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2018免费版2019,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門診手術室規章制度

門診手術室規章制度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門診手術室規章制度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門診手術室規章制度

門診手術室規章制度范文第1篇

1.1重點部位構成

醫院感染的重點部門有手術室、門診注射室、口腔科、內鏡檢查室、門診換藥室、急診搶救室、觀察室等。手術室、門診注射室、口腔科患者多以治療為主,在這些地方停留的病員數量較多,流動性大,獲得醫院感染的概率較高。注射室一旦消毒液體、注射器具等出現問題,就會引起較多人數的感染,因其感染的群體性,波及面廣,對病員造成危害也較大??谇豢频幕颊咴谥委熯^程中,醫護人員常接觸到患者的血液、唾液,自身的感染風險較高;手術室、口腔科的各種器械較多,容易通過多種途徑造成感染,也會給消毒滅菌帶來困難。

1.2內鏡室感染預防問題

內鏡室有關幽門螺桿菌、肝炎病毒(HBV和HC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等都有可能經內鏡傳播,其中胃腸鏡以幽門螺桿菌、沙門菌、假單胞菌;氣管鏡以結核桿菌、非典型分枝桿菌、假單胞菌感染為主[2]。對內鏡進行徹底清洗和消毒滅菌,是預防和控制疾病傳播、醫院感染的重要問題。

1.3門診手術室和換藥室感染管理問題

近年來,門診手術數量增加,控制門診手術室、換藥室感染也成了門診醫療質量提高的重要環節。手術切口感染,但多數感染是因術中細菌進入傷口所致,所以醫護人員應該高度重視,嚴格保持門診手術室的無菌環境,換藥室也要盡量保持相對無菌。

2醫院重點部位感染分布

2.1人群分布

①年齡分布:何多多等報道[3],感染與患者年齡呈“V”形分布。嬰幼兒及老年患者感染病種廣,感染率高,是院內感染的易感人群。嬰幼兒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老年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相對低下,侵入性操作較多,且多伴基礎疾病,是構成醫院感染的高危人群。②性別分布:牛鳳梅調查發現[4],醫院感染與性別無關,但某些部位感染有性別差異,如泌尿系感染女性較男性高。③患不同基礎疾病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不同,根據全國醫院感染監測系統1996年監測報告,以惡性腫瘤患者發病率最高,達9.5%,其次為內分泌、營養代謝、免疫疾病患者,發病率為7.1%,而良性腫瘤及未定型腫瘤、妊娠及產褥期并發癥及精神病患者發病率較低,均在3.0%以下。④有危險因素的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較無危險因素者高[5],如心臟外科術后行氣管插管患者,插管時間4d以上者為4d以下者的20.1倍,手術時間5h以上者為5h以下者的3.7倍。

2.2醫院感染部位分布

美國醫院感染的發病率為5.7%其感染部位依次為泌尿系感染、外科切口部位感染、肺炎菌血癥和其他部位感染,其中泌尿系感染、外科切口部位感染占整個感染部位的42.0%和24.0%。我國醫院感染的發病率為8.0%,以下呼吸道感染、外科切口部位感染、消化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為主,這4個感染部位占整個感染部位的70.0%,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和外科切口部位感染分別占33.0%和21.0%。醫院感染的發病率隨手術切口的不同而異,手術切口污染程度愈重,醫院感染的發病率愈高。

3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

3.1自身因素

高??剖一颊邚哪挲g上看,老年科、兒科由于老幼體弱者較多,機體抵抗力弱;從住院時間上看,神經內科患者病程及治療周期長;從接受藥物治療看,腫瘤患者使用細胞毒性藥物和免疫抑制劑治療,易發生感染性疾病。

3.2醫源性感染因素

醫護人員無菌操作不嚴謹可成為感染源,如侵入性操作、各種插管(導尿管、吸氧管、氣管插管等)不及時清潔更換,將致病菌帶入體內增加感染的機會;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導致許多耐藥菌株的產生;激素用量過大、過濫使機體免疫力有下降趨勢[6]。

3.3環境因素

病室是病員密集的地方,由于通風不夠造成交叉感染機率大,加上陪護人員的增加,致使環境中微生物含量升高;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操作,如對出院患者的床單元終末處理及晨晚間護理不符合濕式打掃要求,也使環境中致病微生物增多。

4醫院感染產生的原因和問題

4.1醫院感染產生的原因

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斷出現,舊的病原微生物抬頭;各種先進的醫療技術的使用,特別是介入性治療;抗生素的廣泛使用,細菌耐藥性的增加。廣泛使用靜脈置管,導管菌血癥占全部醫源性菌血癥的75%,菌血癥發生率達4.2%[7];機械通氣設備也會增加感染的機會。再加之患者抵抗力的下降,衛生資源的限制等諸多因素是構成醫院感染的原因。

4.2存在的問題

各醫療機構的情況不盡相同,但其主要的問題是對于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規章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執行力度不夠,醫院中心供應室存在問題是規章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不分。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清洗消毒的意識不強,醫院的醫療器械和設備陳舊,醫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管理不嚴。

5、醫院感染重點部門與重點部位控制的管理思路

筆者認為,單純依靠醫院自身已很難有效控制醫院感染,必須通過衛生系統各部門、單位的通力合作方能取得較好的預防控制效果。以筆者多年來從事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的實踐經驗來看,必須確保以下各項管理及技術措施的實施方能確保醫院重點部門與重點部位感染的預防控制。

5.1加強科室感染管理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

在醫院感染的管理中,組織制度建設應擺在首位。醫院感染管理組織協調各科室組建醫院感染管理小組,負責科室內日常工作的監督及消毒滅菌管理,分工明確,實現目標管理。院感科對各部門的環境監測結果,定期進行綜合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建立各科室的質量控制體系,嚴格執行各項工作制度,消毒隔離制度,消毒管理制度,清潔衛生制度等。

5.2加強院內預防隔離措施,深化“標準預防”理念

將有傳染性或疑似傳染性患者按有重要流行病學意義病原菌傳播途徑(接觸傳播、飛沫傳播、空氣傳播)進行保護性隔離,其有效性已得到歐美國家一些醫院的認可實施[8],但我國尚缺乏系統、明確、嚴格的執行措施。目前,各種相關的隔離措施已被廣泛探討,正在逐步將“標準預防”的概念和基本規范轉化為嚴格的規章制度。

5.3嚴格無菌質量的監控

各科室的無菌質量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首要條件,為了提高無菌效果,主要對各種器械、物品、布類的消毒與無菌進行質控管理。壓力蒸汽滅菌效果進行常規監測,包括工藝監測、化學監測和生物監測。使用中消毒液的無菌質控,對內鏡室、口腔科、婦產科、手術室根據消毒液作用時間的長短每月定期做細菌培養,保證消毒液無菌合格率達100%。搞好環境衛生學監測,包括所有可能與醫護人員及患者接觸的物體表面,各個診療室空氣、各類器械、醫護人員的手等。

5.4重視重點部門與重點部位感染護理

5.4.1重視護理單元管理

對供應室、手術室、產房等重點護理單元,嚴格規范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及半污染區范圍,操作流程合理,醫院感染管理科人員按《規范》要求認真做好監測工作,對監測結果及時反饋。

5.4.2病區環境管理

規范病區治療室、搶救室、換藥室等的陳設,保持室內清潔和空氣新鮮,晨間護理濕式清掃,污染的臥具及時更換,據資料顯示,患者用過24h的床鋪上可以檢出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9]。因此,保持病床清潔、平整、舒適可以減少患者感染的機會。

門診手術室規章制度范文第2篇

【關鍵詞】 門診醫療;手術室;交叉感染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fection related factor and the control method by analyzing the hospital infection status of the outpatient operating room.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utpatient operating room, enacted and implemente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of disinfection, detention and infection monitoring system, strictly implemented the asepsis operating rules, and created a valid operation environment. Results :The I stage heal rate was 95.2%, and the infection rate was in the normal range. Conclusion:Strengthen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in the outpatient operating room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hospital infection and reduce the infection rate of the incisional wound.

[KEY WORDS] Outpatient clinic; Operating room; Cross infection

門診手術室是對患者的手術切口、外傷創面或感染等進行換藥處置的場所, 擔負進行手術和急危重患者的搶救任務,是發生醫院內感染的高??剖抑?醫院感染不但影響醫療護理質量,而且與醫院的生存發展、醫療糾紛及醫療費用密切相關。醫院手術室感染管理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極重要環節,是手術室質量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于提高醫院管理水平和醫療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4]。對門診手術室感染狀況及危險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具體管理改進措施,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門診手術室2007年2 月~2008年11 月,共完成門診各類手術2 005 例, 年齡1~73歲,平均年齡40.46歲,其中, 各類無菌手術1 135例,外傷傷口438例(切割,撕裂,碾壓傷),急性淺2度和深2度燙傷150例,急性感染傷口219例,咬傷傷口63例(以狗咬傷為主)。

1.2 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

1.2.1 基礎設施不完善 過醫院換藥室不作為重點科室, 因此在房屋的布局及物品的配置上存在一定欠缺, 導致無菌物品與有菌物品同室甚至同柜存放。器械物品數量難以保障大量患者使用。當患者突然增多時, 物品準備不足, 只能用短時浸泡消毒代替壓力滅菌消毒, 難以保證滅菌效果。

1.2.2 換藥室人員無菌觀念差 對空氣環境的消毒、滅菌是預防和控制交叉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 但有少數工作人員管理意識淡薄, 有章不循, 概念不清, 不按制定的規章制度辦事, 手術接臺時, 出入已經消毒和正在消毒的環境中, 造成空氣流動, 致空氣污染。無菌意識不強, 違反無菌操作原則, 工作不細致。例如, 門診手術類型相對較小,時間短, 臺上人員無菌手套破損時, 認為手術即將結束了, 不及時更換, 違背了無菌原則的規定。特殊污染傷口清洗不能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 忽視某些操作環節。再者,門診患者、醫護人員及患者家屬自由進出換藥室觀看清創、拆線、換藥過程, 常引起環境污染而發生切口或創面感染。

1.2.3 自我保護意識有待提高 有的工作人員只重視工作完成, 而忽視自我保護, 手術操作中安裝、拆卸刀片不用持針器, 感染手術不注意防護, 不戴防護目鏡、面罩、手套。工作中手持無針罩的注射器面對他人或自己造成誤傷, 將用過的注射器或其他銳器扔在不耐刺的容器中, 處理時造成刺傷或不按規定回收利器等。

1.2.4 醫療廢棄物處理不當 醫療廢棄物若處理不當, 將引起二次感染和污染環境,對人類健康產生極大威脅。一次性醫療手術器械廣泛應用于臨床, 尤其是一些進口材質較好的一次性物品往往經滅菌消毒處理后再次使用,所承擔的風險往往得不償失。對醫療廢棄物分類不重視, 銳利器械未及時入利器盒會造成對工作人員的不必要傷害。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膿液、分泌物的污物不按垃圾分類集中統一處理焚燒, 吸引器瓶內的血液不經消毒液處理, 以上污物的處理不妥, 均可造成環境的污染、醫院感染的發生。

1.3 控制感染的措施

1.3.1 建立完善的管理與監督體系 門診手術室人員應固定由1~2 名經過手術專科培訓, 具有豐富的手術室工作經驗, 無菌觀念強, 認真負責的護理人員組成。醫院感染控制部門隨時對門診手術室感染控制工作予以指導, 每周對手術室進行室間空氣、無菌操作、消毒液效能、消毒效果與質量、無菌物品的保存、醫務人員洗手制度及醫療廢物的處理等進行監測、檢查, 加強門診手術室醫院感染的管理力度。

1.3.2 加強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 門診手術室醫護人員應認真學習有關醫院感染管理及各項規章制度, 根據衛生部制定的《醫院感染管理規范》( 試行) 要求執行, 有效地控制醫院感染率, 了解手術室醫院感染的相關因素, 提高控制感染意識。

1.3.3 手術室人員控制感染對策 嚴格控制人員進出手術室次數,減少人員流動,凡進入手術室人員都按規定更換手術室所備的衣、褲、口罩、鞋帽。做好手術之間的空氣消毒工作,在現有條件下,接臺手術之間用紫外線空氣消毒機消毒30 min。采取每日及術后及時進行清潔衛生消毒, 用500 mg/L優氯凈液拖擦地面,擦拭無影燈、器械桌及物體表面等,并開窗通風30 min,再用紫外線空氣消毒機消毒1 h,使室內保持清潔衛生、干凈、干燥、空氣流通。每周徹底刷洗手術室地面、墻壁1次,每月對物體表面、空氣進行消毒效果監測和細菌培養1次, 控制菌落≤200 cfu/m3。紫外線燈管每周用95%酒精紗布擦拭1次,并每季度監測1次強度。手術人員嚴格執行有效的外科洗手制度, 接觸患者前后均要洗手或用消毒劑洗手, 必要時戴一次性手套, 并做到定期監測,保證工作人員手指帶菌數≤5 cfu/m3。手術前手術人員必須戴口罩、帽子, 更換手術衣, 正規洗手, 戴一次性無菌手套。手術護士在打開手術包前, 必須嚴格核對消毒有效時間及檢查消毒指示帶, 開包后, 查看消毒指示劑溶解程度, 確認后方可使用, 如有疑慮一律不可使用。手術部位皮膚嚴格消毒并用雙層洞巾覆蓋暴露手術切口, 如多部位手術, 需及時更換洞巾, 不可重復使用, 以防術中感染。手術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凡有接觸或可疑接觸有菌處的手套、器械等應及時更換, 手術護士應監督手術全過程的無菌操作。

1.3.4 手術室物品控制感染對策 高壓滅菌不能代替洗滌質量,加強清洗,認真徹底的擦洗可減少原始菌的數量。為保證洗滌的質量,由一名專職人員負責儀器的清洗。對無感染的手術器械,可不需消毒液浸泡,但對感染或可疑感染的手術采用2 000 mg/L“健之素”4泡騰片消毒液浸泡30 min, 經過徹底的酶洗液浸泡清洗, 液化去除血污、殘留的組織,避免了有機物等因素對滅菌效果的影響, 確保了滅菌質量的第一關。所有的手術器械(包括手術刀片,剪刀,縫針) 、布類,凡能壓力蒸汽滅菌的一律采用高壓蒸汽滅菌;對不能高壓蒸汽消毒的如電鉆、電刀、纖維管等, 用40%甲醛8 mL+高錳酸鉀4 g/m3+水4 mL氧化薰蒸12 h; 對顯微器械腹腔鏡、膀胱鏡等精密手術器械用滅菌機進行滅菌, 凡有一次性用品的則盡量使用。一次性用品由供應室統一發放, 統一銷毀,做到用后處理,是防止回收重復使用的關鍵,用后立即毀型處理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1.2.5 完善門診手術室感染的監控工作 由護士長帶頭對手術室醫院感染進行嚴格監控管理。手術室按照預防醫學的規律正常運行, 保證手術的患者不受環境中有害因素的侵襲和影響,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控制和降低手術室的醫院內感染。尤其是對醫院感染薄弱環節的管理,如無菌技術操作,消毒液的使用, 工作人員的洗手質量, 侵襲性操作,吸氧裝置污染等,按照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要求對消毒滅菌質量進行全面監測, 對無菌切口感染患者進行認真調查分析,及時發現問題,保證整改措施及時到位。

2 結果

手術2期愈合率95.2%,術后切口感染9例,感染率為0.45%。

3 討論

手術室控制感染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管理, 也是醫院最基本的常規建設之一[5], 不僅要經常性的強化監控意識,做好基礎預防工作, 更要適應手術室醫院感染特點的變化,不斷提高手術室人員的業務素質,提高監測管理的手段和水平[14],我們注重了對每一個環節的重視,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達到了比較行之有效的控制感染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劉振聲,余大鵬,陳增輝.醫院感染管理學[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0.629630.

2 李曉華.診傷口護理中心的??谱o理建設與管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8,4(2):57.

3 周海波, 周海鷗. 醫療廢棄物的處理[J].中華醫院感染雜志,2002,12(6):463464.

門診手術室規章制度范文第3篇

【關鍵詞】 手術室;消毒隔離;宮腔鏡

手術室消毒隔離工作對患者的康復進程有直接影響,如影響患者手術后恢復,感染等。隨著內鏡在醫學各個領域的廣泛使用和逐漸普及門診手術室增加宮腔鏡,這些內鏡價格比較昂貴,大都容易損壞,而且多不易清洗,若長期不能徹底清洗,內鏡的表面就會形成一種生物膜,輕者影響消毒效果,嚴重者甚至手術無法進行[1]。常規的內鏡清洗方法不可能將表明的生物膜徹底去除,從而造成消毒不嚴格,引起患者間的交叉感染,嚴重者引起爆發性醫源性感染,后果不堪設想[2]。為了保證宮腔鏡檢查及手術的順利開展,嚴格落實執行《內鏡清潔消毒技術操作規范》,對門診宮腔鏡進行徹底清洗、嚴格消毒和精心保養,我院門診手術室認真履行與全面落實好門診手術室消毒隔離制度,嚴格執行手術室清潔工作管理,手術室消毒隔離制度對優化手術室管理尤為重要[3,4]。為此,本文對我院過去2年的手術室管理資料及其現狀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和總結,探討了手術室消毒隔離優化管理的經驗,現報道如下。

1 實施方法

基礎管理措施的基礎上增加優化管理措施。具體增加如下:①加強相關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全體人員對醫院感染及防護的意識。向清潔人員明確說明洗手、消毒、隔離、滅菌、生活垃圾處理及醫療廢物處理的基本概念及實際意義[5],培訓他們能熟練掌握常用消毒液的配制和使用方法,嚴格踐行手術室的清潔區和污染區的拖把、抹布、刷子等潔具的使用規范,手術室消毒用品的使用和放置要求,提高他們防止醫院感染的意識,使其熟練掌握控制醫院感染的知識技能,認真落實醫院感染的各項規章制度。②保持手術室空氣的凈化效果和消毒質量,要分工合理,權責分明。進出手術室應及時關門。嚴格執行消毒制度,每天監測消毒液濃度,每月進行物體表面及各室空氣細菌培養1次并做好記錄;地板用2%次氯酸鈉消毒液濕式擦摘,嚴格區分清潔與感染手術。護士長隨時檢查工作情況,一定要分工明確、責任到人。③對手術室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其自我防護意識,實施專業的工作技能培訓,對門診宮腔鏡嚴格落實執行《內鏡清潔消毒技術操作規范》,對宮腔鏡進行徹底清洗、嚴格消毒和精心保養,讓他們充分了解工作范圍及自我防護的具體方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尤其是對手衛生方法的宣教,使其明確預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性,同時對手術室銳器處理方法進行指導。

2 評價方法

對我院實施手術室消毒隔離優化管理后的2010,2011年的手術室物體表面、醫務人員手的微生物進行檢測,檢測方法按相關規程進行。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和《消管理辦法》的標準,評價管理后的效果,分為合格與不合格。我院定期(1次/月)對內鏡器械的功能狀態進行檢查和細菌培養。

3 結果

2010年物體表面檢測58份合格率為99%,醫務人員手的微生物60份進行檢測合格率為99%,宮腔鏡檢查及手術600例,宮腔鏡檢測均未發現內鏡器械有污垢、陳舊性血跡,細菌培養陰性。2011年物體表面檢測58份合格率為100%,醫務人員手的微生物60份進行檢測合格率為100%,宮腔鏡檢查及手術800例均未發現內鏡器械有污垢、陳舊性血跡,細菌培養陰性。實施手術室消毒優化管理,我院的手術室消毒管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病原菌檢測合格率不斷上升。

3 討論

在具體的手術室消毒隔離工作中,對手術室的污物要進行嚴格的分裝、及時的清除。同時要注意防止泄漏,進行定點存放,定期進行處理。手術室的平車內外分明,使用愛爾施消毒液擦拭,1次每周。保持手術間的物品清潔。在具體手術中,要根據手術的性質,對手術室的清潔衛生進行加強管理,對無影燈、麻醉機、器械臺等手術器械要使用濕式打掃[6]。即便在凈化空調系統運行的情況下,術前術后手術室的儀器設備在使用清水擦拭后,再使用愛爾施消毒液進行擦試[7]。對于宮腔鏡,避免了醫源性感染和交叉感染的發生任何殘留在器械上的有機污物如血液、膿液等都會影響滅菌劑及滅菌氣體與微生物的有效接觸和作用,且會產生細菌保護膜,從而影響滅菌效果。醫療器械清洗和滅菌質量的優劣是減少醫源性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重要環節。要提高器械清洗和滅菌的質量。器械的清洗者一關至關重要,專科護士必須掌握正確的卸裝、清洗方法,是保證內鏡能徹底滅菌成功的關鍵手術室各班工作職責合理分工,具體操作,手術完畢隨時清理手術室垃圾。

參 考 文 獻

[1] 朱桂艤.不同清洗方法對供應室器械的清洗效果觀察.中國實用護理雜,2006,22(6):55-56.

[2] 黃慧敏,張皖瑜,尹湘毅,等.消化內鏡清洗消毒T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探討.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0):4851-4852.

[3] 陳小娣,錢小毛.手術室環境消毒質量現狀及其監管措施.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4): 532-533.

[4] 趙桂萍.手術室醫院感染的管理.中國醫學創新,2010,7(13):103-104.

[5] 劉燦蘭,劉紅.醫護人員洗手依從性與控制醫院感染相關研究.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 16(8):847-849.

門診手術室規章制度范文第4篇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00例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引進護理安全隱患防范前的15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引進護理安全隱患防范后的15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對照組中男性83例,女性67例;年齡為20~73歲,平均為(46.5±2.8)歲。觀察組中男性81例,女性69例;年齡為21~74歲,平均為(46.4±2.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分析

對手術室護理過程中的安全隱患進行觀察和分析后得出,主要安全隱患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制度不健全。完善的制度是保證手術室護理安全的重要前提,使醫護人員的護理工作有章可依。隨著衛生部新制度的出臺,一些舊的、不合理的制度未得到及時修訂或廢除,給手術室護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部分醫院及醫護人員對新規章制度的掌握及理解不夠,易造成護理安全隱患及醫患、護患糾紛。第二,護理人員自身問題。手術室護理人員工作強度高、工作量較大,精神不易集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部分護理人員存在工作責任心不強的問題,自身約束力差、工作態度不端正;專業技術不熟練,無法正確操作儀器,知識面狹窄,遇到問題時處理能力較差,缺乏創造性思維;一些年資較輕的護理人員經驗不足,護理記錄書寫不規范,常出現錯寫、漏寫等情況。由于手術室護理工作節奏較快,導致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手術室護理的性質決定了其對護理人員專業技術的要求較高,但是大部分護理人員無法滿足工作的需要。護理人員的自身問題給護理工作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易引起護理護理安全不良事件的發生。第三,操作不當。在接待患者時出現查對錯誤、接錯患者、放錯手術室等人為問題。脊柱損傷的患者在接送時未保護好脊柱,在移動患者時導致患者出現二次損傷。用藥、輸血及輸液前未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術后對物品、器械清點有誤,導致手術時間延長;或未對手術物品、器械進行查對,造成異物遺留。施術時,醫護人員無菌觀念不強,在操作過程中消毒不嚴謹,未嚴格洗手、消毒等,導致患者傷口出現感染。標本及污染器械未放入特定的區域,造成污染。器械護士在未征得醫生同意的情況下將標本丟棄,或未及時貼上標簽,導致標本混淆,對送檢結果產生影響。

1.2.2安全隱患防范措施

兩組患者均給予優質的手術室護理,觀察組患者引進了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健全制度、提高手術室醫護人員專業素質、規范醫護人員的護理操作等。對照組患者在給予手術室護理時未引進安全隱患的防范措施。對兩組患者護理安全不良事件發生率進行比較和分析。

1.3統計學

處理采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18.0對本文全部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給予安全隱患防范措施后,觀察組出現0例護理安全不良事件,占0.00%;對照組出現6例護理安全不良事件,占4.00%;兩組患者護理安全不良事件發生率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手術室是進行外科手術的重要場所,人員的流動性較大,且涉及的器材、藥品種類繁多,手術室護理安全是醫院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在手術室護理過程中極易出現安全隱患,不僅對手術效率產生影響,嚴重情況下可影響手術效果甚至造成手術失敗,延長了患者的康復時間。相關研究表明,及時發現手術室護理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并對其進行分析,掌握護理工作中需加強的環節,并采取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可在極大程度上促進手術成功率的提高,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有利于患者預后的改善。由此可見,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的防范在臨床中具有重要意義。本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手術室護理安全中引進了安全隱患的防范措施,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建立健全的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制度。醫院行政管理人員結合衛生部頒布的新制度及自身特點,對舊制度進行及時修改和添加。吸取實踐中發現的經驗加教訓,對標本管理、交接班制度等易出現差錯的工作細節及制度進行完善。由專門的人員定期檢查相關制度的落實情況,出臺相應的獎懲制度,以提高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抓好制度的落實情況,嚴格依據規章制度辦事,切忌,僅做表面工作,從根本上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確保手術室護理安全。另外,建立手術室管理手冊,使醫護人員的工作有章可依,規定每位工作人員需遵守每一個環節上的操作規程,減少護理安全不良事件的發生。第二,提高醫護人員的整體素質。管理人員根據手術室的具體情況對手術室人力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手術多的情況下護理人員盡量不休班,手術少時可合理安排休班,休班彈性化可在極大程度上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對新老護理人員及護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學歷高低進行合理搭配,以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減少護理安全不良事件的發生。科室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對專業技術不熟練的護理人員進行綜合性的護理教育及實踐檢驗,以提高手術室護理人員的理論、操作技能。加強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促進患者對醫護人員的理解和支持,幫助其樹立職業神圣感及使命感,從而調動工作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第三,規范手術室護理人員的操作方式。做好查對工作,根據手術通知單認真核對病歷及腕帶信息,將患者送至規定的手術間。巡回護士及手術醫師共同核對,確定無誤后才能進行手術。的擺放需符合手術的要求,同時也要保證患者的舒適度、安全及功能位等,避免出現肌肉、神經及血管損傷。手術時間超過2小時的患者,在其受壓部位墊上軟墊,必要時進行術中按摩。

門診手術室規章制度范文第5篇

一、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

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是提高護理質量,確保安全醫療的根本保證。

1、護理部重申了各級護理人員職責,明確了各類崗位責任制和護理工作制度,如責任護士、巡回護士各盡其職,杜絕了病人自換吊瓶,自拔針的不良現象。

2、堅持了查對制度:

(1)要求醫囑班班查對,每周護士長參加總核對1-2次,并有記錄;

(2)護理操作時要求三查七對;

(3)堅持填寫輸液卡,一年來未發生大的護理差錯。

3、認真落實骨科護理常規及顯微外科護理常規,堅持填寫了各種信息數據登記本,配備五種操作處置盤。

4、堅持床頭交接班制度及晨間護理,預防了并發癥的發生。

二、提高護士長管理水平

1、堅持了護士長手冊的記錄與考核:要求護士長手冊每月5日前交護理部進行考核,并根據護士長訂出的適合科室的年計劃、季安排、月計劃重點進行督促實施,并監測實施效果,要求護士長把每月工作做一小結,以利于總結經驗,開展工作。

2、堅持了護士長例會制度:按等級醫院要求每周召開護士長例會一次,內容為:安排本周工作重點,總結上周工作中存在的優缺點,并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向各護士長反饋護理質控檢查情況,并學習護士長管理相關資料。

3、每月對護理質量進行檢查,并及時反饋,不斷提高護士長的管理水平。

4、組織護士長外出學習、參觀,吸取兄弟單位先進經驗,擴大知識面:5月底派三病區護士長參加了國際護理新進展學習班,學習結束后,向全體護士進行了匯報。

三、加強護理人員醫德醫風建設

1、繼續落實護士行為規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實護士文明用語50句。

2、分別于6月份、11月份組織全體護士參加溫嶺賓館、萬昌賓館的禮儀培訓。

3、繼續開展健康教育,對住院病人發放滿意度調查表,(定期或不定期測評)滿意度調查結果均在95以上,并對滿意度調查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整改措施,評選出了最佳護士。

4、每月科室定期召開工休座談會一次,征求病人意見,對病人提出的要求給予最大程度的滿足。

5、對新分配的護士進行崗前職業道德教育、規章制度、護士行為規范教育及護理基礎知識、專科知識、護理技術操作考核,合格者給予上崗。

四、提高護理人員業務素質

1、對在職人員進行三基培訓,并組織理論考試。

2、與醫務科合作,聘請專家授課,講授骨科、內、外科知識,以提高專業知識。

3、各科室每周晨間提問1-2次,內容為基礎理論知識和骨科知識。

4、“三八婦女節”舉行了護理技術操作比賽(無菌操作),并評選出了一等獎(吳蔚蔚)、二等獎(李敏丹、唐海萍)、三等獎(周莉君)分別給予了獎勵。

5、12月初,護理部對全院護士分組進行了護理技術操作考核:

病區護士考核:靜脈輸液、吸氧;急診室護士考核:心肺復蘇、吸氧、洗胃;手術室護士考核:靜脈輸液、無菌操作。

6、加強了危重病人的護理,堅持了床頭交接班制度和晨間護理。

7、堅持了護理業務查房:每月輪流在三個病區進行了護理業務查房,對護理診斷、護理措施進行了探討,以達到提高業務素質的目的。

8、9月份至11月份對今年進院的9名新護士進行了崗前培訓,內容為基礎護理與??谱o理知識,組織護士長每人講一課,提高護士長授課能力。

9、全院有5名護士參加護理大專自學考試,有3名護士參加護理大專函授。

五、加強了院內感染管理

1、嚴格執行了院內管理領導小組制定的消毒隔離制度。

2、每個科室堅持了每月對病區治療室、換藥室的空氣培養,對高危科室夏季如手術室、門診手術室,每月進行二次空氣培養,確保了無菌切口無一例感染的好成績。

3、科室堅持了每月對治療室、換藥室進行紫外線消毒,并記錄,每周對紫外線燈管用無水酒精進行除塵處理,并記錄,每兩月對紫外線強度進行監測。

4、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各病區、手術室、急診室均能及時毀形,浸泡,集中處理,并定期檢查督促,對各種消毒液濃度定期測試檢查堅持晨間護理一床一中一濕掃。

5、各病區治療室、換藥室均能堅持消毒液(1:400消毒靈)拖地每日二次,病房內定期用消毒液拖地(1:400消毒靈)出院病人床單進行了終末消毒(清 理床頭柜,并用消毒液擦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林郭勒市| 峨边| 新沂市| 梅河口市| 两当县| 兰考县| 扶风县| 田东县| 永宁县| 兴城市| 桑植县| 永川市| 淮安市| 姜堰市| 泉州市| 田林县| 上思县| 德阳市| 蕉岭县| 江达县| 贡嘎县| 雷州市| 陆川县| 梁山县| 桑植县| 盘锦市| 五台县| 油尖旺区| 黔南| 定西市| 香格里拉县| 晋江市| 湘阴县| 房产| 平利县| 津南区| 镶黄旗| 偏关县| 宁阳县| 莒南县| 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