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2018免费版2019,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生物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物實驗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生物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范文第1篇

一、實驗名稱。

二、實驗原理。將該實驗的主要原理用簡明扼要的語言進行歸納總結。

三、實驗儀器和材料。如果所用儀器和材料較多,可寫重要的部分,常用的可以不寫。

四、實驗步驟。該實驗如何操作的,方法和順序。可以用方框圖表示,這樣一目了然。

生物實驗報告范文第2篇

實驗教師:蔣紅、徐麗娟   所在學校:果松鎮中學

目的要求:

1 練習徒手切片

2 認識葉片的結構

3 畫葉片的表皮細胞和保衛細胞

材料用具:

新鮮葉片(如菠菜、槐樹、蠶豆的葉片),顯微鏡,雙面刀片(兩片、并在一起、一側用膠布粘牢)、鑷子、載玻片、蓋玻片、葉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養皿、滴管、吸水紙、碘液、紗布、毛筆、小木板

方法步驟

方法與步驟要點

注意事項

(一)   練習徒手切片,制作葉片橫切片的臨時切片

   1 將新鮮的葉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2 右手捏緊并排的兩片刀片,沿著圖中虛線的方向,迅速切割。

   3 把刀片夾縫中存在的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培養皿中。要多切幾次(每切一次,

刀片要蘸一下水)。

   4 用毛筆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臨時切片。

葉片下面要墊上小塊木板,以防損壞桌面。

 

刀片要捏緊,切割速度要快,注意安全。

 

為了便于觀察,載玻片的水滴中可以同時放幾片葉的橫切片,選擇切得最薄的一片用來觀察。

(二)觀察葉片的結構

1.用顯微鏡先觀察葉片橫切面的臨時切片,再觀察葉片的永久橫切片。

2.觀察時注意分清時的表皮、葉肉和葉脈。

 

仔細觀察上、下表皮細胞的區別

(三)   觀察葉片的下表皮

1.用鑷子撕下一小塊葉片的下表皮,制成臨時裝片。

2.用顯微鏡進行觀察,下表皮細胞的形態是什么樣子的,下表皮上有沒有氣孔?

撕取下表皮時,一定要薄,否則影響觀察效果。

注意觀察氣孔的結構。

(四)畫圖

在下面空白處畫出下表皮上一對保衛細胞及周圍的幾個表皮細胞,這一對保衛細胞要詳細畫,周圍的細胞只需勾出輪廓。

畫圖時,要真實、實事求是。

討論與交流

1.保衛細胞的結構特點對植物的蒸騰作用有什么意義?

 

生物實驗報告范文第3篇

(一) 有利于學生加深理解和鞏固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

在實驗中通過對實物的觀察研究,能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鞏固概念,深化對原理、規律的理解,并且有助于學生掌握探究生物學知識的方法。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生物實驗操作技能

重視對學生進行生物學基本技能的訓練,是中學生物學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要求之一。大綱要求學生學會使用顯微鏡、放大鏡等儀器;學會制作臨時裝片、徒手切片、解剖小動物、采集和制作生物標本的方法;學會做簡單的生理實驗;學會繪制生物圖等技能。這些技能只有在實驗中反復練習,才能學會和熟練掌握。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驗是手腦并用的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可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分析問題的因果關系,找出解決問題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實驗在一定程度上是模仿科學研究的過程,是一種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探究性的實驗教學以及開展實驗設計的活動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觀察記錄 、分析推理等多方面的科研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四)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認真細微的學習習慣

生物實驗本身具有嚴密的科學性,只有正確的實驗方法和實驗步驟,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因此在實驗中,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按操作規程認真做實驗,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和完成實驗作業,不怕困難和失敗.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逐步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養成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五)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生物實驗是形象和直觀的,學生通過實驗看到了自己平時看不到的生物微觀世界,看到了平時見不到的生理過程和生理現象,并且這些都是在自己的努力下,親自觀察和體驗到的,因此,會十分興奮和感興趣,大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

(六)有利于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生物實驗報告范文第4篇

為大力推行草原蟲害生物和生態治理技術,加快草原害蟲防治理念和治理方式的轉變,牢固樹立“綠色植保”理念,凸現草原蟲害生物防治在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中的作用,2010年肅南縣草原站在省總站和縣委縣政府以及上級業務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根據農業部、全國畜牧總站關于提高生物防治比例的要求,按照“科學謀劃,大膽嘗試,努力創新、突破草原蟲害生物防治手段,提升草原蟲害生物治理水平”的工作思路。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圓滿完成了草原蟲害生物防治示范項目工作。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2010年草原蟲害危害情況

肅南縣是甘肅省草原蝗蟲危害嚴重區域之一。我縣地域遼闊、草原類型多、蝗蟲種群分布及發生期、發生量有很大的差異。長期以來,由于氣候干旱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共同影響,天然草地生態環境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化趨勢,蝗蟲種群、數量急劇增加,蟲害呈現出“五年二次災、年年有小災”的發生規律,嚴重制約著我縣草地畜牧業經濟的健康發展。每年草地蝗蟲危害面積達300-400萬畝,嚴重危害面積達250萬畝左右,蟲口密度26—240頭/m2,最高點達308頭/㎡,牧草損失率達50—80%。2010年我縣草地蝗蟲危害面積達400萬畝,嚴重危害面積達250萬畝,平均蟲口密度52.4頭/㎡。危害草原的蝗蟲以痂蝗、小車蝗、星翅蝗、雛蝗、大足蝗、棒角蝗和曲背蝗等為主,伴隨有闊脛螢葉甲。

與往年相比,2010年因倒春寒,氣候異常。我縣草原蟲害有發生危害呈現以下兩個特點:一是春季發生時間退后(平均15天左右),夏秋危害時間推遲(平均10天左右);二是危害程度有所減輕。

二、開展的主要工作

1、草原蟲害生物防治情況

根據我縣2010年草原蟲害發生的實際情況,我縣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共完成草原蟲害生物防治27.6萬畝。

一是使用生物農藥苦參堿 4.98噸,在我縣的大河鄉的水關村和康樂鄉的上游村防治草原蝗蟲16萬畝,投入勞力1406人.次,施藥機械70臺(套),車輛51輛.次。投入防治技術人員4人.次,培訓防治人員1410人.次。據調查,各防治區平均滅效均在85%以上,最高達90%。滅后草原平均減少牧草損失20%;以每畝草原挽回牧草損失25公斤計,共挽回牧草損失400萬公斤,直接經濟效益120萬元(每公斤鮮草0.3元)。

二是牧雞治蝗11.6萬畝。在皇城鎮開展了牧雞滅蝗試驗示范,從牧雞滅蝗技術規范、疫病防治、組織形式、后續產業開發方面進行了研究探索,積累了經驗,使牧雞滅蝗上了一個新臺階。為了提高防效,嚴格按照防治合同負責把關,固定專人指導牧雞滅蝗,巡回檢查并現場驗收滅蝗效果,不達標的進行重治。通過投放10000羽牧雞歷時52天放牧治蝗,蟲害嚴重區域流動轉場4次,蟲害控制面積達11.6萬畝。經解剖觀測,在蟲口密度65頭/㎡的草地上,每天每只雞采食蝗蟲278頭,滅效達93%;牧雞平均成活率達77%,平均每只雞滅蝗面積達15畝。經牧雞采食后的草場,蝗蟲的殘存量為成蟲0.4頭/㎡、蝗蝻4.2頭/㎡,這樣大大減少了蝗蟲產卵的幾率,治蝗效果非常明顯。每只牧雞平均售價以40元計算,扣除飼料成本,可獲得20元/只的純收益。同時,牧雞治蝗后,防治區域畝均減少牧草損失25公斤,12萬畝草場可減少鮮草損失300萬公斤,每公斤按0.3元計算,挽回經濟損失90萬元,節省因藥物防蝗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資金50多萬元。

2、開展藥物篩選試驗的情況

為搞好藥物輪換使用,豐富草原蟲害防治方法,創新、突破防治手段,努力提升草原蟲害治理水平。我縣在康樂鄉上游村開展了防蟲藥物防效試驗和篩選工作。參試藥物有赤峰市帥旗農藥有限公司生產的1.2%煙堿·苦參堿乳油及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研制的新型綠色環保純中藥廣譜殺蟲劑“百蟲速滅”。通過試驗,掌握了參試藥品使用技術和防治效果,為藥物輪換提供了依據。

3、開展草原蝗蟲固定監測點監測,加強預測預報工作

草原蟲害預測預報工作是防治草原蟲害的基礎工作,是制定防治措施、指導科學防治的依據,是提高防治效果、獲取綜合防效的保證。為了搞好這項工作,我們在認真執行國家有關測報技術規程的基礎上,加強了主要蟲害區測報站建設工作,按照《草原蝗蟲固定監測點監測工作實施方案》組織并開展野外調查工作。根據我縣實際,確定調查區域,確立定位調查點,進一步加強對草原害蟲的調查監測,隨時掌握蟲情,并根據我縣蟲情現狀,實行周報制,及時向上級業務部門上報相關數據。測報站設備目前正在考察采購中。

4、開展技術研究與試驗示范工作情況

為探索草原蟲害防治由單一追求防效向防效與環保并重的“綠色植保”目標邁進的新途徑。今年同甘肅農業大學草業學院簽訂了《肅南縣草原蝗蟲綜合治理技術研究協議書》。開展肅南縣草原蝗蟲綜合治理技術研究。主要內容為蝗蟲種類的生物學特性及發生規律研究、天敵對蝗蟲的控制作用研究、季節性牧雞滅蝗技術、無公害綜合治理技術研究,總結出一套以保護自然控制能力為基礎,提出無公害防治技術操作規程,并進行應用示范和推廣。

5、開展培訓情況

為提高技術人員業務技能和農牧民防治技術水平。積極開展技術人員技術培訓和農牧民實際操作技術培訓。我縣在牧雞治蝗前期組織舉辦培訓班3場.次。培訓人員80余人.次,在牧雞治蝗期,現場組織培訓班5場.次,培訓農牧民30多人.次;在生物藥劑滅蝗期以現場培訓為主,舉辦培訓班3場.次,培訓農牧民1410人.次。另外,采取集中培訓和現場培訓的形式對基層技術人員和農牧民進行以防治技術、新型藥物施用及預測預報技術等內容為主的培訓10場.次,培訓人員約200人.次。通過培訓大大提高了生物防治水平。

三、主要措施

肅南縣生物防治示范項目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以保護草原生態環境、保障人畜安全為核心,遵循“公共植保”和“綠色植保”的理念,貫徹“統一規劃,突出重點,加強監測,集中連片,生物治理,注重效益”的原則,采取生物防治的措施,努力提升草原蟲害治理水平。

1、強化組織領導

根據2010年生物防治示范縣建設的要求,我縣草原站領導統一安排部署,組織我縣草原蟲害生物防治工作。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生物防治工作順利開展。同時,技術人員組成技術指導小組,對防治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和技術指導。

2、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群眾參與意識

廣大農牧民群眾是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也是生態環境建設的最大受益者。我站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宣傳材料等多種宣傳媒介和宣傳工具大力宣傳草原蟲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性,提高廣大干部和農牧民群眾生物防治蟲災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營造有利于草原蟲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通過堅持不懈的宣傳教育,群眾保護草原的意識不斷增強,草原保護的力度不斷加大。尤其是通過牧雞滅蝗項目的大力宣傳,使干部群眾充分認識到牧雞滅蝗工作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效應,農牧民群眾參與牧雞滅蝗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為我縣大面積開展草原生物滅蝗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3、做好資金物資管理工作

我縣嚴格按照《會計法》和財務管理制度,進一步強化了防蝗資金的管理,規范了補助資金的開支范圍,確保專款專用。沒有發生截留、擠占、挪用等現象。省上調配的物資實行簽收制,建立了相應的臺帳和檔案,對名稱、型號、產地等信息進行準確的登記造冊,并做好管理、管護工作。同時,積極做好原有防治器械的檢測、維修和保養等工作,全年共檢修噴霧機械30臺(次)。

4、嚴格值班制度和報告制度

根據全國畜牧總站《關于通報農業部啟動草原蟲災防治24小時值班的便函》精神,我站認真做好草原蟲害監測預警工作,密切監測草原蟲情發生發展動態。從6月10日至8月20日草原蟲害發生期,每周二向市草原站報送蟲災發生和防治進展情況。通過周報和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了蟲災信息暢通,對及時掌握我縣草原蟲害動態、提前做好防治藥品和物資的調運計劃、進行蟲害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基本建設滯后,難以適應防治工作需要。多年來由于經費緊張,我縣在草原蟲災防治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配備方面滯后,難以適應防治工作需要。主要表現在:一是物資儲備條件缺乏。防蟲物資沒有專用儲備場所,同其他物資混用一室儲存,存在很大安全隱患;二是人工防治工作費時、費力,效率低,影響防治面積和效果。三是交通工具缺乏。我縣草原面積大,參與防治和調查的技術人員少,往返路途遙遠,不能及時采集相關數據,給工作造成諸多不便。

生物實驗報告范文第5篇

關鍵詞:高中生物;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取材

G633.91

作為高中階段生物教學的一個重要實驗――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該實驗,學生可以初步的認識植物染色體的構成情況以及對細胞的分裂過程有直觀的了解,并具有自主制備洋蔥根尖制作的能力,進而完成繪制和處理植物有絲分裂圖。可以這樣講,該實驗是高中生物教學中最基礎的實驗之一,也是細胞學、遺傳學的基礎實驗之一。通過實驗可使學生深刻、鞏固地掌握生物學知識, 培養學生生物學基本技能、觀察分析能力, 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此外, 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培養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而在高中學生實際實驗中,植物有絲分裂實驗有不少中學未做, 有的即使做了, 效果不好。因此筆者針對實驗中的難點進行摸索探討。

一、方法及結果

1.材料的選取和培養

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材料選取的范圍非常廣, 如洋蔥、大蒜、蠶豆、向日葵、小麥、大豆等等都可以。但哪種材料效果較好, 課本沒涉及,資料也難以明確。我在實驗過程中選用了洋蔥、大蒜、蠶豆三種材料, 對它們進行實驗觀察。

(1)洋蔥的培養

簡單的培養方法可以用一塊紗布, 將其中間紗線抽稀疏這里為了使根尖長出不受阻礙固定于裝滿水的廣口瓶上, 讓紗布略接觸水面。然后將洋蔥置于紗布上, 放于溫暖的地方進行培養。在培養過程中注意每天換水一次, 一般培養三天, 當根尖長到1到2厘米時,即可用于實驗。

(2)大蒜的培養

在實驗課之前一天取健壯的大蒜瓣, 剝去外皮, 將數個蒜瓣用鐵絲穿起放入盛有清水的培養皿中,以水浸沒大蒜根部為宜,把它放在溫暖的地方。注意每天換水一到兩次, 保持蒜瓣根部浸沒于水中。待根長到1到1.5厘米時,即可剪取根尖。

(3)蠶豆的培養

切取蠶豆側根根尖一, 用刀片將根尖端縱剖一次, 使根尖內部組織在解離時能與解離液充分接觸。此操作要快速進行, 以防材料變干燥。

2.取材時間

我們知道, 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不僅有一定的周期性, 而且還有一定的分裂高峰。如果我們取材時間處在細胞分裂高峰時, 就能夠觀察到各個分裂相的細胞, 達到實驗的目的。所以, 取材的時間是本實驗的關鍵之一。而據相關資料的記載, 一般是:

3.固定分離

將剪下的根尖立即投人盛有濃鹽酸與酒精的固定離析液中, 迅速殺死細胞并使細胞保持于分裂狀態, 同時溶解了細胞間的胞間層, 在壓片時細胞易于分散。一分鐘后, 根尖完全酥軟時取出。氣溫高時, 解離時間要稍短些。此操作注意嚴格控制時間, 如果解離過久, 材料完全離散就無法進行清洗等操作。我們實驗的結果是大蒜和洋蔥固定離析時間為二十到三十分鐘, 蠶豆為二十分鐘。若解離不夠充分, 則壓片時材料細胞堆積在一起, 不易分散, 無法觀察。而實驗方法可在分裂高峰取材以后迅速固定, 就能使學生在顯微鏡下看到各期分裂的細胞, 達到實驗的目的。

4.染色

把經固定分離的根尖, 用清水漂洗以后, 進行染色。染色液采用龍膽紫或醋酸洋紅。龍膽紫在使用時溶液濃度與染色時間的關系難以掌握, 而往往影實驗效果。一般認為醋酸洋紅染色的效果也不好, 經過實驗, 確實如此實驗證明, 按此操作染色太深, 不易觀察。改進的辦法有二, 一是降低龍膽紫溶液的濃度, 以萬分之五為宜;另外是縮短染色時間, 以一分鐘為宜, 決不能超過兩分鐘分鐘。

5.壓片觀察

教材在指導壓片時采用的方法是蓋上蓋玻片以后, 在蓋玻片上加一載玻片。學生因初次操作容易造成蓋玻片滑動, 造成細胞重疊,影響觀察效果。而在實際實驗壓片過程中, 蓋上蓋玻片以后, 在蓋片上蓋兩層吸水紙, 用手指輕輕按壓蓋片,然后再用鉛筆頭輕輕均勻地敲打注意敲打時不要使蓋片滑動。這樣能使生長點細胞分散開, 呈云霧狀。

然后讓學生根據課本所學的植物細胞分裂各期染色體的特點, 找出處于有絲分裂間期和前、中、后、末期的細胞。觀察時應先在低倍鏡下觀察, 找到典型的又換高倍鏡觀察。

二、分析總結

1.選取材料

要使實驗有比較好的效果, 選擇合適的材料也是很重要的。在此文所選的洋蔥、蠶豆、大蒜三種材料的觀察中, 從總的實驗效果看, 用蠶豆、大蒜、洋蔥作材料所壓的片有一共同的優點染色體比較清晰, 各個時期染色體的特點容易辨認。但是最好的實驗體是蠶豆。

2.取材時間

從實驗可以看出, 不同材料的根尖細胞分裂高峰不同, 而且也不是一天中只有一個。任何材料和時間無絕對不分裂期。一定要根據材料選時間。

3.固定離析

首先,在離析前應固定以保證觀察到分裂高峰期各分裂相的細胞。其次,為節省時間,固定、離析可同時進行, 即把固定液與分離液等量混合即可。

4.染色

由于所述兩種染色方法的優缺點, 學生觀察了自己制作的裝片以后, 再對照看一下教師所做的演示片, 這樣可以更好的鞏固和提高實驗課的質量。

5.壓片

為避免蓋玻片沿功造成細胞重疊, 蓋上蓋片, 不宜用載玻片一而應用兩層吸水紙, 用手指按壓, 用鉛筆頭敲打, 效果最好。

三、結束語

我們所觀察的植物根尖細胞是被固定的死細胞。分析起來, 主要是抓好選材、取材、固定、分離、染色及壓片幾個步驟, 特別是要掌握好取材和染色兩步驟, 方能取得良好實驗效果。因此,不可能見到四個時期連續變化的過程,通過不同時期細胞特點, 應該讓學生建立起植物細胞在活細胞中有絲分裂是動態、連續的過程的概念。

參考文獻:

[1]周儀.植物形態解剖實驗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高信曾.植物學實驗指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滕崇德.植物學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韩城市| 南城县| 岳阳县| 宜川县| 灵川县| 大港区| 西平县| 分宜县| 湖州市| 佛学| 叶城县| 陵水| 盐源县| 金山区| 根河市| 内江市| 商水县| 区。| 来宾市| 双峰县| 亳州市| 原平市| 周口市| 广水市| 东城区| 阜阳市| 青冈县| 高雄县| 富民县| 岚皋县| 开江县| 五莲县| 报价| 西乌珠穆沁旗| 盈江县| 沙湾县| 策勒县| 偏关县| 高邮市| 汝州市| 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