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水景設計特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城市水利工程 水環境
Abstract: urban environmen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s in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gradually rise of new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nd also a new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development and the new task. As a modern city, the prerequisite and basis of urban water conservancy are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water conservancy planning, put forward the modern city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rom the, from th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igh starting, to an overall planning, overall considerati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properly handle the various construc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relationship. Should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in play, and draining flood control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how to play its modific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s a must follow the important principle.
Key words: the city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water environment
中圖分類號:TV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 言: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對城市的水利工程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和內容,除滿足防洪安全的要求外,還要提出改善和美化環境的要求。使城市環境得到保護、保持生態平衡、市民生活更趨舒適。城市水利工程建設應該主動適應這種需求,逐步實現從傳統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生態水利的轉變,注重水利工程的景觀和美學要求,要用新理念進行規劃設計。
1 水利工程景觀設計的發展與需求
20世紀90年代,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在城市現代化建設中對于改善水域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以改善水域環境和生態系統為主要目標的“城市環境水利工程”建設,成為水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按照現代城市的功能,對流經市區的河流歸納起來有兩類要求:
①對河中水流的要求是:水質清潔、生物多樣性、生機盎然和優美的水面景觀。
②對濱河帶的要求是:能反映本地獨特歷史、文化、風俗的濱河景觀;能提供一充滿鮮花、有人工景點、公園化的休閑、娛樂、體育活動空間;能營造一充滿文化、藝術、科學氣氛,具有現代氣息、人水關系協調、引人入勝、便于人水親近的濱河帶。
人們提出這些要求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水利建設者應當適應這種趨勢,滿足社會的要求。在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等方面進行調整和完善,注入更多的人文、藝術、科學和現代氣息,注重工程的環境效益和美學效益。從這個角度來說,現代水利可以稱之為“大水利”,即“通過流域的綜合整治與管理,使水系的資源功能、環境功能、生態功能都得到完全地發揮,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適性(包括對生物而言的舒適性)都不斷改善,并支持流域實現可持續發展。”
水利工程,改造山河、興利除害、綜合開發、合理利用、積極保護、科學管理水資源,使之更好的服從人們的意志,更好地為人類造福,這不僅改變了自然界中天然水流的形態,也改變了周圍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國內外的大量實踐都表明,許多水利工程不僅發揮了它們正常的工程效益,而且也越來越顯示它們的環境效益,成為一種新穎的,十分引人注目的旅游資源,在發展旅游業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開發水利工程旅游,已經成為水資源利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生態經濟環境水利階段,人們普遍關注環境與生態問題,普遍重視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生態保護的協調發展。在這樣的前提下,強調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環境功能和美學價值,己成為國際、國內在水利工程設計方面的新趨勢。
2 水利工程景觀設計的原則
2.1技術與美學相結合的原則
水利工程建筑物和樞紐布局不能單純追求美學效果,它首先要實現工程的基本功能,并滿足技術優化的要求。即使是城市環境美化水利工程,其基本要求是保證工程的安全、穩定、技術可行和經濟合理等。因此,水利工程的美學設計必須首先滿足工程的技術、經濟要求,并在此基礎上對景觀構成元素進行美學調整。技術美學是水利工程的美學基礎。
2.2生態環境(改善)保護原則
從生態學角度來說,河流是生態環境中能量轉換和生物活動的廊道,為生態環境敏感區域。在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會破壞河流生態環境、打破生態系統的平衡;另一方面,水利工程能改善河流的水質,提高河流的自凈能力。盡管河流生態系統有自我恢復的能力,恢復期與河流生態生命力有關,但不能百分百的恢復,有些河流的生態甚至完全不能恢復。因此,水利工程建設應注意對周邊環境以及流域的生態進行保護,不應以生態的破壞、環境的退化為代價。注重環境和生態的保護是水利工程景觀(美學)設計應遵循的原則之一。
2.3強調個性和創新的原則
水利工程常常因其獨特性和大空間的跨越帶來景觀特質和震撼的效果,給人留下深刻的映象,具有地標的意義。要發揮水利工程景觀特點,必須在設計中注重水工建筑物的個性發揮,注重建筑物的布局和色彩方面的創新。同時,也要注重與周圍環境(如:城市建筑)的和諧,綜合考慮工程所在地區的地域性、文化性、整體性等方面的因素。
3 水利工程景觀規劃策略
3.1沿河綠地
濱水環境的總體構思應盡可能擴大沿河綠地,形成較為連續性綠化帶,用綠色來勾畫古城的輪廓,延續城市文脈。同時,以良好的綠色空間,優化環境景觀質量,體現現代化城市的新形象。
3.2閘壩結合,擴展沿河水面。
規劃河道可修建彩色橡膠壩,泵房外觀可按風景區房屋標準設計,橡膠壩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蓄水面積,以形成水面,形成人工湖美景。水邊設置親水步道、平臺、橋梁、濱水建筑物等,供游人欣賞水面景色。
通過新建濕地連通閘向人工濕地定期供水,以增加水面及綠地面積,改善和美化生態環境、給市民和游人提供良好的視覺效果。同時可為生態化污水凈化技術的引進提供良好的試驗場所。
3.3生態護堤
可規劃采取自然土質岸坡、自然緩坡、植樹、植草等生態工程護堤,既防止水土流失,又為水生植物的生長、水生動物的繁育、兩棲動物的棲息繁衍活動創造條件。對于河岸邊坡較陡的地方,采用木樁、木框加毛塊石等工程措施,這種護坡工程既能穩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態和美化環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帶來的負面作用。在應用草皮、木樁護坡時也可以運用土工編織物,袋內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沖刷,又能長出綠草。有利于堤防保護和生態環境的改善。
3.4綠化樹種及花草
沿河綠化樹種,以合歡、國槐、銀杏、楊樹、柳樹等喬木為骨干樹種,以桂花、雪松、紫薇、黃楊球、桃樹等灌木和牡丹、月季、三葉草、金邊書帶草、馬尼拉草坪等花草為主要植被,形成多種類、多層次生態群落。
3 水利工程與生態平衡
興修水利工程會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人類在地球上修建的水利工程無外乎兩大類,即蓄水庫和跨流域調水工程。它們的實質都是為解決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平衡問題。
在我國,對生態影響最大的莫過于蓄水庫。從表面看,它們都是為了解決水資源不足或充分利用水資源,但如果深入探究,卻發現其中對社會、環境的潛在影響是巨大和復雜的。簡而言之,其影響包含直接的或間接的、短期的或長期的、誘發的或積累的、一次的或兩次的等等因素。所有這些影響,都會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
然而,應該看到,包括生態平衡在內的自然平衡本來就是動態的,人類正是通過不斷地打破那種不利于人類健康發展的平衡,才能發展到今天。自然界的生態平衡既是動態的,同時又是隨時存在著。問題在于人類怎樣以一種最優的方式去分辨出那些不利人類生存發展的生態平衡,打破之,并更加自覺地重建一種新的平衡,即人工生態平衡。
結束語:
興修水利工程將會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水利工程的合理規劃,對生態平衡的良性循環有著巨大的作用。因此在興建水利工程時,要將環保意識貫穿于工程規劃設計及施工組織管理的每一環節。
參考文獻:
[1]王蜀南,王鳴周.環境水利學[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6.
一、引言
快速發展的我國經濟,讓我國房地產開發在經濟大潮中迅速發展起來,不僅讓人們的居住環境空間得到改善,居住周邊環境景觀格式也越來越多樣化。現代居住景觀設計大量運用水景設計,改善居住環境的空氣質量,并且對居住者的健康大有益;水景設計帶來的視覺美和審美價值,不但讓人們的居住周邊環境優美,清新,還豐富人們的日常生活。
1.城市景觀居住空間設計中水景設計的設計原則與重要性
(1)城市景觀居住空間設計中水景設計的設計原則
城市景觀居住空間設計主要遵循的原則是改善人們生活環境,提高人們居住水平。并在建設過程中中,根據地域環境和氣候特點進行設計。人們居住小區空間景觀的水景設計配上周邊綠化,為人們工作之余提供休閑、娛樂場所,滿足人們生活溫馨安逸的需求,也為提升小區綠化環境起到美化作用。舒心典雅的水景設計讓人們的居住環境發生巨大變化,也讓人們居住環境的空氣質量得到改善。由于人們在購房時對小區的水景綠化設計十分關注,因此,水景綠化設計者要根據不同小區的格局特點,以及所在城市氣候特點進行規劃設計。
(2)城市景觀居住空間設計中水景設計的重要性
水景設計是人們對自己居住小區周邊景觀環境設計中最為關注的元素。因為水景設計不但美化人們居住環境,其本身具有的生態功能還能起到調節人們居住環境質量的作用。水景設計中水循環通過自身凈化功能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穩定空氣質量,增加空氣中的濕度,從而凈化城市中的空氣質量,為人們提供一個清新的生活環境。水景設計在小區中環境規劃中的設置不但凈化空氣質量,而且還讓其成為居住環境的一道風景線,增強居住環境的整體空間感。
2.城市景觀居住空間設計中水景設計的類型及其作用
(1)城市景觀居住空間設計中水景設計的類型
城市景觀居住空間設計中水景設計的類型種類繁多,主要有噴泉、水池、小溪、疊水、裝飾等形式。其中,噴泉水景是運用物理學中的壓力原理,使水從低出向空中噴出,再落在水池中的一種景象。噴泉水景因其設置方式多種多樣的特點,而在實踐中得到較多運用,是現代化城市建設中最富影響力的水景建設之一。
(2)城市景觀居住空間設計中水景設計的作用
水景設計作為一種典型的景觀設計,其首要作用不言而喻,自然是體現在景觀美化與環境優化之上,這也就是水景設計的觀賞作用與藝術價值之所在,這一作用主要滿足公共社會的環境要求與人們內心的審美需要。另外,水景設計還可以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甚至是體育比賽場所,人們樂在其中,陶冶性情、滌蕩身心、培養競技理念,從而提高自身精神文化生活之質量。誠然,水景設計不但擁有多種社會功能,還具備一系列生態作用,尤其在促進城市生態平衡,改善城鄉生態環境方面的作用,可謂意義深遠。
3.城市景觀居住空間設計中水景設計布局方式
(1)核心式布局
所謂核心式布局其實就是指,在一個用地近乎于標準幾何圖形的居住區中設計一個中心水系,并將其作為整個居住區的核心景觀。就空間定位而言,這一中心水系是居住區整體建筑設計布局的關鍵所在,要盡可能的做到使大多數居民都可以在其住宅中便能欣賞到這一核心景觀,甚至于只要以其為參考標準就可以對居住區中的其他建筑做出大概的定位。就生態價值而言,這一中心水系同時又是居住區整體生態環境的調控中心之所在,不但起調節居住區內部溫度與濕度的作用,而且還具有促進居住區周圍空氣對流運動的功能,通過對“熱島效應”的減緩,改善居住區的生態環境。
(2)線性布局
線性布局是以水體為軸,將水體景觀與居住區連點成線,從而達到二者相統一相和諧的效果。由于水體在這一布局之中所發揮的軸線功能,使得這一種布局在實際應用中更加適合于那些功能作用眾多、設計要素復雜、建筑用地并不規則的居住區。相對于適用于用地規則之居住區的核心式布局而言,線性布局,可以使本不規則的居住區在空間定位上呈現出更好的連續性,并在視覺效果之上體現出一種通達舒暢的感覺,從而既可以滿足設計要求,又能夠最大限度的實現藝術價值。
(3)組團式布局
組團式布局的主要元素是水景設置,同時也需要小區其他綠化設施組合搭配,才能讓水景設計的藝術形態和視覺效應展現出來。組團式布局最大特點是每個個體都能獨自成為一個獨立的自我空間,又和空間整體設計景觀相互協調,與整體設計布局保持一定的完整性。這種風格讓水景設計零散但不凌亂,而且占用區域較大,非常受小區住戶的歡迎。
(4)環繞式布局
環繞式布局是根據居住環境的整體布局格式,讓水景建設環繞在整體居住建筑的周圍,讓水景設計體系成為居住建筑的主要中心點。把環繞式水景建筑兩邊的人行道,在進行相應的植物綠化裝飾,讓水景設計與綠化景觀進行有機結合,在提高美化作用的同時,也讓人們的視覺得到享受。環繞式布局彎曲,多樣化的設計風格,讓人們的居住環境變得更加清新,舒適,同時也讓人們的心情更加愉悅。環繞式布局合理的規劃模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
二、結語
關鍵詞:園林規劃;水景;設計方法1 水景設計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重要性
1.1 柔化自然空間,增加藝術氣息
水景使城市園林景觀整體上具有柔美性、流動性、現實性的藝術氣息,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與自然的聯系性、清新性和快樂性。利用水變化自如形成倒影的特點,讓人們在享受自然的同時又可以為人們創造無限的想象空間。水作為新型的藝術形式,其表達主題內容十分獨特,柔化了自然空間,增加了景觀的藝術氣息,營造了清新自然的藝術氛圍。利用水的聲色結合以及水的動靜結合,常常能讓人有身臨其境的體驗。在公園里,水景營造的氛圍使其要表達的內容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假山、清水、泉眼、怪石組成的和諧畫面總讓人感覺心曠神怡。
1.2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人體的正常活動主要依賴于碳水化合物,水哺育人類成長,其內容和意義蘊含著中國人民對傳統美德的傳承力量,水的文化底蘊具有藝術性、神秘性和哲學性的特點。它在文化方面的綜合表現為有勇有謀、持之以恒。古人有云“上善若水”充分展現了人類和自然之間的哲學理念,還有其它古詩句,都表現了對水的追求與喜愛。
1.3 保護生態多樣,還原自然風光
水景的設計保持了生態資源完整性和多變性。景觀結合人文理念,凸顯出地方文化特色,并且為當地創建了人工綠色環境,有助于人們合理有效的開發自然資源。水景的藝術組成部分離不了魚池、湖水、假山、溪流、綠樹等,突出了生態多樣性的特點,滿足了現代社會人們的心理需求。
1.4 水景設計符合國人人為審美觀
在我國古園林的建設中,水景設計早就被應用了,并且對水景的構建技能已經達到了一定高度,把水景設計和我國古代文化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其中主要融合了古詩詞文化,其營造的意境美輪美奐,意義深遠,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
2 園林景觀中的水景設計方法
2.1 動靜結合的藝術營造
水景主要運用動靜結合的方式營造出藝術氛圍。它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山川、流水、噴泉等。清澈見底的水凈化了自然空氣,增加了審美氣息。噴泉等壓力水具有鮮活的生命了以及動態美。水時而溫柔時而奔放的千變萬化都極富有動靜結合的美感。配合了光線和音樂,在一些公園、展覽館、會議中心以及風景區建立了特色音樂噴泉,彰顯了動態水景特有的熱情奔放。變化的音樂給人帶來無限的想象空間,使人們都能放松身心,共同體驗水景給人們帶來的歡樂。在溪水和池水等靜態水流中,人們沉浸在詩情畫意的景象中,欣賞這山山水水,細細品嘗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
2.2 水景設計中的動植物搭配
(1)對于植物的選擇:第一,確保水質健康干凈,要求在水中植物安置上盡可能使用與水體形態和水體規模相適應的植被。第二,在進行搭配植物過程中,要注意植物之間的疏密情況,對植物需要的生長和蔓延空間進行合理的規劃,避免分布不均和間隙過小。
(2)對于動物的選擇:在水中通常可以飼養一些水中動物,一方面增加了水景的審美強度,另一方面維護了水中物種多樣性的特點。水中動物盡量選擇當地的,根據水域的區域面積確定飼養動物數量,特別要強調的是,要在水中建立一定的食物鏈。
2.3 園林水景的設計中高科技技術的運用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各種現代技術的產生都能達到人們對水景設計的高標準。各種光、聲、循環技術以及生態材料在水景中的綜合應用,促使園林景觀設計更加多樣化和全面化。
2.4 水景構成及設計方法
(1)人工瀑布。在所有園林景觀設計中,水景中的瀑布基本上都是人工建筑的,主要表現形式有階梯式、滑落式以及幕布式。
(2)人工噴泉。在比較大的廣場上,人工噴泉是最常見的,其主要是由地下噴頭自動感應大小不同的壓力將水從地下噴到地上來,再加上不斷改變的燈光效果,共同構建出五彩斑斕的場景。
2.5 水景設計中給水方式的選擇
給水方式是營造特殊水景效果的關鍵因素。在水景設計時,要根據具體的水景效果需求和水景在園林景觀中所處的位置,選擇恰當的給水方式,偶爾要考慮到當地的風俗習慣,對水景的給水方式進行特殊設計和特殊安排。
總而言之,結合我國目前園林景觀設計的具體需要,水景工程已經成為園林景觀特色部分的突出要素。水景特色的構建不僅可以營造藝術氛圍、保護生態多樣性,還可以柔化環境空間,還原自然風光,符合了景觀設計的發展要求。通過討論水景設計的各種要素和方法,不僅能讓生態環境得以改善,而且還能創造藝術財富。現如今千變萬化的現代設計的審美理念有效地促進了水景設計的創新和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居住區;水景設計;問題
1 水景應用的有利性
1.1 水景具有較大的融合性與包容性
水是自然萬物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也是我們生活的載體,在常態下水是流質的,它無色無味無質,可融于萬物,又可包容萬物。水景可以與任何景觀相搭配以重新塑造出具有不同藝術形式和欣賞特色的新景觀,同時,水景也可以與其他景觀相互作用和映襯,以突出景觀的可看點。
1.2 水景可以給人多方面、多感官的審美體驗
現代水景主要以流水、假山、溪流、水生景觀等元素來構建水景,如噴泉、瀑布、小橋流水等,而水可以借助光線來反射周邊的景觀與自然環境,同時,又可以借助聲音或者其他物體來引起水紋波動,為景區營造一種靈動、鮮活之感。另外,水景的瀑布以及流水之聲還可以為小區制造一種聲音的律動感,從聽覺、視覺、感覺等多感官方面來影響小區住戶,為其提供美的享受。
1.3 水景具有凈化空氣、調節局部氣候的功能
居住區的大型水景除了美化環境、增加審美感受以外,還可以影響局部的氣候,調節空氣濕度和溫度,讓景區居住環境更為舒適宜人。水景可以吸收或者釋放出熱量,同時凈化大氣中的污染顆粒、粉塵等,根據四季氣候變化來調節空氣的濕度和溫度,給人們創造有利的居住環境。
2 水景設計中出現的問題
合理的水景設計與管理能夠為居住環境添光添彩,但是,不科學的設計與管理卻只能為小區增添負擔,不僅不能發揮水景的作用,反而會釀成“水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麻煩。
2.1 水景設計未考慮地區水資源現狀,致使水源干涸
許多水景在設計之初并未充分考慮水景用水的來源或者水源獲取方式,同時也并未清楚地考慮水景的適用地區,因而,導致水景水資源的缺乏。現代水景設計的取水一般有2種方式,①人工取水,即使用小區集中供水形式來供給水景用水;②地下水供水和天然補水,即利用地下水壓力來制造噴泉或者流質水,或者收集雨水并儲存,用于水景觀。而在設計之初,部分設計師并未充分考慮地區地下水情況以及氣候狀況,致使水景供水困難,缺乏持續不斷的活水,最終導致水景呈現間歇性的干涸狀況。
2.2 水景管理不到位,致使水景區域污染嚴重,水質變壞,破壞了其功能
小區水景管理措施的不到位,致使小區水景水質變壞或者污染,嚴重時還會生長寄生蟲甚至散發異味,成為“臭水溝”,影響小區居民的日常生活。
2.3 水景設計無特色,不注重與其他景觀環境的搭配,致使水景突兀,影響審美
水景設計屬于園林設計的一部分,許多水景設計毫無創新,完全照搬其他小區的水景景觀,沒有自己的特色。并且,在水景設計時也并未根據小區的整體景觀風格和布局來設計,導致水景與其他景觀存在較大的差異,顯得十分突兀。
3 提高水景科學化設計的途徑
3.1 水景設計要充分考慮地區水資源現狀
居住區的水景設計必須要充分考慮地區的水資源整體狀況,選擇適當的水景供水方式,以避免出現水景干涸的局面。另外,水景設計要實現供水方式的多樣化,將人工供水與自然供水相結合,在特定的時期進行相互轉換,保持水供應源源不斷。當然,水景的樣式設計也要根據地區水供應條件來進行,流水式、噴泉式、湖泊式水景以及梯級式流水等都必須根據具體的水源環境來設計使用,切記不可盲目布局。
3.2 水景設計要根據地區歷史、民俗以及園林整體風格來設計
小區水景設計必須要走創新之路,不能完全照搬,這樣就失去了水景景觀的獨特審美特性了。同時,水景的設計還必須與建筑格調與園林整體風格相契合,在布局與風格上呈現一致。水景的創新設計要可以按照地區的歷史特點、文化特色或者民俗特色來設計,尤其是可以添加具有地區代表特色的材料來建造水景,如石材、水生植物、假山雕塑等等,建造一個頗具地區特色的水景,使水景獨樹一幟、獨具一格,增添其審美特性。
3.3 要加強水景管理方式的設計
水景設計再好,如果后續管理不到位,也將逐漸失去水景的基本審美功能。為此,在設計之初就應該設計好對水景的管理具體管理和維護措施,在后續管理時嚴格執行設計管理的標準,小區水景始終保持在“新鮮”的狀態,以充分發揮水景的審美和自然調節功能。
關鍵詞:園林綠化;水景設計;營造手法;生態環境;景觀效應
園林綠化已經成為衡量現代化城市的文明和價值的重要標準之一。園林綠化中水景設計的應用,更能將自然和設計更完美的貼合,來適應現代都市人崇尚回歸自然的生活理念,由此可見,園林綠化中水景設計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1 水景設計的重要性
水在風景設計中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水是所有景觀設計元素里最具有吸引力的一種。水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原因在于它可靜止,可流動,可發出聲音,可倒影周圍所有的景物等特性,這就導致水成為園林綠化中最富多變的要素。它性柔,靜時寂靜無聲;動時則奔流跌落而洶涌轟鳴,給園林增添無限的生機;它無色,卻可以在光照下異彩紛呈;它無形,但又能隨堤岸、石頭形狀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水可單獨的作為藝術品的主體,也可與雕塑,建筑物,植物或一些其它藝術品組合,設計出獨具風格的作品。而且伴隨人們生活質量與審美情趣不斷提高,保護生態的意識不斷增強,更多園林設計師發現水的靈動,也重視對水景的引用和利用。
另外,水體具有美學功能,是大自然界中活躍壯觀的景象,利用獨特的風韻和形態給人以自然美的享受。法國的凡爾賽宮就是利用水景的典范,給人以極大的美感享受。因此,水景的設計往往成為園林綠化的創作靈感。俗話說:“造園必須有水,無水難以成園”,正是說明了水景的重要性。在園林綠化中要充分的利用好水景設計這一關鍵因素,突出園林的靈動和生命力。
2 水景設計的原則
2.1 協調統一
水景設計的協調統一是指水景建設時應與周圍環境景觀的特質相互襯托,相互依存。水景不應是孤立存在的,它所在的地理條件要與它周圍環境協調、統一。水景統一性可以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觀賞性和應用形式等。在水景設計時,要全方位考慮設計區域的氣候、水源、環境、生態等因素。水景的表現風格應該與周圍環境設計和建筑的風格保持一致。
2.2 形式恰當
大多數園林水體面積以美觀并實用為準,不同樣式的水景的景觀功能不同。一般情況下,水池面積占園林面積30%最佳。水池可用來觀賞倒影,所以池水如鏡才能保證水中倒影清晰。習慣將主建筑與水池長軸線重合,并且水池的面積與建筑物的高度、大小和距離適應。
最能體現設計原則的就是美國波特蘭大市大會堂前廣場的水景。該水景堪稱至今為止美國建成的所有水景中最精彩,最協調統一,最別具匠心的水景設計。
2.3 突出特色
水景的應用要符合園林綠化的實際,突出園林的特色,切不可面面俱到,導致特色盡失,給人以審美的相似感和疲倦感。因此,在園林綠化中,要正確處理好水景設計與園林整體設計的關系,對于具有水鄉氣息的園林可以把水景和山景作為重點突出,給人以靈動的感覺。對于氣氛厚重的園林可以把水景的設計作為輔助手段,在恢弘的基礎上給人以清新的感覺。總之,在園林綠化中進行水景的設計需要把握園林的特點,合理布置水景,做到特色鮮明。
3 水景的類型
3.1 噴泉
噴泉是指水由下向上的噴涌而出形式的水態。經過人工長期研究,這種噴泉已經形成以扇形、蒲公英等千變萬化的形態。比如,一般在公園草坪都可以看見不同形狀的噴泉,不僅在視覺上給人一亮的感覺,而且在環境保護方面,也起到極大的保護作用。
3.2 涌泉
模仿自然承壓水的水景形式,多與溪流、跌水結合在循環動態水中使用,它的設計構成是泵、管道和噴嘴。
3.3 溪流
熟稱曲水。現代溪流形態多根據環境條件、流速、水量、水深、水面寬度和材料合理設計。溪流有兩種形式,分別是可涉入式和不可涉入式。可涉入式水深小于0.3m,預防兒童溺水,水底還應做防滑處理。供兒童戲水的溪流應安裝過濾裝置。不可涉入溪流應種養水生植物,來增加趣味性和觀賞性。溪流多蜿蜒曲折式,較多的表達歡樂活潑的內涵。
3.4 瀑布跌水
瀑布按照其跌落形式可分為階梯式、滑落式、絲帶式和幕布式。為了瀑布沿墻體和山體平穩滑落,應對墻面做坡面處理,對落水口處石頭做卷邊處理。瀑布因水量不同,產生的視覺和聽覺效果也不同。所以,落水口水流量的落水高度差的控制是設計的關鍵。
比如,在吉林市北山公園,進入正門,引入眼簾的就是從高山奔流而下的瀑布。水勢洶涌的沿山石激流跌下,落水擊打著山石,霎時讓人心情氣爽,心曠神怡。瀑布下方是一個很大的水池,池邊都是用不同形狀的山石堆砌而成,池水被激起朵朵水花,引來的游客紛紛拍照留念,可見,不同的水景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歡樂,也證明了水景在園林藝術中的重要性。
4 水景的景觀效應
4.1 基底作用
大面積水面視域開闊,有托浮水中景物和岸畔的基底作用。當水面不大,但在整個空間仍有面的感覺,水面依舊可以作為水中景物和岸畔的基底,產生倒影,豐富空間。例如,西班牙阿爾罕布達拉宮石榴院,院里寧靜水面讓城堡豐富的立面顯得更加動人和完美。如果沒有這片簡潔清晰的水面,整個空間的質量就會遜色很多。
4.2 系帶作用
水面可以將不同園林景點接連起來起到整體感的作用;把水作為關聯因素又起到把散落景點統一起來的作用,前者是線型帶作用,后者是面型帶作用。例如揚州瘦西湖帶狀水面綿延數千米,一直到平山堂。當許多零散的景點都以水面作為構圖要素時,水面就會起到統一的作用。例如在蘇州拙政園,眾多景點都以水為底,而且很多建筑的題名也反映了和水的關系。如倒影樓、塔影亭等與水有不可分割的聯系。
水有將不同大小和平面形狀的水面統一到一個整體的能力。不管是動態水還是靜態水,當它經過位置錯落、形狀大小都不同的容器時,由于都含有水這共同又唯一因素而產生整體的統一。
5 水景營造手法
5.1 多角度、找原型
這就要求設計師掌握更多的學科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尋找和研究對象有相似自理環境、地質地貌、水文、流域等自然原型。這是因為不同自然帶的河流過程表現有差異性,其演變也具有特殊規律。因此,可以將原型范圍尋找劃定在同一自然帶范圍內,通過地形地貌和周邊環境相似度較高的作為研究原型。
5.2 順其理、理其形
順其理,理其形就是在場地設計條件下,對水景的水形合理化、科學化調整。這樣的調整是在掌握要模仿自然水景的意境和類型特征的前提下,營造自然式水景,最終達到如同自然環境形成的水景形態特征。
5.3 分要素、造意境
自然式水景營造的效果最終是通過分要素、造意境的手法實現的。首先,要了解自然式水景營造的要素,比如出水口,駁岸,水景景石,池底等因素構成。當然,具體設計時,也要不斷總覽自然式水景的整體規劃,思考這些要素設計的合理性,盡可能通過技術和藝術手段將自然式水景的營造意圖實現。
6 結語
園林綠化在提高環境質量,改善生態環境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水景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為園林水景以其深厚的文化淵源與獨特的觀賞價值,在各個時代和不同類型的園林中都起到物質和精神雙重享受的作用。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水景與環境統一、協調的基礎上,“觀景和讀景”并進,水景環境形態美,意境美和色彩美,都給都市人帶來精神愉悅的同時更是心靈回歸的理想居所。
參考文獻
1 蔡小紅.談談園林中水景的設計和施工[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7)
2 朱鈞珍.園林水景設計的傳承理念[M].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
3 余樹勛.水景園[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