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文藝青年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不是所有寫詩的人都叫詩人,真正的詩人是詩意生活著的人,而不是一種職業或技能。
2013年3月,臺灣作家楊照先生來到香港中文大學(以下簡稱中大)博群大講堂開講。“博群”發起人,中大教授周保松老師邀我同去晚餐,我于是提前兩小時到場,聆聽楊照先生的講座“文學、歷史與社會責任——我的人生路”。
楊照先生一直是我尊敬的前輩,他能寫、能說,對晚輩很照顧、鼓勵。每次聽他教誨,都收益頗多。
在楊照先生的講座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講到自己年輕時的經歷。楊照先生說,他年輕時是個文藝青年,他們家的兄弟姐妹都是“文藝青年”。先生奇怪的是,全家明明只有他一人從事文化工作,卻感覺兄弟姐妹都是文藝青年。
此處需要先厘清“文藝青年”之概念。如果你自覺是個文藝青年,或者你身邊有個你心中認為的文藝青年,那么不妨問問你自己或者那個人有沒有聽過一句話:真正的詩人,即便不寫詩,也是詩人。不是所有寫詩的人都叫詩人,真正的詩人是詩意生活著的人,而不是一種職業或技能。同理,文藝青年也不是把文藝當職業或技能的人,不是會彈吉他、玩攝影、寫小說、畫素描……就是文藝青年。一個人可能會做很多藝術性的事,但卻是個世俗無比、成天奔波于紅塵,以“文藝”為維生手段的人。
楊照先生說,真正的“文藝青年”,其實乃是從不認為世上有所謂“標準答案”的人,是永遠和這個世界的陳規陋習在抗爭的人,是永遠敢于做夢、敢于想象另一種可能的人。如果有人問你的夢想是什么,你不經大腦思考便說出:好車、好房、好工作……這類答案,對不起,即便你憑借文藝技能拿了巨多國際大獎,你仍舊只是個俗不可耐的人,距離文藝青年的標準很遠。
楊照先生是臺灣大學歷史系出身,從小愛好文學,后負笈美國,懷著巨大的好奇,研讀了新聞學。回臺灣后,他與友人創辦被譽為“臺灣紐約客”的《新新聞》雜志。我對先生說:“當我寫到您時,定語總是‘作家’或‘文論家’。”而他卻對我說:“其實我只是個媒體人。”似乎所有問題楊照先生都可以談,無論是文學、歷史、新聞、政治、社會學、人類學……我甚至知道他出過一本書,專門教人如何閱讀推理小說,書名叫作《推理之門由此進:推理的四門必修課》。
我能夠猜到,為什么楊照先生的知識能夠如此淵博,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從來沒有停止過夢想。而夢想的基礎,便是一個人是否具備“想象力”——你敢不敢把你想象成另一種人?只要踏出這一步,便是一段新的旅程。
人是生而擁有想象力的,并不全靠后天的培養。后天需要做的,就是不要用那么多世俗的東西,去箍死一個想象力豐富的孩子。楊照先生有段話特別動人,他說道:當他回溯三十多年的人生,最為驕傲的一件事,便是從來沒有讓當下的自己,愧對17歲的自己。17歲,你還記得嗎?
我記得我十七八歲的時候,確實想清楚過很多問題。例如,我立志此生要從事文化事業,更具體地說,要做個寫字的人;例如,我確定相比之物質,精神對我來說更加重要;例如,今后如果我誤入歧途,一定不要忘記提醒自己,小時候立志不許自己變成那個“討厭的大人”……一切的一切,仿佛歷歷在目。
最近有些迷失,但恢復得很快。朋友都訝異于我的療愈速度,我告訴他們:原因很簡單,對你們來講,療愈的目標在飄渺的前方,可是對我來說,療愈的目標就在身后——只要一回頭,我就到了。
最近秦先生開始曬午餐,他的午餐由健康的粗糧、蔬菜沙拉、水果、三文魚、雞胸肉等組成。據說沒有油鹽,采用清蒸或涼拌的方式。他說:“不愛重油重鹽的洗禮,更喜歡食物最本真的味道。”究竟口味如何不得而知,但色彩卻是斑斕無比,搭配得好看極了,就像一幅藝術作品。而且他用的飯盒是木質的,看起來有種低調的質感。
他發的狀態從來沒有凡塵俗世的煩惱,一切都那么風輕云淡。這樣的秦先生讓人感覺特別有生活情調。雖然朋友圈里大多是美化過的生活,但我知道他確實是個十足的文藝青年。想當年一塊上學的時候他就與眾不同,最愛的就是畫畫、看書,朋友們玩樂的俗事他從來都不感興趣。
果不其然,當我再度見到他時,他就像剛從朋友圈里走出來一樣。穿著棉麻的衣服,背著畫架,戴著黑框眼鏡,邊等邊翻看著一本書。我拿過他手里的書,是《月亮與六便士》。我拍著他的肩膀欣慰地說:“果然,這就是你啊!”他不明所以,白了我一眼:“當然是我了,不然是誰給你接風?”我詫異秦先生接話這么溜兒,以前他可是個很木訥又害羞的孩子呢!但也瞬間釋然,一別好幾年了,大家都要有所進步嘛!
此次來北京本是出差,但也有一些富裕的時間可以游玩。秦先生帶我愉快地游玩了“798”藝術區,他對那里的工業遺留如數家珍,在向我一一介紹其中由來時,還幾乎每家不漏地點評了一遍“798”的餐館。這家的菜很辣,那家的菜分量少,這家服務員態度最好,那家的粵菜最地道……
最終到了一家他最滿意的餐館,我詫異地問他:“798”這么大,難道你每家都吃過?他撇撇嘴,答道:“以前在這附近上班,每天都來吃午飯,幾乎把每家都吃遍了。”
且不說“798”里有多少家餐館,這每家的消M水平參差不齊,絕大部分都不是適合吃工作餐的餐館呀!據我所知,那一段時間他剛北漂沒多久,經濟能力絕不允許他如此奢侈。
英文片名:The Incredible Hulk
演員:愛德華?諾頓 麗芙?泰勒蒂姆?羅斯
早在1842年,紐約就出現了第一本漫畫,如今漫畫頭號大國日本那時還是德川幕府時代。1938年,美國漫畫里出現了第一個超級英雄The Phantom,經過時光如梭般的70年,如今美國的漫畫英雄之多,簡直可以組成梁山泊108好漢了。
美國人的漫畫英雄情節和中國人的武俠情節別無二致。就像沒有人期盼潘長江出演楊過一樣,美國導演在選擇英雄電影主角時,向來也是以帥、猛為基本原則。不過可能是物極必反,這幾年一些貌不驚人,身型單薄的演技派,頻頻出現在漫畫英雄電影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托比馬奎爾,這人一心走文藝小眾路線,何成想一不留神竟然憑著《蜘蛛俠》大紅大紫。從此導演們算是開了竅了:原來觀眾想看的不是英雄們上天入地摘飛機擋火車或者干脆跟原子彈硬撼,而是他們被感情折磨,要么親朋好友掉要么被女朋友甩。看來美國人民的口味之重也是世所罕見。
今年的漫畫英雄電影,主角都非常詭異。46歲的小羅伯特唐尼成為了鋼鐵俠,39歲的愛德華諾頓成為了綠巨人。早在1992年,小羅伯特唐尼就曾憑借一部《卓別林》差點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而愛德華諾頓更是許多骨灰級影迷心頭所好,出演過多部要深度有深度要內涵有內涵的好電影,不管是《美國X檔案》還是《搏擊俱樂部》,都是討論社會問題的佳作。要是你還覺得不夠顛覆,那好,本片里出演第一反派的竟然是蒂姆羅斯。什么?他哪位?套用一句俗話,你可以沒看過《海上鋼琴師》,但你一定不能沒聽說過。此人就是那位在《海上鋼琴師》里感動了無數人的鋼琴天才。這位仁兄今年也42歲了。
就這么一群文藝范兒的中年男人,搖身一變成為了超級英雄或是超級怪物。我敢打賭,要是愛德華諾頓和蒂姆羅斯同時出現在一部劇情片或是文藝片里,那它就必定是奧斯卡熱門。可這是《綠巨人》,一部四年前差點被李安砸掉招牌的動作片,在觀影之前,我實在想不出這兩人碰頭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有可能耳目一新,更大的可能是一敗涂地。還好,片子沒讓我特別失望。除了兩個主角的外形,其他的一切還算是符合漫畫英雄電影的特定要素。蝙蝠俠蜘蛛俠超人閃電俠X-Man的漫畫或多或少都看過些,唯獨沒看過綠巨人的原版漫畫,因此很好奇原著里綠巨人的遭遇是否也是如此的不堪――每次變身之后,Hulk都會像個乞丐一樣身無分文衣衫襤褸地躲在陰暗的角落。這比超人那廝躲進電話亭里換內褲悲慘多了,至少他經常在民眾仰慕的眼神中拉風地飛走,而Hulk只能被動的等待身體恢復原狀。這算是個什么樣的英雄呢?情緒一緊張就自動變身、變身后神智混亂、隨時都被人追趕,最痛苦的是跟女友親熱都不行,剛剛來個KISS,就得小心心跳過快失控變身。要知道,扮演女主角的可是大美女麗芙泰勒。我在此對編劇如此設計提出嚴重抗議……
其實,張小呆從小到大都是典型的乖乖女,沒有過早戀,沒有過掛科,后來還讀了研究生。她的初戀,是在讀研究生以后,還是暗戀,后來,人家出國了。那個男孩和她一樣,充滿了文藝氣質。張小呆生活上雖然有點小邋遢,但內心里卻是有點“精神潔癖”。她不喜歡用手機外放歌曲的人,不喜歡頭發梳得光溜溜的人,不喜歡穿得像推銷員的人,不喜歡從不去看話劇、歌劇、音樂劇的人,不喜歡用山寨產品、A貨的人,不喜歡運動服搭配皮鞋的人,不喜歡聽不懂星座的人……所以,張小呆悲劇了。研究生畢業,工作好幾年了,張小呆還單著。父母上火,親友著急,逼著她重返戀愛的江湖。但是,張小呆很難接受“相親”,那也太不文藝了。
張小呆一邊幻想著有個像《大話西游》里孫悟空那樣的英雄,踏著七彩祥云來接她,一邊無可奈何地開始了相親。張小呆每次都滿懷期望,每次又抱憾而歸。不是她看不上對方,就是對方看不上她。張小呆認為相親地點約在KFC或沙縣小吃非常不妥,而那個胖子就是把她約在了KFC。還有一個富二代,渾身戴滿了金項鏈、金戒指,整個兒一暴發戶,張小呆郁悶至極,你不知道銀飾才是文青們最好的朋友嗎?還有一個,聊起愛好時,他喜歡聽《月亮之上》、《兩只蝴蝶》、《那一夜》、《2002年的第一場雪》等歌曲,張小呆認為和此人絕對沒有聊下去的必要。張小呆認為,除了工作,人還應該有些別的興趣愛好,比如:潛水、攝影、淘碟,或者讀《小團圓》、《民主的細節》……可是,離譜的是,有一個相親對象是公務員,他的愛好就是吃飯、睡覺,張小呆要抓狂了。
張小呆一直相信自己腹有詩書氣自華,喜歡素面朝天,相信會遇見她的羅密歐。張小呆遇見一個IT男,也是別人介紹。他們先留了QQ號碼,在QQ上他們聊得非常開心:從大衛芬奇到三國殺,到多郎、達明一派、約翰·馬爾科維奇,到環游世界的夢想,到三毛曾待過的撒哈拉沙漠……完全合拍啊。終于熬到見面,他們飯吃得賓主盡歡。回到家,張小呆對家人講了他們的相處,父母聽了非常高興。母親把她收藏了許久的給張小呆的嫁妝都拿出來,興奮地憧憬起女兒未來婚后的幸福生活。然而,接下來的三天里,IT男消失了——給他的手機發短信,沒人理,QQ上不斷呼叫,沒人應。這男人就像大海里的一滴露珠,蒸發啦!后來他給張小呆發來一條短信:我們有很多相同之處,和你相處的時光也非常愉快,但是我對你穿衣服的品位實在不敢茍同,所以我們還是做好朋友吧!
什么叫“對你穿衣服的品位實在不敢茍同”?!她不就是穿了一個大格格襯衫、一條磨白牛仔褲、蹬著雙大洞洞鞋嗎?多么文藝啊!什么男人,偽文青!
英文名稱:Young Writers(Chinese & Foreign Arts)
主管單位:
主辦單位:成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16開
國際刊號:1003-1669
國內刊號:51-1083/I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2009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