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2018免费版2019,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變壓器實訓總結

變壓器實訓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變壓器實訓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變壓器實訓總結

變壓器實訓總結范文第1篇

關鍵詞:機器人工作站 變壓器自動化生產 實驗實訓教學 生產經營活動

中圖分類號:TB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7(b)-0000-00

變壓器是利用電磁感應的原理改變交流電壓的裝置,主要功能有:電壓變換、電流變換、阻抗變換等,按用途可以分為:電力變壓器和特殊變壓器等。隨著變壓器行業的快速發展,對各類變壓器裝置的性能參數、質量等級、使用壽命等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和更高的發展目標,目前隨著原材料性能的提升以及智能制造技術的出現和發展,能夠研發并制造出性能優越,質量過硬的各類變壓器產品已經成為各生產制造企業和科研機構的首要任務,傳統的手工制造方式已經不能有效滿足各類變壓器的生產要求,同時人工操作的固有偏差性和人為差異不同程度地影響著變壓器的質量和使用壽命。為此,有必要設計一套人工智能化柔性生產制造系統,使變壓器生產制造去人工化,實現變壓器智能化生產。

1 工作站設計方案

變壓器自動化生產工作站是一個實際應用系統,包括硬件系統的詳細設計和軟件系統的編寫優化。在硬件設計中,經過研究分析,最終確定該系統應包含以下三部分功能機構,分別是:(1)變壓器繞制;(2)變壓器搬運;(3)變壓器焊接和質量檢測。在軟件設計中應包含以下四部分功能程序,分別是:原點復位、繞制程序、搬運動作、放電焊接和質量檢測。

2 系統硬件設計

對硬件結構進行設計,主要包括如下三個部分。

2.1 變壓器繞制部分

選用NITTOKU全自動高速繞線機,最高轉速可達10000 RPM,實際使用控制在5000~6000 RPM,加減速時間控制在3~5 s,可以滿足24 h不間斷生產,同時通過編制繞線程序控制機器運行,繞制狀態穩定高效,中途斷線可將電子信號傳遞至搬運系統,機械手可直接將不良品送至不良品區。

2.2 工件搬運部分

工件在搬運過程中為達到不同位移要求,故分為機械手搬運,搬運車搬運,轉換夾搬運三個部分。

機械手主要負責在抓取骨架和將繞制完成的線圈進行焊接和檢測時進行工件位移,經過選擇后,可選用MITSUBISHI-RV-6SDL型工業機器人,此種型號最大可承重6 kg,具有6自由度方向,可在立體空間任何一點進行位置編輯,具有移動精度高,工作穩定的特點。

搬運車和轉化夾主要負責在繞線機和后續生產系統之間的工件位置相互轉移,可利用尼龍塊制作搬運車,并將其固定在傳送帶上,轉換夾可選用鋼質材料,夾取工件時有力度,耐磨度高。

2.3 變壓器焊接和檢測部分

焊接部分采用PC-PAS 301t型放電焊機,焊接時注意須調整放電電流至1.0~2.0 A之間,放電時間控制在0.5~1.0 s之間,焊接時與插針有接觸的頂針在完成焊接操作500次后,須進行打磨處理,并檢查牢固程度。

檢測部分采用HIOKI 3541型電橋,使用時須依據生產作業指導書的要求設定電阻值合格范圍,對于合格品和不良品可由綠燈和紅燈指示,與線圈插針接觸的頂針須檢查其牢固程度和氧化情況,有問題時須及時更換。

3 軟件系統設計

軟件系統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1)工作站復位程序。

在每日開機后和機器故障修復后,需要將工作站的各個機械電氣部分進行原點復位,其中包括機械位置的校正,傳感器檢測是否正常,工作站各系統有無故障等。

(2)變壓器繞制程序。

變壓器繞制程序應符合繞制規則,編寫后的程序須經過實驗試生產,并逐步優化繞線程序。

(3)各部搬運程序。

具體編寫搬運程序時,先編寫主體框圖,按照工作的先后順序編寫順序流程圖,存儲為主程序。然后依次編寫各部位搬運的具體程序,并存儲為子程序。

(4)焊接和檢測程序。

編寫焊接程序應根據搬運程序的信號觸發焊接程序,同時,可依據示教手柄檢證插針最佳焊接位置,要求須正對插針頂端,距離1~2 mm。

檢測程序即收集傳輸過來的電阻值大小,看是否符合設定要求,符合亮綠燈,超出范圍亮紅燈,達到質量檢測的效果。

4 工作站調試和故障修復報告

4.1 使用環境

工作站可在4O的區域內進行布置,供電電壓為AC 220v 50~60 HZ,氣動部分須接壓縮空氣,焊接部分須接氬氣。

4.2 系統調試說明

根據方案的要求,調試過程共分3大部分:硬件調試、軟件調試、軟硬件聯調。硬件進行手動調試,觀測有無撞擊和運動不暢,軟件進行模擬調試,在編程軟件中進行示教演示,找尋可優化程序點,進行逐一優化,軟硬聯調為試生產調試,讓工作站依據控制程序自行進行生產,看有無錯誤報警和可改進的地方。

4.2.1 硬件調試

(1)變壓器繞制機、搬運車的滑軌的滑動部位動作緩慢,發現缺少油脂,隨即涂抹油脂,減小摩擦,故障得以修復。(2)機械手抓取工件時,與夾具配合較緊,發出較生硬的聲音,隨即拆下較緊夾具,對配合部位進行細微研磨,磨薄0.3 mm后,故障得以修復。

4.2.2 軟件調試

(1)繞線程序在編制完成后,模擬時出現語法錯誤,檢查時發現A,B程序塊同時運行時,程序塊跳離語句少編入一字符,導致語法錯誤,隨即編入該字符,故障得以修復。(2)搬運車程序出現限位報警,檢查程序時發現,搬運車在左移動時的位置量編寫錯誤,導致觸及限位報警,隨即更改位置量,故障得以修復。

4.2.3 軟硬聯調

(1)繞線程序存在繞制偏槽的現象,通過更改槽間起繞位置,故障得以解決。(2)機械手在抓取線圈進行焊接時,出現焊接不良,經分析原因為焊針和插針未正對,隨即對機械手和焊針在程序中的位置進行微調,在保證正對和距離1~2 mm后,焊接良好,故障得以修復。

5 結語

以工業機器人為核心的變壓器自動化生產工作站是結合筆者個人所學和工作經驗逐漸積累并實踐總結出的,是筆者對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的理解和應用,這類制造系統在保證產品質量穩定性、提高生產效率、促進制造柔性化等諸多方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蘭虎.工業機器人技術及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2] 郭洪紅.工業機器人技術[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

變壓器實訓總結范文第2篇

關鍵詞:職業學校;電工實訓;教學模式;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9-0283-01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工實訓在培養合格人才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模式,存在諸多不足,影響了實訓教學的效果。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電工實訓基本上還是以老師指導為中心,采用現成的線路進行實訓,實訓內容和實訓方式長期未變,教學手段陳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實訓前,教師根據實訓內容準備好實訓工具和材料、調整好儀器設備。實訓時,教師講授實訓內容,面面俱到無所不包地演示。學生對內容不預習、不思考,只是按照教師講授內容照搬。這樣難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創新意識,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強,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需要。因此電工實訓教學有必要進行改革。

1.教學觀念的更新

為了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在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必須樹立“學生是教育過程中的主體”的觀念,激發學生實訓的主動性,使師生間能夠在平等和諧的氣氛中進行交流和溝通,增強學生的實訓主動性和實訓過程中的主體意識,強化學生的“學習最終必須靠學習者自己完成”的觀念。在教改中發現,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主動地學習,實訓中提問的深度在不斷增加,所提出問題也不再局限于指導書,有的學生還超前進行自學,少數學生還主動地開始自己進行電氣產品的設計。

2.借鑒CBE教學模式

CBE是以能力為基礎的教育體系,其顯著特點是最大程度地滿足市場經濟對培養對象的要求。根據實訓教學大綱的要求,吸取生產、管理第一線的技術管理人員的意見,制訂出相應的綜合能力,列出對應于各綜合能力的專項能力,再對綜合能力和專項能力進行分析、修改、完善,最后形成DACUM表。具體做法如下:首先分解崗位職責為若干項綜合能力:(1)安全用電常識;(2)電工基本操作工藝;(3)照明電路的安裝與維修;(4)常用電工儀表的使用;(5)常用低壓電器的檢修;(6)常用電機的拆裝與維修;(7)變壓器的維修;(8)電力拖動基本控制線路的安裝。然后將每項綜合能力又分解成若干項專業能力。例如:第(8)項綜合能力可分解成如下8項專項能力:①常規管理要求(包括安全操作、文明生產等);②電動機單向運轉電路的安裝;③電動機可逆控制電路的安裝;④雙重聯鎖電路的安裝;⑤鼠籠式電動機Y-啟動電路的安裝;⑥電動機反接制動控制電路的安裝;⑦自動往返控制電路的安裝;⑧雙速電機控制電路的安裝。這樣就可以制定出DACUM表,它給學生提出了能力和考核測試的具體要求,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完成,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以此來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使電工實訓內容實用、實效、新穎,能使知識與技能融為一體,并按照生產實際和崗位能力的要求來組織教學,實踐證明,通過CBE的引入,學生的能力得到明顯的提高。

3.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電工實訓教學中,實施課堂教學、多媒體教學與實訓現場教學相結合,辯證地處理好這三種教學過程中的相互補充與相互滲透作用。例如:在安全用電、操作規程、電機和變壓器的制作工藝流程等內容,通過屏幕展示,只需用幾分鐘或幾十分鐘的時間就可以系統地、科學地把原來需要幾十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內容展示完畢,并收到更好的效果。經過認真研究討論,針對專業的特點選定了一批適合電工實訓內容的多媒體課件,加上自己動手制作的一批多媒體課件,總共約16個學時,就能完成內容涉及安全用電、操作規程、操作工藝、電工儀表、電氣照明、電動機、低壓電器、變壓器、電力拖動、機床電路,甚至還包括一些國外大公司的工藝要求等。使學生對電工實訓內容有一個概括的了解,這種教學方法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在現場教學中,學生置身于各自工位上學習,不僅能在教師的講授中對設備、工具的結構、原理容易理解掌握,而且在教師指導下,自己動手操作就學會了使用技能,所學知識易于鞏固,學生感覺技能也得到了鍛煉與培養。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把學生不易理解的教學內容,經老師的演示操作,學生由模仿到學會操作,就迎刃而解了。這種潛移默化的教學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既保證了教學質量又提高了教學效果的同時,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得到進一步提高。

4.“一體化”新型師資的培養

實施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需要新型的師資。目前,教師隊伍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專業理論教師不能指導操作技能訓練,實訓指導教師理論基礎薄弱,不能講授專業理論課。故此,急需培養一批既能從事專業理論教學,又能指導技能訓練的“一體化”新型師資,這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及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是刻不容緩的事。為了加快“一體化”進程,學校加強專兼結合的實訓指導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將學校實施的“雙師型”工程推向深入,定期分批派遣實訓教師到對口企業進行鍛煉,為教師創造更多實踐的機會,提高實際操作技能。二是鼓勵實訓指導教師報考研究生,盡快提高理論水平,充實新型師資隊伍。三是施行外聘高級工程師和高級技師作為實訓指導兼職教師,采取講課、輔導、絕活表演等多種形式傳授技藝,達到改進實訓方法、豐富實訓內容、提高實訓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慶哺:在實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理工職教研究》,2010年8月第15期.

[2] 王艷新:電工技術教學的改革和研究,《教育研究》,2010年2月第3期.

[3] 陳洪亮:變壓器自動運行控制的教學,《電工技術》,2011年5月第12期.

變壓器實訓總結范文第3篇

一、制作實物教具模型,例如轉子、定子、鐵芯、線圈等,讓學生首先對設備由直觀的認識,這樣在前期的教學講解中學生對專用名詞才不會感到太陌生和茫然。

二、錄制介紹電機原理、結構與制造過程的教學錄像片,使學生通過觀看錄像直觀了解電機的結構和生產制造過程,增加了聲像教學手段,以提高教學效果。

三、制作多煤體課件進行動態仿真演示

這一教學手段是前兩種手段的結合及提高,有許多意料不到的效果。歸納有幾大特點:

一方面是直觀展示,輔助抽象思考。如電機學中的電磁變化都是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如果學生沒有建立起電磁空間變化的概念,那么對于變壓器怎么利用這一關系而改變電壓、電流大小的,電機是怎么利用這一關系而動起來的就更加難以理解了,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將電磁變化這一不能用肉眼直接觀察的過程用動漫的形式演示出來,能使許多學生豁然開竅,所以可以通過制作相應的多媒體課件,解決這些教師難以直觀表述及演示而學生又難以理解的知識點的教學。

另一方面是在課間中利用資源開發電力系統運行的仿真演示,模仿變壓器和電機的各種動態過程,如“變壓器副邊短路”, “空載合閘”,“并列運行”,“不對稱運行”等運行情況。學生可以如同在現場一樣,進行各種實際操作。通過動手實踐,加強理解和操作能力。

第三方面是增加診斷程序。讓學生通過程序進行各種故障分析與處理。在人為設置的故障中,學生可以顯示出的故障狀態參數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進而進行故障處理,大大提高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和現場處理故障的能力,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無法實物展現的故障、學生無法體驗的實際情況得以顯現,教學實用性得到充分體現。

以上三種多媒體教學能夠的廣泛使用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全方面立體展示大量教學信息,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又發現傳統的板書教學也不能全部摒棄,板書授課更容易抓住學生注意力,并能更好的引導學生的思路,因此各種方法是互補的,不宜過分強調哪一方面,而是應當配合教學內容的需要,綜合運用合適的教學手段。

筆者經過探索,認為以演示、講解、練習相結合的方式是最為適合課堂教學的。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通過課件或錄像演示教學內容,讓學生觀察電機運行時的各種現象,提出要講述的內容,然后對基礎知識精心講解,最后,配合課堂練習。加強了師生的及時交流,便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便于對基本知識的牢固掌握。例如,交流繞組基本知識一節中,教師先用課件演示電機的結構和繞組,提出繞組如何繞制的問題。這樣,既讓學生建立了繞組的空間概念,又清楚了自己要學習的內容,做到有的放矢。然后,教師講解交流繞組的基本概念,劃分相帶的規律,舉例分析單層繞組展開圖的畫法,總結規律。最后,改變繞組參數,讓學生自己動手,課堂完成繞組展開圖。課程結束,在異步電機的工藝實習中使學生真正理解和體會繞組在電機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我們在教學中加入對比,案例引導等方式,將會使整個課程內涵骨架更完整,內容更豐富。知識點相應聯系,使學生建立一套完整的電機理論體系。例如:異步電機的分析時,要時刻與變壓器的分析相對比,學生理解可以達到把旋轉的異步電機,等效為靜止的異步電機也就相當于變壓器,這樣,就可以采用變壓器的分析方法來分析異步電機。當然,要仔細對比兩者各參數的不同。

利用生產實際中的典型案例,緊扣“電機學”應解決的理論和實際問題,對案例的過程進行詳細的分析、解剖、總結,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解決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掌握相應技能等多個目的。再例如,三相Yyn連接的組式變壓器帶單相負荷時會造成中性點位移現象,以及對供電產生的影響。課堂教學從理論上定性分析變壓器不對稱運行的電磁過程,然后在實驗室觀察實驗過程和結果,使學生能夠加深理解中性點浮動的概念。通過案例教學,提高了學生的理論和實踐水平。

最后筆者認為作為專業課程,必須以現實環境強化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要重視現場教學。

變壓器實訓總結范文第4篇

關鍵詞:理論類課程 吸引力 緒論 教學方法 教材

筆者發覺,現在技校的電工理論課越來越難教了,學生對電工理論課提不起興趣,課堂上出現睡覺、玩手機、甚至曠課的現象。筆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進入技校的學生大多數只有初中學歷,他們的物理和數學基礎較差,而電工類理論與數學、物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學生學起來感到非常吃力;二是學生來技校的目的是學一技之長,以為學會了電工、鉗工、汽修工等的操作就可以了,不肯動腦學習理論課;三是電工理論課抽象、深奧,學生學起來枯燥、費勁。作為一名電工專業理論課教師,筆者一直在摸索如何提高電工理論課吸引力的方法。經過多年的實踐,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提高電工理論課的吸引力。

一、利用緒論課,快速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奇心與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信心是學好的保證,三者都是學好該門課程的關鍵。在第一時間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將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實用性及學習方法等及時傳達給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樹立學生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筆者非常重視第一堂課的教學。

如在上電機與變壓器的第一堂課,筆者會讓學生明白電機和變壓器在電能的產生、傳輸和使用中的重要性。首先提出三個與我們生活有關的問題:“電從哪里來?”“電是怎樣從遙遠的發電廠送到我們身邊來的?”“我們的衣食住行是靠什么生產出來的?”。一番熱烈的討論下來,再加上筆者的點撥,學生們就會明白,電是發電機發出來的,電的輸送離不開變壓器,我們的衣食住行甚至國防科技都離不開電動機。于是學生就明白了電動機與變壓器的重要性,有了學習該門課程的欲望,迫不及待要想知道電動機和變壓器的結構、工作原理和特性,筆者再趁熱打鐵,告訴學生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生有了興趣又有信心,何愁學不好呢?

事實上,學生們一方面渴望了解電氣化知識,一方面對電又感到害怕。所以筆者在電工儀表與測量的緒論課上,以身邊頻發的觸電事故為例,告訴學生,其實電對于不懂它的人來說是“老虎”,而對于懂它的人來說是“綿羊”。所以我們只要學好了電工儀表與測量課,學會了各種電工儀表的結構、原理和使用方法,就能對電能的質量及負載的運行情況進行測量,并對測量結果進行分析,就可以保證供電、用電設備和線路安全、可靠、經濟地運行,從而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這樣就激發起了學生的好奇心,筆者再告訴他們一些學習方法,如電工儀表其實主要就是由測量機構和測量線路構成,測量機構是整個儀表的核心,多種儀表的測量機構是相同的,首先要掌握各種測量機構的構造、工作原理和特性,然后在其基礎上配合適當的測量線路,就可以組成各種不同類型的電工儀表。一堂課下來,學生既明白了學好《電工儀表與測量》課程的重要性,也知道了該如何去學。

二、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

如果把“利用緒論課,快速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興趣”比喻成讓學生們“嘗鮮”,那么“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就是提高課堂吸引力的必不可少的 “保鮮”手段。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講授,直接地、系統地學習前人總結的知識點和規律。但由于電工課概念相對抽象、難懂,學生基礎又差,如果一味地采取填鴨式、灌輸式教學,就會顯得很枯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聽不懂的內容越積越多,學生就會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和信心,甚至放棄這門課程。所以,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適合現在的技校生。電工類理論課教師要想讓學生學起來輕松、愉快,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筆者主要采取了如下幾種方式:

1.巧設疑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方法,學生帶著一個個問題去學習,有了目的,有了求知欲,才會開動腦筋,去聽、去看、去思考。大家或獨自思考,或互相討論,或聽老師分析總結,課堂氣氛自然而然也就活躍了。當一個一個問題迎刃而解,學生就會產生較強的成就感。如我們在學習電工基礎課時,電磁感應是一個難學的章節,為了講清電磁感應現象、楞次定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筆者設計了一個簡易的電磁感應實驗,讓學生思考三個問題:(1)看到了什么現象?(2)感應電流從哪里來?(3)感應電流有多大?學生們為了解決這三個問題,就會認真觀察與思考,然后得到答案:(1)條形磁鐵快速地插入或拔出線圈,線圈中就會產生感應電流,電磁感應現象;(2)感應電流產生的磁通總是阻礙原磁通的變化——楞次定律;(3)感生電動勢的大小為e=N——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解決了這三個問題,這節課的重點內容也就學懂了。所以課堂上教師應注重課堂提問,鼓勵和啟發學生去思考、討論、總結,讓學生全面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學生也就不會感到那么枯燥與無聊,課堂顯得輕松愉快。當然,教師提問要有水平,一定要圍繞本節內容的重點設問,切忌過多、過難、過易、不切主題與不切實際,否則只會招來學生的反感,學生們也會感到疲于應付。

2.盡可能多地利用各種教具,采用直觀教學法

電雖然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在電工類課程教學中借助各種模型、實物、掛圖、實驗電路,甚至是實際應用,對深奧、抽象的理論的理解與記憶是很有幫助的。筆者盡可能找出相應的教具,如教電工基礎之前,筆者準備了電阻、電感、電容、磁鐵、線圈、檢流計、萬用表等;教電機與變壓器之前,筆者準備了三相變壓器、儀用互感器、三相籠型電動機、三相繞線型電動機、單相電動機、直流電動機等實物、模型和掛圖;教電工儀表與測量之前,筆者準備了交、直流電壓表、電流表、電壓互感器、電流互感器、模擬萬用表、數字萬用表、單臂電橋、雙臂電橋、兆歐表、接地電阻測量儀、功率表、電能表等儀器儀表與掛圖,這些教具都有助于學生理解課堂內容,使教學更生動、更直觀,學習效果更佳。

3.盡量采用多媒體教學,理論聯系實際

多媒體能實現文字、圖像、聲音和動畫的結合,使原來抽象、乏味的知識變得形象、生動起來,更容易吸引學生,激活學生的思維。如在電機與變壓器教學中,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原理是比較難懂的,筆者就制作了動畫課件,用彩色動畫一步一步演示電動機轉動的整個過程,結果學生很快就明白并記住了電動機旋轉的原理。又如在電力拖動與控制線路教學中,雙重聯鎖正、反轉控制線路也是一個難點,為了幫助學生們理解與記憶控制線路和工作原理,筆者也制作了動畫課件,每按一個按鈕,相應的電路的電流就像人體的血液一樣流動起來,各種觸頭也是該斷開的斷開,該閉合的閉合,讓它們全都動起來,非常形象地將這個復雜的電路分解成幾部分,這樣分析起來就容易多了,學生們也不再感到難以駕馭,不再懼怕。彩色動畫效果,使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們學起來容易多了。

教學中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學生們今天坐在教室里學習理論知識,就是為明天的實際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實際是相輔相成的,實際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所以筆者平時在教學中盡量多地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比如在電機與變壓器教學中,筆者會帶學生實地觀察學校內的變壓器和各種電動機;在電工儀表和測量教學中筆者會采用一體化教學,帶領學生一個一個儀表地學習如何使用;在學習接地電阻測量儀時,筆者還帶著學生們將學校教學樓、實訓樓和男生宿舍的接地電阻進行了測量和數據分析;在教電力拖動與控制線路時,筆者帶學生們到附近工廠參觀廠里面的實際控制線路和電柜,使學生們更直觀地學習相關知識。

三、根據實際,優化組合教材

變壓器實訓總結范文第5篇

一、授課

改變傳統的講課方式,把授課的重點轉移到學生“會做”上,再在“會做”的前提下弄“懂”,即“先會后憤”的講課方式。具體地說就是:程度較差的同學學會做,即“會”。程度好一些的學生,要在“會”的同時,還得要弄懂原理,即“既會又弄懂”。講課的順序是:首先由學生在看書的基礎上教師示范“怎樣做”;再由學生“練習”怎樣做,使全部學生學會怎樣做;最后老師講解為何這樣做,原理是什么(程度稍好的同學能理解),即:老師示范―學生練習―原理分析。它們之間的時間分配應掌握在2:5:3的范圍。例如我在講授《電工技能與訓練》中“日期光燈的安裝與維修”一節時,在學生看書預習的基礎上,我用了10分鐘時間向學生演示日光燈線路的連接方法;然后給學生22分鐘的時間,根據老師的示范,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連接線路;再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分析講解日光燈的工作原理――燈管的發光原理、起輝器的啟動原理、鎮流器的工作原理及構造等等。最后幾分鐘,找出存在的問題,總結和布置作業。經過這一節的練習和講解,全部同學都能夠完整地安裝一架日光燈,學到一項技術,部分同學還能知道日光燈的工作原理和各部件的作用。

二、實驗實訓

根據學校現有的實驗實訓條件和學生接受能力,打破教材安排的實驗實訓內容和順序,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適時進行實驗實訓。對學校內部有條件做的實驗實訓要及時完整地做好,對學校內部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實驗實訓條件的實驗實訓課題,要創造條件,采用走出去觀察,或借用器材,或用其他材料頂替,或用其他實驗實訓說明,或用講解實驗的方法等,把教材中所有涉及的實驗實訓都要有所交代,不能因學校條件限制把原因推到學校,把實驗實訓去掉。因為實驗實訓課是專業課的重要內容,也是真正學習技術和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做好實驗實訓,才能讓學生真正學到一技之長。例如。我在講授《電工技能與訓練》中“防雷常識”一節內容時,我采用了走出去觀察和用其他材料頂替等實驗實訓手段。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具體如下:講“接閃器”和引下線“時,學校沒有條件實訓,我就帶學生到校外、去樓頂,觀察各種接閃器的形狀結構、材料規格,到變電室,到樓房墻體看引下線;講“接地體”時,我帶領學生到建筑工地現場,觀察接地體的形狀、埋沒深度等。

三、學生作業

在學生作業的布置上,不是過去的單純書面作業,而是把作業分了三種形式;一是書面作業;二是實際操作;三是小制作。并且加大實際操作和小制作的作業分量。例如,我在講授《電工技能與訓練》中“電動機全壓啟動”一節時,作業是讓每位學生自己安裝一套“電動機可逆運轉控制電路”并試車成功。試車成功者為完成作業,試車不成功者要重做,直至試車成功。同學們用了三個多小時才完成這次作業。雖然用的時間比較長,完成后也比較累,但每位同學試車成功后都感到很興奮,有種勝利的喜悅,也學到知識。這類作業學生也喜歡去做。把“讓”學生去做作業變成了我“要”去做作業。對學生來說把做這類作業變成了一種樂趣。克服了職業學校的學生厭學習厭做作業的現象。而且通過做這類作業,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并驗證學生對本技術的熟練掌握程度。再如我在做《電機與變壓器》中“三相異步電動機定子繞組首尾端的測定”實驗時,我布置的作業不是讓學生寫出實驗報告,而是讓每位同學在我面前親自操作一遍,測定出三相繞組及首尾端。正確者才算完成作業,否則重做,直至測出為止。

四、考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县| 柳州市| 朝阳市| 雷山县| 滕州市| 东宁县| 宁都县| 台江县| 乌恰县| 余干县| 宜丰县| 南投市| 青河县| 台湾省| 沙田区| 葵青区| 阳春市| 临澧县| 泸溪县| 龙口市| 汪清县| 绥德县| 龙陵县| 曲靖市| 贡嘎县| 田林县| 长垣县| 宁化县| 阿拉善盟| 白山市| 晋城| 开阳县| 桃江县| 吴桥县| 宁强县| 乐昌市| 平泉县| 淅川县| 沽源县| 郁南县| 桐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