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考自我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就從高考說起。想到兩年之前,我還上高三,整個高三一年,我感覺我總是拼勁全身的智慧和力量,心中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高考的勝利。當時我想我班的每個同學都是這樣吧。大的環境就是這樣,班主任也很上心,督促及時。每一天都在“充實”中度過,心中的目標很單一很功利,就是高考。等到高考結束,成績下來,感覺上有喜有憂,喜的是自己的能力基本上發揮了出來,憂的是還有部分能力應該發揮而沒有發揮出來,心中想還要總結教訓和經驗,但這是高考為時已晚了。但總體而言,高考是我的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還算不錯。
整個高中好像我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高考。以為高考勝利萬事大吉。但是,上了大學以后,也讀了很多書,結交了很多朋友,視野一下子開闊了不少,感受頗深,頓悟高考只是我人生的一個階段而不是全部,它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人生需要成功,不僅是學業上的成功,更有事業上的成功,自身完善的成功,社會價值實現的成功,朋友同學妻子關系處理的成功,還有撫養愛護教育下一代的成功…… 所有這些,現在我都想到了,也還有一些,我沒有想到。但是這些東西都有一個共性:都沒有實現,都依然是我的未來的夢想。
其實,說到這些夢想,我就感覺挺幸福的。幸福來自哪?我認為來自對這些夢想的追求,好像正因為它們的遙不可及我才感覺到幸福,感覺到有事要做,感覺到有任務要完成,感覺到自己的身邊總是缺少點什么,感覺我是真我,不是什么異類。他們激起了我內心的驅動力,喚醒了我內心的追求和價值認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想我的目標就先是以上這些,先將它們逐個實現再說吧。
至于在大學中學習,我認為我的知識面還比較窄,不夠系統完善,自己的內心還很脆弱不堅強,自己懂得的客觀的東西還比較少。因此,我認為,在大學里,除了學好自己的專業課以外,還應該多多地向同學們學習,向老師們學習,向人類的精神文明的大師們學習,還應該多讀讀書,好好地錘煉自己的文筆,還應該多參加社團活動,多參加集體活動,多進行體育鍛煉,身心全面發展進步。我認為大學里應該做這些事情,至少應該做這些事情。
一、高考現代文閱讀試題的基本構成
從蘇教版的教學內容來看,整個現代文閱讀試題分成兩個部分,分別為兩篇不同文章的節選,整體占據約22分的比重。第一部分的閱讀試題主要以客觀題形式進行考查,一般以3題9分的形式出現,考查層次從詞、句與文章整體思想的理解逐級進行,要求學生四選一選出正確的答案或者排除錯誤的答案。第二部分則以簡答的形式進行考查,一般以3題13分的形式出現,考查內容包括對文章整體思想的描述、對部分段落描述的理解,以及部分詞匯用語的理解。從整個現代文閱讀的考查形式與內容來看,蘇教版高考語文高度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文章用詞用語、實際語境分析,以及整體思想的把握等都是重點的考查內容。同時,不同的考查形式又區別出不同的考試難度,考試內容豐富,考查形式多樣。
二、高考現代文閱讀試題例析
如《魍澄幕導論》節選:“‘恭敬’連用,表示態度溫順和藹。古時候,這兩個字卻又有所側重……而且也損害了自己的人格,不如溫厚和順給人親切感,這一點,卻是必須記住的。”試題給出了三道客觀題作為基本的考查內容:第一題是對詞匯的基本理解,以排除錯誤選項為考查形式,選出對于“恭”“敬”理解不正確的一項。顯然,學生在快速閱讀后,應當結合試題的需要,查找具體段落的描述來進行判斷。一般情況下,客觀題很少給出直觀的答案,需要學生理解與總結具體的段落或者語句的意思,切忌斷章取義。選項中“‘恭’是‘敬’的外在表現,道學家的‘道貌岸然’其實就是儒學創始人孔子要求的‘恭’”,便是錯誤選項。因為文章中第三段的有關論述意在說明道學家的“道貌岸然”與儒學的精神相背,是儒學走向僵化的標簽。通過整體意思的把握,學生就能很快發現這一選項是對文章段落意思的錯誤領會。同樣,其他試題包括對文章整體意思的把握,都需要學生對文章語句、段落以及前后描述做細致的理解,才能選擇出準確的選項,斷章取義往往是這類題型出錯的主要原因。
《鄉村的瓦》曾經作為現代文閱讀考查的內容之一,其考查以簡答的形式出現。如試題:“作者從‘鄉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結合全文簡要回答?!币髮W生閱讀全文,自我總結作者通過文章所表達的實際含義。這種題型較客觀題來說難度更,一般情況下,對學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三個方面進行考查。學生在閱讀文章時要牢記充分探究作品的寫作背景或者點題之句,如“瓦是童年的底片”,切忌只顧表面意思。從文章來看,作品是對自己童年在鄉村玩樂的描述,以瓦為載體,表現自己的童年情感。因此,很容易歸納出,“瓦”真實記錄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起“我”對童年時代鄉村生活的回憶。此類以物寄情的文章正是現代文抒感的代表,考生抓住核心簡要表達,才能獲得滿分。
三、高考現代文閱讀答題注意要點
結合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蘇教版高考現代文閱讀并非簡單考查學生信息的搜集能力,其考查的層次較為深入,學生要把握文章整體的意思以及各個詞匯、語句所表述的真實含義。具體來說,學生需要首先把握全文,了解全文或者節選的基本意思。然后通過前后文聯系,把握詞句的真實含義,很多時候斷章取義往往會阻礙自己對語句段落意思的把握。而把握寫作背景或者是點題語句又是把握文章深層次含義的一個關鍵,不僅需要學生平時的積累,更需要有敏銳的目光,在考試時隨時抓住關鍵的信息。因此,答好現代文閱讀試題,學生首先要在平時積累大量的文學知識,同時訓練好自己敏銳的閱讀思維。在實際的應試過程中,學生需要對答題時間進行把控,針對實際問題,有目的性地快速查找問題所在段落,并養成良好習慣,前后聯系,全面把握。
一、分值分配
理綜試題生物部分總分90分,題型題量基本不變,理綜第Ⅰ卷1~6題是生物選擇題,每題6分共36分,第Ⅱ卷為非選擇題共54分,由29題(2009、2010、2011三年由Ⅰ、Ⅱ兩部分組成)、30題(2009、2012、2013三年由Ⅰ、Ⅱ兩部分組成)、31題(2010、2011兩年由Ⅰ、Ⅱ兩部分組成)組成。
二、試題圖表與文字數目的情況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三年來文字量、圖表量都在變化,但變化幅度不大。選擇題字數在900個左右,非選擇題字數1440個左右,總字數在2350個左右,答案字數320個左右,并且圖表總數約為4~6個。2009年有一道對實驗結果作預測并繪出折線圖題及一道遺傳圖解題,2010、2011、2012各有一道繪制遺傳圖解題,2013有一道題要求繪制食物網。試題的呈現注重圖、表、文結合,進一步考查學生的識圖表及圖表文轉化能力。加強對學生準確獲取圖表文信息及圖表文轉化能力的考查,這應該也是今后高考命題的趨勢。
三、各模塊分值的變化情況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
(1)高考考點以必修2和必修3為主,約占生物總分的66%。
(2)本人認為今年安徽省的高考生物試題考查依然以必修2和必修3為主,生物技術實踐一般以獨立的知識點進行考查;而現代生物科技專題,則還是會結合必修中的有關知識進行考查。
四、考查知識點的變化
(一)2009年考查內容主要涉及細胞結構、細胞分化、衰老和凋亡、細胞代謝;遺傳的基本規律;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植物激素調節;基因工程。
(二)2010年考查內容主要涉及生物膜系統、細胞的代謝、細胞的增殖;遺傳的分子基礎、遺傳的基本規律;內環境與穩態、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種群和群落;植物組織培養。
(三)2011年考查內容主要涉及細胞結構、細胞分化、細胞代謝;遺傳的分子基礎、遺傳的基本規律;植物激素調節、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種群、生態系統;動物細胞工程(細胞培養)、基因工程。
(四)2012年考查內容主要涉及物質跨膜運輸、細胞凋亡、細胞代謝;遺傳的基本規律;植物激素調節、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種群、生態系統;凝膠色譜法;動物細胞工程(克?。?、基因工程。
(五)2013年考查內容主要涉及細胞結構、細胞代謝、細胞的增殖、細胞癌變;遺傳的基本規律;植物激素調節、神經調節、免疫調節、生態系統;微生物計數;基因工程。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主干核心知識年年考,非主干知識輪流考。試卷以“代謝、遺傳、調節”為三大命題中心。
五、命題特點
(一)三道非選擇題:29題一般考查細胞代謝(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和實驗知識(2009、2010、2012)或細胞代謝、實驗及生態知識(2011);30題一般考查調節知識(2009、2010、2011、2013)或考查調節和生態知識(2012、2013);31題一般考查遺傳知識加選修部分(2009、2010、2011、2012、2013)。
(二)實驗能力的考查常考常新。在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測試方面,高考的重點是通過實驗進行考查。生物實驗不只是考查一些實驗的原理、操作步驟、分析和解釋實驗現象、實驗思路、實驗原則和變量的確定,實驗材料的選擇、實驗方案的評價等的考查,更主要的是以學生的基礎知識為依托,創設實驗問題情景,通過實驗設計來考查學生實驗方面的思維能力。如2011年安徽高考生物卷的29題許多學生無法找到題目中實驗步驟的缺陷,即使有部分學生能找到缺陷也不能很準確的作答。這說明實驗在高中學生學習中存在記憶背誦的學習方法,沒有用實驗思維進行實驗的學習。
(三)命題材料依據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有些題目的題干背景新穎,其實理在課本上,重在考查學生的推理、分析和知識的遷移能力,如2012年第6道選擇題的“留樹保鮮”問題。
六、備考建議
(一)構建知識網絡、扎實復習
在一輪復習中,不能讓知識停留在零散狀態,而應對章節知識進行反思、歸納和總結,對知識點進行整合和提高,對照《考試說明》的知識范圍,全面系統地回顧和再現所學的知識,建立知識網絡,對知識進行橫向和縱向聯系,能從知識點上升到知識面、從知識面上升到知識體,建立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知識網絡構架;提高對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掌握的準確度和熟練度,進行有針對性的試題訓練,特別是解題能力和做題速度的訓練;復習要到邊到拐,猜題、押題都是不對的;重視基礎,突出主干,復習時要以教材為核心,切忌在學習上構筑空中樓閣;減少一些無謂的資料和練習(不主張題海戰術、但也不能不做一定量的題,要精選精練),增加自我思考、自我總結、自我反思的時間;對基礎知識的復習關鍵在于理解,只有想通悟透生物學知識,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因為不管試題情景如何新穎變化,但解答它還是離不開課本知識。
(二)認真對待錯題、整理錯題,快速提高自己
錯的原因:是知識沒有掌握、還是粗心大意;是審題不清、還是思路不對;答題是否規范、完善完整。
(三)關注與生產生活的聯系
(四)重視實驗的技能和方法
(五)關注高考高頻考點
1.必修1:(1)細胞中物質的鑒定;(2)細胞的滲透作用;(3)酶及其在代謝中的作用、特性、相關實驗;(4)生物膜系統的結構與功能;(5)細胞呼吸;(6)光合作用過程及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7)細胞增殖、分化、凋亡、癌變及衰老。
2.必修2:(1)遺傳變異的細胞基礎;(2)遺傳變異的分子基礎;(3)基因對性狀的控制(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合成直接控制性狀;②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謝途徑來控制性狀;③基因與性狀的數量關系;④表現型由基因型和環境共同決定);(4)遺傳規律及其拓展(遺傳的非典型現象:①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中的非典型現象:若自交后代表現型為1:2:1是不完全顯性;若是2:1則是致死基因型;②二對相對性狀的遺傳中的非典型現象:9:3:3:1的變形9:6:1、9:7、9:4:3、12:3:1、1:4:6:4:1);(5)在育種中的應用;(6)人類的遺傳?。á龠z傳病的概念(遺傳病不一定帶有致病基因)、類型及預防;②調查遺傳病的方法;③系譜圖與遺傳病的判斷);(7)雜交實驗與探究。
3.必修3:(1)植物激素調節;(2)動物生命活動調節(激素能不能口服;激素調節的特點;激素調節的機制:分級調節與反饋調節;神經調節:興奮的傳導、傳遞、反射弧、特點);(3)免疫調節(淋巴因子可由T細胞和效應T細胞分泌);(4)內環境與穩態調節(血糖調節及健康);(5)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植物如問生態系統成分,答生產者;如問屬于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答第一營養級);(6)生態農業;(7)生物富集作用、水體富營養化。
最后,用好《考試說明》(考試說明后面的題型示例很有必要看,他有一定的導向性??荚囌f明中的“知識內容及要求”可以作為一個綱要,檢查自己的知識點掌握情況,當然檢查自己的知識點掌握情況還可以通過做題查找自己的知識盲點、漏點。兩個結合起來,查缺補漏、找知識盲點效果非常好。)并做一些近年的高考真題,如全國卷、安徽卷等。
【參考文獻】
本學期,我所在的高二生物備課組圓滿完成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本學期高二年級的生物教師是由我一人擔任,我本人還擔任班主任,雖然任務繁重但我深知高二的重要性。首先,盡可能完成在學期之初制定的備課組組計劃和教育教學目標;其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根據海淀區的統一計劃和學生的實際教學情況時時刻刻注意修正、提高、完善我的計劃和目標,并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和非常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按照海淀區的統一要求, 生物學科在本學期開設《選修三》、《選修一》,并且在期中考試后開始了高考一輪復習。課時每周每班5節,共3個平行班。同時有部分同學之前沒有通過合格性考試,每周還為這些同學開設兩節基礎復習課,所以課時總量大任務重。本學期高二2班王樹言同學還通過了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的初賽進入到復賽,對于我們校區來說也是零的突破。
以下對本學期的工作作簡單的總結:
一、認真備課
本學期課時量大,平均每周要準備4節新課,1節習題課,我基本在提前一周準備好要講的內容,寫好教案,同時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項教研活動,以及海淀區的進修。高二生物課從今年教學進度與往年不一樣,因為這一屆是北京第一屆從高一開始上生物課的學生,同時又是用著舊教材卻要適應新考綱的唯一一屆,對我們教師來說也存在著學習新考綱,新高考的問題,因此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中存在有爭議的地方,不斷查閱資料,對新內容新要求的知識點進行討論分析,把握其深度和廣度,及時學習新的課程標準,每一節課都要不斷思考學科素養和課本知識的融合和切入點,與教研組同時進行及時充分討論。在區教研的公開課中認真學習,研究進度、教法、學法,本學期也本年級也進行了兩次公開課,在評課中大家暢聽欲言,相互指出優缺點,并提出個人的意見和建議,使課堂教學真正落到實處。
二.教學手段多樣化
在教學中為了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適應不同程度的學生,應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就要應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在學習選修課本時,主要內容涉及科學前沿的就要結合前沿知識引發學生的學習討論熱情,內容涉及實驗技術的要讓學生多動手操作,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在進入一輪復習階段,也是把老師講授、課件展示相應模型和學生自我總結結合在一起,學和練統一在一起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提高上課的教學效率。同時,充分發揮教研組的資源整合優勢,建立課件庫和題庫。在課堂上多用啟發式的教學,引導學生閱讀,引導學生思考,以此提高教學質量。
三、自我反思
關鍵詞:高三數學;教學總結;反思
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要步步為營地打好堅實的基礎,再加以反復地訓練和注重方法的總結,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作為高中階段最重要的時期,高三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掌握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為學生制訂明確的復習目標內容,引導學生有目的、有規律地復習,對于考試的重難點、熱點等問題,在復結時要主次分明。一般來說,高三的數學復習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進行,一是加強基礎知識體系構建;二是強化訓練;三是最后階段的查漏補缺和沖刺,在整個復習的過程,教師要帶領學生學會自我總結、自我反思和自主創新。
一、對當前高三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反思
目前,很多教師在高三階段的復習中,存在著復習時間偏緊的問題,特別是數學課程的復習,基礎知識點較多,知識結構框架復雜,面對高考的壓力,很多教師急于追求進度,忽略對整個過程的復習進度和復習要點,造成學生基礎不扎實,知識點覆蓋面小,不能形成完整的數學知識網絡情況。此外,一些教師在數學復習的過程中只注重各種解題方法的總結,忽視了對學生進行特定的強化訓練,只有理論的講解而沒有實際的操作和有針對性的題型訓練,學生沒有建立具體的解題思路,在考試中容易出現思維混亂的情況。
而某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沒有要求學生進行最后的復結和查漏補缺,很多學生在學習了基礎的知識理論和題型的強化訓練,卻沒有對整個高三階段數學復習整體把握,其自身的數學能力失去了系統性、可操作性和檢測性,必將導致數學成績的不理想。數學能力的形成、發展與數學思想方法,都需要通過對知識的復習,特別是通過揭示數學概念的內涵、外延,推導數學公式、定理、結論的過程得到培養和錘煉的,在整個數學概念形成過程中,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要循序漸進地進行。
二、對高三數學教學方法的總結
高三的數學教學,每一堂課都要有明確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而改變。
1.注重基礎知識系統的構建
牢固的數學基礎知識系統的掌握,勝過盲目的“題?!睉鹦g訓練。在高三數學教學的第一階段,就是要有目的地打好學生的數學基礎,制訂有效的課堂教學目標,提高課堂復習效率。在整個課程的復習中,教師要在課前盡量認真備課,建立清晰的數學知識結構框架,比如,對數形結合思想、函數方程的思想、化歸與轉化思想,選擇題中的直接法、排除法、特殊植法、極值法等基礎的數學知識點,都要有具體的復習框架和目標。
高三的數學教學,復習是重點,復習要注重基礎、注重探究、注重學生數學能力發展,因此,要求教師要在把握教學考試大綱的基礎上,盡量鞏固學生數學基礎,保證學生在考試中的基礎部分不失分。
2.專題強化訓練,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專題的強化訓練,是建立在牢固的數學知識系統基礎上的,高三階段數學復習中的各種訓練題、模擬題層出不窮,教師如何選擇強化訓練題型,如何為學生制訂訓練任務,都將關系到學生數學應考能力的提高和成績問題,因此,作為高三第二階段的復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典型問題重點反思。針對高中數學知識點多,綜合運用能力要求較高的情況,教師要抓住典型,對于典型問題的反思要求要深刻、全面,在專題強化訓練過程中要有的放矢,切忌將知識結構系統分離,訓練學生能夠綜合運用各項數學知識點,做到舉一反三,不斷提升自己在數學解題中的創新能力。
3.查漏補缺,進一步鞏固知識結構
有了堅實的數學基礎知識和系統的專題強化訓練,教師不要忽略最后的查漏補缺階段。在高三的最后階段,學生經過一年的復習都會顯得有些疲憊,因此,對于最后的總結階段也會逐漸開始放松,其心理也開始發生變化,因此,在最后的階段,教師也要注意引導學生以平和的心態參加考試,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解答試題,培養鍥而不舍的精神。要對之前建立的扎實的基礎知識、熟練的基本技能和過硬的解題能力進行反復的練習,以保證高考時的臨場發揮。
高三數學的教學,要把平常的考試看成是積累考試經驗的重要途徑,把平時考試當作高考,從心理調節、時間分配、節奏的掌握以及整個考試的運籌等方面不斷調試,為最后的沖刺做好充分的準備。注重多反思、多總結,才能不斷進步、不斷完善。只有建立在不斷反思的基礎上的積累才能讓學生不斷地提高自己,不斷地創新,在高考中考出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趙國強.如何提高高三數學的教學質量[J].考試:教研,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