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2018免费版2019,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四川高考語文作文

四川高考語文作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四川高考語文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四川高考語文作文

四川高考語文作文范文第1篇

1.表達給她提供幫助的意愿;

2.說明你能勝任輔導的理由;

3.給出講好普通話的兩點建議;

4.提出你學習英語的具體需求。

注意:

1.詞數120左右,開頭語已為你寫好;

2.可以適當增加細節,以使行文連貫;

3.文中不得透漏個人姓名和學校名稱;

Hi Sharon,

This is Li Xia. I learned from your post that you want to improve your Mandarm__________

參考范文:

Dear Sam, Thank you for your concern.

It is now common knowledge that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held on June 6 and 7 annually, as a national policy , during which,seven different subjects are tested depending on what you learn, science or art.

For me, Chinese, Math, English, Politics, History and Geography are included. Due to its great importance, every student in China would do his best to get ready for it, and I am no exception.

四川高考語文作文范文第2篇

今年高考作文題都是啥?

7日上午2018年全國高考語文考試結束。今年全國高考語文考試共有8份試卷、9道作文題,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命制。

2018年全國Ⅰ卷適用地區: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廣東、山東。

2018年全國II卷 適用地區:甘肅、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新疆、陜西、重慶、海南。

2018年全國卷III 適用地區:云南、廣西、貴州、四川、西藏。

每年高考后,作文題目都會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目前,各省命題試卷、全國卷作文題已經公開,一起來看看

四川高考語文作文范文第3篇

古人有文無定“法”之說,但并不等于說文無“法”。也就是說,高考作文應該有一套獨特的寫作之“法”,是有“法”可循的。其實,高考作文不管用哪種命題題型,都只不過是題型變化而已,最終的寫作能力考查和選拔目標都是不變的。所以,探討命題規律,總結寫作竅門,這些都是作為備考的我們必須要做的。我比較贊同徐飆老師的《我的非教育寫作觀》一文提出的觀點,即我們可以把寫作分為教育寫作和非教育寫作,那么學生的高考作文寫作就屬于教育寫作。起碼來說,學生的寫作大多都是為應考而作,這也是千百年來繼承傳統文化的一個最原始、最有效的手段。

按照多年的備考經驗,我將高考作文寫作的內容劃分為三個大類別。

[作者簡介] 張宇,教育部“十二五”課題組高考作文研究專家,河南省高考語文評卷組專家組成員,中學名師,中國語文教育協會會員,市模范班主任,從事高考語文教學與研究16年。其高考作文課題――“高考寫作熱點問題教學策略研究”獲教育部課題組表彰,參與教育部課題實驗教材的編寫工作,參與編寫高考語文書籍8部。

1 和乃萬事萬物之本

和,有相安、諧調以及平靜之意。我們這里所說的“和”,主要包括人與客觀世界、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集體、集體與集體、國家與國家等諸方面的和諧關系。“和”這一話題涉及許多方面,例如,和諧、和平、祥和、和藹、和美、和睦、溫和、和氣、和悅、和煦、和約、和議、和順、和暢 、和好、和緩、和會、和解、和局 、和樂 、和暖、和洽、和善、和婉、和衷共濟、溫和清朗、溫和美好、惠風和暢、和藹可親、和風細雨、和顏悅色等等。

高考作文試題中體現“和”這一話題并非偶然,因為不管哪個國家和民族,如果沒有“和”就談不上自由,更談不上發展。所以,“和”這一話題是高考關注的,是社會發展應關注的,更是人類社會發展要關注的。可見,2011年高考江西卷作文中引用孟子的“君子三樂”之論讓考生探討“和”這一主題就并非偶然了。古人注重“和”,今人更應注重“和”,“父母俱存,兄弟無故”是家庭之“和”,“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是自然人際之“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國之“和”。無論作文題目的客體怎樣變,主體情感是不變的。你可以把客體換成“舊書”“鏡子”“國家巨大政治經濟成就”“假蘋果”這些具體的物象,還可以換成“寓言故事”“名言名句”“漫畫”“哲理學說”等抽象客體,主體的愛國愛家的“和”之情永遠不變。

【高考真題歸類解析】

2010年廣東高考作文題 “與你為鄰”,是一道典型的寫人際關系方面的題目,當然這道題目中“你”涉及的對象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另外,題目背后也隱含著“與你為鄰”的另外一個對象是“寫作者本人”。

2010年上海高考作文題的材料告訴考生,不要用細密的漁網在池塘里捕撈小魚,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魚。實際上,這就涉及了人和自然的和諧關系。

2011年江西高考作文材料取自孟子關于“君子三樂”之論述,是典型的把和諧具體化的作文。一樂為和諧中的和睦,二樂為和諧中的和洽,三樂為和諧中的和弦。

……

2 人乃茫茫宇宙之尊

不管是以人為本的提出,還是人文、人本思想在歷史中的巨大作用的體現,都足以證明人類這一地球的主人在整個地球環境中的作用和地位。一切的事物與人發生關系之后才是活生生的精彩生活的體現。人有情感、心理、意志、思維等內在因素,有親情、友情、愛情等情感因素,也有教育、經濟、政治、文化、歷史、現實、未來、科技等外在因素。人的發展,人與自然的斗爭,人的道德、幸福指數、喜怒哀樂等因素都可作為命題的范疇。“人”涉及的話題很多,例如人才、人品、人性、人權、人文、人山人海、人各有志、人跡罕至、人情世故、人滿為患等等。

聯系到高考作文層面,“人”這個話題并不大。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并不是抽象的,也不是空洞的。人本身有具體、有抽象的理解。作文應以主體――人為中心去命題、去創作。從重視客觀載體到重視人的情感體驗,正是作文變革的一個重要理念。歸根結底,一切客體只不過是作文命題人拿來考量主體的載體罷了,最終還要歸結到主體――人對客體的理解與看法上,即怎樣達到人與客體的和諧上。在這里,作文命題與寫作中的人則具體指寫作者這一主體,如果這道作文試題主要涉及考生的自身成長問題等,那么我們就說這道作文題是傾向于“主體”的作文試題,如果這道作文試題是傾向于“客體”在主體感知中的地位,我們就說這道作文題是傾向于“客體”的作文試題。當然,一切文章都是寫主體與客體相互關系的文章。只不過這個關系有些人能理得順暢些或者有條理些,有些人理得就不那么順暢、不那么有條理了。

再具體些說,比如,某一道作文試題考查的是考生本身的人品、人格、情感趨向、人生感悟、人生成長這些問題,也就是說考生本人傾向自我一類的作文,我們則把它定位為“主體”式作文。比如,我的童年,我的幸福,我的誠信價值觀,我的人生畫卷,我的職責,我的奮斗等等,這類文章我們說是傾向于考生內心深處的靈魂觸動性的東西。

【高考真題歸類解析】

2010年江西高考作文題 “找回童年”,直接涉及社會中一類特殊的人群――考生自己。要找回童年,作者就要對自己的童年有所憶,有所感。童年不單單是童年的具體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之類的,但是,找回的方法、理由等問題也是作者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2010年高考遼寧卷作文題 “幸福是 ”,給考生留下了自由創造標題的空間。幸福的可感性離不開考生,離不開現實中活生生的人生,所以,這道試題也是把命題的目光投向了考生本人,這也是高考作文近幾年“向內轉”的具體體現。

2011年高考江蘇卷 “拒絕平庸”這一命題作文緊緊扣住了“人的性格和意志”這一內涵,深刻挖掘自身的價值,培養人的高尚品性是命題的主旨所在。

2011年高考重慶卷的“情有獨鐘”話題是典型的“人之情”話題。

2011年高考四川卷的作文題 “總有一種期待”,題涉及人的期待心情,是一個心理學話題,更是一種人文情感話題。

……

不難看出,這些都是涉及考生本人的話題,直接讓考生去體驗,讓考生用自己的眼觀察世界,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以考生為本的理念,是大勢所趨。

3 客乃人類生命依存

客在這里指“客體”,也指除人之外的一切客觀事物。籠統地說,它可以是天、地,以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也即整個客觀世界。物象、自然規律、環境保護、環境污染、世界氣候、就業環境、就業條件、生活條件、生存條件、公共設施等一系列話題都可作為客觀世界的客體進入考生的視野,走進考生的高考作文寫作之中。

這里所說的客體,一方面,從命題人的角度講,命題人選擇某類素材中的具體物象就是命題人考查考生能力的切入點,也可能是迷惑考生的障眼物。另一方面,從考生寫作的角度講,考生應抓取命題人設置的具體物象這一客體,去理解、感知命題人要求考生怎么想、怎么寫才是符合命題人的要求的。由此看來,這里有一點像馬克思發現剩余價值一樣,這一切似乎都應該豁然開朗了。

比如,2011年新課標高考作文試題,命題人提供“祖國的發展變化”這一抽象又具體可感的客體,讓考生去寫對客體的感受,而不是考生自己本身的變化、本身的性格特征、本身的情感歷程等,可見這一道作文試題是傾向于“客體”感悟的作文。像這樣的作文試題,在作文中主體情感就不能體現太多,甚至不能直接體現出。

可見,對客體的關注與感知,是未來高考命題的主要內容和主要命題方式。

【高考真題歸類解析】

2010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題“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星空”和“大地”都是考生所要面對的客體。這兩種客體既可以是具體的物象,也可以是“理想”與“現實”的兩種概念的交織。考生不管從具體下筆還是從抽象入手,必須對客體――“星空”和“大地”有深刻理解,才可能寫出符合要求的精彩文章。

2010年高考天津卷的作文試題“我生活的世界”,是一道把“主體――我”和“客體――生活的世界”融合得最好的一道作文試題。它給考生指明了寫作的方向,這個客觀的世界不是離開人的世界,是“我”真切感受的活生生的世界。

2011年高考山東卷的“這世界需要你”這一命題作文,把“客體――世界”與“主體――你”之間的關系作為寫作命題的重心,可謂綱舉目張,條清理晰。

2011年江西卷小作文是將魯迅先生的畫像作為“客體”讓考生去感知,將“人物”作為客體是這一作文的典型特色。

2011年浙江高考卷的作文題 “我的時間”,與安徽卷的“流逝的時間”十分相似,而“我的時間”更具體突出了“主體――我”和“客體――時間”之間的關系。

2011年高考廣東卷“回到原點”,“原點”是一個典型的“客體”,前面加上“回到”一詞,將“主體”與原點之間聯系起來。當然“主體”可以是“人”(主要指人),也可以指人之外的“生命體”。由此看來,弄清楚主客體之間關系命題是命題者的最終意圖。

2011年高考新課標卷則是一道典型的“主體”(即考生)對 “中國的六條巨大變化”這一大大的“客體”的具體感知的試題。

四川高考語文作文范文第4篇

說說2005年高考作文

高考語文,還有什么話題比高考作文命題,更能成為全國矚目的焦點,更能牽扯無數學子、家長的心?從6月7日高考開考以來,關于各地高考作文題目的探討從網上延伸到現實生活中,從身居廟堂之高的文化名流到引車賣漿的販夫走卒,無不津津樂道,口若懸河。2005年高考作文試題究竟難不難?有何特色?未來發展趨勢如何?記者就此綜合各方意見,并采訪了有關專家。

全國考題難,廣東考題易

2005年高考作文試題,較之往年,多元化傾向更加強烈,比如北京以“說‘安’”為題材,要求考生自行選定角度寫議論文;上海卷要求考生對武俠小說、流行歌曲、卡通、韓劇、休閑報刊及時裝等等流行文化,進行一番“審視和辨析”,談談它們對考生的成長正在形成怎樣的影響;廣東45萬考生要以“紀念”為題,展現“真正的紀念是心靈的回響,歷史的回音”這一主題。

其他地區的命題則以話題性居多,而且題材五花八門。例如全國卷Ⅱ的《位置與價值》,天津卷的《留給明天》,四川卷的《忘記與銘記》,山東卷的《雙贏的智慧》,遼寧卷的《2005年花勝去年紅》等。此外,福建卷以圖形為題,浙江卷充滿哲學意味的《一枝、一葉、一世界》,以及湖北卷的以王國維《人間詞話》為源頭的題目,都被認為是具有相當技巧性的題目。

2005年高考的語文作文題究竟難不難?在某門戶網站組織的專項調查中,42.67%的受訪對象認為題目“比較難,得高分更難”,認為“非常難,無話可說”占24.55%,兩項加起來超過了67%,居于主流;而其他認為“一般,跟平時差不多”的和“容易”加起來不到33%。而在另外一項“2005年最難高考作文題目”的民意調查中,全國卷Ⅰ以24.83%的得票率拔得頭籌,江蘇卷(《鳳頭豬肚豹尾》)與浙江卷分別以13.43%和10.12%的得票率位居次席,而廣東和天津地區的題目以不到2%的得票率墊底。

與此同時,新浪組織的“你認為廣東卷的作文題難嗎”民意調查顯示,78.11%的人認為不難,僅21.89%的受訪對象認為難。

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中

自2004年新課程標準頒布試行以及全國11個省市單獨命題以來,高考作文的題目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狀態,而這一兩年來作文命題也向“內”轉,其回歸個人情感、意志、意識、心理等心靈坐標的悄然變化,和緊扣時局、呼應主流生活、折射當前社會價值判斷體系兩條發展軌跡的交融,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比如全國卷的《位置與價值》,暗合在當今中國社會日趨激烈的競爭中,人們尋找發展機遇和自身定位的重要課題。這一類題目被認為正如全國卷Ⅰ作文試題題目那樣??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但具體到全國各地考試題目的合理程度,從專家學者到坊間百姓,則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例如著名作家梁曉聲贊嘆北京卷的《說“安”》是“我活到50歲見到的作文考試最有技巧的題目”。他和曹文軒等名家均認為這一題目可以讓考生比較自由地發揮。但陳曉明則認為正好相反,這個題目的局限性是比較統一模式化,給人發揮想象的空間不大,寫作風格個性化的考生拿到這個題目會有點犯難。而許多網友們不約而同地指出,題目看似簡單,其實需要很高的文化積累和文字控制能力。

四川高考語文作文范文第5篇

    

試卷結構有較大調整,“選考試題”首次登場。新舊高考命題題型雖然都是由語文基礎知識、古詩文閱讀、現代文閱讀、語言表達和寫作幾個板塊組成,但新高考題增加了選考內容,這既是試卷變化最大之處,更是新高考試卷的亮點。與此同時,新試題加強了社科類文本閱讀的比重,題量在舊高考的基礎增加了一道,而分值卻是舊高考題的兩倍。社科類文本的閱讀題型也有不小的變化,由純客觀題型演變為主客觀題型兼顧,分值、題量各占一半。選考類文本的分值則比舊高考必考文本的分值有所降低,語言表達題量和分值也有降低。這個變化,既符合新課標強調的“人文內涵”培養和“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課改精神,也表現出命題者關注社會發展和需要,引導學生和語文教學注重個性化發展的思路。作文題沿用“話題作文題型”,意在鼓勵考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并給考生個性以較大的自主發揮空間。 

    

選材富有時代感,注重貼近社會生活和學生生活實際,兼顧地方特色。試題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如第22題是一道語言表達題,選材是關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四個比賽項目的標志圖形,要求自選一個圖形,圍繞圖形內容,緊扣動態特征展開聯想,寫一段話并運用兩種以上的修辭方法表達。 

    

北京奧運會是舉世矚目的大事,更是青年學生關注的熱點。四個比賽項目的標志圖形是廣大學生熟悉和喜歡的,因此,這類材料,比其他任何純理性的抽象材料更能激發學生的思維靈感。從答題要求來看,既能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又能具有很好的區分度。 

    

廣東題銳意出新,命題視野開闊 

    

選考題實用類文本《訪鋼琴演奏家傅聰》所涉及的人物也是學生較為熟悉的,內容圍繞“做好人,才做藝術家”這個中心展開,對人生有正確導向作用,也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名句默寫部分,都是耳熟能詳的句子,舍棄了舊高考中涉及到的文學常識的內容。文言文閱讀所選取的材料,一改傳統的傳記文學,選取著名文言小說《聊齋志異》的篇章,取材新穎,內容生動,又富有很強的生活氣息,讀起來讓人覺得輕松,不像傳記文學那樣面孔冷峻,這就拉近了文言文閱讀與中學生的心理距離。 

    

第23題是關于粵劇的信息篩選試題。這個內容極具嶺南地方特色,作為廣東學生應該有所了解,作為廣東語文教學也應該有所涉及。老題型新內容,面目鮮活,體現了廣東的地方文化特色。 

    

客觀題難度降低而主觀題難度有所提高,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考查。例如,第1題關于漢字讀音,幾乎沒有設置解題障礙。第2題,關于成語及熟語的運用,秉承了舊高考的傳統,去掉了生僻成語以及介于成語與熟語之間的熟語。第3題是關于詞語的辨析,選材都是使用率較高的詞語,辨析起來沒有太大的難度。文言文閱讀理解所涉及的詞語以及內容的理解難度都不大。而主觀題則適當增加了難度,如選考類文學文本第18題,選考類實用文本第21題,要求學生既結合文本內容又結合自身的語文素養來回答,這樣既考查了閱讀鑒賞能力,又考查了“審美情感”和“思想情感”,雖然自由度增加了,但也增加了一定的難度。社科類文本閱讀增加了兩道主觀題,將原來的三道客觀題改為現在的主客觀題各兩道,無疑增加了答題難度。這些題注重對人的思想精神領域的開掘,注重對學生語文素養的考查,考查的力度也相對加大。 

    

選考題更注重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難度增加,但給學生提供了較為自由的發揮空間。增設選考內容,有利于不同類型學生個性特長的發揮。例如,文學類文本第18題,主要是從學生的“審美情感”角度命題,學生解答時既要鑒賞文章的內容,還要調動自身的語文素養和審美能力,難度較大。實用類文本第21題則是從學生的“思想情感”角度命題,出題思路與文學類文本雖然略有變化,但本質上是一致的。由于選考設計了不同文本的閱讀試題,這就給考生提供了依據自身特長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文本閱讀答題的自由,這有利于學生個性特長的培養。 

    

增加探究題型,凸顯新課程理念。該套試題注重探究性學習能力的考查。第14題、第15題、第18題、第21題是該套試題的亮點。這實際上是要求學生運用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和理念來分析問題,昭示了教改方向和學習發展方向,有利于學生形成學術研究思維。 

    

寧夏、海南題 推陳出新,改革力度較大 

    

試卷知識結構與題型結構推陳出新。該試卷題型安排除了根據課改精神推出選考題外,還改變了舊高考試題的編排順序,先從社科類文本閱讀開始,然后是文言詩文閱讀,接著是選考文本閱讀,再是語言文字選擇與運用,最后是寫作。 

    

從知識結構來看,全套試題去掉了舊高考試題中的讀音和字形的辨析,保留了其他傳統知識點的考查,語言運用題量減少,分值也相應減少。但整個板塊強調的是語言的運用,著力考查語文的理解和實際運用能力。古詩文的閱讀鑒賞,最突出的變化是分值的提高。比舊高考試題增加了4分,更重視古詩文閱讀欣賞能力的培養。現代文本閱讀設置選考題,這個變化應該說是緊隨新課改精神,體現了新課標"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和個性化閱讀"的教學理念。 

    

試卷中文本選材既凸顯時代特點,又兼顧傳統。例如,社科類文本選材是關于"我們這個偉大時代卻出不了偉大作家"的問題,具有時代特點,而選考文學類文本選材是《林沖見差撥》,則是傳統的古白話小說,選考實用類文本是《葉圣陶在四川》,關注的是語文學科本身的相關信息。 

    

增加探究題型,體現出強烈的改革意識。探究題與廣東、山東卷一樣設在現代文本閱讀部分。但兩省該題賦分比廣東、山東都要多。第14題和18題是探究題,賦分均為8分。這樣設置分數,體現了海南、寧夏兩省對探究性試題和對探究性學習的高度重視。 

    

作文命題注重考查寫作基本功和基本素養。海南、寧夏的高考作文題是材料作文,給考生提供了一個科學故事,故事的核心與創造相關。作文試題留給學生的思維空間比較大,材料并沒有明確給出一個固定的話題,考生只要注意故事后面的提示,就不容易離題,這樣將作文的重點放到表達上而不是審題上,是一種合乎實際的回歸。這樣命題繼承了舊高考的新材料作文的傳統,注重考查寫作基本功和基本素養。由于這個命題留給考生的思維空間比較開闊,考生完全可以根據題意和自己的積累與個性特長立意作文,這與目前我們提倡的創新精神不謀而合,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時代氣息。 

    

山東題平穩中體現創新,繼承中尋求突破 

    

山東題全卷整體結構形式與舊高考試題結構形式保持一致。不論是基礎知識的考查,還是古詩文、現代文的閱讀考查,都體現了良好的繼承性和穩定性。除選考題以外,其他題型沒有任何變化,該套命題體現了在課改第一年高考中平穩過渡的命題特點。 

    

整套試卷從知識結構和題型結構上,又都在穩中創新,在繼承舊高考的傳統命題題型上尋求變化和突破。其主要變化體現在以下幾點: 

    

作文由舊高考的新材料作文回歸到“話題作文”。作文話題沒有安排任何語境,話題本身充滿了詩意,雖說審題有一定的難度,但構思、立意和選材的自由度非常大,便于學生充分發揮個性特長寫作,便于學生展示個性才華和語文素養。 

    

古詩文識記和閱讀欣賞部分雖然題量、題型沒有變化,但文言文的翻譯和名句默寫題增加了分值。 

    

分值增加3分,這暗示了要求考生加強文言文學習的方向。準確翻譯文言文和名句默寫則是考查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礎和基本的方式。 

    

社科類之外的文本閱讀由過去的必做題改為選做題。在題型和文本的選擇上與廣東題多有相似之處。 

    

兩道題難度、題型和分值基本一致,考生可根據自身特長選做不同內容的文本試題。閱讀文本的變化和選擇的自主性,便于學生個性特長的發揮。這種命題與新課標所確立的“注重學生個性化閱讀和自主探究的學習”理念十分吻合。

    

試卷信息量大,題量與舊高考一致,但比廣東題多兩道小題。這兩道小題主要是基礎知識部分和語言表達部分各多出了一道題,因而涵蓋的知識面更為廣泛。 

    

文本閱讀選材繼承傳統,立足于穩,重視語文的“文”的色彩。選材雖然生活氣息沒有廣東試題濃厚,材料也不如廣東題鮮活,但所設計的探究題比廣東題更開放,更自由。例如,選考題文學類第21、22題,實用類第22題即是如此。

    

增加探究題型,體現創新和尋求突破。注重探究性學習能力的考查,這是山東題創新思想和尋求突破的又一體現。選做題的兩個第22題,就是這樣的試題。這實際上是要求學生運用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和理念來分析問題,昭示了教改方向和學習發展方向。 

    

新高考 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啟示 

    

四省區新課程改革后第一年的高考題均“穩中求變,穩中求新”,即保持了高考的相對穩定,又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對高中語文教學的要求,這樣的試題命題方向對我們今后的高中語文教學有以下幾點啟示: 

    

語文教學要重視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的培養。四省區的語文試題都沒有放棄對基礎知識、語文素養和基本能力的考查。這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無論高考怎樣改革,無論語文教學怎樣改革,語文的基礎能力和基本素養都要強調。因此,語文教學中必須要認真落實基礎知識學習和讀寫基本能力的培養,強調語文素養的提高意識。 

    

語文教學要銳意改革,積極推進探究性學習。四省區高考最大的亮點,就是將探究性試題引進高考試題中。不管是有意為之,還是不約而同,但都昭示一個共同的方向,語文教學要強化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意識,要注重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探究性學習不能停留在口頭上,也不能與課堂教學脫節,而應該把語文課堂教學與探究性學習結合在一起,進行一體化研究,真正把探究性學習落到實處。 

    

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自主意識,要給學生個性發展創設良好空間。四省區高考命題的另一亮點就是增設選做題,目的是引導學生語文個性化學習和個性化發展,促進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意識。 

    

這不僅是高考命題昭示的方向,也是新課程改革的方向,更是我們民族獨立創新、走向強大的需要。中學語文教學理應肩負起這一歷史使命,要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創造有利條件,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創造良好環境,要真正使學生成長為人格獨立、思想深刻、見解獨到的大寫的人。 

    

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讀書”,不要只盯住“考試”。高考語文既是對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更是對思想素質、審美情感的考查,這就明確了語文學習和備考的一項根本性的任務,在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兩個環節中,我們不僅要關注語言文字,關注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形式和技巧,更要關注學生的“思想素質”與“審美情感”。通過“讀書”來提高“思想素質”與“審美情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学| 屯昌县| 吉木乃县| 玛多县| 锦州市| 东乡县| 湘西| 屯留县| 临安市| 昌乐县| 永泰县| 宿松县| 莱州市| 衡山县| 封丘县| 永新县| 大石桥市| 郎溪县| 永嘉县| 哈密市| 沐川县| 宾阳县| 株洲县| 讷河市| 旺苍县| 洛南县| 德庆县| 疏附县| 汨罗市| 汕尾市| 阿拉善右旗| 江阴市| 澄城县| 吴江市| 凤凰县| 库伦旗| 兴化市| 芜湖市| 阜阳市| 安泽县| 金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