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2018免费版2019,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禮貌問候語

禮貌問候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禮貌問候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禮貌問候語范文第1篇

[論文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問候語存在于所有語言之中。它們?yōu)榍‘旈_始談話并且為建立、維持和商定社會關(guān)系提供了手段。它們也是常規(guī)用語,構(gòu)成了禮貌語言的一部分。本文對比了中英問候語內(nèi)容、結(jié)構(gòu)、人稱代詞使用上的差異,分析了中英問候語禮貌原則差異產(chǎn)生的深層文化原因,從而說明選擇恰當?shù)目缥幕浑H策略的重要性。

問候語作為人類社會一種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其主要功能就是運用禮貌的語言行為來維護社會秩序,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避免交際中不必要的誤會與沖突,實現(xiàn)成功交流的目的。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習(xí)俗影響問候的不同表達形式。

一、中英問候語差異對比

(一)分類及內(nèi)容差異

1.祝愿式問候。這類問候表達的是說話人一種良好祝愿,在中英兩種語言中都有其表現(xiàn)形式。例如我們所熟悉的“您好”“新年好”、“Merry Christmas”等。但由于語言不同、文化習(xí)俗不同,不同語言中問候語也會有不同的表達形式。英文中有“Good morning”(早上好) 適用于早上起床后至午飯間這段時間,在正式、非正式場合均可使用,但它與中文的“您早”并不對應(yīng),“您早”在中國多用于起床后至早飯前這一短暫時間,“早睡早起”是中國人的養(yǎng)生之道,行為準則之一,因此“您早”在漢語中還蘊含有贊揚之意,如上午10 點見人還說“您早”,則多有挪揄之意了。

2.關(guān)心式問候。關(guān)心式問候一般體現(xiàn)說話人對對方身體或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關(guān)心。受文化差異的影響,關(guān)心式問候在不同語言中表達形式大不相同。我們常以中國普通老百姓日常問候語“吃了嗎”、“去哪兒”、“忙不忙”為例,這是極為普通而又隨便的問候語,問與答的雙方都不把它當成正式的問題,純打招呼而已。對外國人來說不是這樣的,在英語中這兩個問題都涉及個人的隱私,是不能這樣發(fā)問的。

3.交談式問候。有時候人們打招呼是以對方正在干著的事情為話題,通過提問的方式來進行的,這類問候形式在漢語中非常普通。我們?nèi)粘I钪卸炷茉數(shù)摹俺鋈グ?”,“上班去?”“散步啊?”,諸如此類的問候話非常的多,一天中我們不知道會說多少次、聽到多少次這樣的話。同樣的問題在英語中則不宜發(fā)問,這跟語言發(fā)展的傳統(tǒng)密切相關(guān)的,中國人人情味濃,較關(guān)注他人的生活或工作狀況,而西方人多把生活或工作的某些情況視為個人隱私,他們的習(xí)俗是避開這類話題。

英語和漢語問候語內(nèi)容上的差異說明這兩種語言的人在禮貌語言策略選擇上的差異。人們習(xí)慣上認為,英語民族的人比較矜持,除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不喜歡相互表現(xiàn)得很親昵。而且,對他們大多數(shù)人來說,“Where are you going ?”或“ What are you doing?”這類聽起來有干涉意味的話是不合適的,因此不能作為問候語接受。這一點也許可以說明為什么英語問候語內(nèi)容具有中性特點,例如談?wù)撎鞖饣蚱渌c個人沒有直接關(guān)系的事物。另一方面,中國人一般高度重視社會關(guān)系,在相互問候的時候往往表現(xiàn)出對他人的關(guān)心。“你在忙什么?”這類詢問用作問候語,英語民族的人聽起來可能覺得奇怪,但在漢語中已經(jīng)成為常規(guī)禮貌用語。

(二)句子結(jié)構(gòu)上的差異

英語和漢語的問候語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上也有差別。例如,在問候過程中談?wù)撎鞖鈺r,說漢語的人往往使用“天氣真好! ”和“天氣真糟!”這類感嘆句來表達對好天氣的喜悅和對壞天氣的詛咒,而說英語的人則比較喜歡用“Fine day,isn’tit?”這類附加問句。說漢語的人在問候的時候經(jīng)常使用重復(fù)來增強親切感,例如“ 你好你好”和“ 再見再見”,而說英語的人則喜歡在問候語中使用緩沖詞語來減輕言外之力,例如“ Can I help you at all ?”

(三)人稱代詞使用上的差異

英語和漢語問候語的差異也可見于人稱代詞的使用。首先,漢語第二人稱代詞有兩種形式,即“ 你”和“您”,后者更為禮貌,而英語只有一種形式,即“you”。不過,在英語問候語中,人稱代詞比漢語用得廣泛。試比較第二人稱代詞在這兩種語言中的使用情況:

1)How are you ? 2)How is your work?

禮貌問候語范文第2篇

隨著近年來中國和俄羅斯的關(guān)系全面迅速發(fā)展,兩國人民的接觸也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向俄羅斯學(xué)習(xí)俄語,也有許許多多俄羅斯及中亞的留學(xué)生來到中國學(xué)習(xí)漢語。但在跨文化交際中,由于各民族的歷史背景、地理環(huán)境、傳統(tǒng)習(xí)慣和思維方式的不同致使反映在語言表達方式上也出現(xiàn)差異。由于這樣種種的不同,所以在進行語言交流時,其語言便滲透著各民族文化的特質(zhì)。如果不了解本民族文化與異族文化的差異,就會產(chǎn)生文化沖突。

二、關(guān)于漢語問候語

問候語,又叫見面語、招呼語,它短小簡單,是人們生活中最常用的重要交際口語。語言又是生活的一面鏡子,是社會的全息影像,語言的變化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從20世紀50年代到今天,問候語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問候語的變遷正是和著時代的脈搏,折射出社會巨變下人們心理動蕩、激變的軌跡,從問候語的變遷,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的變遷及人的思想觀念、社會價值取向的變遷, 問候語亦是表示自己對別人的尊重。

漢語是被世界公認為最生動、最靈活而又最精煉的語言之一。而這種生動性、靈活性的特征在作為口語形式的問候語上確實體現(xiàn)得相當透徹。曲衛(wèi)國和陳流芳從語言形式、話題和語用制約等角度對漢語問候語進行了解析,總結(jié)了漢語問候語三大特點:話題的開放性、可轉(zhuǎn)換性、句式多樣性。漢語問候語的使用主要受傳統(tǒng)中國禮貌原則的制約,更注意交際過程的整體感覺,而不是某些詞語或句子的表面意義。

1、漢語問候語的類型

漢語問候語內(nèi)容比較具體,著眼于事實,常以對方的切身生活為話題。根據(jù)問候的內(nèi)容不同,問候語可以分為以下五種類型:祝愿式問候語、稱贊式問候語、寒暄式問候語、即景式問候語、稱謂式問候語。

(1)祝愿式問候語

漢語中的祝愿式問候語是指在一年中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節(jié)日慶典對不同的人所使用的問候方式。這種祝愿式的問候語在日常生活的語言交際中是比較常用的。比如,當我們的親朋好友結(jié)婚的時候,我們可以對新婚夫婦說“祝你們新婚快樂,生活充滿幸福,愛情天長地久”等。又比如去醫(yī)院看望患者的時候,我們會說“祝您早日康復(fù)。”在新年的祝福中,我們會祝愿大家“新的一年里,工作順利,事事順心。”。有人過生日了。我們會說“生日快樂”。這些都是祝愿式問候語的組成部分。

(2)稱贊式問候語

稱贊式問候語是指用好聽的或贊揚的話語向?qū)Ψ奖磉_問候。例如,我們在生活中最常用的,同時也是最常聽到的稱贊式問候語有“你最近氣色真好!”,“這衣服太適合你了”,碰到正在努力完成某件事的小孩子時,我們可以說一些稱贊的話語來代替對孩子的問候,例如,“你做的真棒!”、“你表現(xiàn)的太好了!”等等。

(3)寒暄式問候語

漢魏之后,又出現(xiàn)了新的問候語“寒暄”。這里的“寒暄”是一個偏義復(fù)詞,詞義重點在“寒”上。據(jù)考證,漢代以后氣候變冷,魏晉是中國歷史上最嚴寒的時候。寒冷的氣候不僅損害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同時還直接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安全,“寒暄”這種問候語便在這樣的背景下產(chǎn)生了。

寒暄式問候語是人們?yōu)榱伺c他人建立、維持、加強良好的社會關(guān)系而進行的一種社交、禮儀性的行為。例如,在與老人碰面時可以聊一聊年齡,最近的健康狀況、市場上物價的變動、天氣等。如“您老今年多大歲數(shù)了?”、“您最近去市場買菜了嗎?有些菜的價格好像漲了?”等。而年輕人碰面時則可以聊一聊房價問題、自家車的車況問題、天氣的變化無常等。如,“怎么最近老是下雨啊?”、“你是不是換新車了?看你那天開了一輛別的車。”、“這房價什么時候能降下來啊?”等等。

禮貌問候語范文第3篇

【關(guān)鍵詞】 文化差異;跨文化交際

一、文化、文化差異和跨文化交際的內(nèi)涵

文化大師霍夫斯坦特對文化下了這樣一個定義:所謂“文化”,是在同一個環(huán)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因此,文化不是一種個體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社會經(jīng)驗、受過相同教育的許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群體,不同的國家或地區(qū)的人們,這種共有的心理程序之所以會有差異,是因為他們向來受著不同的教育、有著不同的社會和工作,從而也就有不同的思維方式。文化差異即是指因地區(qū)異同,各地區(qū)人們所特有的文化異同而產(chǎn)生的差異。而跨文化交際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際,實際上是語言的交融及文化整合過程。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可以盡可能避免跨文化交際失誤,消除國際交流中的誤解,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從稱謂用語文化差異、問候語文化差異、社交禮儀差異、價值觀等方面解析了中西文化差異及其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

二、中西文化差異對跨文化交際影響的表現(xiàn)

1、稱謂用語文化差異

對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如何正確運用稱呼語,關(guān)系著跨文化交際的成功與否。在西方家庭中,子女可以直接稱呼父母的名字。而且英美命名文化還有一種習(xí)俗,用祖父母或父母的名字給孩子命名,以表記念。西方人中還有少數(shù)人用名人的名字給自己的孩子命名,也不會引起麻煩,反而引以為豪。而在中國,子女不能叫父母的名字, 而且忌諱晚輩的名字與長輩的相同,或者有同音字、諧音字也不行。這樣起名,會被認為是不尊敬長輩的行為。至于使用偉人、名人的名字的更為少見,人們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在西方,公司里,不論你的職務(wù)高低,都可以直呼上司的名字。只有少數(shù)官銜可作稱呼語,不像漢語用頭銜稱呼那樣的普遍。例如:President(總統(tǒng))、Governor(州長、總督)、Ambassador(大使)、Minister(部長)、Mayor(市長)等。但是在中國,,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下屬稱呼上司時,通常要帶上官銜。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還是中西方文化差異。西方人重視個性與平等,不太重視等級和權(quán)威。西方哲學(xué)家也講究個體本位文化。認為每個人都有他的自然權(quán)利、平等權(quán)利和自由權(quán)利,很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這種觀點是和他們的經(jīng)濟特點相關(guān)的。在西方,陌生人第一次見面稱呼對方時,就直呼其名。這一點,與中國文化的特點情況正好相悖。“中國文化以群體為中心,強調(diào)個人在群體中的適當?shù)匚缓瓦m當?shù)纳罘绞健薄_@是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響,強調(diào)社會和集體精神,崇尚相互依存,而非相互獨立。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里, “長幼有序,貴賤分明”等傳統(tǒng)禮儀思想的影響,中國人的稱呼有著嚴格的區(qū)別。如果把西方的稱呼模式用在中國人身上,就會被認為是不合乎情理,沒有教養(yǎng)的。

2、問候語文化差異

西方人見面時,彼此問候語通常為: “Hello, how are you? “中國人講究民以食為天,見面問候語通常為:“你去哪里?你吃飯了嗎?”中國人的問候語讓西方人覺得很詫異。而在中國文化中的問候語“你去哪里?”,這只是中國人見面彼此打招呼的一種方式,,即使對方答非所問也不會計較,只是一個表示友好和禮貌的問候。并不期待著一個相應(yīng)真實的回答。但在西方人看來,“你去哪里?中國人有干涉別人行動自由之嫌疑。“你吃飯了嗎?” 誤解為是想請對方吃飯才說這樣的話。同樣,西方人用:“How are you?”作為問候語,并不意味著他們對你的近況很關(guān)心,也只是一種表示禮貌的問候的方式。中西問候方式的功能是一樣的,但文化內(nèi)涵是不一樣的。所以問候語的使用要“見什么人說什么話”。

3、社交禮儀上的差異

在做客的禮節(jié)中,由于中西文化的差異,常常會產(chǎn)生理解失誤和文化碰撞。中國向來被稱為“禮儀之邦”,中國人向來是熱情好客的。古語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就能說明這一點。主人們常常要準備豐盛的酒菜招待客人,卻先謙虛的說:“不好意思,沒有什么菜,請多見諒。”西方人聽到這話,會不太高興,既然沒什么好菜,還請啥。餐桌上,主人會不停地向客人勸酒加菜,讓客人多吃,以顯示自己熱情,根據(jù)中方的禮節(jié),通常客人們寧可吃不飽,也要剩下一些飯菜,以表示自己已經(jīng)吃飽喝足。當我們?nèi)ヅ笥鸭易隹蜁r,可以預(yù)約,也可以不邀而至,一般都不會空手而去,帶上準備的禮物。但是去西方人家里做客時,一定要提前預(yù)約好時間才去。冒然前去,這是很不禮貌的,受訪者甚至?xí)芙^會晤。去做客時,在到達的時間上也有講究。一般要準時到達或遲五分鐘到達比較合適,比規(guī)定的時間早去或是晚去都是不禮貌的。若有事會耽擱一會到達,一定要電話通知主人。在邀請西方人做客時,準備食物的量一般以夠吃為準,簡簡單單幾道菜就可以,不需要菜肴滿桌。也不要給客人強塞食物,勸酒夾菜的。另外,根據(jù)西方的禮節(jié),客人應(yīng)盡量吃完自己盤子里的食物,還要贊美主人準備的佳肴。如果客人送你禮物。應(yīng)該當著客人的面打開并表示感謝。

由于中西各自特定文化的影響,在稱贊方面,中西方人的反應(yīng)也是不同的。西方人樂于稱贊別人,當受到別人稱贊時,通常非常高興,很樂意得到贊美,并說:“Thank you;而中國人自謙被看做一種很好的美德。對待稱贊一般會說:“過獎或不敢當,做的還不夠”。當別人夸獎:“You are very beautiful”時,東方女性與西方女性對這句話的反應(yīng)反差很大。西方女性通常會變現(xiàn)的很高興,并熱情致謝,遵循了交際原則中的一致原則;而東方女性表現(xiàn)的非常含蓄,謙虛推辭,遵循了謙虛和諧的原則。

4、價值觀方面的差異

中國有句成語叫“入鄉(xiāng)隨俗”。西方翻譯為:“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意思是去一個地方要了解一個地方的禁忌。否則冒犯了別人,而自己卻全然不知。東、西方語言中都存在著大量的禁忌語和委婉語。這些語言是人們在長期生活中、在遵循禮貌原則基礎(chǔ)上約定俗成的產(chǎn)物,因此學(xué)習(xí)外語者不能忽略它們。比如東、西方的文化中,一個“老”字可引起人們截然不同的反應(yīng)。在中國,“老”代表著一種尊重和認可,表示此人很有經(jīng)驗、資歷深厚或德高望重。比如“老師,老師傅,老醫(yī)生,老先生,張老”等。而在西方,“老”常常是比較忌諱說的詞,西方老人都忌諱“老”、怕“老”。美國的老人都不愿意被稱為old people。人們常用委婉語senior people(年長的公民)來稱呼他們。

三、結(jié)論

文化一詞,雖然釋義一樣。但在中西方國家里,文化更多的表現(xiàn)為差異。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一面鏡子。因為“不同的文化在價值取向,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社會規(guī)范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人們的言行舉止都受著本國文化的制約。所以,要想正確地有效地交流,得體的運用語言,彼此了解對方的差異和文化特點是很重要的。

【參考文獻】

[1]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94.

[2]顧嘉祖,陸晟.語言與文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0.

禮貌問候語范文第4篇

關(guān)鍵詞:英漢語言;問候語;差異

前言

問候語作為社交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社會生活中最為普遍的語言表達,在各國文化中都具有建立和延續(xù)各種人際關(guān)系的作用。通過問候語的使用,交際雙方的身份、地位、角色以及二者之間的親疏關(guān)系被突出出來并加以確定。它們也是一種常規(guī)用語,構(gòu)成了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同一語言內(nèi)部,其成員對問候語的使用表現(xiàn)為一種無意識的社會習(xí)慣;然而,在跨文化交際中,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的差異,人們在使用問候語時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一些交際失誤。本文將從語言學(xué)不同角度對英漢招呼語進行了系統(tǒng)對比分析,通過內(nèi)容、意義、結(jié)構(gòu)、稱謂、合作原則等方面的對比,指出不同語言的問候語在表達形式和實際使用方面的差異。

英漢問候語的功能和使用是相似的,但其在內(nèi)容、語義、句型結(jié)構(gòu)等方面卻是大有區(qū)別的。接下來本文就將逐一從五個方面對英漢問候語的差異進行對比。

一、內(nèi)容差別

中英文招呼語的重要區(qū)別之一就是問候語內(nèi)容的差異。從古至今,中國人不僅把食物作為人的第一需求,而且還將其作為聊天的中心,所以人們一見面通常使用“吃了嗎?”作為問候語。在英語國家,人們通常將談?wù)撎鞖庾鳛閱柡蛘Z,如,“Lovelyday.isn’tit?”(天氣挺好,是吧!),“It’ss0coldtoday,isn’tit?”(今天真冷,對吧?),“It’sextremelywindytoday,isn’tit?”(風(fēng)真大。不是嗎?)。這種語言現(xiàn)象主要歸因于英國多變的天氣。由于英語和漢語一些習(xí)慣性的問候語在內(nèi)容方面存在差別,所以在使用時應(yīng)考慮文化差異,以免產(chǎn)生不必要的尷尬。例如。在英語中“你吃了嗎?”并不是一種問候語,而是男士向女士發(fā)出的邀請。

中文問候語的內(nèi)容可以根據(jù)說話雙方的關(guān)系、場合、心理狀態(tài)等進行變化。漢文化中習(xí)慣使用諸如“你在忙什么?”或“你去哪?”等傳統(tǒng)的問候語。這類問候語的目的不是詢問,而是表達說話人的關(guān)心。聽話人可以用一些模糊的字眼如,“瞎忙”、“出去”、“有事”,作為回答。在英語文化中,一些個人信息被視作隱私,只有和非常親密的朋友在一起時才會說起。而且英語問候語的內(nèi)容也有很大的約束性。漢語中的“你在忙什么?”或“你去哪?”在英語文化中就會被作為一種對個人隱私的侵犯。曾經(jīng)有一位外籍教師向?qū)W校領(lǐng)導(dǎo)抱怨經(jīng)常會有人詢問他要去哪里,要做什么,甚至陌生人也會這樣發(fā)問。他認為他在中國沒有人身自由。直到外事人員給他做出解釋才罷休。由此可見一種語言中的問候語在其他語言中可能并不適合。

二、意義差別

英漢問候語的另一個重要區(qū)別就是表達意義上的差別。漢語和英語有時使用相同的問候語,但是由于語義場的不同,兩者表達的意義也有所不同。

English

Chinese

Goodmorning!

早上好!

Goodafternoon!

下午好!

Goodevening!

晚上好!

從以上兩者的對比可以看出,英語中的一些表達在漢語中都能找到對應(yīng)。但是漢語的“早上”指的是8點以前,而英語的早上指的是從太陽升起到中午的這段時間。所以英語的“Goodmorning”比漢語的“早上好!”在一天內(nèi)可使用的時間范圍要長。而“Goodafternoom”則是中午到下午6點之間一個較為正式的問候語;“Goodevening”也是用于下午6點以后的一個較為正式的問候語。這兩者在漢語的日常會話中都找不到對應(yīng)項,除了在電視電臺廣播節(jié)目,或是正式的演說中出現(xiàn)。相同的例子還有英語中的“Hi!”是一個中性問候語,在漢語中也沒有對應(yīng),只能根據(jù)發(fā)音用“嘿!”替代。事實上,“Hi!”同漢語中的“你好”意義相近,只是在意思上表露的不甚明確。

三、結(jié)構(gòu)差別

英漢問候語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上也存在差異。例如,漢語也有將天氣作為問候語的時候,但是漢語通常使用感嘆句,如:“天氣真好!”或“天氣真糟糕!”來表達對好天氣的欣喜和對壞天氣的不滿;而英語通常使用反意疑問句來表達他們的感情,如,“Lovelyday,isn’tjI?”,“Il’sextremelywindytoday,isn’tit?”,這在漢語中卻是極為少見的。類似的差異還有在漢語中有很多可以用“是”或者“否”來回答的問候語,如。“上學(xué)去啊!”,“出去呀?”,“洗衣服啊?”但是英語中就沒有類似的問候語。

隨著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漢語的問候語在一些場合趨于簡化。熟人在路上見面的話如果沒有重要的事情,多以“嘿!”或“改天我再找你!”,“哪天我給你打電話!”。

英語問候語形式較為固定,回復(fù)也較為正式。如,

——Howaleyou?

——Fine,thanks./I’mfine,thanks,andyou?

漢語問候的形式就較為靈活,并隨著現(xiàn)代生活的步伐增添了新的內(nèi)容。如,雙休日打算去哪?,上網(wǎng)了嗎?,你們單位效益怎么樣?/現(xiàn)在在哪兒干呢?

四、稱謂差別

英漢問候語的差異在稱謂上也有所體現(xiàn)。首先,漢語的人稱代詞比英語要豐富。僅僅第二人稱漢語就有“你”和“您”,而英語只有“you”,而且單復(fù)數(shù)均可用。一般而言,“您”是和較高的社會身份相聯(lián)系的。地位低的人稱呼地位高的人為“您”。而地位高的人稱呼其下屬為“你”。漢語中還有很多用于稱呼對方的敬語和稱呼自己的謙卑語。例如,稱呼別人用“君”、“公”、“先生”、“足下”、“閣下”等,稱呼自己用“鄙人”、“在下”、“弟子”等。盡管漢語的代詞比英語要豐富的多,但是漢語問候語中的代詞的使用卻遠不如英語的頻繁。通過下面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這種差異。

(1)Howaleyou?最近怎么樣?

(2)Howisyourwork?工作怎么樣?

(3)Howisyourfamily?家里都好吧?

“老”是漢語中常用的稱謂前綴,用在姓氏前表示對被稱呼人的尊敬。人們在稱呼地位較高或者年齡較長的人時,多用“老”。如,“張老”,“李老”等。但是在英語中相應(yīng)的翻譯就變成了“OldZhang”,“OldLi”,失去了尊敬的意味。因為在國外稱呼對方“老”是很不禮貌的。在使用問候語時,直接稱呼對方“先生”、“小姐”或“女士”即可。

其次,在中國,一個人的職業(yè)或頭銜可以直接被用來當作稱謂,如。趙經(jīng)理、李校長、王工程師、張老師等。但是我們很少聽到英語中有這樣的稱呼“BureauDirectorSmith”,“ManagerBlack”,

“PrincipalBrown”,等。在英語中,只有少數(shù)職業(yè)名稱可以作為稱謂使用,像“Doctor”,“Governor”,“Mayor”,“Professor”等,但后面均不加姓氏。

漢語的一大特色就是有一套復(fù)雜的親屬稱謂體系。根據(jù)血緣關(guān)系以及年齡大小衍生出了不同的名稱。例如,英文中的aunt在中文中就有若干對應(yīng)詞:姑姑(大姑、二姑),嬸嬸,姨媽,等等。中國人不僅用這些親屬稱謂詞稱呼和自己有關(guān)系的人,還用于稱呼非親屬關(guān)系的人或者是陌生人,以此來拉近人與人的距離。如稱呼老人用“爺爺、奶奶”,稱呼中年人用“伯伯、叔叔、大嬸、阿姨”等。而在英語中,只有稱呼親屬才會使用這些詞匯,對于非親屬關(guān)系的人一般使用“先生”、“小姐”或“女士”。

五、合作差別

1967年,美國哲學(xué)家格萊斯提出了會話交際的合作原則。格萊斯認為,為了保證會話參與者能夠持續(xù)地進行有意義的語言交際,要求每一個交談參與者在整個過程中所說的話符合這一次交談的目標或方向,這就是會話的“合作原則”。

大多數(shù)英語問候語都遵循“合作原則”,即被問候人都盡可能回答問候人的詢問。例如:

A:Howaleyou?

B:Justfine.How’syourmother?IheardsheWEkcJn’twell.

A:She’0gotaheadache.butshei8muchbetternow.

B:Gladtohearthat.

A:Thankyou!

以格萊斯的“合作原則”為標準,漢語的問候語大多違反了這個原則。漢語問候語的回答較為模糊、籠統(tǒng)。

A:你家孩子出國的事情怎么樣了?:

B:估計還得幾個月!

A:要好好培養(yǎng)啊,孩子學(xué)習(xí)好吧?

B:湊合吧!

在上面的例子中,A詢問事情的進展是否順利,而B只是告訴對方一個時間,并沒有直接回答。第二個問題的回答更是模糊,或許只是為了表示謙虛。

漢語中的問候語還可以用一些和問候人所說話題不相關(guān)的問題來回答。比如:

A:您老要去提水啊?

B:你這是要去哪兒?

禮貌問候語范文第5篇

一、問候要真誠

抬頭之后的應(yīng)酬語(承啟語)起開場白的作用。無論是經(jīng)常通信的還是素昧平生的,信的開頭應(yīng)有問候語。向?qū)Ψ絾柡蛞宦暎潜夭豢缮俚亩Y儀。問候語可長可短,即使短到“您好”兩字,也體現(xiàn)出寫信人的一片真誠,而不是“應(yīng)景文章”。問候要切合雙方關(guān)系,交淺不宜言深,以簡捷、自然為宜。

內(nèi)容須清楚、準確正文是書信的主體,即寫信人要說的事。

正文從信箋的第二行開始寫,前面空兩格。書信的內(nèi)容盡管各不相同,寫法也多種多樣,但都要以內(nèi)容清楚、敘事準確、文辭通暢、字跡工整為原則,此外還要謙恭有利,即根據(jù)收信人的特點及寫信人與收信人的特定關(guān)系進行措詞(包括敬語謙詞的選擇,語調(diào)的掌握等)。

二、稱呼要得體

稱呼要準確,要有禮貌。

一般來說,收信人應(yīng)該是單位里有實權(quán)錄用你的人。要特別注意此人的姓名和職務(wù),書寫要準確,萬萬馬虎不得。因為他們第一眼從信件中接觸到的就是稱呼。最初的印象如何,對于這份 求職 信 件的最終效果有著直接影響,因而要慎重為之。因為 求職 信 往往是首次交往,未必對用人單位有關(guān)人員的姓名熟悉,所以在 求職 信 件中可以直接稱職務(wù)頭銜等,如“上海煤氣總公司負責(zé)人”、“國發(fā)公司經(jīng)理”、“北京配件廠長”。 求職信 的目的在于求職,帶有“私”事公辦的意味,因而稱呼要求嚴肅謹慎,不可過分親見,以免給人以“套近乎”或者阿諛、唐突之嫌。當然禮貌性的致辭還是可以適當使用的。

稱呼之后一般還要加提稱語,即用來提高稱謂的詞語,如對尊長用“尊鑒”、“賜鑒”、“鈞鑒’、“崇鑒”;對平輩用“臺鑒”。“大鑒”、“惠鑒”;對女士用“芳鑒”、“淑鑒”、“懿鑒”(對年高者);對方是夫婦用“儷鑒”、“同鑒”、“均鑒”等。書信中的這種請察閱敬語要注意與稱呼相配合。

三、信皮稱呼要用尊稱

信皮(封文)的主要內(nèi)容除要清楚、準確地寫明收信人地址及郵政編碼、收信人姓名、發(fā)信人地址及姓名以外,還要恰當?shù)剡x用對收信人的的禮貌語詞。首先要注意收信人的稱呼。封皮是寫給郵遞員看的,因此應(yīng)根據(jù)收信人的職銜、年齡等,寫上“經(jīng)理(或總經(jīng)理)”、“廠長”、“人事資源部長”、”人事經(jīng)理”或“先生”、“同志”、“女士”等。其次,要講究“啟封辭”、“緘封辭”選擇。“啟封辭”是請收信人拆封的禮貌語詞,它表示發(fā)信人對收信人的感情和態(tài)度。一般對高齡者長用“安啟”、“福啟”,對其余長輩用“鈞啟”“賜啟”;對平輩,可依照受信人的身份、性別,分別用“力啟”(對軍人)、“文啟”(對教師)、“芳啟”(對女士);“緘”字的用法也有講究。給長輩的信宜用“謹緘”,對平輩用“緘”。明信片、賀年卡等因無封套,因而無所謂“啟”和“緘”。求職者須注意,切忌用掛號或快件寄來職資料,以克勞神費時。

四、祝頌要熱誠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阳县| 响水县| 陇南市| 深圳市| 宝兴县| 西乌珠穆沁旗| 武强县| 光山县| 蓝田县| 江孜县| 修文县| 上思县| 灵武市| 绥江县| 罗定市| 金乡县| 荆州市| 会昌县| 达日县| 绥江县| 辽源市| 江城| 宝兴县| 巴彦淖尔市| 南京市| 新绛县| 临泽县| 永州市| 长岭县| 黄陵县| 谷城县| 沙雅县| 仙桃市| 丹阳市| 甘孜县| 讷河市| 汉中市| 海兴县| 钦州市| 临泽县| 临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