產業顯現出生機勃勃的競爭力,促進知識和技術的創新和擴散,實現產業和產品創新等。2)合理利用資源,建立可持續的生態化發展機制。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戰略,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在世界范圍內的得到推行,在發達國家,產業的生態化發展已成了潮流,生態化發展的概念無論是在宏觀層次的國家產業發展的戰略選擇、管理立法,還是在微觀層面的企業生產技術改造、管理實踐,都是始終貫穿其中的主線。例如近些年生態旅游業與生態農業的勃興。人們借助生態化的產業發展,構筑起一種新型的產業模式,實現了經濟、社會、文化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與良性循環,是產業發展的高級形態。3)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得到了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就是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它也是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特征和實現途徑。這是一種新型的介于政府、市場與企業之間的社會經濟組織和企業發展平臺,能夠提供一系列創意企業所需要的管理支持和資源網絡,主要目的是幫助企業獨立運作并健康成長。一個優秀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可以成為一個城市的“名片”,對提升城市的軟實力和對外形象有巨大的作用。北京的798藝術區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它的存在與發展表明了北京作為世界之都的能力和潛力,是北京的城市名片和獨特的創意地標。4)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良性循環。首先,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化發展能促進創意氛圍的產生。在企業不斷使自己的產品具有差異性以符合不同消費者要求的背景下,集群內的企業競相追求文化創意的新穎、獨特、差異化,這種產品的差異化也使企業提高了競爭力,客觀上促進了創意氛圍的形成。其次,由于創意產業的集聚,集群內眾多的相關組織在產業上具有關聯性和互補性,形成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良好關系,可以使個人或企業的創意全面滲透到相關產品或產業中,也增強了整個集群及集群內的各個企業的競爭力。這是一種互動的關聯,在降低了企業的交易成本的基礎上,彼此相互影響,共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間的良性循環不間斷地進行下去,有利于形成集群內企業持續的創意動力。5)整合多重資源,實現文化創意的商業價值。文化創意產業所進行的文化創意活動具有原創性、個性化、多樣化的特點。只有做到生產、經營、營銷等產業系統內各環節相互配合,才能實現文化創意的經濟效益。因此,產業鏈上的每個人、每個企業都是不可缺少的環節與資源,相互之間的緊密聯系、無縫銜接是生存和成功的關鍵。創意人員的競爭與合作、供應商和制作商之間的信息交流、企業主體生產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基礎設施、金融等政府宏觀政策的支持都是需要整合在一起的資源,做到了這些,產業集群中創意價值的實現就成為水到渠成的事了。這對于創意產品的開發和文化創意的商業化、產業化是至關重要的。
3結論
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發展特征之一就是產業集群化發展,在依托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背景下,通過高新技術企業的支持、國際化的策劃推廣和信息咨詢等相關產業的關聯,文化創意產業在一定的地理范圍內集群發展,構成立體的多重交織的產業鏈條,對提高創新能力和經濟效益都具有實際意義。文化創意產業的集群化發展代表著一種新的空間經濟組織形式的形成,它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它不僅可以在文化產業整合、區域經濟發展與創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且也會為我國提高文化創意產業國際競爭力注入新的能量。
參考文獻:
[1] 張京成,李岱松,劉利永.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張京成.中國創意產業報告(2011)[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