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2018免费版2019,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初中歷史重大事件

初中歷史重大事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中歷史重大事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初中歷史重大事件范文第1篇

關鍵詞:水利工程;大壩基礎;關鍵技術

社會的高速發展推動著我國水利工程事業的良好發展,水利事業在發展中又推動者國民經濟的穩步提高,二者相輔相成的作用下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其大壩基礎處理關鍵技術的探討與應用備受廣大施工人員的關注,大壩基礎問題作為工程建設的核心,必須加強對其基礎問題的細化分析,并針對性的鉆研關鍵技術方案。

1大壩基礎的常見問題分析

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設中,工程建筑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必須要以良好的壩基作為基礎支撐。縱觀近幾年我國的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對壩基的穩定性掌控還較好,無論從穩定程度還是壩基自身的荷載力均滿足了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的相關標準要求。壩基巖石與混凝土重力大壩具有相一致的建設標準,受斷層的影響,其亦出現以下幾點常見的基礎問題:第一,在軟弱夾層中,其可受力程度與周邊的巖層相比較弱,多數為0.23-0.33之間,進而使得其實際可抗壓能力較低;第二,壩基的巖體滲透問題是影響壩體整個穩定性與安全性的重要問題之一,必須在此環節對其壩基進行控制,并將其中可能出現裂痕與滲漏的問題進行分析;第三,巖體的錯位現象。由于在大壩施工中壩體巖石的強度較大,一般很少出現巖體的錯位,但在兩岸的拱形的巖體中,由于其軟夾層相比中堅的較多,便容易出現錯位的問題[1]。

2基礎環節分析

2.1大壩基礎開挖方式的選擇

在對大壩基礎工作環節進行開完施工時,一定要確保開挖的方式呈現出臺階處理控制,并將其寬度與高度切實按照先關規定進行配比,并為其實現基礎開挖與對應的標準相匹配。在對壩基面進行上斜角進行控制,通常情況下,壩基基礎中關于基面的上斜角控制為7度左右,這種角度能夠最好的將壩體本身的穩定性得到控制,并為大壩安全建設提供給了更佳的保證。值得強調的時,在對大壩基礎的基面進行控制與建設處理工作時,一定要切實防止其建設中的巖石受到侵蝕,這種侵蝕更多的體現在霧化的環境下,其空氣中的水分對巖體的侵入,長期如此便會對壩基的巖體造成損害。為此,必須在施工中做好積極的防范工作,從而減少大壩基礎受外部環境的不良影響而降低建設質量。

2.2大壩基礎的開挖高度工程建設

在基坑的開挖工作中,需要將兩岸的高程壩的高度進行測量和把控,對其基巖施工性能等進行河床的改進,從而防止大壩基礎工程受到風蝕影響。在基坑的工程建設工作中,施工單位需要對巖體進行深入分析與選擇,切實保證巖體與實際施工建設的需求標準相一致,從而防止大壩穩定性的安全性得不到相應保證。大壩的巖體的選取盡可能選用巖性、完整性和風化厚度較好的巖體。對于河床開挖的高層上進行高度控制,通常為65米左右[2]。

3滲流問題分析

3.1防滲帷幕的設計工作

大壩基礎施工建設中必須要做好排水的處理施工工作,其對大壩實際功能性作用的劃分與實現起著積極的作用。為此,在基礎處理的關鍵技術分析中必須將防滲帷幕作為一項重點設計工作進行推進。通常情況下,排水系統需要在壩基上游的灌漿位廊道位置處進行安置,并對其具體的朝向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安排,其地下水位交接145m處時進行停止。在大壩基礎施工中,其防身帷幕的長度約為549m。

3.2設計方案的選取工作

滲透問題作為壩基的典型問題之一,不僅要將其危害程度引起足夠的重視,更要在設計中對其所設計的外界影響因素進行細化分析。在該問題的處理技術中,施工人員需要對滲透的量以及相關系數進行選取,實現軟弱夾層的合理控制。在大壩基礎河流的滲透問題中,其主要呈現出高出低、穩定性差、水頭高等特點,這些設計工作在實際操作中的復雜性較強,其本身的難度系數亦較大。為此,必須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對排水方案進行針對性的選擇的引用。

4特殊地基的新工藝分析

水林工程建設往往處于較為偏僻的地區,受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大,必須對一些地震區和風蝕地區等特殊地域進行細化分析,從而將大壩基礎工作處理好,保證工程建設的穩定性。

4.1關于透水層的防滲分析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其壩基的施工中會涉及到一些現場清理工作,例如地基施工中強透水層的清理工作。施工人員必須細化對砂石的與卵石的清理,從而確保在地基中填充物的純度,將混凝土與黏土填入到地基中去,從而形成截水墻。其次,需要借助鉆孔機對基體進行鉆孔,并將混凝土等原材料進行二次填充。最后,還需要運用灌漿注入技術將相關的防水化學原漿進行注入,從而既保證了水利工程大壩基礎的穩定性,又提升了其防水性和滲透性的控制[3]。

4.2軟夾層處理和壩基涌泉狀況處理控制

在工程建設的大壩基礎工作中,其軟土夾層的抗剪強度問題必須得到處理,由于軟土層的含水量與其它土層相比更多,加之其自身的透水性能不佳,便使得整個軟夾層的抗剪能力下降,嚴重影響了壩體的穩定性。為此,必須對軟夾層作出技術處理,其處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換土法。換土法比較適用于土層略薄的狀況下;第二,換水固結法。這種方法主要應用于軟土地基穩定性能較差的地點;第三,強夯法,這種方法比較適用于地基防滲工作使用范圍較廣的地方。此外,除了軟夾層處理問題,我們更好注重壩基涌泉問題的處理。壩基涌泉的危害程度要遠遠高于軟夾層處理問題,其能夠使得壩體整體的穩定性遭到破壞。為此,從將其對應的混凝土澆筑工作著手便十分重要,通常情況下,施工中需要借用一些能排則排,能堵便堵的方法對其進行控制。

初中歷史重大事件范文第2篇

【關鍵詞】“中國夢” 大眾傳媒 建構

一、研究緣起與價值

當今社會,受眾越來越依賴媒體獲取信息。然而,傳播媒介對外部世界的報道不是“鏡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種有目的的取舍活動。在“中國夢”的媒體呈現過程中,媒體報道的符號組合、內涵架構、意義賦予都為受眾關于“中國夢”的認知、認同與踐行提供了范式。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的選擇

本文選取新浪網搜索引擎收集的信息作為研究對象,原因如下:首先,樣本的易得性。如今網絡為檢索信息提供了便捷的路徑。其次,樣本的代表性。新浪網是全球最大的中文門戶網站,信源廣泛,種類繁多,權威性高。

(二)數據收集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內容分析法進行研究,數據收集時段定為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在新浪網上,間隔2天抽取一天,共抽取41天,再以“中國夢”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剔除重復、雷同的樣本,共收集到關于“中國夢”的有效報道樣本237份。

(三)類目建構

(1)報道類別:動態消息、經驗消息、述評消息、深度報道、其他。

(2)信息來源:政府官員、記者、專家學者、公民、評論員、其他。

(3)符號組合:文本、文本+圖片、視頻、其他。

(4)報道重心:“中國夢”的內涵與擴延架構、關于“中國夢”的評價與影響、推進“中國夢”的路徑、其他。

三、研究發現

1、報道類別多樣,動態消息為主

透過數據可知,“中國夢”的大眾傳媒報道類型多集中于消息類,追求“短平快”的傳播效果。而動態消息占三種消息報道類別的49.72%(見圖1),述評消息占24.58%。由此得知,關于“中國夢”的媒體報道更多地注重信息的呈現,對于“中國夢”的深度闡釋還不夠。

2、記者:“中國夢”媒體建構的主力軍

大眾傳媒關于“中國夢”的報道消息來源多元化(見表3)。占最大比重的是“記者”;其次,是“公民”與“政府官員”。由此可見,“中國夢”的媒體建構主力是“記者”,這比較符合我國大眾媒體信息采集的角色分布現狀。

另一項值得注意的數據是,來自“公民”的信息也成為媒體建構“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折射出兩點思考:1、“中國夢”的媒體建構“接地氣”,善于聽取基層的聲音。2、大眾媒體“落地”了,真正成為公民反映社情民意的公共話語空間。

3、符號組合:文字為主,視頻、圖片為輔

“中國夢”的媒體建構,主要是以文字為主,輔之以圖片和視頻。隨著“讀圖時代”的到來,新聞報道越來越注重感官效能。為了吸引受眾的眼球,一則新聞中,文字的比例可能有所下降,而圖片和視頻的比例則會增加。但是,由于視頻和圖片的“淺”信息量,導致受眾的思考能力下降,不利于對信息的深度把握與解讀。在“中國夢”的媒體建構過程中,主要以“文字”作為表意過程的載體,促使傳遞的信息更有內容的飽和度與思想的深刻度。而適當的圖片與視頻,成為了良好的視覺“調劑品”,讓“中國夢”的建構更有鮮活的信息觀感。

4、報道的重中之重:“中國夢”的踐行路徑

通過數據統計,關于“中國夢”的踐行路徑、評價與影響、內涵解讀分別占53.16%、14.35%、28.27%,由此可見,大眾傳媒熱衷于呈現踐行“中國夢”的方法論。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夢”內涵解讀者的角色構成中(見圖2),公民有14位,占“中國夢”內涵解讀者總量的20.90%;記者有43位,占總量的64.18%;而政府官員4位,占總量的5.97%。這一組數據反映出“中國夢”的建構角色是多元的,公民與記者在“中國夢”的解讀中占了很大的比重,這一點與“中國夢”的核心理念是不謀而合的:“中國夢”是每個人心目中夢想的集合。筆者認為,“中國夢”不再停留在官方“曲高和寡式”的頂層設計,更多的能“彎下腰、沉下身,往下看”,聽取民聲,汲納民意,洞察民情。

5、建構“中國夢”:媒體善抓“熱節點”發酵傳播

關于“中國夢”的提法,早已散見于各大媒體的報道中。但是,“中國夢”真正成為社會與媒體中的關鍵熱詞,是在2012年11月29日這個時間節點上。闡釋了他心目中的“中國夢”。“中國夢”依托于該新聞事件,在這個“熱節點”上發酵擴散,引發社會熱議。

2013年3月,全國“兩會”順利召開,“中國夢”再次被提上議程。3月份關于“中國夢”的報道量為158份,占總樣本量的66.67%,是四個月中報道量最多的。筆者認為,大眾傳媒再次利用了“兩會”這一特殊節點,尋求“中國夢”建構與傳播的“二次發酵”。樣本中的數據也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報道態勢呈對勾型曲線(見圖3)就是有力的明證。

圖2、“中國夢”內涵解讀者角色分布圖

圖3:“中國夢”每月報道量分布圖

四、討論

通過數據分析,筆者認為,大眾傳媒對于“中國夢”的建構,總體而言,已經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有助于受眾認知、認同與踐行“中國夢”。筆者就此引入“認同理論”,借助該理論,更好地剖析“中國夢”的建構藍本,總結建構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并提出對策。

1、認同理論

認同理論(the theory of identity),是建構主義的核心內容,“其核心概念有文化(culture)、認同(identity)、規范(norm)和學習(learning)等”①。

認同理論的最基本范疇是“認同”。“認同”在現代漢語中有三種涵義:一是對跟自己意見相同的人有親切感;二是承認、認可;三是贊同、同意。綜上,筆者認為,“認同”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社會性。認同是一種集體行為,源于對集體的歸屬感、趨同感和依附感等心理訴求。二是可塑性。認同是流動的、變化的,會隨著時間、地點、情境等因素的轉變而轉變,具有可塑造性。三是外界的客觀存在與個體的主觀能動共同作用于認同效果。

2、建構不足與相應對策

綜觀統計結果,筆者認為“中國夢”的建構還存在些許不足:

(1)內容:有廣度,乏深度。關于“中國夢”的報道多集矢于動態消息與經驗消息兩大類,述評消息與深度報道欠缺。盡管動態消息和經驗消息在量上的保證,有助于受眾迅捷獲悉大量“中國夢”的信息,但受眾對于信息內涵的把握均為淺嘗輒止,不易深挖細嚼、把握真諦。

(2)傳播:重文字,輕影像。據報道中媒體符號運用情況顯示,媒體信息的傳播多倚重于文字符碼。然而,隨著“讀圖時代”的到來,“快餐閱讀”已漸趨成為眾多年輕人的閱讀習慣。因此,輕影像傳播勢必會喪失一部分受眾群,影響傳播效果。

(3)形式:多正統,少創意。筆者在做樣本搜集時發現,關于“中國夢”的報道,無論從報道選題、文本呈現、策劃思路上大體展現出一種傳統的“硬新聞”姿態,特別是在經驗消息中,缺少更多的創意與鮮活。

針對以上三點不足,透過“認同理論”的視角,提出相應對策:

(1)建構的互動性。認同是具有社會性的,“中國夢”需在互動中建構。只有將民眾關于“中國夢”的闡釋融入到“中國夢”的擴延框架內,才能為更多的社會成員所接受與認同。具體而言,媒體記者應當深入基層,成為百姓的“傳聲筒”;同時,媒體平臺應成為民眾的話語公共空間,以兼容并包之姿廣納民聲。

(2)傳播的“深活”性。關于“中國夢”的媒體建構,應當在內容的深度、形式的鮮活度方面多下功夫,從而保證“中國夢”的媒體呈現更加飽滿生動,促使受眾認知、認同、推進“中國夢”。

(3)宣傳的長效性。認同的可塑性,決定了認同是隨著時間、地點、情境的切換而流變的。“中國夢”在兩次“熱節點”上的發酵,已經收獲了不錯的傳播效果。但是,關于“中國夢”的進一步推進與實現,則仍需努力。只有把“中國夢”的媒體宣傳報道日常化、生活化、長效化,才能使其真正地融入中國民眾的心坎,才不會被時間沖淡與淘盡。

參考文獻

①喬衛兵,《認同理論與國家行為》[J].《歐洲》,2001(3):26

初中歷史重大事件范文第3篇

關鍵詞: word文檔,計算機,操作

Office辦公軟件是指用于處理辦公過程中的文字和數據信息的軟件,通常包括文字處理、表格處理、幻燈片處理和簡單的數據處理等功能。主要包括:word(文本編輯),excel(表格制作),access(數據庫管理),powerpoint(幻燈片制作),frontpage(網頁制作),publisher(新聞稿,海報制作),infopath(動態表單填寫)七部分。對于即將畢業的學生,他們撰寫畢業論文時使用最多的就是Microsoft Word文字處理軟件。Microsoft Word文字處理軟件已經經歷了多個版本,功能已在不斷的加強和擴展。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下面我們收集并整理了一些長期困擾著學生的關于Microsoft Word文字處理軟件的相關問題,逐一進行解答。

一、每次打開一個WORD文檔就會在這個WORD文檔所在文件夾中自動生成一個半透明的以~$開頭的同名文件,這是怎么回事?而且這個文件有時候會自動消失,有時候需要手動刪除,怎么處理?

以~$開頭的同名文件是WORD自動生成的臨時文件,在沒有最后保存文件并退出時,里面存有WORD正在處理的文檔,點擊保存后,在正常關閉WORD文檔時這個文件會自動被刪除掉,如果沒有正常關閉則這個文件會一直存在,除非手動刪除。如果不想讓臨時文件顯示出來,可以通過“控制面板――文件夾選項――查看――隱藏文件和文件夾――不顯示隱藏的文件和文件夾”的操作,那么臨時文件作為隱藏性質的文件就不會顯現出來。

二、按空格鍵為什么有“????”出現?

這是空格鍵兩種顯示方式之一,要將這些灰色的標記去除掉,可通過Microsoft Office按鈕下的word選項顯示始終在屏幕上顯示這些標記符號空格鍵設置器,將其消除。在顯示頁面中的“始終在屏幕上顯示這些標記符號”下面除了空格選項之外,還有常見的制表符和段落標記等選項,通過此種操作也可以用來隱藏相應的標記符號。

三、網上下載的文章有很多類似“”符號的段落標記,在我們對里面的個別文字進行編輯時,會出現編輯失敗或者整個文章的文字發生變化的現象,這是為什么?

從網上拷貝的文章段落后面類似“”的符號是軟回車符號,這些軟回車不僅影響文檔編輯效果而且占用的空間大,要去除這些軟回車可以通過word中的“替換”功能來實現,具體方法如下:替換―(左下角按鈕)更多(M)>>就會得到(圖1)的效果。特殊格式手動換行符(L) ^l替換為:特殊格式段落標記 ^p,這樣就將軟回車(向下的箭頭)替換為硬回車(換行 )。(圖2)

圖 2

此外,還有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將拷貝的文章先放到一個txt文本文檔中,然后再拷貝到word文檔中,軟回車就自動替換為硬回車了。

四、在大綱視圖下編輯長文檔的頁眉、頁腳,關閉后編輯好的頁眉頁腳為何不見了?

在大綱視圖下,啟動頁眉、頁腳編輯,會自動進入頁面視圖,編輯完后關閉,會自動返回到原來的大綱視圖,你會發現在大綱視圖下看不到已經編輯好的頁眉與頁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查看頁眉、頁腳內容,只需要在“視圖”選項卡中將大綱視圖切換到頁面視圖即可。

五、擴展名為dot文件是什么文件?有什么用途?

擴展名是計算機系統用來區分文件類型的主要方法。例如,Word常見基本格式為doc,2007之后的Office版本就變成了docx;而dot文件,則是Word的模板文件。模版,顧名思義,就像做東西的模具,Word模板是指Microsoft Word中內置的包含固定格式設置和版式設置的模板文件,用于幫助用戶快速生成特定類型的Word文檔。在Word2010中除了通用型的空白文檔模板之外,中還內置了多種文檔模板,如博客文章模板、書法模板等等。另外,Office網站還提供了證書、獎狀、名片、簡歷等特定功能模板。借助這些模板,用戶可以創建比較專業的Word2010文檔,例如使用“獎狀”模板,只需要在模板上根據你的要求輸入信息即可,就是你需要的“獎狀”了。

六、有的人喜歡使用文檔或文件夾屬性中的隱藏功能,或者是通過“控制面板――文件夾選項――查看――隱藏文件和文件夾――不顯示隱藏的文件和文件夾”的操作把一些個人隱私隱藏起來,但是有時候隱藏起來的文件即使選擇了“隱藏文件和文件夾――顯示隱藏所有文件和文件夾”也顯示不出來。應如何處理?

第一種可能就是中病毒,我們可以先進行殺毒,如果殺完毒后還是情況如此,我們可以進行一下操作。

步驟/方法:

1、在運行里輸入regedit回車,打開注冊表編輯器。依次展開到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 ion\explore\Advanced\Folder\Hidden\SHOWALL在右邊的窗口中,我們可以看到,里面的CheckedValue的值已被修改為0。

2、雙擊CheckedValue,在彈出的對話框中把數值數據修改成1,再點確定即可!

3、如果這樣修改還不行的話,我們再看看CheckedValue的類型有沒有被改為REG_SZ。如果改變了,就要把這項刪掉。有時候病毒會直接把本來有效的DWORD值CheckedValue刪除掉,新建了一個無效的字符串值CheckedValue,并且把鍵值改為 0!就算我們將這個改為1也是是毫無作用的。所以要重新建立一個CheckedValue的Dword值。

4、方法:刪除此CheckedValue鍵值,單擊右鍵,新建一個Dword值,命名為CheckedValue,然后修改它的鍵值為1,這樣就可以選擇“顯示所有隱藏文件”和“顯示系統文件”。

初中歷史重大事件范文第4篇

【關鍵詞】 突發事件 情景構建 應對任務 目標能力

1 引言

重大突發事件具有“離散隨機小概率”特質,每一個事件表現形式非常復雜,具有高度不確定性,而且其破壞強度、波及范圍和災變行為又千差萬別。在面臨日益嚴重的各類公共安全事件威脅下,通過情景構建可以發展統一、靈活、高效應對主要風險能力,凝聚國家或轄區整體力量對各類重大突發事件進行有效預防、準備、響應和恢復,有助于“有準備”的應對極端小概率或“幾乎從未出現過”的突發事件,從而提高國家和地方處理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1]。本文以某一工業園區儲氯罐爆炸為情景案例進行描述和分析,提出應急準備目標的能力。

2 情景

2.1 情景概要

(1)情景簡表(如表1):

(2)簡要描述:氯氣常溫常壓下為黃綠色氣體,經壓縮可液化為金黃色液態氯,是化工工業的主要產品之一。氯氣是以一種有毒有害氣體,可以被加壓并且冷卻成液體狀態,這樣容易被運輸和存儲。當釋放時,能夠迅速變成氣體,接近地面并且迅速的傳播。氯氣本身不能夠燃燒,但是與氣體的化學物質混合時,可以發生爆炸反應或形成爆炸混合物。在本次情景中,一個大型的工業園區中儲存有大量氯氣的工業設施存在安全隱患。由于工人的誤操作導致線路連線短路引起火災,并引發氯氣儲存罐爆炸。釋放出大量的氯氣,在工業園區迅速隨風擴散。

2.2 規劃注意事項

(1)地理信息方面的考慮與描述:儲氯罐設施的大小和位置,以及受到威脅的下風口的人群。該工業園區的其他危險化學設施的情況,可能引起連環爆炸。

(2)氣象條件:風速、溫度、濕度和降水對儲氯罐爆炸有一定的影響。風速:風速決定了一個主云團移動的快慢。大風可以快速的驅散蒸汽,從而縮小目標區域和減少人口對有毒物質的暴露。溫度:較高的空氣的溫度會增加氯的蒸發率。濕度:高濕度可能會導致氯的反應,生成鹽酸和氯化氫酸,它們將從空氣中墜落,從而降低吸入的蒸汽量。

降水:降水對爆炸后產生火災有抑制作用。

2.3 事件后果

(1)人員傷亡:在人群相對比較密集的工業園區,在下風側的人群會產生中毒,受到致命程度的暴露。

(2)財產損失:儲罐將會報廢,一些敏感的控制系統會由于液化氣的冷凍而損壞。爆炸裝置將會導致爆炸點半徑20m內工廠的其他設施和設備損壞,在氯氣重度污染的區域,還會有金屬物體的重度腐蝕。事件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萬。

(3)服務中斷:因為儲氯罐的爆炸破壞,該工業園區將暫停關閉,將產生重要的地方經濟影響。周圍的水域的環境監測顯示出嚴重的污染狀況,將對此水域實行封鎖,包括長期禁止游泳和釣魚等。過量的通信需求將破壞當地的通信系統(有線電話和移動手機)。由于受傷者和焦慮者的過度需求,將導致醫療保健的中斷。當局還將需要核實供水的可飲用性。

(4)經濟影響:去污、銷毀、處理和更換工廠的主要部件將花費數百萬。如果不能恢復生產,由于失去工作,當地的經濟會受到影響。

(5)長期健康問題:大多數的受傷者將會在一周到兩周恢復,不包括肺部嚴重損害者。那些受害者需要接受長期的監測和治療。

2.4 啟動任務領域

(1)預防:在工業園區內定期對儲氯罐等危險設施進行檢查與維護,要求技術工人具備迅速檢測、識別并安全處置爆炸等具體危險情況。

(2)事件評估和診斷:爆炸裝置的存在,增加了評估和識別活動的復雜程度。在爆炸事件發生時和之后,需要測試的事件現場和指揮中心人員的活動,包括調度;氯氣檢測;危險因素評估、預測、監控和取樣。

(3)應急管理與響應:這是一次重大的突發事件,涉及成上千人被暴露在下風側的毒煙羽之中。在泄漏被控制之前,數百人可能隨時中毒。在事后需要測試的現場、指揮中心和聯合信息中心人員的行動。包括警報、啟動和通知、交通和出入口控制、特殊人口防護、資源支持和援助請求;以及公共信息活動。

(4)減輕災害的影響:減輕災害影響所采取的措施會因爆炸裝置而變得復雜化。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必須隔離并且確定危險有害因素;建立、計劃和實施事件指揮;滅火;保護現場、執行減緩災害行動;為應急響應人員洗消;進行現場恢復與監測。

(5)疏散與庇護:需要疏散和庇護下風側的區域內的人群。及時的疏散下風口居民區的人員,需采取保護措施。在事件后需要檢查現場、地方和指揮中心人員的行動。包括收容所和避難所的服務情況。

(6)照顧受災者:在一個小時內,將會有超過1000人受到嚴重傷害而呼吸苦難。在事件后需要安排的現場、地方、醫院和指揮中心人員的行動。包括保護行動的溝通、急救、搜索與救護、傷害和檢查分類、治療和穩定,病人篩選和去污,病人運輸,病人狀況報告、醫院治療,近親通知。

(7)調查與處罰:對儲氯罐的爆炸原因進行調查取證,分析事故原因,追究事故責任。

(8)恢復與補救:去污與清理:因為氯是氣體,所以去污的要求的程度會比較輕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爆炸裝置引起泄漏物的量。對一個大型工業設施進行監測和取樣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事故發生后需要采取的行動包括凈化受污染環境,處理污染物,環境測試,維修破壞,公共信息活動。

3 目標能力

3.1 通用能力

(1)通信能力:對儲氯管爆炸事件管理系統的要求,在多轄區、多科學應急反應人員間,各領導崗位、工業園機構間和當地政府應當保持關鍵信息的持續通常[2]。當地政府必須具備公共安全通信持續運行預案,包括考慮網絡、支持系統、人員、以及緊急情況下的適當備用的通訊系統。

(2)社區準備和參與能力:政府和非政府組織之間建立合作框架和工作程序;志愿者和非政府資源納入預案并進行演習;培養公眾的應急意識,并進行救援方面的教育和培訓;爆炸事件發生后對非政府資源進行有效管理。

(3)信息共享和傳播能力:為了獲得真實的事故現場情況并進行預防、避免和應對,應當在政府、企業、當地居民區及時有效的共享信息。

3.2 應急反應任務能力

(1)現場突發事件管理能力:運用通用的組織化結構或突發事件指揮體系,建立有效管理突發事件,整合機構、資源和處置程序的系統。(2)現場應對人員的安全和健康能力:突出事件之后或污染清除的后續事件中,任何第一現場應急反應人員、救援人員等不能受到化學品釋放、爆炸等傷害。(3)消防能力:安全進行消防工作,按照突發事件應急反應預案和程序遏制、控制火勢,并管理好現場。(4)市民保護(組織撤離和原地保護)能力:受影響和處于危險的人群應在原地獲得安全庇護或轉移到安全的避難地區,提供蔽護和基本服務,并在適當時候有效并安全送返受影響地區。(5)搜救能力:在最短時間內搜救出最多的受害者,同時保護營救人員的安全。(6)大眾照顧能力:迅速為受到影響的地區內一般的公眾提供大眾照顧服務,為特殊需要的人群提供專門服務。(7)死亡管理能力:通過統一的指揮機構盡可能安全、及時、有效地進行死亡管理。

3.3 恢復任務能力

(1)結構破壞評估能力:評估實際需求和破壞情況。確定損壞的項目和設施并列出重點,減少未來類似事件的影響。

(2)經濟和社區恢復能力:評估經濟影響,設定恢復工作重點,將企業破壞降低到最低程度并恢復運營,在最短的時間內向個人和家庭提供相應類型的等級的救濟。

4 結語

上述介紹的對儲氯罐爆炸事件情景的研究還存在很多不足,希望通過對這個具體案例情景的分析能夠對此類事件起到一些借鑒作用[3]。有關于重大突發事件情景的研究在我國處于起步階段,對我國應急準備基礎的現狀較為薄弱,應急預案編制和應急培訓演練亟需改善,就更應該高度重視重大事故情景構建等重要基礎性的工作,提高我國應急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US/DHS.NationalPlanningScenarios.2006.

初中歷史重大事件范文第5篇

【關鍵詞】“埃博拉”; 重大突發公共事件

疾病預防專家表示,鑒于中國較為完善的預防措施,中國不會大規模傳播,更不會發展成另一個“非典”,廣大民眾盡可以放心。在魯甸地震中,水利部針對堰塞湖“應急處置”階段排險工程完成后,有效降低了潰決風險。下游“風險區”的范圍明顯縮小,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在突發災難事件時,人民群眾首先想到的是政府,政府是群眾的堅強后盾,是老百姓的天。

同時我們也看到:臺風過后,救援物資出現發霉面包;汶川地震后,地震帶的房屋依舊那么不堪一擊;魯甸傷亡仍舊慘重;每一次的事件,依然不忍看到了血色……我們不由會思考:政府在付出巨大努力的同時,又出現了什么問題呢?

政府職能制約著政府工作的效能,政府職能發揮的好,政府效能就高,反之政府效能就達不到良好的狀態。

當今及未來的時間內,我國將面臨突發公共事件的嚴峻考驗,“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突發公共事件面前,切實加強政府職能,妥善安定生產和人民生活,是我國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各種制度體制的不斷改進,政府在處理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政府的職能也在不斷的完善。2003年,在抗擊非典的關鍵時刻,公布和實施《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條例》將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納入法制化軌道;2006年,國務院《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2006年,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成立;2007年,突發事件應對辦法出臺。從“汶川地震”到“魯甸地震”,從“3?1云南昆明火車站暴力恐怖案件”到“6?26新疆鄯善縣暴力恐怖襲擊案”等突發公共事件的處理中,我們不難看出政府的應對及處理的能力在不斷提升。盡管如此,其中仍舊暴露一些問題。第一,事前預防和化解力量不足。第二,情報信息不靈,動向把握不準。 第三,事中處置不當、處置不公。第四,處置尺度把握不準。第五,政策宣傳解釋不到位。第六,基層組織社會控制弱化。

存在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少數地區、部門和領導干部對應急管理工作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缺乏應急管理意識。二是機構作用不明顯。各地基層政府只是按照上級要求和模式,設立了應急辦公室等相應機構,但是形同虛設,在人員、經費等方面無法得到保障,職能職責得不到有效履行,日常工作開展難度較大。三是職責劃分不明確。在應急實踐中時常出現條塊行動銜接配合不夠、管理脫節、協調困難等問題;地方屬地化管理的責任和授權不足。四是信息渠道不暢通。應急信息報告的標準、程序、時限和責任不明確、不規范;各信息系統之間相互分割,缺乏互通互連和信息資源共享。五是宣傳教育不深入。對應急管理知識的學習、宣傳、普及還不到位,干部群眾的應急管理知識缺乏,維護公共安全、保障自身安全、防范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較差。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提出改進意見,詳細如下:

第一,加強統一管理和總體調配機構建設。加強各級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對突發性事件預防和處置的統一領導、總體調配職能,并在組織結構上予以落實,是當務之急。雖然各部門提出的建議和方案不相同,但目前應當重點在決策、協調和日常管理等環節上加強應急組織機構建設的統一性。機構的名稱、級別、形式可以靈活,但職責、經費、機構和人員一定要明確并保持相對穩定。

第二,建立以應對能力為主要導向的分級響應機制。各級政府部門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主要從反應、指揮、救援、信息的和應急避難五個方面體現出來,應當根據事發地政府是否有足夠的應付能力,來分級確定政府響應行動的類型和程序。

第三,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應急保障體系。調整完善各級應急委員會和自然災害、安全生產事故、突發環境事故、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突發社會安全事件等專項應急保障體系建設,做到應急組織指揮體系健全,反應準確迅速,應對有效。

第四,提高群體性突發事件應急保障能力。應按照《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要求,構建起此類事件的應急機制,將其處置好,防止其誘發。首先,強化領導責任、部門責任和基層組織責任。其次,建立統一指揮、諸警聯動的快速反應機制。再次,認真制定和抓緊完善處置的工作預案。 最后,建立強有力的警務保障機制。

第五,號召群眾學習基本自衛自救技能。重點提出,盡管政府在處理突發事件中建立了許多制度保障,但此保障措施相對于群眾自身而言,永遠是遲滯的,尤其是在應對暴力恐怖事件的過程中,群眾的自衛自救能力,能為自身贏得更多的保護。政府有責任和義務向群眾積極宣傳,提高群眾的重視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里县| 南漳县| 金溪县| 肥西县| 天峻县| 饶平县| 通辽市| 兰州市| 嘉善县| 团风县| 河津市| 姜堰市| 陕西省| 库尔勒市| 南召县| 鄱阳县| 松原市| 横峰县| 阿荣旗| 三穗县| 海口市| 泗水县| 文成县| 阜平县| 道真| 子洲县| 磴口县| 凌云县| 高邮市| 孝义市| 大方县| 颍上县| 观塘区| 马关县| 新巴尔虎右旗| 宁海县| 瑞丽市| 团风县| 阿合奇县| 嘉荫县| 乌审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