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歷史教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和性質;“寧漢合流”;鎮壓革命者和進步人士;遇害;國民政府的北伐;“濟南慘案”;“皇姑屯事件”和“東北易幟”。
2.思想教育目標
(1)通過學習,認識南京國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由國民黨的反動政府。
(2)通過學習“東北易幟”,使學生樹立全局意識和國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強化愛國主義教育。
(3)通過學習“濟南慘案”、“皇姑屯事件”,使學生認清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野心。
3.能力培養目標
(1)通過對“南京國民政府建立”、“鎮壓革命者和進步人士”、“國民政府的北伐”、“濟南慘案”等的學習,培養學生認知歷史得出結論的能力。
(2)通過對廣州、武漢、南京國民政府的比較和兩次北伐的比較,培養學生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
(3)培養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和有關材料、圖片,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教學方法
全課貫穿師生互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路。
5.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理清歷史知識發展脈絡,把握不同時期的不同特征,從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問題。
(2)指導學生學習新知識,回顧舊知識,預知歷史發展方向。
教學重難點
重點: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和“東北易幟”。
難點:寧漢合流;怎樣認識南京國民政府的反動性。
教學設備
投影儀和自制投影片。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國民大革命的歷史,讓我們共同來回顧一下,國民大革命是從什么時間開始的?國民大革命的矛頭指向誰?結果又如何?同學們一起來回答。(學生齊聲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哪位同學能給大家講一講國民大革命是怎樣失敗的?(學生回答,教師給予指導性補充。)大革命失敗之后的中國是什么樣的局面呢?這就是《中國歷史》第四冊第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一頁,閱讀畫框內的文字。
【講授新課】
一、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板書)
1.建立南京國民政府(板書)
1927年4月12日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4月18日就迫不及待地在南京建立了“國民政府”。(放錄像或放投影片。)請同學們看《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圖,胡漢民作為南京國民政府主席,授權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掌握實權。政府門樓上飄揚著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而此時中國的大地上還有兩個政權同時存在,即的武漢國民政府和的北京國民政府。可想而知他們之間矛盾異常激烈,尤其是武漢和南京的矛盾。同為國民黨政權,如何調和成為解決時局的關鍵。
2.“寧漢合流”(板書)
1927年7月15日發動了“七·一五”反革命政變,使武漢國民政府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由于南京國民政府和武漢國民政府在反共問題上已沒有分歧,武漢漸有妥協趨勢。而南京的在爭權奪利的斗爭中處境漸顯不利,不得不以退為進宣布下野。的下臺促使南京和武漢方面迅速靠攏,8月25日武漢國民政府遷往南京,南京國民政府同武漢國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簡稱“寧”,武漢簡稱“漢”,史稱“寧漢合流”。“寧漢合流”的實質:他們的階級利益是一致的。寧漢合流后的政府,仍稱南京國民政府。
3.南京國民政府的性質(板書)
問:國民大革命時期,國民黨和國民政府是哪個階級的代表?(學生回答。)
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代表。
問:“寧漢合流”之后的國民黨和南京國民政府已經成為哪個階級的代表?為什么南京國民政府被稱為國民黨政府?
(學生回答,教師強調。通過比較說明國民政府性質的變化,培養學生掌握歷史階段性特征的能力。)
南京國民政府的性質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因為實行國民黨,所以南京國民政府被稱為國民黨政府。它的成立,標志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建立。
請同學們回顧上學期學過的內容,再結合今天所學知識,整理出國民政府自1925年7月—1927年秋的演變線索。前后左右的同學可以商量。
(教師可留時間給學生,以組為單位,每組推薦一名代表,將線索謄寫在投影片上,上臺演示,教師給予鼓勵性評析。培養學生梳理歷史線索的能力。)
4.鎮壓革命(板書)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后,徹底背叛了孫中山制定的三大政策。
問:什么是三大政策?(學生回答。)
南京國民政府的的“秘密第一號令”就是所謂的“”,通緝的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達一百九十多人,被殺害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達百萬人以上。多么觸目驚心的數字!
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1頁,閱讀第二自然段和第2頁第一、二自然段。
問:被殺害的優秀共產黨干部主要有哪些?同學們一起回答。(學生回答。)
不僅屠殺共產黨人,也屠殺堅持孫中山三大政策的國民黨左派人士。
問:被殺害的國民黨左派是誰?同學們一起回答。(學生回答。)
不僅鎮壓革命,舊軍閥也殘害革命人士。
5.殺害(板書)
(找學生朗讀第2頁第四自然段小字,并指導學生看《英勇就義》圖。)
犧牲時年僅38歲。1933年,北大師生及其生前友好為他舉行公葬,在浩浩蕩蕩的送葬隊伍中,北京青年送的一幅挽聯高舉在最前面。
請同學們齊聲朗讀第2頁這幅挽聯。(齊讀可渲染氣氛,進一步烘托的革命精神。)為崇高的共產主義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人民永遠懷念他。
雖然等新軍閥在鎮壓革命這一點上與舊軍閥如出一轍,但是他們之間又矛盾重重。
二、國民政府的北伐(板書)
請同學回顧:上學期我們學習國民大革命時,1926年北伐的對象是誰?目的是什么?(學生回答。)
1928年,國民政府發動了對奉系軍閥的北伐,北伐部隊迅速占領濟南,日本帝國主義為阻止北伐,公然出兵濟南,制造了駭人聽聞的“濟南慘案”。
請同學們閱讀第3頁第二自然段小字并看圖。
問:日本帝國主義為什么干涉北伐?日本侵略者在濟南都有哪些殘暴行徑?的態度如何?(指導學生根據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是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工具,所以日本阻撓北伐,反映了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繞道北上,暴露了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妥協和南京政府在外交上的軟弱。經過北伐部隊將士的拼力奮戰,6月退往東北,北伐部隊占領北京,改為北平。我們講了兩次北伐,請同學們比較1926年北伐和1928年北伐的異同。(引導學生比較、歸納、概括,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互相補充。)
(教師綜合:投影片《比較1926年北伐和1928年北伐的異同》。)
三、東北易幟(板書)
1.皇姑屯事件(板書)
(結合當今學生知識面廣、信息量大的特點,讓學生先講一講:我所知道的或我所知道的皇姑屯事件。)
問:想一想,日本帝國主義為什么要制造皇姑屯事件?(學生回答,各抒己見。)
皇姑屯事件的原因:雖然日本帝國主義是背后的支持者,但由于沒有答應日本侵略中國“滿蒙”的條件,日本人決定除掉他,重新扶植聽話的人。于是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又一次暴露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野心和日本帝國主義的殘暴本質。(指導學生根據史實得出結論。)
2.東北易幟(板書)
被炸死后,他的兒子張學良繼任東北保安司令,當時張學良只有27歲,國民政府極力勸說張學良服從于它,日本帝國主義也不斷向張學良施加壓力,威逼東北“獨立”。
在這樣的形勢下,假如你是張學良,你如何應對時局?(讓學生融入歷史,培養其歷史使命感,回答可不拘形式。)
我們看看張學良又是如何應對的:張學良鑒于皇姑屯事件的教訓,集國恨家仇于一身,不顧日本帝國主義的威脅,毅然于1928年底發表通電,宣告東北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旗易幟,將過去的五色旗改為南京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這一正義之舉史稱“東北易幟”。
張學良有愛國的膽識,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是愛國將領。他的愛國舉動在以后將要學習的西安事變中更有所體現。(為日后的學習做鋪墊。)2001年10月15日張學良先生在美國辭世,為他的愛國之舉,我們緬懷他。(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東北易幟后,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統一了全國。為什么說是形式上統一呢?因為臺灣還被日本割占;新軍閥之間又開始混戰。
【本課小結】
今天我們一同學習了《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最后我找一位同學來對這節課做一個小結,看看這節課我們都學習了什么?(學生小結。既可以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加深對教材的理解,也可以檢測教學效果。)
【復習鞏固】
1.課堂練習:P4第一題。(學生回答。)
2.課堂討論:P4第二題。(學生自由討論,可各抒己見。)
3.課后活動:組織學生排演歷史短劇《東北易幟》。
(可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再現歷史的能力,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發散性思維能力,創新能力,表演能力。亦可逆向思維。)
附錄
投影片(1)課本第1頁《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圖片
打印本文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和性質;“寧漢合流”;鎮壓革命者和進步人士;遇害;國民政府的北伐;“濟南慘案”;“皇姑屯事件”和“東北易幟”。
2.思想教育目標
(1)通過學習,認識南京國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由國民黨的反動政府。
(2)通過學習“東北易幟”,使學生樹立全局意識和國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強化愛國主義教育。
(3)通過學習“濟南慘案”、“皇姑屯事件”,使學生認清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野心。
3.能力培養目標
(1)通過對“南京國民政府建立”、“鎮壓革命者和進步人士”、“國民政府的北伐”、“濟南慘案”等的學習,培養學生認知歷史得出結論的能力。
(2)通過對廣州、武漢、南京國民政府的比較和兩次北伐的比較,培養學生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
(3)培養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和有關材料、圖片,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教學方法
全課貫穿師生互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路。
5.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理清歷史知識發展脈絡,把握不同時期的不同特征,從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問題。
(2)指導學生學習新知識,回顧舊知識,預知歷史發展方向。
教學重難點
重點: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和“東北易幟”。
難點:寧漢合流;怎樣認識南京國民政府的反動性。
教學設備
投影儀和自制投影片。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國民大革命的歷史,讓我們共同來回顧一下,國民大革命是從什么時間開始的?國民大革命的矛頭指向誰?結果又如何?同學們一起來回答。(學生齊聲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哪位同學能給大家講一講國民大革命是怎樣失敗的?(學生回答,教師給予指導性補充。)大革命失敗之后的中國是什么樣的局面呢?這就是《中國歷史》第四冊第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一頁,閱讀畫框內的文字。
【講授新課】
一、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板書)
1.建立南京國民政府(板書)
1927年4月12日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4月18日就迫不及待地在南京建立了“國民政府”。(放錄像或放投影片。)請同學們看《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圖,胡漢民作為南京國民政府主席,授權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掌握實權。政府門樓上飄揚著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而此時中國的大地上還有兩個政權同時存在,即的武漢國民政府和的北京國民政府。可想而知他們之間矛盾異常激烈,尤其是武漢和南京的矛盾。同為國民黨政權,如何調和成為解決時局的關鍵。
2.“寧漢合流”(板書)
1927年7月15日發動了“七·一五”反革命政變,使武漢國民政府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由于南京國民政府和武漢國民政府在反共問題上已沒有分歧,武漢漸有妥協趨勢。而南京的在爭權奪利的斗爭中處境漸顯不利,不得不以退為進宣布下野。的下臺促使南京和武漢方面迅速靠攏,8月25日武漢國民政府遷往南京,南京國民政府同武漢國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簡稱“寧”,武漢簡稱“漢”,史稱“寧漢合流”。“寧漢合流”的實質:他們的階級利益是一致的。寧漢合流后的政府,仍稱南京國民政府。
3.南京國民政府的性質(板書)
問:國民大革命時期,國民黨和國民政府是哪個階級的代表?(學生回答。)
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代表。
問:“寧漢合流”之后的國民黨和南京國民政府已經成為哪個階級的代表?為什么南京國民政府被稱為國民黨政府?
(學生回答,教師強調。通過比較說明國民政府性質的變化,培養學生掌握歷史階段性特征的能力。)
南京國民政府的性質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因為實行國民黨,所以南京國民政府被稱為國民黨政府。它的成立,標志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建立。
請同學們回顧上學期學過的內容,再結合今天所學知識,整理出國民政府自1925年7月—1927年秋的演變線索。前后左右的同學可以商量。
(教師可留時間給學生,以組為單位,每組推薦一名代表,將線索謄寫在投影片上,上臺演示,教師給予鼓勵性評析。培養學生梳理歷史線索的能力。)
4.鎮壓革命(板書)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后,徹底背叛了孫中山制定的三大政策。
問:什么是三大政策?(學生回答。)
南京國民政府的的“秘密第一號令”就是所謂的“”,通緝的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達一百九十多人,被殺害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達百萬人以上。多么觸目驚心的數字!
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1頁,閱讀第二自然段和第2頁第一、二自然段。
問:被殺害的優秀共產黨干部主要有哪些?同學們一起回答。(學生回答。)
不僅屠殺共產黨人,也屠殺堅持孫中山三大政策的國民黨左派人士。
問:被殺害的國民黨左派是誰?同學們一起回答。(學生回答。)
不僅鎮壓革命,舊軍閥也殘害革命人士。
5.殺害(板書)
(找學生朗讀第2頁第四自然段小字,并指導學生看《英勇就義》圖。)
犧牲時年僅38歲。1933年,北大師生及其生前友好為他舉行公葬,在浩浩蕩蕩的送葬隊伍中,北京青年送的一幅挽聯高舉在最前面。
請同學們齊聲朗讀第2頁這幅挽聯。(齊讀可渲染氣氛,進一步烘托的革命精神。)為崇高的共產主義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人民永遠懷念他。
雖然等新軍閥在鎮壓革命這一點上與舊軍閥如出一轍,但是他們之間又矛盾重重。
二、國民政府的北伐(板書)
請同學回顧:上學期我們學習國民大革命時,1926年北伐的對象是誰?目的是什么?(學生回答。)
1928年,國民政府發動了對奉系軍閥的北伐,北伐部隊迅速占領濟南,日本帝國主義為阻止北伐,公然出兵濟南,制造了駭人聽聞的“濟南慘案”。
請同學們閱讀第3頁第二自然段小字并看圖。
問:日本帝國主義為什么干涉北伐?日本侵略者在濟南都有哪些殘暴行徑?的態度如何?(指導學生根據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是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工具,所以日本阻撓北伐,反映了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繞道北上,暴露了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妥協和南京政府在外交上的軟弱。經過北伐部隊將士的拼力奮戰,6月退往東北,北伐部隊占領北京,改為北平。我們講了兩次北伐,請同學們比較1926年北伐和1928年北伐的異同。(引導學生比較、歸納、概括,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互相補充。)
(教師綜合:投影片《比較1926年北伐和1928年北伐的異同》。)
三、東北易幟(板書)
1.皇姑屯事件(板書)
(結合當今學生知識面廣、信息量大的特點,讓學生先講一講:我所知道的或我所知道的皇姑屯事件。)
問:想一想,日本帝國主義為什么要制造皇姑屯事件?(學生回答,各抒己見。)
皇姑屯事件的原因:雖然日本帝國主義是背后的支持者,但由于沒有答應日本侵略中國“滿蒙”的條件,日本人決定除掉他,重新扶植聽話的人。于是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又一次暴露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野心和日本帝國主義的殘暴本質。(指導學生根據史實得出結論。)
2.東北易幟(板書)
被炸死后,他的兒子張學良繼任東北保安司令,當時張學良只有27歲,國民政府極力勸說張學良服從于它,日本帝國主義也不斷向張學良施加壓力,威逼東北“獨立”。
在這樣的形勢下,假如你是張學良,你如何應對時局?(讓學生融入歷史,培養其歷史使命感,回答可不拘形式。)
我們看看張學良又是如何應對的:張學良鑒于皇姑屯事件的教訓,集國恨家仇于一身,不顧日本帝國主義的威脅,毅然于1928年底發表通電,宣告東北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旗易幟,將過去的五色旗改為南京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這一正義之舉史稱“東北易幟”。
張學良有愛國的膽識,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是愛國將領。他的愛國舉動在以后將要學習的西安事變中更有所體現。(為日后的學習做鋪墊。)2001年10月15日張學良先生在美國辭世,為他的愛國之舉,我們緬懷他。(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東北易幟后,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統一了全國。為什么說是形式上統一呢?因為臺灣還被日本割占;新軍閥之間又開始混戰。
【本課小結】
今天我們一同學習了《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最后我找一位同學來對這節課做一個小結,看看這節課我們都學習了什么?(學生小結。既可以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加深對教材的理解,也可以檢測教學效果。)
【復習鞏固】
1.課堂練習:P4第一題。(學生回答。)
2.課堂討論:P4第二題。(學生自由討論,可各抒己見。)
3.課后活動:組織學生排演歷史短劇《東北易幟》。
(可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再現歷史的能力,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發散性思維能力,創新能力,表演能力。亦可逆向思維。)
附錄
投影片(1)課本第1頁《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圖片
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