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問題引導式教學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鹽類的水解屬于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溶質和溶劑的相互作用體系。魯科版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第三章第二節鹽類水解“活動探究”欄目的實驗內容為:用pH試紙測定CH3COONa、Na2CO3、NaCl、NH4Cl、Al2(SO4)3、KNO3幾種鹽溶液的pH。編寫意圖在于,從實驗事實入手產生問題:觀察部分鹽溶液的酸堿性現象――通過講解說明問題原因――歸納抽象,認識鹽類水解的本質――列舉其他例子擴大認識。因此,本“活動探究”欄目對整節內容的教學有很好的引領作用。
為了更好地發揮本欄目的引領作用,筆者采用問題引導式教法完成本欄目教學,即將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個問題呈現給學生,問題與問題之間,環環相扣,形成問題鏈,學生在問題鏈的引導下,自主提出假設、收集證據、分析問題,從而自主發現、探究問題的本質,形成結論,最終獲得知識,并且能夠靈活運用。其具體的教學過程主要由以下四個環節組成。
一 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知識鋪墊
教師活動:呈現問題、個別提問。(1)常見弱電解質有哪些?(2)如何判斷溶液酸堿性?(3)加酸堿如何影響水的電離平衡?
學生活動:回憶、感悟、整理。
第一,弱酸、弱堿、水。
第二,溶液的酸堿性由溶液中[H+]和[OH-]的相對大小決定:
[H+]>[OH-] 酸性
[H+]
[H+]=[OH-] 中性
第三,加酸堿均能抑制水的電離。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提問一部分學生,復習已學過的化學平衡、弱電解質的電離和水的電離知識,了解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掌握程度,為本節鹽類水解的學習做好知識鋪墊。
2.微觀分析,預測溶液酸堿性
教師活動:(1)呈現問題。從微觀角度分析CH3COONa、Na2CO3、NaCl、NH4Cl、Al2(SO4)3、KNO3幾種溶液體系微觀粒子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并預測各鹽溶液可能的酸堿性。(2)指導、答疑。
學生活動:回憶、思考感悟,學生分組討論、分析、合作、交流、反饋,并綜合各組分析的預測結果,由各組代表匯報。
溶質Na2CO3 Na2CO3=CO32-+Na+
Na2CO3溶液
溶劑H2O H2O H++OH-
CO32-+H+ HCO3-,生成HCO3-減少了水電離出來的氫離子濃度,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右移動,預測結果[H+]
溶質FeCl3 FeCl3=Fe3++3Cl-
FeCl3溶液
溶劑H2O H2O H++OH-
Fe3++3OH- Fe(OH)3,生成Fe(OH)3減少了水電離出來的氫氧根離子濃度,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右移動,預測結果[H+]>[OH-],溶液呈酸性。
其余:預測NaCl溶液中性、CH3COONa溶液堿性、NH4Cl溶液酸性、KNO3溶液中性。
教師活動:多媒體動畫展示Na2CO3溶液、FeCl3溶液微觀粒子相互作用的微觀過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從微粒觀角度,建構弱酸根離子水解微觀過程,理解某些鹽溶液呈不同酸堿性的本質原因,逐步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及書面表達能力。
3.規范操作,實驗驗證
教師活動:呈現問題。(1)可設計幾種實驗方案證明這幾種鹽溶液的酸堿性?(2)我們該如何判斷各方案的優劣?幾種實驗方案各有哪些優缺點?(3)選擇一種最優方案進行分組實驗,并闡述選擇該方案的理論依據及具體操作流程,可能的實驗現象。(4)指導學生規范實驗操作,提醒要注意的問題。
學生活動:
第一,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比較各方案優劣。得出相對于其他幾種方案,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性,有現象明顯、簡單易操作等優點。
第二,分組實驗:(1)單號實驗組用pH試紙測定NaCl、CH3COONa、NH4Cl溶液的酸堿性;(2)雙號實驗組用pH試紙測定Na2CO3、FeCl3、KNO3溶液的酸堿性。
第三,各組反饋實驗情況:
單號實驗組 雙號實驗組
鹽溶液 酸堿性 鹽溶液 酸堿性
NaCl 中性 Na2CO3 堿性
CH3COONa 堿性 FeCl3 酸性
NH4Cl 酸性 KNO3 中性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已學過的知識設計實驗方案,知道從哪些方面比較各方案的優劣,規范學生實驗操作,落實學生實驗基本技能。
4.觀察現象,分析結果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
學生活動:觀察,思考感悟,分析現象,得出結論。與預測結果一致,總結出鹽類水解的本質是:當鹽進入水中,鹽電離產生的弱酸根離子或弱堿陽離子能夠與水電離出的H+或OH-結合成弱電解質,溶質對溶劑的自身電離產生了影響,促進了水的電離。
設計意圖:在引導分析中,逐步滲透“研究物質在水溶液的行為的基本程序”,理解有些鹽溶液呈現不同酸堿性的本質原因,解釋鹽類的水解。
二 教學過程的解析
1.采用問題式引導,激發學生學習與探究的熱情
學生在這之前學習了幾種平衡的相關知識,以及對原電池、電解池溶液體系微觀粒子綜合分析的經驗,為本節知識的學習提供了一定基礎。從能力和心理層面來看,高二的學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化學素養,同時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實驗探究的熱情高,有較強的實驗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還不夠,因此,學生能否積極主動獲取知識就顯得十分重要。采用問題引導的學習方式,結合實驗探索,模擬微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探求答案的熱情,達到分散難點的目的。
2.采用問題式引導,有效完成教學
在教學中筆者將教材設計成若干個問題,由一個一個的問題向前推進,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沿著各個問題的線索,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發現,學生親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此過程教師只是起引領、導航的作用。因此,在此學習過程中學生學到的知識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模仿接受的知識,而是具有深刻記憶的、鮮活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在此學習過程中學生還學會了怎樣學習、怎樣發現問題和怎樣解決問題。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對已學過知識的回顧訓練,可以有效梳理以前學過的與本節相關的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能順利進行知識遷移,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隨著問題的層層推進,學生的思維跌宕起伏,探索熱情也不斷高漲,在快樂學習與探索中完成了知識的構建,提高了課堂效率。
3.采用問題式引導,遵循研究物質的基本程序
研究物質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與科學探究過程的實質是一致的,貫穿于高中化學學習的始終,在各模塊學習中都有分散滲透。在鹽類的水解實驗環節教學中,設置水的電離平衡是否受到破壞的問題來分析水解的實質。這樣做不但深化了對鹽類水解的認識,而且將水的電離平衡也引入,進而指導學生總結電解質溶液體系中的分析方法――不僅要關注電解質自身的電離,而且還要關注水的電離,同時還應將兩個電離綜合考慮,從而有效認識“物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學生就可以對各種鹽溶液的酸堿性進行預測,設計實驗驗證方案并比較各實驗方案的優劣,再選擇最優方案進行實驗驗證,從而認識某些鹽溶液具有酸堿性的本質原因,也是鹽類水解的本質。這樣的問題引導式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體現探究過程的基本程序。
化學是一門相對抽象難懂的學科,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探索如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對教學實踐至關重要。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將問題引導式教學引入高中化學教學,不僅能夠促進教師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效果,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
參考文獻
圖示法就是借助圖示(圖形或圖像)揭示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或事物在發展變化過程中的相互轉化及其變化規律的一種方法,具有較強的直觀性、簡約性和概括性等特點,正是由于這些特點,它可以實現抽象思維形象化、復雜問題簡明化、零散知識系統化,因此它作為一種提供信息的重要載體、難點突破的重要途徑、知識梳理的重要形式而被廣泛移植到中學化學的課堂教學中。下面以蘇教版必修1專題3第一單元“從鋁土礦到鋁合金”在新授課、單元復習課及高考總復習三個階段的教學處理為例,探討圖示教學法在化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以期探討如何根據教學內容的自身特點和學生實際水平,設計出恰當的“圖示”以優化教學組織形式,實現最大程度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1 新授課――初步掌握鋁及其化合物相關性質
新課教學不僅要讓學生達成學科知識層面的目標任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分析和推理,學會應用已有知識解決相關問題的基本方法,提高相關能力。
“從鋁土礦到鋁合金”屬于元素化合物知識范疇,根據本單元內容特點和教學任務,從“從鋁土礦中提取金屬鋁”的工業生產過程入手,將其過程簡化為如下流程圖(圖1),再將教學任務以問題形式融入流程圖中,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問題1:流程圖中從“鋁土礦”到“Al2O3”這三步的目的是什么?
問題2:鋁土礦中的Al2O3和NaOH溶液反應生成偏鋁酸鈉(NaAlO2)和水,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在該反應中,氧化鋁體現了什么性質?
問題3:從氧化物及其對應水化物之間物質類別的關系看,氫氧化鋁可能屬于什么化合物?請設計有關實驗證明你的猜想。
問題4:在偏鋁酸鈉溶液中通入CO2氣體,生成Al(OH)3的同時生成Na2CO3或NaHCO3,請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你認為在實際工業生產中生成的主要是Na2CO3還是NaHCO3?為什么?
問題5:課后自主解決:在電解氧化鋁時為什么要加入冰晶石?(下節課匯報)
該流程中涵蓋了工業生產過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化學原理,它們都是中學化學的重要基礎知識。所設計的相關問題都來自于流程圖中所提供的相關信息,問題1起到導引作用,培養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問題2和問題3培養學生對比分析能力和自學能力,為氧化鋁和氫氧化鋁的兩性學習作好鋪墊,問題4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問題5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感覺到所學知識并不是死的知識,而是有靈魂的,有實際應用的,更重要的是本節教學目標的達成都是由學生自主完成。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根據相關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思路以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轉化流程圖是一個具有程序性特點的組織結構,它是將研究對象放在特定過程中,根據其所發生變化的關鍵性節點按照一定順序組織起來的結構簡圖,它能直觀地反映出研究?ο蟮謀浠?過程。中學化學主要將其用于描述物質間的轉化過程及物質制備過程,轉化流程圖是學習元素化合物的一種重要載體,不僅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物質的流向,感受化學來源于生產實際又服務于生產實際,更有利于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加工信息從而獲取知識的能力(即學習能力)。
2 單元復習課――構建鋁及其化合物知識網絡
單元復習教學目標是進一步讓學生從知識整體架構上厘清它們之間的關系,使本單元主干知識形成網絡化,以幫助學生記憶,同時還應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對本單元知識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在“從鋁土礦到鋁合金”單元復習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厘清“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間的轉化關系,設計如下“問題串”以幫助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網絡框架。
問題1:在“從鋁土礦中提取金屬鋁”的工業生產中,涉及了哪些主要反應?請寫出這些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
問題2:你有哪些方法可以一步實現鋁轉化為氯化鋁或氧化鋁?
問題3:實驗設計:請你根據實驗桌上提供的試劑設計有關實驗方案制備氫氧化鋁,并比較這些方案的優劣。(試劑:Al2O3、稀鹽酸、NaOH溶液、氨水、CaCO3)
問題4:通過對以上的問題解決,請用簡潔的框圖網絡描述上述五種含鋁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圖。
本教學流程通過層層遞進的前三個問題,使學生加深對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間的轉化條件和途徑的全面理解,為學生自主建構其關系圖作好鋪墊。基于教材的問題1是為了喚醒學生對前知識的記憶,為解決問題3提供知識準備;高于教材的問題2強化了前后知識的相互聯系,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跳出教材的問題3強調了知識的應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回歸教材的問題4突出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培養學生的知識歸理能力,按照元素化合物轉化的一般思路:單質氧化物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鹽的順序并結合鋁的兩性布局為圖2格式,然后再轉化成圖3形式。單元復習課不等于教材內容的快速處理,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教學內容設計成相關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清晰知識間的脈絡,最終實現學生自主建構復習內容的體系和框架。
知識網絡圖是一個具有模塊化結構特點的組織系統,它是將具有一定聯系的不同知識點通過知識框圖的形式融合為一個整體,可以較好地發揮學生潛在的認知協同優勢,強化記憶,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物質之間相互轉化關系的知識整理所形成的網絡框圖,一定要能體現學習者的思維過程,便于學生在知識運用時對所需知識的快速檢索,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 高考總復習課――理解鋁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
高考總復了喚醒學生的已有知識記憶,同時還應該加強前后聯系,從不同視角去理解相關知識,為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作好鋪墊。
在高三復習此單元內容時,以Al(OH)3的兩性為抓手、以函數圖像為出發點,采用問題導引教學模式,將教學過程設計如下:向某鹽酸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測得生成的沉淀?|量與所加NaOH溶液的體積之間的關系如圖4所示。
問題1:你能從此圖中獲取哪些信息?
問題2:OA、AB和BC線段分別發生了什么反應?
問題3:x和y之間存在著怎樣的函數關系?
問題4:如果將NaOH溶液換成等物質的量濃度的氨水,所繪制的圖像與此圖像存在哪些差異?為什么?
問題5:向等物質的量濃度的NaOH和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稀鹽酸,繪制出生成沉淀的質量與消耗鹽酸體積之間的關系圖。
此圖像不僅直觀表達了Al(OH)3的生成與溶解時消耗堿的量之間的關系,同時也表達出反應的先后順序關系。問題1屬于開放式問題,目的是喚醒學生的相關知識記憶,問題2和問題3用于復習鋁三角之間的轉化關系(包括量的關系:抓住AB段和BC段耗堿量是3:1),問題4是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Al(OH)3性質的認識,引導學生關注整體趨勢的同時還要關注細節差異(引導學生分析開始生成沉淀時的氨水體積是否與NaOH溶液的體積相等?),使學生養成大局處著眼,細微處入手的思維習慣;問題5通過函數圖像的繪制進一步提升學生對鋁的重要化合物轉化的再認識。函數圖像圖示法教學改變了以往就知識點復習知識點的模式,不僅有效提升了教學的節奏和綜合度,同時也充分發揮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強度和學習效率。
函數圖像是描述某物理量隨另一物理量的變化而發生相應變化的圖像,函數圖像不僅可以表示出變化的趨勢,還可以反映出變化的原因。化學中的函數圖像不僅有顯性的數學關系,更有隱性的化學原理,因此基于化學原理建構起來的函數圖像所包含的信息較純數學函數圖像多得多,它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提取并篩選有用信息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 問題式教學法 兒科護理學 綜合素質 創新能力 教學相長
AbstractObjective:This article discusses about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n Pediatric Nursing teaching of Questions-oriented Teaching Method,which is questions-centered,and with nursing procedure as the main clew.Method:About 140 students in four classes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 major are chosen at random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i.e.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with 70 students in each group.Whil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re adopted in the control group,questions-oriented method is employ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And then quizzes,mid-term exams,final exams and questionnaire are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Results:By comparison and survey of each group's performance in quizzes,mid-term exams,and final exams,and of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knowledge receptivity,intelligence grade and so on,and through statistic analysis,the difference is of statistic significance.Conclusions:Questions-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are able to help motivating the students' enthusiasm,enhancing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oretic knowledge,improving the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and realizing the aim of “Teaching benefits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Key wordsQuestions-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Pediatric Nursing;overall quality;innovation ability “Teaching benefits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問題式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中心、護理程序為主線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剖析,按照護理程序把知識進行梳理,以達到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的過程。它將傳統的教師講授式教學變為師生研討式教學,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變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1]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140名學生均為女性,年齡20~22歲,均為護理本科學生,來自4個不同的班級,按照完全隨機化原則分為對照組70人。實驗組70人,兩組年齡、性別、護理專業知識考試成績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教學過程:兩組由同一教師授課。對照組采取傳統的教師講授式教學法。實驗組采取以問題為中心、護理程序為主線的問題式教學法,教學過程如下:①問題設置: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及教學計劃,緊密結合教材內容和章節特點找出學生應該重點掌握的幾個問題,精心設計出一套問題或者病例。對問題的設置一般分三個層次,第1層次是要求學生把握教材輪廓,解決重點、難點“是什么”的問題,這一層次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自學解決,應該在課前布置并要求學生課前完成。第2層次是圍繞重點、難點設置2~3個典型問題。第3層次是知識的內在聯系,題目中應該包含護理程序這條主線,把新舊知識貫穿其中,使學生可以溫故知新[2]。②學生結合問題,預習教材,查閱相關資料,自學完成第1層的問題。③啟發和引導課堂上學生圍繞第2、3層次的問題進行討論,在討論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教師在全過程中要給予適當的啟發和引導。④教師釋疑、總結。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和討論情況,結合自己對問題答案的準備,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內容進行歸納總結。
教學評價:一是隨堂測驗,以了解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二是將半期和期末考試中采用兩種教學法講授內容對應的學生成績進行對比;三是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結 果
隨堂測驗成績分析:隨堂測驗成績(表1)中問題式教學法為78.29±7.68分,而傳統教學法為59.67±8.61分,統計分析顯示問題式教學法課堂效果優于傳統教學法(P<0.05),說明問題式教學法有利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半期和期末考試成績分析:在半期和期末考試中分別統計出傳統教學內容和問題式教學內容的百分比,學生得分的百分比(表1)。在半期考試中,問題式教學法的成績為78.74±4.93分,傳統教學法的成績為74.56±4.27分;在期末考試中,問題式教學法的成績為81.64±8.63分,傳統教學法的成績為76.82±10.78分,兩種教學法在半期和期末考試中其成績無顯著差異(P>0.05),但問題式教學法的平均成績略高于傳統教學法。統計出各分數段人數的百分比(表2),問題式教學法80分以上者占45.31%、60~79分者占52.86%、60分以下者1.43%,傳統教學法80分以上者占32.86%、60~79分者占55.31%、60分以下者11.43%,說明問題式教學法中上成績人數較多,不及格人數較少,曲線符合正態分布。
學生對問題式教學法的態度和課堂知識接受能力:實驗組的70名學生對問題式教學法的態度進行問卷調查,贊同者占87%,折中者11%,反對者3%。在講授相同教學內容時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教學,而實驗組采用問題式教學法教學,課堂對學生知識接受能力進行調查,問題式教學法在課堂接受好者占62%,一般者34%,較差者4%;傳統教學法接受好者占21%,一般者61%,較差者18%。說明兩種方法,課堂效果具有明顯差異(P<0.05)。
問題式教學法對發展學生智能方面的調查研究:對實驗組的70名學生就問題式教學法對知識吸收、培養學習興趣、語言表達能力、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7個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表3)。結果顯示問題式教學法對知識吸收很大和較大者占81.43%,培養學習興趣收益很大和較大者占74.29%,培養語言表達能力收獲很大和較大者占82.86%,培養自學能力收獲很大和較大者占64.28%,培養創新意識收獲很大和較大者占75.71%,培養綜合素質收獲很大和較大者占77.14%。說明問題式教學法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能。
討 論
問題式教學法是一種理論聯系實際、啟發式教學的過程,是以問題為載體在討論式教學過程中獲取知識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有效地啟發了護生主動學習和思考意識,在加強、深化護理基本理論知識學習理解的同時,還著重學生臨床思維方式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具備傳統教學方式所沒有的特殊功能[3]。因此,在我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研究和推廣以問題為中心、護理程序為主線的問題式教學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現將該教學方法的優點歸納如下,希望與教育界同仁共享。
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有利于調動學習積極性:問題式教學法在具體實施中,可以有多種形式。可以用典型病例進行引導,也可以開展自學,還可以進行小組討論。教師可以根據不用的教學內容靈活地設置問題,針對性強,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尤其是合班上課,人數眾多,使用該教學法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隨著老師的設問、啟發,學生分組討論,老師講解等過程,學生主動探究性地進行學習,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不容易產生疲勞感,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
教學內容豐富生動,有利于深化理論學習:問題式教學法是一種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整體護理的開展對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她們對不同的病人進行有針對性的個體化護理。我們在講課中注意通過對具體癥狀和病例的分析研究來尋找帶有普遍意義的內在規律,從中導出一般的發病機理、病理生理,比較容易理解和記憶,有助于理論學習的進一步深化。
教學過程互動參與,有利于綜合素質的提高:問題式教學法是以行為為向導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強調在教學中將教與學的過程視為互動情景,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師生能夠充分交流,學生真正被放到學習主體的位置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查閱資料、開動腦筋思考,經過老師的示例、設問、啟發、師生的互動討論這樣反復的訓練,學生的學習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
教學對象角色轉變,有利于教學相長:問題式教學法中,教師的角色是學習的指導者、推動者,其責任有三個方面:一是課前有針對性的設置問題,選擇典型的病例;二是教師要引導討論的全過程,不僅要引導學生思考、爭辯、選擇和決策,還要解決病例中的特定問題,而且要引導學生探求特定癥狀所代表疾病的演繹過程及其背后隱含的各種因素發展變化的幾種可能性,也即是進一步理解護理診斷中的潛在問題;三是教師掌握的知識要不斷更新,使自己的臨床教學水平跟時代接軌,反映學術界最新研究成果和新型疾病的最新治療進展等等,要讓課堂永遠充滿生命力[4]。學生課前必須仔細閱讀教師指定的病例材料,進行認真分析思考和結論,并與其他同學展開爭論。學生是辯論的主要角色,既可以從自己和他人的發言中學習,也可以從模擬的決策過程中得到訓練。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就是鮮活的,有助于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評價科學民主,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由于問題式教學法要求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尤其對一些問題的分析、解決往往不設標準答案,只要學生分析有道理,就予以肯定,這樣的教學方法提供了一個自由、民主的討論氛圍,有利于學生活躍思維,形成創新意識。這種教學方法真正貫徹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雙主型護理教學理念和教學原則[5]。
注意事項:以問題為中心、護理程序為主線的問題式教學法本質是以問題為載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因此,決定問題式教學法成敗的關鍵自然應該是問題的設置和具體要求。為了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在設置問題時要以教材為依據,教學大綱為指南,參考有關文獻,保證基本內容和重點內容,突出難點;要有一定難度、深度和廣度,促進學生進行推導、聯系、查閱資料,達到將知識融會貫通,增加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要靈活多樣,有啟發性、思考性和興趣性,形式多樣。結合教學內容,注意了與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聯系,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知識結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要控制問題的數量,一般設置3~5個問題,否則學生準備時間多,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和啟發作用,教師一方面課前要認真準備資料,又要認真聽取學生的發言,發現問題和錯誤及時解答和更正。另一方面還要準備根據學生發言的情況提出一些新的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圍繞主要問題和重點內容開展生動活潑的發言[6]。
當然,新的教學方法的應用,會遇到種種困難和阻力,我們深信,隨著問題式教學法的完善成熟,配合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會培養出更多集知識和能力于一身的創新高素質的開拓型護理人才、更好地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作貢獻。
參考文獻
1 田民.理念――四年制中專護理教學計劃的又一特色.中等醫學教育,1997,15(2):7.
2 周麗萍.宋湘晉.周建平,等.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課堂討論應注意的問題.中華護理雜志,2002,37(9):703.
3 吳雙敏.葉天惠.李云葵.以學生為主導教學法在兒科護理查房中的實踐與思考.護理學雜志,2005,20(7):6-8.4 張翔.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趨勢.現代情報,2003,10:38-40.
關鍵詞 環境設計 啟發式教學法 體驗式教學法 趣味式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Method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Major
ZHANG Wenwen
(Huashang Colleg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Business Studi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00)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environmental design major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have appeared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the light of these problems,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his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put forward the heuristic teaching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interest type teaching method is introduced into environmental design ideas of the classroom.
Key words environment design; heuristic teaching; experience teaching; interest teaching
環境設計是國內高等院校開設的一門綜合性、交叉性學科,包括建筑設計、城市規劃、園林景觀設計、室內設計、公共藝術設計等主干課程,涉及到社會科學、環境科學、心理學、倫理學、美學等方面的相關知識。隨著現代化建設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環境設計在教育教學方面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例如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脫節,基礎教學與專業教學不對接等。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將啟發式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趣味式教學法引入環境設計課堂的設想。
1 啟發式教學法
啟發式教學法是指在“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思想指導下,采用提問、討論、聯想、設疑等教學方法,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其獨立思考的一種教學方法。將啟發式教學法引入環境設計專業的授課過程中,改變了傳統“灌輸式”的授課方式,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從對學生“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完成了從“施教者”到“引導者”角色的轉化。筆者在啟發學生方面做了以下嘗試:在新知識講授的過程中,將抽象、晦澀的概念理論與具體化的事物發生關系,誘導學生去聯想和思考。在《中西方建筑史》授課過程中,筆者把希臘三種柱式與人體比例結合起來講授,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希臘人選擇人體比例作為柱式尺度的標準,從而使學生了解了希臘柱式產生的時代背景與文化內涵。在案例分析的教學環節,筆者設置問題,啟發學生多維度的思考,鍛煉學生把具體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景觀課程中,筆者提問:“作為未來的景觀設計師,如何解決環境惡化的問題”,引起學生對這一問題的關注,然后從生態角度分析上海世博后灘濕地公園這一典型案例,引導學生借鑒生態設計,做出解決環境問題的低碳設計方案。在問題討論環節,筆者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積極思考、暢所欲言、學生之間互相啟發,進行某種意義上的頭腦風暴,為解決某些設計問題提出一系列創造性的設想。在彼此思想碰撞的火花中誕生的,大部分學生能設計出相對成熟、創意較好的方案。從教學結果來看,筆者的啟發式教學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體驗式教學法
體驗式教學法是指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學需要求出發,引入實際的或創造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具體場景、氛圍,在學生的親歷體驗過程中,生成知識與經驗的教學方法。對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體驗式教學法能使他們迅速地掌握所學知識。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不少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對尺度概念模糊不清,對數字只是概念上的認識,對某一數值在實際空間中代表多少卻一頭霧水。像是有些同學忽視尺度、比例,將小空間按大空間的尺度來設計,10平方米的臥室設計100平方米的豪華總統套房。根據這些情況,筆者安排了實地調研、實地考察、實地測繪環節的教學,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熟悉尺度的概念。特別是在《人體工程學》授課過程中,筆者讓學生帶著尺子測量人體各部分的基本尺寸及肢體活動的尺寸,然后測量教室中桌椅、過道、講臺等尺寸,通過個體的體驗,讓學生對書本上的人機工程學的數值有一個明晰的記憶與理解。在《展示設計》的練習中,筆者讓學生采用制作紙質模型的方式,同比例縮放某一展示空間,做出三維的立體效果,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人與設計直接對話,展示設計的空間、比例、尺度等直接融入到個人體驗中,成為經驗的一部分。著名的教育學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寫道:“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對于以形象思維見長的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體驗式教學法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情緒和興趣,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 趣味式教學法
趣味式教學法是在新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形式下出現的一種素質教育方法,它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創造力為目的,認為知識的獲得不是一個枯燥的過程,而是一個享受的過程。趣味式教學法旨在“寓樂于教”,多見于幼兒、小學等兒童教育中。在90后大學生為主導的高校里,有趣的老師更受歡迎,學生們也更愿意聽這些老師的課,對環境設計專業來說,適當地引入趣味式教學法是必要的。教師可以將所授課程的知識點與時下青少年關注的一些話題、身邊的設計案例、漫畫圖片等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巧妙結合在一起進行講授,這樣可以更好地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習的熱情。筆者在《家居空間設計:設計為人》一章中,采用趣味式教學法,將大學生喜好的COSPLAY(角色扮演)形式引入課堂。首先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由小組成員分別扮演不同家庭結構模式下的“業主”與“室內設計師”的角色。在預先設置的場景中,通過問答、觀察的方式,使“設計師”了解“業主”的年齡、性格、喜好、收入、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等方面的信息,設計師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歸納、總結,結合事先準備好的原始圖紙,做出草圖,然后雙方共同討論,修改方案,設計出相對合理、且滿足業主需求的最終方案。學生在角色扮演與后期討論過程中,理解了“設計為人”的真正含義,并簡單了解了家居空間設計的作業程序。這種COSPLAY的教學形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很好地完成了這一章節的教學任務。
一個簡單的教學活動中,知識的掌握、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學目標的實現,不可能只采用一種教學方法,必須根據課程特點、教學內容、教學任務、教學對象、教學場地等條件,把多種教學方法優化組合在一起,使其相互配合、相互補充。文中談到的三種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趣味式教學法也不例外,需要配合其它傳統教學方法,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這樣才能保證較高的學習效率,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關鍵詞]問題式教學 警察院校 體制改革學生
[作者簡介]張國琦(1968- ),男,河南鄭州人,河南警察學院科研處,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法學、公安教育。(河南 鄭州 450000)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26-0149-02
當前,問題式教學在以職業化為核心的招錄體制改革學生教學中引起公安教育方面廣泛的關注。問題式教學法以設定主要問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為核心,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為主要線索,針對要探討的公安工作的主要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并把各警種所需的知識、原理和方法技巧貫穿于整個問題式教學的始終。問題式教學法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使用理論處理公安實戰工作,從而全面提高招錄體制改革學生的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
一、對問題式教學法的認識
1.突出主講教師的主導地位。由于體制改革學生已具備學歷制學生的素質,因此在體制改革學生的教育上,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幫助者、指導者。教師不再灌輸式地講授,而是成為貫穿始終的引導者。學生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廣泛地參與到整體的教學流程中。問題式教學法要求教師對課程內容進行理論講述,提出的問題要符合實際公安工作,有層次、有梯度、有探索意義。教師在提出問題的同時,通常要給出一定的信息提示,如果學生在思考解決問題時偏離主航道,教師要及時引導,并補充相應的信息糾正學生的思考,使學生能夠正確地解決問題。
2.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問題式教學法中,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借助信息解決問題的主體,利用已有知識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全體學生進行交流。不僅在解決問題中貫穿自己的思路和方法,還充分了解其他人在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中的觀點和相應的看法。把理論性的原理、技巧,結合實際公安工作進行探討,有利于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有利于學生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中去。
3.突出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問題式教學法不同于其他教學法,是完全開放式的教學,不拘泥于固定的概念和教材,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和流程。提倡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形式,開創適合公安實際工作的新方法。問題式教學法要密切關注公安工作的最新發展趨勢,貼近公安工作的實際,貼近各警種工作崗位的需求,把學生在實習期間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系統的搜集和整理,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提高學生思考的深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4.突出體制改革學生各警種崗位的需求。體制改革學生中一部分是本科畢業和專科畢業的學生,另外一部分是從部隊退伍到地方的士兵。他們已經具備完整的知識體系,大部分都在公安機關實習過,具有一定的公安工作經驗,他們需要的是專業性強、能解決公安工作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問題式教學法恰好適應這種類型的教學,通過教師把學生共同關注的、貼近實際公安工作的內容帶進課堂,通過與學生開展討論、交流,引導學生找到解決相關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通過問題式教學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滿足體制改革學生的實際需求。
二、實施問題式教學法的方式和方法
1.合理創設問題的情境。問題式教學法與問題提出的情景息息相關,問題式教學法不僅僅是簡單地提出問題,而是根據需要講授的理論和知識內容,為學生精心創設提出問題的情境,給學生設定問題的背景,鼓勵學生通過問題的提出,反過來質疑問題的提出,用可以想到的方法解決公安工作實際,實現對知識的主動選擇和探索。在正式授課之前設計一個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最好的辦法就是引導學生在實習工作中發現問題,這些問題最能反映公安工作的實踐,是當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最急需解決的問題。
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注意三個方面:一是要把握好選擇問題的原則。好問題的提出應是明確而開放的,要符合公安工作的實際需要,與各警種的實際需求相聯系,與教授課程的主要內容相聯系。二是一些問題的答案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甚至和公安機關所提倡的主流價值觀相違背,這些問題不宜研討。三是有些問題很具有研討性,但偏離教學的主航道,也不適宜設置為主要問題。
2.借助問題點撥示范。問題的提出要建立在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和公安工作實際的理解上,沒有理論知識做鋪墊,問題式教學法就難以有效開展。目前,警察院校使用最多的教學方式是講授式學習和研討式學習兩種方式。有些學者呼吁廢除填鴨式的理論教學方式,這種觀點是不符合大學的教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方式的,更不能因為要強調后者的重要性就排斥前者的主導理論,而應在問題式教學中融入理論教學方式和公安工作實際。問題式教學的過程必須在確立教師的主導地位后,把問題式教學的講授和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有機地統一。通過點撥示范,將重點問題化解為互為聯系的多個小問題,并逐一找尋答案,形成互通的、系統式的教學方法。這里所指的教師教學主導地位,就是指教師教學的策略,即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問題研討,指導學生啟動思維模式,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解決學生設計的問題,關鍵問題是引導學生從分析問題的條件入手。為此,教師在進行問題教學時,既要根據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原則設計好問題,又要有明確指向性的誘導、點撥和示范。
3.巧妙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性。目前,部分教師所設置的問題太過簡單,交互性較差,不能在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情境下進行。由于每一個學生的工作經歷不同、警種有所區別等,對于設置的問題可能各有各的推測,各有各的解決方法。一般在教學上采取分組研究的方式,分組原則可按照學生解決實際公安工作的思路進行劃分。在針對問題的討論中,學生先提出可以想到的、足夠多的問題,再進行比較分析,以創造性的思考方式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自由開放的研討氣氛中,帶著理論思維的科學態度,運用決策學的“滿意決策”理論,確定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整個教學環境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對知識的探究熱情,必將成為其學習的內在動力。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一些恰到好處的懸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究問題的同時把課程的理論講授內容消化分解,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問題式教學的基本要求
問題式教學不同于其他教學法,是一種開放性的、多項信息交流的教學過程。問題式教學法的特點是將問題的設計和解決作為主線,在主線的推動下,層層推進,環環相連,從教學中的簡單問題入手,逐漸凸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表及里不斷深入,使教學形成波浪式和爬樓梯式的教學結構。教師作為教學的指導者和組織引導者,有責任在教學實踐中為學生營造一種自我探究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理解理論知識,掌握解決公安實際工作的方法。這種學習方法要求教師掌握理論知識、了解實際的公安工作,以教學的重點、難點為教學目標,對教師的知識結構、公安實際工作能力和個人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1.準確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問題式教學不是理論講授的滿堂灌,而是知己知彼的深入學習。當前的招錄體制改革學生成分相對復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區別對待。對待專科層次和退伍士兵層次的學生要盡量采取結合實際工作的方式,從理論性不太強的問題入手討論,討論的重點主要落在如何解決實際公安工作上,操作性要強,避免理論疊加。針對本科層次和研究生層次的學生,問題式教學不再局限在公安工作怎么干,問題怎么解決的層面上,而是要引導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對下一步的工作走向進行探討。同時,問題式教學法要有針對性地區別治安警和交巡警等不同警種的問題,治安警應選取治安案件中的片段展開,交巡警要針對交通事故認定或處理的具體問題展開討論。問題式教學法不僅僅是幾個問題的提出,而是針對不同的學生對象、不同的學歷層次、不同的案例背景選取來確定問題及問題的延展性走向。
2.問題式教學要突出重點、難點。問題式教學采用的“頭腦風暴法”常使課堂難以控制,當氣氛熱烈后,從教師到學生已經偏離了本堂課要研究的重點、難點,不能體現出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以服務當地公安工作實際為主線,把概念、原則、理論貫穿其中,突出教授任務的重點。問題式教學法要突出難點,就是要求任課教師在進行理論教學時,針對招錄體制改革學生“解決公安實際問題”的想法,貼近實戰,對當前公安工作的熱點、難點進行探討和講解。
3.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實行良性互動。問題式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關鍵是在備課階段,教研室應當要求任課教師在教學準備階段通過廣泛的調研,篩選出重點、難點問題。授課前把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帶給學生,引導學生圍繞問題搜集資料并進行思考。授課中,教師應當以問題為牽引,把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回答問題作為教學的核心。授課結束時,啟發學生就專題談論進行小結,最后由教師進行講評。這樣一來,既達到了深化教學內容的目的,也達到了教學相長的效果。
4.優化教學條件,提升教學質量。在招錄體制改革學生教育中,開展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必須依賴較好的教學條件。首先,教授課程的教師要有豐富的公安實際工作的經驗,并且結合理論教學提出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問題等待討論;其次,招錄體制改革的重點不是對現有知識和結論進行詮釋和理解,而是鍛煉學生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實際公安工作能力;最后,對于學生在實際公安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學生和教師處在同一起跑線上,有時教師還不如學生對某個領域知識的掌握,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準備上涉及多個范圍。
5.適時做好總結講評。教師應當根據教學進度或教學階段,適時對問題式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和講評。教學總結和講評,必須將找問題、查原因、尋對策作為重點,突出查找具有代表性、針對性和普遍性的問題,查找影響教學質量、影響教學效果方面的問題。通過問題式教學總結講評,切實找出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問題。講評中要圍繞學生的思路展開,以學生的回答為切入點,充分注意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適當予以深化,切不可撇開學生回答內容。同時,要注意在充分引導的基礎上予以闡述,講評的過程也要采用誘導式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把課程中的教學優點和不足闡述清楚。
[參考文獻]
[1]壽學忠.初中科學的“問題教學法”[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1(4).
[2]魏學軍.問題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0(6).
[3]段進全.問題教學法在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與體會[J].中學教學參考,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