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防控匯報材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14.9.23)
尊敬的各位領導,大家好:
出生缺陷早期干預是預防殘疾發生的重要方面,近年來,我市為全面落實《兩綱》目標,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降低出生缺陷的發生率,減少先天性殘障,先后開展了出生缺陷監測與出生缺陷三級預防工作,現將我市出生缺陷發生現狀和主要工作做法向各位領導和專家匯報如下:
一、出生缺陷發生現狀
我市從1996年起先后抽取市中心醫院等十家市、縣級醫療保健機構為監測點開展出生缺陷醫院監測工作,監測結果顯示, 2000年-2013年我市的出生缺陷發生率整體呈下降趨勢,由2000年的301.6/萬下降至2013年的114.27/萬,下降了62.11%。
從城鄉差別來看,出生缺陷發生率整體呈現出農村高于城市的態勢,但隨著農村經濟水平提高,農村出生缺陷發生率逐年下降,與城市的差距逐步縮小。
從出生缺陷發生順位來看,2000-2009年我市依次為神經管缺陷、肢體畸形、面耳畸形、泌尿生殖系統畸形、消化系統畸形。隨著醫改重大基本公共衛生項目-育齡婦女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在我市全面實施,2010年、2011年出生缺陷順位中神經管缺陷退居第三位,2012年神經管缺陷退至第六位,2013年神經管缺陷發生率有所反彈,上升至第五位;從2011年至今,肢體畸形上升至第一。心血管類畸形的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
二、工作做法
(一)做好一級預防,防患于未然。
近年來,我市為把好預防出生缺陷的第一道關口,一是加強了婚前醫學檢查工作,2013年免費婚前醫學檢查政策實現了全市覆蓋,婚檢率快速上升至38.66%。二是加強了孕前保健工作,做好孕前優生咨詢及檢測,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優生五項檢測,二級以上醫療保健機構均設立了孕前保健咨詢門診,為準備懷孕婦女提供孕前健康教育指導,婚育指導及遺傳咨詢。三是積極推進小劑量葉酸預防出生缺陷工作進程 ,2008年,國家啟動了重大公共衛生項目《育齡婦女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項目由中、省財政提供項目經費,市、縣組織實施,為全市十二縣區準備懷孕的婦女和早孕3個月內的婦女(含流動人口)在懷孕前3個月和孕早期3個月免費發放葉酸,預防新生兒神經管缺陷的發生。2008年,我市陳倉區、鳳翔縣、扶風縣、隴縣、千陽縣、麟游縣、鳳縣、太白縣8個縣區率先實施,2009年增加了渭濱區、金臺區、岐山縣、眉縣,項目實現全覆蓋。經過多年的努力,建立了多部門協同為廣大育齡婦女發放葉酸的合作機制,通過多渠道、多舉措的深入宣傳和大力推廣,目前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運行順暢、管理規范,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的觀念已深入人心,育齡婦女服用葉酸的主動性大大增強,葉酸服用的知曉率、服用率、依從率顯著提高。截止2013年底,全市累計發放葉酸645703瓶,服用葉酸人數157084人,依從人數111864人;2013年,葉酸服用率94.59%,依從率88.63%,知曉率96.38%。出生缺陷順位從2010年發生變化,神經管缺陷發生率連年下降,由2009年的85.17/萬,下降到2013年的19.77/萬,降幅達76.79%,神經管缺陷由以往的第一位下降至2013年的第五位。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工作成效顯著。
(二)筑牢二級預防屏障,減少缺陷兒出生。
加強了產前篩查能力建設,設立了篩查實驗室。一是從2004年起,開展中孕期唐氏、神經管畸形母血清學篩查工作;2010年開始應用目前國內先進的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檢測技術進行產前篩查。二是建立了遺傳試驗室,積極開展染色體核型分析,截止目前已完成外周血染色體檢查4500余例,發現各種異常核型438例,5例國際首報,異常占比9.73%。三是規范了產前篩查服務流程,實現市縣聯動,加強高危跟蹤管理,及時對篩查出的高危孕婦進行產前診斷,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形成了以市婦幼保健院為龍頭,各個縣區婦幼保健院為樞紐,各級助產機構為基本篩查點的產前篩查網絡系統。
(三)做好三級預防,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減少新生兒殘障的發生。
認真開展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和聽力篩查工作 ,通過加強組織、建立網絡、強化宣傳、規范流程、技術培訓、篩查追蹤、免費救治等措施,探索出了一條切合實際、運行高效、管理科學、覆蓋全市的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模式。建立了全市新生兒疾病篩查領導小組、技術指導小組,健全了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網絡組織。全市設立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1個,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辦公室13個。制定了全市新生兒疾病篩查各項工作流程,如采血、檢測、可疑陽性患兒召回、陽性患兒轉介、救助工作流程等。堅持每年召開新生兒疾病篩查總結表彰會,調動各縣區及市級助產醫療保健單位的工作積極性,自工作開展以來累計發放表彰獎勵費用30.58萬元。2009年***市財政局下撥25萬元專項資金在市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市婦幼保健院)建立了新生兒疾病篩查陽性患兒專項救助基金,對苯丙酮尿癥、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患兒進行救助。為每名確診的苯丙酮尿癥患兒提供96罐特殊奶粉,及定期追蹤隨訪至6歲;為甲狀腺功能減低癥證患兒提供隨訪及價值2577元的各項檢驗項目直至6歲。2011年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項目從原有兩項增加至四項,2012年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在我市也全面啟動。2013年全市推廣使用了新生兒疾病篩查網絡信息系統,實現了篩查基礎信息的網絡傳輸,開通了患兒家長對篩查結果的網上查詢功能。為規范陽性患兒治療,市新篩中心制訂下發了《苯丙酮尿癥患兒家長手冊》及“專案病歷”,專人負責,預約復診,避免陽性患兒治療的隨意性和不規范性。成立了苯丙酮尿癥患兒家長俱樂部,堅持定期組織苯丙酮尿癥患兒家長開展俱樂部活動,邀請專家對苯丙酮尿癥相關知識進行全面的講解,請有經驗的患兒家長通過特殊食品的現場演示指導家長正確添加輔食,為每位苯丙酮尿癥患兒免費提供體格檢查和智力測評,根據檢測結果進行治療和喂養指導,使家長們學習知識,掌握方法,增強信心,為患兒健康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項目開展到2014年6月底,我市遺傳代謝性疾病共篩查225766例,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率已達99.17%,位于全省前列,達到了國家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水平。截至目前確診甲狀腺功能減低癥患兒104例,高TSH血癥22例,均給予救助、隨訪;確診苯丙酮尿癥患兒51例、四氫生物蝶呤缺乏癥患兒2例,均按要求給予救助、隨訪;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復篩陽性患兒65例,給予發放宣教手冊;腎上腺皮質增生癥陽性患兒16例,交治療組。經救助過的患兒,除1例因重癥肺炎死亡外,通過連續幾年監測,其余患兒體格和智力均在正常范圍。救助政策的實施維持了患兒智力發育的正常。聽力篩查于2012年啟動,截止2014年6月底,共為97546名兒童進行了聽力篩查,聽力篩查率已達94.45%,截止目前復篩陽性患兒89人,均轉往省聽力篩查診斷中心診治,聽力篩查確診8例,均積極申請市殘聯人工耳蝸救助項目。
2006年我市建立了小兒外科,對小兒先天性唇腭裂、氣管食管瘺、先天性膈疝、肥厚性幽門狹窄、十二指腸閉鎖、腸旋轉不良、先天性巨結腸、閉鎖(先天性無)、尿道下裂、脊膜膨出、多指(趾)等的手術治療,以及生長發育過程出現的缺陷進行矯治。累計實施缺陷矯治手術400余例。
2014年4月1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與中國殘聯共同實施的貧困地區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在我市五個縣共14個鄉鎮開始運行。截止6月底,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661例,聽力篩查668例,無確診病例。項目遵循“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逐步推開、規范管理、保障質量”的原則,旨在提高目標人群對新生兒疾病篩查的知曉率和接受度,盡早發現項目縣貧困地區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病苯丙酮尿癥(PKU)、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CH)和新生兒聽力障礙患兒,對確診為苯丙酮尿癥的兒童納入新農合重大疾病醫療保障給予康復救助,對確診為永久性聽力障礙的兒童納入殘聯貧困聾兒康復救助項目實施康復救助,降低兒童智障和聽力殘疾發生率,提高人口素質。
2014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和中國殘聯決定在五省(區、市)部分地區開展0-6歲兒童殘疾篩查工作試點。***市被確定為試點市之一。我市于3月31日啟動該項目,確定渭濱區和千陽縣為0-6歲兒童殘疾篩查試點縣區、市婦幼保健院為市級復篩及診斷機構。我市高度重視,衛生、殘聯積極協作,認真安排部署、加強人員培訓、強化社會宣傳、狠抓項目落實、規范督導管理,完善篩查、轉診、隨訪工作流程。一方面將0-6歲兒童殘疾篩查項目與基本公共衛生婦幼項目兒童健康管理進行資源整合積極開展篩查工作;另一方面依托完善的新生兒疾病篩查網絡和殘疾兒童隨報制度,保證了初篩陽性兒童及時轉診和信息雙向反饋,對確診的兒童及早進行干預治療,對聽力異常上轉省級確診者,及時進行信息追訪。于5月底迎接了國家衛生計生委婦幼健康司和國家殘聯康復部對我市0-6歲兒童殘疾篩查試點項目督導檢查、并承辦了“國家0-6歲兒童殘疾篩查工作試點項目現場會”。通過完善落實各項制度措施,項目工作開展順利,截止8月31日,兩個項目縣共初篩兒童24720例,篩查出可疑陽性184例,確診17例:其中肢體殘疾8例,智力殘疾7例,孤獨癥4例,聽力殘疾1例。目前接受市級早期干預治療的有12例(其余5例接受省級或其他地市治療)。所有信息均反饋至各縣區并進行隨訪與管理。
省、市殘聯在市婦幼保健院設立了小兒腦病康復基地,是省殘聯確定的小兒腦癱、兒童孤獨癥省級定點康復單位。兒童醫院小兒神經內科承擔“七彩夢”“彩票公益金”“陜西省民生工程”“市政府十件實事”等康復救助項目,為殘障兒童提供干預康復救治。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以大力宣傳為基礎,整合資源、優化流程為重點,做好出生缺陷一級預防。一方面廣泛深入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群眾預防出生缺陷的防病意識,倡導“健康飲食、健康行為、健康環境、健康父母、健康嬰兒”的預防理念,使育齡婦女在孕前和孕期主動避免接觸各種危害因素,主動接受婚前及孕前醫學檢查等預防措施,減少有毒有害物質及藥物對胚胎正常發育的影響。另一方面協調相關部門,充分利用好國家免費婚檢、免費孕檢、育齡婦女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的政策資源,將婦幼保健系統的醫療技術與此類政策資源加以整合,在市級層面重新設計免費婚檢、免費孕檢、發放葉酸與結婚證辦理的流程設計,使欲婚青年在辦理結婚登記的同時能夠方便的享受到高質量的優生優育咨詢、免費婚檢、孕檢等服務,大幅度的提高免費婚檢、孕檢率,做到出生缺陷的早期預防。
(二)設立市產篩中心,建立健全產前篩查服務網絡,提高產篩服務能力,做好二級預防。依托基本公共衛生孕產婦健康管理項目,以提高項目服務質量為基礎,將出生缺陷高危孕婦及時篩查出來,轉介至市級產篩中心進行產前篩查,對發現的嚴重的缺陷兒及早進行干預,減少缺陷兒的出生。向有關部門呼吁加大對市級產篩中心的投入力度,提高產篩服務能力。建立產篩檢查救助基金,對家庭困難的高危孕婦實行救助,進一步提高產篩比率。
(三)繼續做好新生兒疾病篩查和救助工作,大力發展缺陷兒矯治和腦病兒童康復治療,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建立缺陷兒矯治和腦病康復治療救助基金,對家庭困難的患兒給予救助,提高缺陷兒的治療率,減少殘疾的發生。
(四)借助貧困地區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在我市實施運行,進一步爭取政府支持和部門配合,積極申請市財政資金支持,增加項目的救助金額及范圍,更多的惠及群眾。
具體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強化組織領導,成立應急隊伍
為加強對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科學管理,我中心建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領導小組,組織開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與溝通,制定甲型H1N1流感應急預案并組織實施,對鄉鎮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進行業務指導,根據國內外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發展態勢,組織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應對準備和應急處置工作。與此同時,我中心還組建了四個甲型H1N1流感防控專業組和三支應急處置隊伍。同時應急值守工作,安排24小時專人值班,應急處置隊伍24小時待命,做到人員到位、聯絡通暢、反應迅速,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二、制定應急預案,落實防控措施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衛生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衛生部《全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監測、排查和管理方案(試行)》、《衛生部應對流感大流行準備計劃與應急預案(試行)》、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原稱人感染豬流感)預防控制指南(試行)》、《甲型H1N1流感(原稱人感染豬流感)診療方案(2009版)》、《**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南通市甲型H1N1流感疾病預防控制方案(試行)》。結合當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中心及時制定了海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甲型H1N1流感預防控制應急預案,落實各項防范措施,做好人員、技術、物資和設備的應對儲備工作,加強疫情的監測、報告、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和早治療,對可能發生的甲型H1N1流感加強監測、預警,一旦出現疫情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科學有效處置。
三、加強培訓演練,提高處置能力
為提高甲型H1N1流感防控隊伍的業務素質和實戰技能,我中心多次對疾控人員進行了多層次的業務培訓,4月29日,我市疾控中心組織全體中層以上干部和防疫、消殺科全體人員共32人進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識培訓。5月9日,我們對疾控中心甲型H1N1流感防控應急組織各專業組及3個應急隊伍成員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應急技術培訓,5月12日,又對疾控中心全體職工進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治健康教育培訓,培訓結束后,進行了健康知識測試,合格率100%。5月15日,召開了海門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培訓會議,全市各級醫療單位的負責人、防保科科長及鄉鎮衛生所全體工作人員參加了此次培訓,培訓后進行了相關知識的考試。
與此同時,組織開展了五次實戰演練,有效提高了應急處置隊伍的實戰經驗和處置能力。
四、做好物資儲備,配備應急裝備
按上級要求,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物資儲備,包括消殺藥品、檢驗檢測試劑、個人防護用品等,共投入資金20多萬元。
高標準配備了應急處置裝備室,制定了工作制度,流調、消殺、采樣、健教各類物品存放整齊,一應齊全。
五、開展健康教育,維護社會穩定
通過多種方式,向社會公眾宣傳甲型H1N1流感的預防知識,讓群眾廣泛了解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消除社會公眾的恐慌心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提高群眾自我保護意識和防病能力。
1、制訂了海門市防治甲型H1N1流感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2、強化與新聞媒體的鏈接,4月28日以來,我們與**人民廣播電臺、**電視臺、**日報等大眾媒體廣泛合作,采用專欄、專訪、專題講座、專題報道、咨詢等多種形式,適時開展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識的科普宣傳,對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及時的報道。
3、編印和發放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識宣傳資料。《**健康教育報》第三期為甲型H1N1流感防治專刊,共印28萬份;“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識”宣傳單1萬份;甲型H1N1流感預防知識小折頁2種各2萬份;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識宣傳展板一套共8塊。并及時下發了省和南通疾控中心編印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宣傳3種5000份。
六、加強疫情監測,掌握疫情動態
確定專人負責每天定時進行疫情監測、信息收集、網絡直報和分析工作。
加強發熱呼吸道病例的監測,發現病例異常增多時,及時組織流行病學調查以確認是否存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督促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加強對下列病例的監測和發現:兩周內來自甲型H1N1流感流行國家及地區的流感樣病例或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醫護人員中具有典型流感癥狀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發現此類病例立即采樣送檢并對病人進行隔離。
1、流感樣病例監測
人民醫院是我市流感樣病例監測哨點醫院,按照統一規定和要求,哨點醫院開展流感樣病例的登記,每周對典型流感樣病例、中青年病例、重癥病例采集咽拭子標本5-10例,送疾控中心保存后統一送市疾控中心檢驗。
2、不明原因肺炎監測
根據《全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監測、排查和管理方案》,接到各醫院發現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義的病例的報告后,按照方案要求提請衛生局組織專家組進行會診和排查,并按方案要求組織流行病學調查處置及實驗室采樣檢測工作。人民醫院繼續搞好“不明原因肺炎”監測,及時發現重癥甲型H1N1病例。
嚴格實行疫情24小時值班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
七、落實防控措施,及時處理疫情
6月22日8:30,我中心接到**市人民醫院電話報告,該院發熱門診接診一名剛從澳大利亞回國發熱癥狀病例,在接到疫情報告后10分鐘內,我中心專業人員到達現場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并采樣送南通市疾控中心檢測。15∶30,南通市疾控中心對我市所送該病例咽拭子樣本檢測,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陽性。6月23日3∶18,省疾控中心對該病例樣本檢測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陽性。經省、**市專家組會診后一致認為:該患者系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
根據衛生部下發《甲型H1N1流感疫源地消毒指南(試行)》,我中心對病例發病前1日至隔離觀察前所有長時間停留過的地區(疫點)進行了嚴格的終末消毒。
為了加強我輔導區學校和幼兒園春季重點傳染病的防控工作,確保學校、幼兒園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裕安區政府4月1日召開的學校、幼兒園春季重點傳染病防治工作會議精神,和區教育局《轉發市教育局〈關于切實做好中小學托幼機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裕教[2010]16號)文件規定,制訂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及市區有關文件精神,以科學的觀點,人本的意識,和諧的主題為中心,構建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管理和應急機制,切實做到對傳染病的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保證學校教育教學的正常開展。
二、實施措施
(一)成立傳染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周宗豪
常務副組長:程華權
副
組
長:張
敏、胡世俊、許友林
成
員:李云梅、關傳權、張
瓊、翁紹明
汪宗友(每日檢查情況報告人)
高緒圣(每日檢查情況統計人)
(二)嚴格執行“兩檢”報告制度
1、嚴格“晨檢午檢”制度。學生上午上學、下午上學時,由班主任對每一個學生進行一次體溫檢查。檢查可采用詢問、觀察、量體溫等方式進行,并做記錄。學校每天由值日領導帶領值班人員對各班進行隨機抽查。
2、檢查和抽查的結果每天下午三點前匯總、填寫。5所幼兒園每天下午3點前由園長直接電話匯報,汪宗友負責記錄匯總。
3、匯總表由汪宗友老師負責收集歸檔,并已傳真方式分別上報鼓勵街道衛生所、區教育局和區疾病防控中心。
(三)大力宣傳,全面開展校園愛國衛生運動
1、以標語、專欄、傳單、衛生科普課為宣傳載體,營造濃厚的校園傳染病防控氛圍。重點向學生進行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預防意識和能力。同時,向家長發放預防傳染病知識宣傳材料,宣傳傳染病防治知識。
2、加強教師防控培訓,特別是對班主任防控工作責任心要求。以“學校傳染病的防控”為主要內容,使全體教師了解傳染病防控相關知識,為“晨檢”、“午檢”提供科學依據,共同做好傳染病防控工作。
3、廣泛開展校園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垃圾、廁所、和污水的管理,做好校園環境清潔消毒;清除校園和學生中的疾病傳染源隱患和衛生死角,加強教室和學生集中場所通風換氣,最大限度地阻斷傳染病源的傳播。
4、完善春季重點傳染病的防控防治工作的資料,確保防控工作的連續性和科學性,以備上級部門了解督查。
(三)實行傳染病快速報告制度
1、班級一旦發現手足口病癥狀的學生、幼兒,應立即向領導組的應急小組報告,由應急小組按有關規定及時處理。
2、對于發病學生,班主任每天做到電話隨訪,了解學生病情,并做好隨訪記錄。
3、對出現不明原因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的學生,勸其停課,并及時報告、記錄,要求家長送指定醫院救治。
三、工作要求
(一)學校、各幼兒園要定期向輔導區防控領導小組匯報防治工作。各部門各負其責,落實各項功能,配合衛生部門做好防控工作,保持學生情緒穩定,維護學校正常秩序。
一、加強領導,完善組織,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面對手足口病的疫情,區委、區政府、區衛生局、區教育局等各級部分高度重視,快速反應、有效應對、科學防控,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3月25日區衛生局召開區手足口病等傳染病和職業病防控工作會議,會議上*局長傳達了衛生部、省衛生廳和市衛生局手足口病等傳染病和職業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部署全區的防控工作,重點夸大了醫療衛生單位要認真貫徹各手足口等傳染病和職業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周密部署,落實責任,完善措施,切實做好各項防控工作。指出一是同一思想,進步熟悉,進一步增強做好傳染病防控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手足口病、麻疹等傳染病傳播速度快,輕易在人群密集場所暴發,群眾關注程度高,社會影響程度大,波及范圍廣,防控工作關系民生。二是加強監測,規范報告,進步傳染病預警猜測能力。三是強化培訓,規范診療,努力進步傳染病救治水平。四是全面加強能力建設,進步傳染病和職業病防控水平,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加強實驗室能力建設。五是加強部分協調,實行聯防聯控,形成傳染病和職業病防控協力。各級各單位要加強與教育、宣傳、農業、工商、安全監管等有關部分合作,完善聯防聯控機制,確保防控工作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措施聯動,要及時通報疫情信息,協同做好聯防聯控工作。六是強化督導檢查,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各單位要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廣播、電視、報刊、宣傳畫冊等各種宣傳手段,對公眾進行健康教育,增強人民群眾的防病意識和防病能力。4月25日區委、區政府在雷健民副區長的主持下,召開了有區衛生系統、教育系統、鄉鎮(辦事處)分管鄉鎮長參加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會議,會議上分析了我區的手足口病疫情,夸大了手足口病的防控是當前疾病控制的首要任務,對防控工作進行了明確分工,公布了咨詢電話,實行責任包干制。在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中,分管區長靠上抓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現場督導,多次召開調度會,協調各部分防控工作的開展。保障各項防治措施的落實。
迅速調整了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區衛生局調整了*區手足口病防控領導小組,副區長*任組長,區旅游局局長*、區衛生局*副主任,各有關部分主要負責人任成員。流行病學調查處理指導小組、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負責全區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流行病學調查處理指導小組,負責流行病學調查、疫情處理的技術指導及相關標本采集的指導;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負責醫療救護的診斷、治療技術指導。宣傳教育指導工作小組負責手足口病的宣傳教育工作。消殺組負責疫點的消毒處理.
二、落實手足口病防控關口前移措施,防疫情蔓延
落實手足口病防控關口前移措施,是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關鍵。我們主要做好了以下幾點:
一是加強宣傳,進步群眾的知曉率和防病意識。采取專題講座、發放明白紙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手足口病防控知識。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我們共向群眾發放明白紙23萬余份,發放宣傳畫2萬余張,印發宣傳彩頁1萬余份,做到人人明白什么是手足口病,如何傳播,如何防控等等。各醫療單位在顯要位置開設了宣傳欄,同時將手足口病知識專題講座在區電視節目中不中斷轉動播出。部分有條件的鄉鎮利用電視轉播插播手足口病的防病知識,衛生局先后編發了多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簡報。區疾控中心以疫情簡報的形式對全區的疫情及時進行通報分析。區疾控中心派專業職員到各鄉鎮培訓手足口病防控知識,對醫務職員、幼兒教師、鄉村干部培訓達80余場次。通過以上措施把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知識傳給廣大人民群眾,教育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兒童積極預防手足口病。
二是搞好晨檢篩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天天對本轄區內的7歲以下兒童進行晨檢篩查,對發現有發熱等癥狀的兒童及時送醫院就診,確保每一名發病兒童能及時到醫院進行救治。我們還以村為單位舉辦7歲以下兒童家長培訓班600余場次,向家長傳授手足口病防控知識,進步群眾的自我防控意識,共同做好晨檢篩查。
三是做好消殺工作,防止聚集性病例發生。區政府安排專項資金同一購買消殺藥品優氯凈4噸,生石灰30余噸,消毒液5000余瓶,各鄉鎮成立了消殺隊,同一對幼兒園、小學、兒童家庭進行全方位消殺,嚴防疫情的爆發流行。同時加強對疫情重點村、幼兒園的隔離消毒工作。凡發生2例以上患者的村莊列為疫情重點村,幼兒園列為重點幼兒園,嚴密監控,簽發監視意見書160余份,停園140余所,有效地控制疫情的爆發流行。
四、信息暢通,處置有效。區疾控中心及衛生院對發生的手足口病病例及時網絡直報,及時作流行病學個案調查,采集標本325份,特別是對群集性爆發疫情在對患兒采集標本的同時,及時對密切接觸者采集標本。天天下午5點前及時將疫情信息上報市疾控中心、區政府辦公室、區衛生局。
三、建立及時救治機制,維護患兒生命健康安全
對醫院門診、病房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組織精良的設備、優秀的職員和充足的物資全力投進到了手足口病救治工作中。健立并完善了一系列手足口病救治規章制度,設置了手足口病救治流程,對就診患兒預檢分診、留觀、門診報告卡填寫、門診日志填報、網絡直報都進行了規范。為手足口病患兒提供比較完善的救治服務。衛生院在救治工作最前沿,確保對每一名發病住院兒童都能提供及時的醫療救治服務。
四、加強督導檢查,群策群力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區衛生局、疾控中心放棄星期天和節假日,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保持通訊暢通,天天下午5點前負責鄉鎮防控工作的職員要向主要負責人匯報當天的工作開展情況,并寫出調查分析材料,隨著工作的深進區政府要求,包干職員天天下午5點前向區政府辦公室匯報一天的工作開展情況,為指導全區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據。
一、安全方面
要求各年級特別是高年級每學段開學的第一天集中進行安全排查,收繳學生手機代為保管,防止學生上網和利用手機與校外青年勾結,組織值班人員在學生無老師監管的時段進行巡查,防止安全事件的發生;為加強期末安全紀律教育,印發《疫情防控及假期安全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確保期末及假期學生安全。
二、政教方面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策劃組織了七年級新生軍訓;
2、提前做好開學工作準備,指導政教處年級部把餐桌號、宿舍號分配到每位學生并張貼公布,使學生報到時能很容易就找到宿舍和餐桌,保證了開學第一餐就井然有序;
3、組織召開了秋季田徑運動會。
4、協同政教處召開七八九年級安全紀律教育會;
5、加強衛生監督,保證校園干凈整潔;
6、堅持對晨訓和餐前感恩教育的督查,加強學生管理,指導各年級組成立學生會,指導團委工作,保證每大周升旗儀式和各種文藝工作的開展;
7、完成“一補”學生的評選和上報工作;
8、準備了留守兒童現場會材料,并得到與會人員的好評;
9、準備了法治校園建設檔案材料,得到檢查組的好評;
10、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分別對師生采取不同形式的疫情防控指導;
9、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協調處理好因學生矛盾造成的家長和學校之間的糾紛事件;
10、做好學校黨建工作;
11、完成了校長室臨時安排的各項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