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2018免费版2019,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社區護理概念

社區護理概念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社區護理概念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社區護理概念

社區護理概念范文第1篇

關鍵詞:慢性心衰;社區護理;再入院

慢性心衰的死亡率較高,隨著人年齡的增長,發生慢性心衰的風險也會增加。研究表明[1],慢性心衰患者出院后半年內的再入院率高達50%,大部分患者因出院后自我護理能力較差,對疾病知識缺乏了解導致再入院,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對其心功能也會有不良影響。因此,社區服務中心要重視對患者出院后的護理干預,定期進行社區護理,有利于指導患者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降低再入院率。本文主要分析社區護理對慢性心衰患者再入院率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某社區的9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將患者分為干預組(45例)、對照組(45例),干預組對患者進行社區護理,女21例,男24例,年齡為60~81歲,年齡均值(67.19±3.92)歲,基礎疾?。汗谛牟?例、糖尿病15例、高血壓21例。對照組未實施社區護理,女20例,男25例,年齡為60~82歲,年齡均值(67.35±3.64)歲,基礎疾?。汗谛牟?0例、糖尿病16例、高血壓2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出院后未進行護理干預。干預組:社區護理。①收集患者的基礎資料。由社區服務中心安排護士向患者說明社區護理的作用,并介紹社區護理的頻次,起初為1次/w,隨后根據患者的病情改善情況進行調整。記錄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性別、年齡、姓名、家庭住址、聯系方式等信息,定期上門隨訪。②誘因預防。慢性心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預防感染,感染可導致患者的病情惡化。社區護理人員可以評估患者的體質,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注射流感疫苗,增強抵抗力,預防感染。另外,患者還要注重室內通風,并做好保暖工作,預防感冒。③對液體攝入量進行控制。部分患者因對慢性心衰疾病缺乏了解,在生活中未控制液體攝入量,導致心臟負荷加重。針對這類患者,社區護士要講述限制液體攝入量的原因(減輕心臟負荷),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④飲食指導。慢性心衰患者要戒煙限酒,飲食清淡,多食用新鮮的蔬果,保證每日攝入足夠的營養物質?;颊弑仨毤m正不良飲食習慣,不可食用辛辣、酸冷等刺激性強的食物。

1.3觀察指標 隨訪時間為6個月,觀察患者的再入院率、再住院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問卷調查表進行評估,調查內容有護理態度、護理質量、護理技巧等,分值為0~10分,滿意、較滿意、不滿意分值分別為≥8分、5~7分、≤4分。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0.0軟件對數據資料進行分析,計量、計數資料分別進行χ2、t檢驗,P

2 結果

2.1再入院率與再住院時間 干預組有3例患者再入院,再入院率為6.67%,對照組有9例患者再入院,再入院率為20.00%。干預組的再入院率低于對照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護理滿意度 干預組有43例患者滿意,對照組有36例患者滿意,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5.56%、80.00%。干預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社區護理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而言至關重要,可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縮短再住院時間。所謂對慢性心衰患者進行社區護理,就是指社區服務中心的護理人員進入社區內對患者進行一系列的護理干預,促使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得以轉變,減少危險因素,促進病情的改善[2]。部分慢性心衰患者因自我護理能力較差,出院后未能保持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導致病情加重,需再次入院接受治,給患者的心理、生理上均帶來較大痛苦。

為了控制慢性心衰患者的再入院率,社區護士要對患者進行社區護理,向患者講述心衰惡化的誘因,叮囑其預防呼吸道感染,如果患者已經發生呼吸道感染,則要重視排痰護理[3]。研究表明[4],慢性心衰患者在上半夜的死亡率非常高,因此,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家屬在夜間觀察患者的狀態。社區護士還要指導患者的用藥、飲食與運動,患者每天需按時、按量用藥,并控制液體的攝入量,使心臟負荷減輕。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必須每日堅持做有氧運動,加強身體鍛煉,增強機體抵抗能力。

從本次研究得知,干預組對慢性心衰患者進行社區護理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達95.56%,明顯高于對照組。在6個月的隨訪中,干預組僅有2例患者再入院,再入院率為6.67%,再住院時間為(5.78±1.26)d,均小于對照組。本次研究證實,社區護理有利于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再入院率,縮短再住院時間,提升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針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區服務中心要注重對其進行社區護理,控制再入院率,促進患者病情的改善。

參考文獻:

[1]劉輝,鄭豫珍,楊麗萍,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從醫院到社區無縫隙護理管理模式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3,12:1061-1066.

[2]余輝.延伸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04:492-493.

社區護理概念范文第2篇

1.1DSN及其相關概念定義統一作為??谱o理的起源國,在1921年就對DSN已經有了清晰權威的定義,并且這些定義為澳大利亞、荷蘭、日本、中國等多個國家所引用:DSN是屬于高級實踐護士(APN)中的一個??品种В妇邆湟欢▓虡I資格、在糖尿病領域進行系統化的理論和實踐培訓、具備相應的糖尿病??谱o理能力、能熟練運用糖尿病專科護理知識和技術為糖尿病患者提供專業化服務、經考核合格獲得??瀑Y格證書的注冊護士。美國的糖尿病??谱o士以高級糖尿病管理護士(BC-ADM)、糖尿病教育護士(CDE)、糖尿病??谱o士/開業護士(CNS/NP)的身份進行專職的糖尿病工作[10,11],調查顯示,截止2004年,美國共有14689名CNS/NP。

1.2學術權威管理機構成熟,培養認證體系統一直到1980年美國的護理??苹l展已經進入了成熟階段,成熟歷時70多年的糖尿病專科護理已經形成了一套以自下而上發端于學術權威系統、網狀交叉管理模式為特征的統一培訓認證體制。以教育部提供的DSN培養的教育基金、政策支持為基礎,美國國家護理聯盟評估委員會(NLNAC)和美國高等護理教育委員會(CCNE)制定的糖尿病護理教育質量標準為依托,來對DSN進行育培訓,培訓結束之后,將進行統一考核,通過以后頒發糖尿病??瀑Y格證書,證書是全國承認的。而證書的頒發和認證主要是由美國護理專科委員會(ABNS)在各地州的全國護士局聯合委員會(NCSBN)協助來進行的,同時美國糖尿病教育者資格認證委員會(NCBDE)專門負責糖尿病教育護士(CED)進行認證、美國護士認證中心(ANCC)負責糖尿病管理護士(BC-ADM)進行認證,而認證的標準是由國家能力認證組織(NOCA)創建的獨立性權威認定組織認證機構委員會(NCCA)進行建立的。而準入標準不斷在提高,1974年,美國護士協會(ANA)提出??谱o士需達到碩士學位水平。2004年美國護理學院協會(AACN)提出,至2015年,包括??谱o士在內的所有高級執業護士需統一達到博士學位水平,完成1000h的臨床實習。

1.3工作地點以社區為主,以合作實踐為主要工作模式美國DNS工作是以合作實踐模式在社區和病房進行。①社區:美國的糖尿病專科護士主要工作場所是集中在社區的糖尿病中心,和團隊(由坐診醫師、糖尿病專科護士、營養治療師、社區護士或家庭護士組成)一起對社區人群開展糖尿病教育、個案護理等,一旦發現病人病情變化,馬上與中心聯系。②院內:院內的工作模式是以糖尿病護士為樞紐,各個病區的糖尿病聯絡護士為輔助。糖尿病聯絡護士負責對病人的初步評價、轉入,糖尿病專科護士針對病人情況進行專科評估、確定問題、做好記錄等,同時也肩負著對其他相關醫務人員的糖尿病護理知識培訓。同時,在美國DSN擁有處方權,這讓美國DSN工作更具獨立性和多樣性。

2中國糖尿病專科護理發展現狀

2.1DSN及其相關概念不統一在1990年,我國才第1次提出??谱o理概念,落后美國90年,并且我國的糖尿病專科護理概念是引用了美國的DNS概念,由于國情和資源的不同,在引用外國對于糖尿病護士定義的同時又產生了新的概念。專業護士(SCN):在某些特殊崗位,要求護士在上崗之前必須經過3個月~6個月專業培訓,獲得相應培訓證書的護士稱為專業護士,對學歷沒有特別規定;而有的護士為??谱o士(CNS);專科護士是護理研究生畢業并獲得??谱o理能力認定資格。所以目前在我國對糖尿病護士沒有一個統一規范的分類和定義。

2.2權威管理機構不健全,理論上引用美國培養模式,實際尚無統一培訓認證體系雖然在1992年,我國香港就已經誕生了第1批DSN,但是在2000年,我國大陸才開辦了第1個??谱o理培訓班,落后美國91年,我國的培訓模式是引用美國的成熟模式,但在管理模式上不同于美國,我國是由衛生廳自上而下發端于權利系統的垂直管理模式,沒有權威的??谱o理培訓認證機構,所以經過1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DNS仍處于低層次探索階段。目前,我國的DSN培養尚無統一模式,具有地區多樣性。組織形式大體分為3種:①中國東南部沿海發達地區如江蘇省、廣東省、上海市等以與我國香港聯合辦學為主。②內陸地區如貴州省、湖北省以自主辦學為主。③部分特殊有條件的醫院進行直接派送出國學習,如邵逸夫醫院直接將護士派送到美國羅馬琳達大學醫學中心的糖尿病中心進行直接培訓。培訓時間一般以3個月和1年為主。培訓形式主要采取江蘇省的脫產分階段集中理論學習與臨床護理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但是貴州省、邵逸夫醫院培訓形式是全脫產學習。最終考核則是醫院自行組織考試形式和內容,一般為筆試考核、護理實踐技能考核、組織答辯。護士考試合格之后培訓組織自主頒發證書,證書與美國不同,無法實現全國承認。在準入條件方面,與美國較高并且統一的準入條件不同,我國無統一準入條件,各地區要求不一樣,基本上要求大專以上學歷、2年以上工作經驗??傊瑖鴥鹊呐嘤枩嗜霕藴省r間、形式、內容、證書認證尚無統一標準。

2.3工作地點以病房為主,工作內容繁雜,角色職能沒有得到充分體現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DSN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病房而不是社區,但是工作模式與美國基本相同即以糖尿病護士為樞紐,各個病區的糖尿病聯絡護士為輔助。由于國內編制數量少,醫療資源有限,所以國內糖尿病專科護士較少,大多數都身兼數職,常常要完成與??坡氊煵幌嚓P的工作,從而增加了護士的負擔和降低了護士工作質量和熱情。我國有部分DSN在社區工作,通過健康宣教、篩查管理、隨訪,對社區糖尿病人、高危人群進行監控,建立一對一管理模式和雙向轉診,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我國的門診DSN主要集中在香港,工作主要包括臨床護理、臨床管理、教育工作、護理顧問、臨床研究,而且除了香港的DSN有處方權,我國其他地區的護士沒有處方權。

3展望

社區護理概念范文第3篇

【中圖分類號】R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1-0652-02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1]、慢性疾病以及各種腫瘤晚期人數不斷增多、“空巢現象”等因素的影響下,社會對臨終關懷護理的需求與日俱增。然而,在我國醫療衛生保障體系還不健全的情況下,我國專門的臨終關懷中心并不多見。而多數綜合性大醫院因經濟效益、周轉率等因素也往往拒收那些無治療價值且病情相對穩定的患者。同時我國相當一部分家庭難以承擔患者在綜合性大醫院住院的費用[2]。加之在我國傳統文化背景的影響下,大多數患者都選擇在家庭等熟悉的環境中走完生命最后的進程。上述因素疊加在一起,無疑給社區臨終關懷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很大的機遇和挑戰。筆者旨在對國內外社區臨終關懷模式的研究,尋求適合我國國情的社區臨終關懷模式。從而更好的為臨終患者提供照護服務,提高臨終患者生命最后階段的生活質量,降低衛生服務成本,提高社區資源的利用度以及減輕患者家屬的負擔[3]。

1 相關概念的界定

1.1 模式

模式的概念最早由建筑大師Alexander[4]提出,后來哲學學科引進并延伸了模式的概念,用作分析或闡明事物的關系與本質[5]。在實際工作中,模式一般指事物或事件在一定時間內所形成的比較固定的格式、樣式、樣板和模型[6]。臨終關懷模式的探索模式,是對事物總的看法和觀點,是支配事物發展的總體觀念,是對該事物本質性的看法的體現。臨終關懷模式就是從總體上對臨終關懷進行把握[7]。

1.2 臨終關懷的概念

臨終關懷[8](hospice care)是向臨終病人及家屬提供一種全面的照顧,包括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使臨終病人的生命得到尊重、癥狀得到控制、生命質量得到提高,家屬的身心健康得到維護和增強,使病人在臨終時能無痛苦、安寧、舒適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臨終關懷學是一門以實踐規律為研究內容的新興學科,其分支包含了生理學、心理學、倫理學、管理學以及社會學等學科,其意義不僅僅在于對臨終患者及其家屬各方面的促進作用,還在于對于醫學以及社會的重要貢獻,尤其是其社會方面的意義,臨終關懷能夠反映人類文化的時代水平,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準。

1.3 居家臨終關懷的概念

居家臨終關懷是護士或臨終關懷專門人員訪問家庭護理病人的形式。

2 我國社區臨終關懷模式

對我國目前臨終關懷事業具有指導意義和較大影響的是李義庭的PDS模式和施榕的“施氏模式”[10],兩者的共同核心為家庭臨終照護和社區臨終關懷相結合[9]。此外,還有學者提出了“家庭一社區一醫護人員”相結合的社區臨終關懷模式。

2.1 李義庭的“PDS模式”

李義庭的PDS模式全面構建了“1個中心,3個方位,9個結合體系”(One Point Three Subject Nine Direction)?!耙粋€中心”即以解除患者的病痛為中心,針對臨終患者臨終前的痛苦,給予特殊的醫療、護理服務,使臨終病人尊嚴、安逸地辭世,表現出對人的最大尊重,對人的本質、人的生命認識的神話,這有利于減輕家庭成員精神、心理和經濟的負擔,有利于家庭和諧、發展,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有利于為人類社會節省人力和物力資源,使資源分配更加合理,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叭齻€方位,九個結合”,在服務層面上,堅持臨終關懷醫院、社區臨終關懷服務與家庭臨終關懷相結合。要將臨終關懷事業的發展,列入我國衛生事業和區域性衛生規劃內,并認真組織實施。社區衛生服務應將臨終關懷同社區人員的醫療、保健、康復一樣納入總體規劃。社區衛生服務的城市區域應以街道,農村以鄉鎮為基本單位,業務上以街道醫院、鄉鎮醫院為依托,來推動社區臨終關懷事業。目前,或者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應重點加強家庭臨終關懷病房的建設,并同臨終關懷醫院一樣,建立規范化的操作規程。在服務主體上,堅持國家、集體、民營相結合;在費用上,堅持國家、集體、社會投入相結合。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臨終關懷事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才能不斷地將臨終關懷事業引向深入[11]。

PDS模式作為一種大家比較公認的模式,是一種比較完美的理想化模式。但是,其涉及的方面廣,人員廣,未免顯得面面俱到,這在我國現實經濟社會等各種因素的制約下,其可行性及實用性大打折扣。

2.2 施榕的“施氏模式”

“施氏模式”主要著眼點在鄉村,其核心是家庭臨終照護。施榕認為,21世紀中國臨終關懷事業在鄉村將大有發展,家庭臨終照護是醫學目的的嶄新內容,應尊重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的臨終病人的祈望,有利于老人及家庭的利益,有利于社會衛生資源的公正分配。施氏模式提出,①要統一認識,全面規劃,把我國鄉村的臨終關懷事業納人老年醫療保健的總體規劃,成立省(市)、縣協調織,制定鄉村臨終關懷的政策法規、制訂家庭臨終護的相應政策,包括家庭臨終照護的基本內容、質量要求、收費標準、費用承擔,以及分配方案等,使家臨終照護模式有章可循,健康運轉。②要建立縣、鄉、村家庭臨終照護指導中心,對所轄的家庭臨終照護進行統管,提高鄉村全科醫生、家庭臨終照護的家屬和有關人員的業務技能們研究能力和協調水平。③施氏模式認為鄉村全科醫生是農村衛生工作中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鄉村全科醫生的種種特性為他們在家庭臨終照護模式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提出了針對鄉村全科醫生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臨終關懷培訓。④為防止病人家屬或照顧者對病人不愿或不好好照顧,有必要訂立“家庭臨終護理公約”。⑤ 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由依賴、順從、被動的“主婦”名份,上升到獨立、自由、主動的主角地位。因此,需要提高婦女角色意識,使她們更好配合鄉村全科醫生共同做好家庭臨終照護[12]。

施氏模式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要求較高。但我國的社區衛生服務事業起步較晚、發展較慢,社區家庭照護方面制度并不成熟。同時,隨著現在社會獨生子的增加及其工作的繁忙,社會節奏的加快,人們價值的轉變,“空巢家庭”數目的不斷攀升,施氏模式很難推廣施行。施氏模式也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2.3“家庭―社區―醫護人員”模式

“家庭―社區―醫護人員”模式吸取了“PDS”模式和“施式模式”的優點。提出由家庭為臨終者提供全部或部分醫療費用(其余部分由保險公司或者單位支付),創造患者滿意的臨終環境,家庭成員作為臨終團隊主要成員進行生活護理、精神撫慰及其他幫助;社區幫助組織安排自愿者組成臨終團隊進行資金的籌集,如單位提供醫療費用,協助落實保險金、貧困人口醫療補助金,募捐、成立臨終關懷基金,并監督家庭中臨終關懷的實施。由社區醫療機構或綜合醫院的臨終關懷中心提供的醫務人員進行其他相關的臨終關懷服務。社區組織自愿者的具體方式為以己養老模式:由同時具備相當行為能力和思維能力的人組成志愿團隊,通過社區組織安排協調進行關懷并記錄時間,當志愿者本人或者親屬需要照護時可向社區提出申請,參照所提供的照護時問由社區安排調配償還或進行一定經濟補償[13]。這種模式是三種模式中覆蓋面最廣的,也是可行性和實用性最強的。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社區在人員、技術等方面的負擔。但考慮到我國的經濟以及國民素質的局限性,此模式的實施,也面臨著不小的困難。

3 針對我國社區臨終關懷模式現存問題的對策分析

3.1 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推廣臨終醫療保險計劃

日本的老年福利醫療保險制度是很有參考價值的一方面,我國雖然不能做到像日本一樣強制全民皆保,但該舉措的成功實施啟示我們要更加重視老人醫保制度的完善,切實做到為病人服務。

3.2 大力開展臨終護理院的建設

在我國現存的醫療制度以及社會支持系統下,我國臨終護理大都以居家形式為主,然而,在“四二一”家庭數目的不斷增加,“空巢現象”的持續惡化以及家屬照顧者相關照護知識的缺乏等因素的影響下,居家臨終護理的質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并且還占用了很大一部分的社區衛生資源。建立臨終護理院可以幫助緩解上述壓力,且能優化資源的利用。根據未來發展的趨勢,居家為主的臨終關懷模式將被社區臨終護理院為主的臨終關懷照護模式所取代。

3.3 擴大社會支持系統

由于我國醫務人員的缺乏(尤其是社區),不僅給病人及其家屬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和不便,也給醫務人員本身帶來了很大的負荷和壓力。僅僅依靠醫務人員遠遠不能滿足日益高漲的臨終照護需求,所以需要社會各界的人員給予一定程度的支持,包括經濟、照護等方面的支持。

4 小結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社區臨終關懷模式仍不完善,未形成一個完整合理的網絡系統。盡管目前一些學者已經提出了幾種社區臨終關懷的模式,但其中每個模式都有一定的缺陷及局限性,不能很好的適合我國國情。我國社區臨終關懷事業的發展面臨著很大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可以借此機會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優化衛生服務資源利用。我國社區臨終關懷事業的發展仍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牛歡歡.社區臨終病房護理模式調查.臨床合理用藥,2009年1月第二卷第二期.

[1] 牛歡歡.社區臨終病房護理模式調查.臨床合理用藥,2009年1月第二卷第二期.

[3] 陳淑琴,王茂娟. 設置臨終病房作為臨終護理模式的調查.護士進修雜志 2000年9月第 15卷第9期.

[4] Brad Appleron.Patterns and Software;Ensential Concepts and Terminology.2002-02-14.

[5] 季曉鵬,王志紅.我國超市家庭護理服務的現狀與分析.護理雜志,2007年第24期.

[6] 馬亞娜.超市社區衛生服務實施模式的比較研究.http://.cn/..

[7] 龔實愚.臨終關懷的社會價值在我國的模式探討.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8] 李玲. 我國臨終護理發展現狀與前景展望.國際護理學雜志,2005年8期.

[9] 李玲. 我國臨終護理發展現狀與前景展望.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5年8月第24卷第8輯.

[10] 陳春燕1,羅 羽2,謝 容3. 當前我國臨終關懷模式存在的問題對策.護理管理雜志,2005年2月第5卷2期.

[11] 李義庭,劉芳,付麗.臨終關懷模式的實踐與探索.中國醫學倫理學,2000年第5期.

社區護理概念范文第4篇

摘 要 目的:探討當前社區門診護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為社區門診的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參考依據。方法:回顧性分析我社區3所門診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3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發現專業護理人員匱乏、護理理念及實踐操作落后、人員的配置不科學以及管理體制及其運行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針對性地提出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落實彈性排班制度、規范工作流程、認真落實查對制度、制定相關獎懲制度等措施。結果:患者護理滿意度由76%提高到98%,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從52.33%降低到11.52%,護患糾紛發生率從26.00%降低到9.24%。結論:有針對性地解決社區門診護理存在的問題,加強臨床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減少護理風險事件、護患糾紛的發生,降低護理差錯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關鍵詞 社區門診;護理;問題;對策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87

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以及人們服務意識的不斷提高,使得社區門診的護理工作越來越成為人們所熱議的話題。新時期下,如何提高社區門診的護理服務能力,盡最大限度地減少醫療糾紛、降低護理差錯率,離不開對當前社區門診護理存在問題的有效解決。為此,本研究擬通過對我社區3所門診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份收治的300例患者臨床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組患者300例,其中男178例,女122例。年齡21~76歲,平均(37.8±7.6)歲。職業:工人109例, 教師45例,企業員工94例,其他職業52例。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135例,高中92例,大學及以上73例。

1.2 方法 自制社區門診護理調查問卷,并由2名工作人員負責發放及統計,調查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本次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達到100%。

2 存在的問題

2.1 社區專業護理人員匱乏 目前我國大多數社區在崗護士的文化程度均較為低下,并以中專學歷及初級或中級職稱結構為主,使社區門診在實現優質、便捷和多元的護理上存在很大難度[1]。同時,由于社區門診護士大多身兼數職,不但承擔著環境清潔、消毒、藥方管理和財務管理的工作,同時還需要盡到輸液、注射、急救和換藥的責任,加大了護理工作量,給社區護理質量帶來了較大影響[2]。

2.2 社區護理人員的護理理念及實踐操作落后 主要由于該部分護理人員未經過系統化、專業化的培訓所造成,使該部分護士對新時期的社區護理理念掌握不透徹,僅僅局限在對體檢、護理、換藥和輸液等概念的掌握上,而缺乏對社區護理保健、預防及健康教育等的認識。同時,對社區護理的價值體系及信念缺乏深入認識,使社區護士在日常護理時工作不到位、缺乏責任心等。另外,缺乏足夠的臨床護理服務經驗和系統理念,也使得該部分護士的日常工作主要集中在協助醫師完成治療,或是集中在體檢、靜脈點滴等基礎護理的層面上,而對于患者潛在的健康問題、保健及康復護理等未能夠實現有機結合[3]。

2.3 社區護理人員的配置不科學 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社區門診每年或每月救治的患者數量并不穩定,大多數門診為了控制成本支出,通常會將護士的總數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使得在配置護理人員上存在諸多不足,尤其是在治療高峰期時,部分年資較高的護士往往超負荷工作,反應性不高。

2.4 社區護理管理體制及其運行機制不健全 當前我國大多數社區護理工作仍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模式及長期有效的運行機制,衛生部雖有頒布社區衛生護理工作的相關文件,但卻未制定具體、全面的法規及條例,使社區門診的護理工作缺乏重要的法律條文約束。同時,社區護理機構及管理制度缺乏獨立化、規范化,社區管理教育未被列入醫學重點課題項目等,使得當前社區門診的護理工作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3 護理對策

3.1 提高社區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及服務能力 加強社區護士的培訓及再教育,積極開展有關社區護理專業知識的講座、培訓及演練工作,安排護士學習心理學、社會學和康復醫學等各方面的知識,以滿足新時期社區護理的需要。

3.2 落實彈性排班制度 在社區門診護理中重視對彈性排班制的落實,門診主任在“門診服從醫院,個人服從門診”的原則下,完成相關應急預案的制訂,在確保社區護士充分休息的同時,實現有限護士總數在治療高峰期的靈活調配,以提高門診護理效率[4]。

3.3 規范社區護理人員的工作流程 由于社區護理工作較復雜,門診可根據自身實際,將護理工作的流程劃分為多個環節,包括外傷換藥、皮試注射、接藥配藥、巡視護理和消毒清潔等環節,以明確分工,實現護理工作的規范化和程序化。

3.4 認真落實查對制度 認真做好三查七對,對于有疑問的醫囑,應立即向醫師了解,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護理風險事件,同時還應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最大限度地規避護患糾紛。在日常護理中,對于口頭醫囑盡量不予以執行,需要執行時,執行者應重述1遍,確認無誤后再執行[5]。

3.5 制定相關獎懲制度 除上述解決措施之外,社區門診護理質量的提高,還可通過制定切實可行的激勵機制及懲罰方式,將責任落實到個人,提高社區護士的責任感,激發工作熱情。

4 結 論

本社區3所門診均在2012年1月份起有針對性地對以往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加以解決,經調查發現,300例患者在護理滿意度由76%提高到98%,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從52.33%降低到11.52%,護患糾紛發生率從26%降低到9.24%。表明有針對性地解決社區門診護理存在的問題,加強臨床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減少護理風險事件、護患糾紛的發生,降低護理差錯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雅芹.社區門診護理的現存問題和對策[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2(12):219-220.

[2] 趙益莉.社區門診護理存在的安全隱患及對策[J].醫學信息,2012,25(3):436-437.

[3] 夏國芝.社區門診日常護理工作常見問題及應對策略[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3,24(2):248-249.

[4] 彭 朵.門診護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藏科技,2008,12:58,60.

[5] 葉永怡.我院對社區精神病患者護理的現狀與存在問題及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1):12-13.

社區護理概念范文第5篇

    根據京城各大行的市調報告以及市場人士的預測,今年推向市場的新盤規劃面積將達到2717萬平方米,數量多達100多個,堪稱一天一個新盤,數量超過往年同期的三倍,創下歷史新高。由于北京市場的消費潛力巨大,樓盤之間雖然沒有出現你死我活的局面,但是新盤再加上原來市場上還在消化中的老盤,市場競爭已經相當激烈。如何讓自己的項目在新老面孔中脫穎而出,已經成為開發商不得不面對的首要課題。

    歷來有北京開發商注重概念炒作的說法,面對競爭壓力,在營銷策略也出現了兩極分化,一方面,一些項目將概念營銷繼續發展,2002年有蘋果社區的征集案名,2003年有宣傳漢裝社區、拿睡衣說事的石韻浩庭,今年又出現了百萬元巨獎征集詩歌樓書的格調,大有將概念炒作進行到底之勢;另外一些項目開始向南方樓盤學習,精耕細作,不斷完善項目硬件軟件配套。比如位于望京地區的澳州康都在提供全套精裝修、贈送戶式中央空調之后,近期更是聯合北京市社區醫療協會,建立社區健康全科醫療管理中心,就是這種趨勢的突出表現,引起了整個樓市的關注。

    社區醫療的升級版?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對衛生服務需求愈來愈呈現多樣化,而另一方面,老百姓就醫存在諸多不便之處,,特別一些年老體弱者感嘆看一次病簡直要過“重重難關”。一些開發商開始捕捉到商機,開始在社區中配置社區醫院。

    但是在現實的操作當中,這種社區醫院往往出現兩種情況,一種配備的是專業的醫院,如心血管??频龋荒軡M足小區居民多方面的需要;一種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各種科室都有,醫療力量薄弱,達不到業主要求,導致出現“大醫院擠,小醫院空”現象。因此許多人認為目前小區的社區醫院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而澳洲康都的健康全科管理,正是直接針對這些社區醫療的“軟肋”出現的。澳洲康都的開發商代表任峰解釋道,由于社區人口有限,建立大而全的醫院由于缺乏經濟效益,往往淪為幻想。而全科健康管理完全是另外一個角度看問題。所謂社區全科健康管理中心,是用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和社會科學各種技術和知識,對社區內的居民提供個性化的健康管理,疾病的管理,以及健康風險預測。它覆蓋社區中每一個人,為居民提供一種終身的健康管理服務。

    全科管理中心不是以科室分,而是以全科醫生為中心,包括心理咨詢師,運動指導師,營養師,還有中醫保健師,不是針對一個人的疾病,而是把人作為一個整體來管理,對健康的風險因素,疾病發生的概率進行一系列的估計。全科管理中心為業主提供建立社區居民健康檔案,跟蹤個人健康狀況,提供指導意見,將疾病扼殺在萌芽之中。而且,它具有很高的協調性,可以充分利用社區內醫療資源,包括社區外的,各個方面醫療資源結合在一起,為所有的業主服務。

    中醫歷來有“治未病不治已病”的說法,全科管理提供的是基本醫療保證,不是治療疑難雜癥,而是將常見病的預防、治療、保健綜合在一起。由于沒有企圖取代社會醫院的職能,而是作為社會醫院的有效補充,將預防疾病作為出發點,更加具有現實的操作性,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說,是醫療社區的升級版。

    社區醫療“錢景”廣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昌县| 凤凰县| 襄城县| 新巴尔虎左旗| 望都县| 渝中区| 蕉岭县| 宜黄县| 连山| 富源县| 渝北区| 彩票| 电白县| 巢湖市| 巴塘县| 栖霞市| 泸西县| 通化市| 巫山县| 隆尧县| 肥东县| 绥中县| 哈密市| 孟村| 太仆寺旗| 灵山县| 广州市| 林州市| 通山县| 罗江县| 遂川县| 四川省| 嘉荫县| 耿马| 永顺县| 上杭县| 灌南县| 卢湾区| 前郭尔| 南溪县| 雅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