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2018免费版2019,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評價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評價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評價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評價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評價范文第1篇

關鍵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人才培養 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2(c)-0233-01

在“通才”與“專才”兩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模式下,我國的人才培養模式有著明顯的時代性。在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和不斷深化變革中,我國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大學是高等教育實踐的主要陣地,擔負著向社會輸送優秀人才的重任,并且在傳播知識、促進社會科技進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就是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的工程技術人才,一直是對社會經濟發展反應最為活躍的基礎學科,可以說是許多新興學科生長的溫床。在我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在新形勢發展成為了我國的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的表現,所以電氣工程的發展就要符合新形勢的發展,從而更好地為我國的社會經濟和科技服務。

1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為了能夠適應21世紀人才培養和發展的需要,就需要轉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從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增強畢業生的專業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這也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研究和不斷探索的一個課題。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們認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1 科學定位

科學定位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所在,是決定人才培養質量的首要因素。“以學生為根本,以教師為主導,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宗旨,以市場為導向,以地方為依托,培養下得去、為得住、干得好的基層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作為本專業建設的理念,通過進一步加強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強化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加強對師資隊伍的建設,提升教育教學的水平,從而確保教學的質量。要達到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科學定位,又可以從以下幾點來思考:

(1)首先要有明確的專業培養目標。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的人才就是“要適應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綜合素質高,應用能力強,基礎扎實,知識面寬,以強電為主,強弱電相結合”。在培養方案中要讓學生受到基本的電氣工程、電工電子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控制理論等方面的訓練,從而實現理論與技能兼修和“基層應用型”的高級技術人才。

(2)發展專業特色。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可以具體分為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和輸電線路工程設計三個專業方向。在專業培養中,為了使本專業的特色得到最大的發揮,可以讓學生在前兩年進行“通識”教育,之后再跟對社會市場的人才需求并結合個人的特長,進行專門技能的學習和訓練。

1.2 變革傳統的課程體系

教育教學的內容和課程體系的設置被認為是實現和提高人才質量的核心,對傳統的課程體系進行變革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最有力的方法。變革傳統的課程體系,就需要構建“理論――技能”相并重的教育模式,在優化課程體系的過程中,使學生能夠在理論學生的過程中也實現技能的提升,使學生能夠實現自身專業素養的提高。在變革傳統課程體系中,我們可以把專業課程分為基礎類的、實踐類的和專業技術類的三種。在基礎類課程中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在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中轉變原有的陳舊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在實踐類課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轉化,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將知識實現為自身的技能。

1.3 注重理論教育的同時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培養基層應用型人才,因此教師在加強理論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強化實踐教學的環節,從而提高學生在計算機應用、工程創新和實踐以及創業等方面的能力。

(1)首先在課程設計方面要突出實踐教學。“課程設計是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是對學生進行的一次專業訓練”,因此在課程設計方面可以增加諸如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方向的電力系統的短路電流計算課程設計、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設計等。增加這些實踐教學環節就是要學生鞏固和加深所學到的專業理論知識,并在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和實現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其次要增加實習環節。為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培養中還應該注重學生的實習教學環節,讓學生可以在真實狀態下進行實際的操作,從而將知識內化為自身的一種能力。例如,可以安排學生到與學校有合作關系的企業實習,在實習中讓學生做好實習日記,并且在實習完成之后也實習報告,對整個的實習過程有一個整體的反思和評價。在實習教學中科學的設置和安排符合培養的目標,能夠使學生加強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同時增強自身的感性認識。

2 結語

通過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科學定位、變革傳統的課程體系以及加強實踐教學、理論與實踐并重為主要模式來加強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無論采取何種培養模式,都需要針對本校的實際教學情況,從而制定出更具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方案,使我國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人才培養更能符合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各項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胡敏強,程明,李揚.新形勢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知識體系框架[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3(2).

[2] 黃肇,羅慶躍,袁旭龍,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0(31).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評價范文第2篇

關鍵詞:電氣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區域產業

作者簡介:蔣小洛(1970-),女,浙江溫州人,溫州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吳桂初(1957-),男,浙江溫州人,溫州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授。(浙江 溫州 325035)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1年溫州大學教改項目(項目編號:11jg47B)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2-0036-02

一、專業建設背景和人才需求分析

傳統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被認為是強電專業,隨著信息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弱電類課程的比重正逐漸增加,[1]現在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已經成為強弱電相結合的專業。不同高校根據自己的辦學條件和現有師資均有所側重,目前重點高校基本上側重于強電,以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為主要方向;而有些高校由于條件的限制或學生的就業情況側重于弱電。不同層次學校的人才培養,其就業崗位和工作任務、性質也不一樣,因此應充分考慮到社會對本專業人才的不同需求。

浙江省是我國第二產業比重較高的省份之一,高低壓電器和機電業的發展處于突出的位置。溫州電器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全國生產規模最大、生產能力最強、市場占有率最高、產業種類最齊的工業電器生產基地,“中國電器之都”、“國家火炬計劃智能化電器產業基地”、“中國斷路器產業基地”和“中國防爆電器生產基地”等國家級產業基地均坐落于溫州市(樂清)境內。

溫州低壓電器企業的規模雖然大,但是技術水平還比較落后,平均盈利能力低于整體水平,與北京、福建、天津、上海的企業相比,差距甚大,其主要原因是:產品檔次偏低,技術含量不高,缺乏附加值。究其根本是技術人才嚴重缺乏,技術人才的缺乏已經制約了溫州區域經濟的發展,盡管全省已經有多所高校設置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但是這些專業培養的側重點不一樣,不能滿足溫州地區對低壓電器人才的需求。因此,亟需地方性高校為溫州電器產業培養急需的人才。

二、專業建設思路

根據人才市場需求,溫州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建設的具體思路是:定位建成立足溫州、服務浙江、輻射行業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專業;建立合理的、具有鮮明特色的理論和實踐兩個教學體系;培養學生電子設計、電氣產品設計和電氣工程設計這三方面的能力;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與地方產業、人才培養與專業特色的緊密結合;使學生成為理論基礎扎實、具有一定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工程應用型人才,體現具有“應用性”和“地方性”特色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工程型服務地方區域的人才培養模式。

三、具體實施方案

1.以實際辦學條件為基礎,確立專業培養目標

根據溫州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鮮明的服務于地方電器行業的專業定位,本專業旨在培養具有電氣工程技術專業扎實的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意識以及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具有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能夠在電力系統、建筑設計與施工單位、科研機構、電器制造企業等企事業單位與電氣工程專業相關領域從事設計、研發、運行、維護、管理和教育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特別是在電器及其智能化方面能夠從事研制開發、應用研究、試驗分析和生產管理等工作的電氣工程師。

2.以CDIO培養模式為基礎,確定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過程中,加強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趨勢及人才需求的調研,吸引產業、行業和用人部門共同研究教學內容,制訂與企業生產、區域產業發展需要相結合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模式將學習美國麻省理工學院CDIO培養模式,強調人才培養的社會和工程環境,結合產業背景和社會人才需求情況,制訂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和教學方式,適應職場目標和社會工作崗位的需求,通過專業評估、社會評價和學生評價去修正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和教學方式,旨在培養科學基礎扎實、個人工程實踐能力強、具備團隊合作精神的電氣工程師,以達到質量工程教育的目的。圖1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框架。

3.以學生能力培養為目標,注重工程素質訓練

本專業緊緊圍繞溫州市智能電子電器行業技術研究中心、浙江省低壓電器技術創新服務平臺,以電氣工程師為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電子設計能力。要求學生掌握電路原理、模擬和數字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自動控制原理等主要基礎知識,熟練掌握PROTEL等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具備電子設計基本能力,包括電子硬件設計和軟件開發,能夠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進行電子系統設計、分析和調試,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爭取讓學生在大二階段就能完成電路、模電、數電和單片機課程的學習,利用暑假參加電子競賽的培訓,通過參賽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意識和學習興趣。

(2)電氣產品設計能力。要求學生具有工程制圖的基本能力,能看懂一般的機械工程圖紙,掌握電器學的基本知識,掌握電氣產品的工作原理和設計方法,特別是電器智能化方面的知識,掌握電氣工程師必須具備的計算、實驗、測試、仿真等基本技能,特別是電器智能化方面的設計能力,能熟練運用常用的設計軟件(如AUTOCAD等)進行輔助設計與分析。

(3)電氣工程設計能力。掌握電氣工程領域供配電方面的專業知識,如供配電技術、電力電子技術、電機及其控制技術、電氣檢測技術和機電一體化技術,具備自動控制系統的基礎知識,熟悉國家及行業的電氣標準,了解機電工程安裝與項目管理方面的知識;掌握注冊電氣工程師(供配電方向)必須具備的電氣工程項目設計能力,初步具備項目從立項、招投標、安裝施工、監理與驗收等一系列的項目組織管理和協調能力。

(4)以工程實踐能力與工程意識培養為核心建立實踐教學體系。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工程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應注重實踐,把實踐教學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電子電氣工程實驗實訓中心、校內實踐與實習基地、校外實習基地為依托,采用課內實驗和課程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專業見習、專業實習、工程技術實踐、畢業設計等多種形式,通過學生、學校、企業之間的有機結合構建一個與理論教學體系相對應的實踐教學體系,如圖2所示。主要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實踐環節:

1)以問題為先導——工程認知環節。[3]通過基本技能訓練、專業基礎課程實驗、專業見習等實踐環節,讓學生能夠認識基本電子、電氣類元件和產品、機電或機械零件,如電阻、電感、電容、晶閘管、繼電器、斷路器、隔離開關、電動機、凸輪、曲軸以及簡單的控制電路等,初步了解課堂上講解的理論知識在實際產品設計和制造中的應用,增加其感性認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以任務為驅動——面向行業的工程實踐和創新環節。[3]該環節結合電氣工程學科特點,將實踐教學內容與實際項目相關聯,在電器行業、電氣工程設計、電力拖動等方面引領學生進行工程實踐創新。教師以案例的方式給學生布置題目,學生則以項目組的形式進行組織討論、設計和分析,提高學生的專業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同時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相互溝通的能力。另外,通過電子電氣產品創新、挑戰杯創業大賽、科研項目和畢業設計等多個環節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努力將學生培養成為工程應用型技術人才。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設一支適應高質量教學要求的師資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關鍵。引進和培養學歷職稱層次高、學術研究水平高、社會行業知名度高的高級人才,以加強學術梯隊建設。加強校內專任教師到相關產業和領域一線學習交流;建立相關產業和領域的人員到學校兼職授課的制度,進一步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提升本專業建設的整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5.建立考核評估機制,完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構建學生、教師雙向信息反饋與評估機制;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及時反饋人才需求和學生培養質量,提升本專業建設的整體水平和人才培養的質量。

四、特色

1.專業定位體現地方性

針對浙江省及溫州樂清區域經濟發展、企業人才需求,就溫州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形成鮮明的服務于地方電器行業的專業定位;努力為地方培養、輸送高質量的專業人才,實現人才的就地培養。

2.產學研合作

以專業建設為基礎,充分利用溫州市智能電器重點實驗室、省級低壓電器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整合利用浙江省低壓電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優勢資源,以重點發展學科、重點實驗室、技術開發中心等為依托,加快建設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促進學科鏈、產業鏈和人才鏈的有機結合;突出產學研一體化的辦學優勢,爭取在電氣工程領域,特別是電器行業中,不管是人才培養還是科研項目的開發和創新方面均起到示范和帶頭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立欣,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8,(8):65-69,33.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評價范文第3篇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電氣工程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120183-01

一、新時期本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目前,許多工科大學都開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從專業的定位設置及學生的就業來講,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屬于應用型專業,應用型本科教育的任務是培養面向生產、工程、管理和服務等一線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它既不是基于技能的職業型教育,也不是基于理論的研究型教育,而是培養介于技能應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之間的工程應用型人才。我校基于這樣的培養目標,確定我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建設目標,圍繞“重基礎、寬口徑、強實踐、擅應用”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實驗室建設,加強產學合作,將其建成具有特色明顯的應用型工程技術專業,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二、實踐教學在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

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必須是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和專業技術理論有機的結合。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崗位群是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設計部門及相關企業。因此,針對為高科技部門、技術密集產業培養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故要求既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理論、又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同時還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適應性,而且還具有一定創新潛力的技術和技術開發能力,具備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的現場工程師。因此,要培養學生具有上述能力,離開實踐教學或者是實踐教學不足都是想像,除此之外,實踐教學在培養過程中還可進一步拓寬專業面和知識面,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就業后能很好實現后續發展。

三、我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科特色

我校過去是屬于鐵路高校,2000年后歸到甘肅省管理,我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主要是為鐵路培養,電氣化鐵路及相關供電是具有鮮名特色的,尤其是電氣化鐵路與其它供電相比是有比較大的差別的。目前鐵路處于一個跨越式大發展時期,需要大量具有一定的電氣化鐵路基礎知識理論、又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同時還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的畢業生,這也就促使我校電氣工程專業必須主要面向鐵路,制定具有電氣化鐵路特色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相關教學計劃和相關的實踐性教學環節。

四、目前大都數工科電氣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出現的問題

目前工科院校人才培養計劃中的實踐教學環節一般都有隨課的實驗教學、課程設計、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這些實踐教學環節大多為具體的理論課程服務,沒有形成體系,整體優化程度低,模式比較單一,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較缺乏;部分實踐教學的培養目標不明確或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脫節;設計性的實踐教學大多停留在書本上、圖紙上,而結合工程實際的內容較少,實施性差;針對實際應用的實踐環節對象陳舊,脫離實際;學生一般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創造性難以得到發揮等。

五、我校電氣工程實踐教學的實施方案

(一)實驗教學

對于基礎實驗,對于二、三年級學生,主要利用短學期的有效時間開放實驗室,開設設計型實驗,一門課一般為兩個設計型實驗,并鼓勵寫出實驗型小論文。逐步提高學生動手、分析總結的綜合實驗能力。第四年,進入專業方向訓練后,專業課程實驗通過實驗室和生產現場實驗(實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以便使同學更好地聯系生產實際。

(二)各類實習

電氣工程專業實習類型有:工藝實習、專業實習、頂崗實習。

1.工藝實習形式有:金工實習、電子工藝實習、電子儀表組裝、電子元器件市場調研與自主設計、EDA綜合實驗、常用電力測試儀表應用等內容。通過各類實習要求學生能夠熟練使用電氣作業現場經常使用的各類電力測試儀器、儀表,并能夠進行若干常規測試,為后面的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打下實踐基礎。

2.我校電氣工程專業實習包括認識(參觀)實習和生產實習兩部分。參觀實習主要是到蘭州供電局下屬變電站、蘭州鐵路局供電段、蘭西機務段等單位參觀地方和鐵路供電部門的生產調度、設備運行、檢修維護等項目;生產實習主要是到蘭州鐵路局職工培訓站進行牽引供電、接觸網等項目的實際操作和演練、使學生真正參與到生產實際中來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通過專業實習,使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甚至可以找到自己今后的就業方向和發展道路。

3.頂崗實習,頂崗實踐教學環節與其它實踐環節不同。其一是所處學習階段特別,執行時間一定要在學生已學完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而專業課已開設一段時間后,通常安排在第七學期。其二是教學環境特別,執行場所一定要在專業對口的企業進行,學生在工作崗位上與工程技術人員或工人一起工作、學習,真實地進行工程綜合能力訓練。其三是學習目的特別,執行的目的一定是針對實際工作對象解決實際問題,面對的是立體的事物、交叉的技術,而不是平面的、單一理論上的問題。因此,頂崗實踐教學的教學形式、內容、方法和手段都要進行相應的改革。頂崗實踐教學的總體思路是: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要求,以實踐技能訓練為手段,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結合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工程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學校應與企業建立長期互利的合作關系。學校在企業創建實習基地,簽訂長期產學合作的協議,一方面企業為學校提供頂崗實習基地,委派有經驗、能勝任的工程技術人員或高級技術工人給學生集中講課,指導學生現場操作,形成良好的“師徒”關系。另一方面,學校為企業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幫助企業解決生產中的技術攻關課題。再一方面,企業可以在實習的學生中擇優挑選滿意的學生作為企業的后備人才,提高了學校的一次就業率,同時也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我校在各企業都建有實習基地,針對學生所學專業方向的不同,把學生分散到鐵路供電站段,采用崗位輪換的辦法,安排學生從事技術、管理、生產等不同的工作崗位,按每個崗位的性質不同,定期輪換,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實際工作,提高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頂崗。在生產過程中與企業技術人員溝通交流,再對照書本上講過的理論知識,從理論到實際,從淺到深,從表面到內涵,從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到完全理解,學生從真正意義上掌握了所學知識,學以致用。

(三)專業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

1.課程設計。其基本思路是通過一個開放式的綜合性課程設計,使學生得到一次系統化的綜合應用的實踐鍛煉。針對電氣工程類專業,具體想法是:將電子技術、電機學、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理論、電力傳動與控制技術、電力牽引供變電技術、EDA技術、接觸網技術、機械基礎、建筑電氣等課程聯系起來,以電氣工程專業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為實訓場地,開設以工程實際為背景的設計題目。將構思、方案設計、功能設計、評價設計、系統調試進行一條龍訓練,要求學生針對某一選題,4~5人為一個小組,在教師提供的開放式平臺的基礎上進行自主設計,獨立實踐。

2.畢業設計。畢業設計是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檢驗。電氣工程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根據實際情況畢業設計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學生的全部畢業設均在校內完成,選題由指導教師確定,實驗室和機房為其開放;第二類是學生在畢業設計前期到相關企業或將來的工作單位實習,四月底回學校完成剩余內容。選題可以自定,也可以是企業的相課題;第三類是學生的整個畢業設計全部在企業完成,選題必須是企業的相關課題,但畢業答辯必須回校完成。

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愿選擇相應種類的畢業設計,實踐證明,通過畢業設計可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同時也是對其實踐創新能力的綜合檢驗。

六、實踐教學的實施效果

通過上述實踐教學后培養出來的學生,用人單位普遍反映:(1)學生的綜合素質明顯提高。(2)競爭意識、質量意識、創新意識明顯提升。(3)自信心明顯增強。經過各個崗位的輪換后,學生還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真正適合什么樣的工作,畢業時有目的地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明確了自己奮斗的目標,最大程度地實現自我價值。我校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就業率幾年來一直將近100%。

應用型本科院校畢業生在實踐教學環節中的收獲不僅體現在專業知識的拓展、專業技能的提高上,而且還塑造出了膽大心細,不迷信書本,實踐出真知的創新意識。在人際方面,畢業生還充分認識到與人為善、尊重他人、寬容的為人之道。

參考文獻:

[1]夏建國、劉曉保,應用型本科教育:背景與實質[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

[2]倪偉、馬從國,電氣信息類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中國電氣教育,2007,(11).

[3]樊立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及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08,(5).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評價范文第4篇

關鍵詞:電氣工程;自動化實驗室;研究

1 “遞進式”實驗的內涵與特征

“遞進式”實驗是指從基礎性實驗到綜合性實驗,以及創新性實驗的順序進行實驗。根據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要求,通過實驗室結構的調整,將原來單一課程單一實驗室的基礎上,整合成三大模塊,將本專業實驗室分成三個層次:①基礎性實驗,就是把本專業基礎課程對應的實驗室整合到一起,滿足各門課程實驗教學的需要;②綜合式實驗,就是實驗項目不局限于某門單一的課程,通過實驗室結構的整合和調整,將課程相關的實驗室建立在一個綜合性的實驗室,支持開出將幾門課程綜合運用的實驗項目,這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為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提供了一個平臺;③創新式實驗,就是根據本專業培養目標的特點,建立起產學研結合的開發性實驗室。創新性實驗是在指導師指導下,在自己的研究領域或老師選定的學科方向,針對某一課題或某一研究方向,進行研究和探索的實驗,是學生參加科學研究、教學科研相結合的一種重要形式。

2 “遞進式”實驗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電氣工程專業實驗室是學院建設較早的實驗室,在多年的教學改革和實踐中,實驗教學一直是學校進行改革的重點。六年來,按照基本原理、基礎應用、綜合實踐、應用設計四個層次來規劃和改善實驗條件;通過整合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來更新教學觀念;通過強化管理、培養隊伍素質來確保實驗教學的改革。

2.1 整合專業實驗教學設施 圍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整合實驗教學內容,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自升本以來,根據社會人才培養的需要,開設了“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和“工業自動化”兩個專業方向,在實驗室的改革與建設中也依據兩個專業方向的要求整合。將原來按課程開設的實驗項目、課程設計及畢業設計,整合為反映課程體系的基礎實驗、突出應用能力的綜合性實驗及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設計性實驗和探索研究性科研項目,形成了“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創新性實驗”三個層次遞進的實驗教學體系,強調了學生能力培養的系統性和科學性。在具體運作上,兩個專業方向的基礎課程相同,因此,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基礎性實驗平臺和專業綜合性實驗平臺,這樣可以同時滿足兩個專業方向實驗教學的需要,起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專業方向實驗平臺的建設,是根據本專業開設的兩個專業方向的需要,建立專門的實驗室,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實驗分室是以發電、配電及其自動化控制為目標的實驗教學基地,工業自動化實驗分室是以工業生產的過程自動化控制為目標的實驗教學基地。

建立兩個相對獨立的實驗室,不僅是目前兩個專業方向和人才培養的需要,也為今后兩個專業方向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有利于兩個專業方向今后的發展。

2.2 整合實驗教學內容、改進實驗教學方法 根據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計劃的要求,針對學院原來實驗教學的狀況和存在的問題,科學整合實驗教學內容,并不斷探討和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在教學內容上,徹底改變原來單一課程開設單一實驗的狀況,對教學內容進行“遞進式”的整合。

在教學方法上,改變過去以老師講授和演示為主的教學方法,采取引導和啟發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對于基礎性實驗教師作技術指導,對于綜合性、設計性及研究探索性實驗項目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對于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學生需填寫課題項目申請書(課題來源、課題研究目的、具備的實驗條件、擬采取的方法、預期的實驗效果),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培養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根據學生動手能力的高低進行因材施教,加強過程監控,通過學生自查、教師中期檢查、遞交結題報告并進行結題答辯等形式,加強全部實驗過程的管理,這樣,較好地實現了“遞進式”實驗的預期效果,也適應了不同層次人才培養的需要。

2.3 加強實驗教學管理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遞進式”實驗教學模式的實施必須有完善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措施作保證。在具體的實踐中,通過和其他高校實驗教學管理制度的交流和學習,再根據學院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反映學生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實驗教學評價體系,對具備條件的實驗室實行開放,實現了“遞進式”實驗教學的有序進行。

2.4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實驗室建設的重要因素,是確保實踐教學的前提和條件。近年來,通過引進和培養兩種方法來提高實驗隊伍的素質。對實驗隊伍先從學歷上進行提高,采用派遣教師到工廠企業進行培訓和學習等形式來提高實驗技能,強化隊伍建設。實現了學歷上達標,年齡結構、學員結構及職稱結構合理,實驗技能提升的實驗團隊,使每個指導教師具備輔導兩門實驗課程的能力。此外,學校還將在實驗室工作評優、實驗室建設工作量計算、實驗室工作人員職稱晉級、待遇等方面采取一些穩定隊伍的措施,讓優秀實驗教學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3 結束語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在“遞進式”實驗教學改革中,以專業培養為目標,通過整合內容形成了科學的實驗教學體系;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構成了基礎實驗平臺、專業綜合實驗平臺和專業方向實驗平臺;通過改進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完善管理,建立了先進的實驗運行模式,從而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明顯提高,大學生就業率達到98%以上,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實踐教學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還需要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夏金兵.開放式實驗室條件下機制專業新型實驗教學體系初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3,20(4):95-97.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評價范文第5篇

關鍵詞:電氣專業;電機電器;培養模式

作者簡介:黃麗霞(1982-),女,福建寧德人,寧德師范學院物理與電氣工程系,講師;吳必瑞(1981-),男,福建寧德人,寧德師范學院物理與電氣工程系,講師。(福建 寧德 352100)

基金項目:本文系寧德師范學院服務海西項目(項目編號:2012H307)、寧德師范學院服務海西項目(項目編號:2012H408)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3-0018-02

寧德師范學院是福建省師范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學院堅持“為地方發展服務、辦人民滿意大學”的辦學宗旨,走“求精、求特、求優、求強”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基本形成以教師教育為基礎,理、工、文、管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結構。寧德師范學院的發展定位是:立足寧德,面向海西,為地方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服務,突出師范性、應用性、地方性,努力把學校建成高水平、多科性、應用型的地方特色強校。電機電器產業是寧德市的支柱產業之一,寧德共有電機電器企業1000多家,從業人員近20萬人,實現工業產值逾370億元,是“中國中小電機出口基地”和“中國中小電機之都”,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進入了“保質量,求創新、謀發展”的新階段。鑒于現階段電機電器行業對于電氣專業人才的渴求,加強電氣專業電機電器及其控制方向建設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寧德師范學院把電機電器方向作為學校的兩大重點資助學科之一。同時,寧德師范學院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入選2012年“福建省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為此,寧德師范學院應堅持辦好特色電氣專業電機電器及其控制發展方向,積極探索有效的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與完善理論、實踐教學內容,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實際操作能力。

一、相關專業方向的開設現狀

1998年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新專業目錄,將電力系統自動化、電機電器、電力電子等強電專業合并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1]合并后的專業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交叉學科,其涉及的領域非常寬泛,各高校對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設置二級學科方向。目前福建省內高校較多開設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但多開設的方向為“電力自動化”,開設電機電器及其控制方向的高校很少。由于寧德市電機電器產業發展迅速,與之相適應的電機控制技術也得到了迅速發展,為在寧德師范學院本科階段開設電氣專業電機電器及其控制方向奠定了基礎。

二、專業方向培養目標及要求

寧德師范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具有科學發展觀和創新意識,適應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需要,掌握電氣與自動化等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及基本技能,畢業后從事電機與電器的產品工程設計、加工制造、運行分析和檢測控制、經濟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該電氣專業方向的培養要求是:使學生成為綜合素質高、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強、能適應社會需要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主要學習“電路”、“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理論”、“電機學”、“電機電子技術”、“現代電機測試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電磁場”等專業課程知識。能應用所掌握的專業理論分析和解決工程應用中出現的實際問題。[2,3]

制訂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和教學方案,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求,通過水平評估、服務社會、畢業學生的評價去完善培養模式等,其中圖1為電氣專業電機電器及其控制方向人才培養的結構框圖。[4,5]

三、專業課程體系

在設置電機電器及其控制專業方向課程時,充分體現實踐性、應用性,以滿足地方經濟建設對人才的需求,考慮了電氣專業的專業必修基礎課程、電機電器及其控制方向限選課、選修課模塊的特點,并注意課程之間的融會與貫通。

基礎課程安排有:“大學英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計算機應用基礎”、“工程制圖”、“線性代數及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人文通識課安排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專業基礎課安排有:“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等。專業平臺課安排有:“自動控制原理”、“電機學”、“單片機原理及應用”、“C程序設計”、“電氣控制與PLC”、“電力工程基礎”等。專業方向限選課安排有:“機械設計基礎”、“電器理論”、“特種電機及控制”、“現代電機測試技術”、“電機電器制造工藝”、“電機設計”、“電機控制”等。專業選修課安排有:“DSP技術”、“電磁場”、“高低壓電器”、“單相電機”、“電氣絕緣材料”、“傳感器原理與檢測技術”等。工具課安排有:“MATLAB基礎”、“AUTOCAD軟件上機”、“Altium Designer軟件上機”、“ANSYS軟件上機”等。其中表1為電氣專業電機電器及其控制方向限定選修課的課時和學時安排。

四、特色的教學體系

1.專業方向定位明確

針對福建省寧德市區域經濟發展及企業人才需求,就電氣專業電機電器及其控制方向形成鮮明的服務地方電機電器行業的專業定位。形成以“產學合作、做學融合、研學融合”的工程教育理念為指導,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大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充分發揮電機電器的行業特色優勢和地域優勢,建立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協調合作的體制機制,實現工程技術拔尖人才培養的協同創新。

2.建立導師制培養

從大二下學期開始為每位學生確定導師。導師優先安排由副教授以上職稱或由骨干青年教師擔任。導師應負責不定期的與學生溝通,解決一些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引導優秀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不定期舉辦溝通交流、學術報告,邀請已畢業的優秀學生、企業管理人員及工程師等進行工作體會交流。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申報校級及以上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培養學生的協作管理、策劃組織和自主創新能力。

3.案例教學及深度交流

定期邀請行業專家、教授來校做學術專題報告,以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的前瞻性;聘請產業界專家講授部分專業課程,使學生跟蹤技術發展和應用前沿,具備良好的工程實踐能力。

4.課外創新實踐

通過全校任意課、社會調察和參加志愿者的形式,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開展各種課外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提倡每位學生大學期間至少參加一項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如“全國大學生電子大賽”、“挑戰杯”、“全國數學建模大賽”等,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6]

5.校企聯合畢業設計

培養方案的最后一個環節是畢業設計,主要是讓學生應用所學的綜合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畢業設計安排在本科生培養的最后一個學期執行。畢業設計采用校內、校外導師共同指導,學生帶著企業實際問題構成的畢業設計題目,其范圍緊扣電機電器及其控制關鍵技術,突出電機的控制策略、電機信號檢測與分析的方法等,強調實際的產品設計、硬件電路的開發與設計。

五、結論

我國電機電器產業發展迅速,但缺失專業技術人才已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本文對電氣專業電機電器及其控制方向進行了分析,針對該專業方向的知識結構提出了培養目標、培養要求以及專業方向的課程體系,對特色的教學體系進行了詳細、全面的闡述,并論述了該專業方向的探索與實現。

參考文獻:

[1]黃文力,何琳琳.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3,(8):5-7.

[2]蔣小洛,吳桂初,吳烈.面向區域產業的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3,(2):36-37.

[3]仇祺沛,呂崇帥.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工程的發展前景探討[J].硅谷,2013,(13):12-13.

[4]劉昱溢.淺談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建設與發展[J].電源技術應用,2013,(4):63-6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来县| 个旧市| 儋州市| 佳木斯市| 清徐县| 吉隆县| 怀宁县| 贡嘎县| 安徽省| 阳东县| 林芝县| 临泉县| 华阴市| 铁岭市| 威海市| 新丰县| 峨眉山市| 元谋县| 通道| 石首市| 应城市| 宜昌市| 康平县| 宁安市| 通河县| 同江市| 阿克陶县| 沧州市| 石景山区| 潞城市| 申扎县| 监利县| 齐齐哈尔市| 湖口县| 黄骅市| 淮阳县| 当涂县| 沙坪坝区| 凭祥市| 福清市| 黑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