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英語課程標準課堂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任務型的教學模式的基本思想,任務型教學活動舉例,任務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優點及目的。
關鍵詞:基本思想,舉例,重難點,優點及目的。
引言
新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在我市已進行近一個學年。一學年來,在各級領導重視關心下,教師們辛勤努力下,實施較為順利。我們制定了詳實的課改計劃,我們積極參加各級動員培訓;通過學習、集體備課、課堂觀摩、案例研究、具體的實踐活動等,煥發了對改革的熱情,教師的教育觀念和行為正在發生著變化。但我們都知道,新課程的實施任重道遠,特別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改革是課程實施的關鍵。我們都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改革主要是以“任務型”的教學模式為教學途徑。
—、任務型的教學模式的基本思想:
任務型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外語教學工作者經過大量的外語教學與習得研究提出的一個具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模式。該模式是交際教學思想的一種發展形式。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DavidNunan,JaneWillis,Pica,Skeham。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是“輸入與互動假設(inputandinteractionhypothesis)”(Ellis1999)。Kranshen(1982)指出,掌握語言是通過“習得”,而不是“學習”。學習是指通過教學有意識地學得語言,而習得則是指出通過交際無意識地接觸語言系統而掌握語言。任務型課堂教學活動作為一個新理念,進入21世紀后這種“做中學”(learningbydoing)或“用語言做事(doingthingswiththelanguage)”教學理念已在我國教育部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提出。它把語言應用的基本理論轉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模式,其理論基礎是“輸入與互動假設”
現在讓我們談談什么是任務?
任務是一個人無償或有償地為自己或者為他人所做的事情,換句話說,任務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消遣中所做的許許多多的事情(Long1985、8、9)。交際型任務是一種涉及到學生理解,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課堂活動。學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語言的意義上,而不是語言的形式上(DavidNunan1989、10)。具體表述為:任務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有目的的交際活動或為達到某一具體目標而進行的交際活動過程。
孟雁君對任務型教學所下的定義:
任務型教學活動就是以具體的任務為載體,以完成任務為動力,把知識和技能融為一體,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活動用所學語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過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學語言,在使用所學語言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和完善自己的語言能力。
形象地說就是:為用而學,用中學,學了就用。
DavidNunam對任務的定義進行的歸納
(1)任務是指自己或他人從事的一種有償或無償的工作。如填表、借書、給孩子穿戴衣服、油漆或裝修房子、找路、買東西等等。換句話說,任務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玩耍中所做的各種各樣的事。
(2)任務是指由教師控制和調節的、學生獲得信息并經過思維加工,最后輸出語言的一個活動。
(3)任務是理解語言的一個行動或活動,如聽錄音畫圖等。
(4)任務是指一系列促進語言學習的計劃,它具有特定的目標、恰當的內容、規定的程序。
(一)輸入與互動假設
1.語言習得是兒童認知發展,語言能力,心理,情感等內部因素與語言輸入,社會環境等外部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
2.語言習得是人腦創造性地掌握語言規律的過程,不能一味進行機械操練與死記硬背,同時也要避免使學生放任自流。
3.由于語言輸入對語言習得具有極大的影響,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大量語言素材與生動,良好的語言環境。
4.由于語言習得是多種因素的綜合運用,除了考慮學生的認知發展,語言能力外,還要注意學生的心理,情感等非語言因素。
5.語言習得是上述各種因素互動的結果。
(二)第二語言學習和習得的理論
(1)Krashen對學習和習得兩個語言學習概念作了明確的區分;學習是通過教學有意識地學得語言,而習得則是通過無意識地接觸語言系統而掌握語言。
(2)Krashen強調掌握語言大多數是在交際活動中使用語言的結果。
(3)Krashen認為,學習者掌握語言必須通過“可理解性的輸入”,如果輸入在一定限度上超出個人水平,習得就自然而然地產生。
(4)Long提出,掌握語言必須通過“對話性互動”才能習得。
在實踐中我們運用了JaneWillis教學中常用的六類任務:列舉、排與分類、比較、解決問題、交流個人經歷和完成創造性的任務。
Pica等人根據完成任務過程中所產出的互相影響五類任務:
(1)拼板式任務(Jigsawtasks):此類任務要求學生把散亂的若干信息拼成一個整體。例如幾個人或幾個小組各講或寫一個故事的一部分,然后把各個部分有機地組成一體,編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Eg1:把下列內容重新編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再回答一個問題。
a.Helivesinatallbuilding.
b.Shelikesredandlikesstudying.
c.Sheisverycuteandverypretty.
d.Maryhasanuncle.
e.Sheis10yearsold.
f.He’s35yearsold.
g.Hehasadaughter.
h.ShelikesherparentsAndherparentslikeher,too.
i.HernameisBetty.
(答案:dfagiecbh)
Theproblemis:HowoldisMary’suncle’sdaughter?
Eg2:以MyEnglishteacher為題寫一篇短文。
MyEnglishteacherisawoman…….
(2)信息差任務(Informationgaptasks):信息差本身就是一種社會現象,而信息共享體現了人的一種普遍心理需要。
方法是:一個或一組學生有一系列信息,而另一個或一組學生有一系列有互補作用的信息。為了完成一次交流活動,雙方必須協商以探清對方的信息。
Eg:猜字游戲:
A:Theoppositeofcold.
B:Hot.
B:It’saplaceyougotowhenyouwanttoborrowbooks.
A:library.
猜圖游戲Eg:教師出示一些圖讓學生猜,用上這樣的句子。
Ishesinging?要求學生用,Yes/No.
(3)解決問題式任務(Problem-solvingtasks):解決問題的任務就是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和推理能力,用英語解決現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教師給學生一個問題及一系列信息,讓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一般來說,只允許一個解決方案。eg:問路找到一個目的地
(4)做決定式任務(Decision-makingtasks):給學生一個可能有幾種結局的問題,讓他們通過協調和討論選擇一種結果,達成一致。
Eg1:Goforapicnic.
•Wherearewegoing?
•Howarewegoingthere?
•Whatarewegoingtodothere?
•Whatarewegoingtobring?
Eg2.猜物游戲
當學生學了存在有之后,教師用一個箱子或一個包,在里頭放一些物品,可告訴學生是哪類的,共幾個,讓他們小組一起猜,并寫下看哪組猜到最多。
(5)交換意見式任務(Opinionexchangetasks):學生參與討論、交換意見,但無需達成一致。
Eg1:Giveyourfathersomesuggestion。
2.MakeEnglishclassrules.以小組形式進行
Skehan的任務型教學三個階段的框架
(1)pre-task,呈現和學習完成任務所需的語言知識,介紹任務的要求和實施任務的步驟。
(2)while-task,設計數個微型任務,構成任務鏈,學生以個人或小組形式完成各項任務。
(3)post-task,各小組向全班展示任務結果(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總評)。
二.任務型教學的難點和重點
難點:學生的參與意識即積極性和自信心的培養,任務難度的把握,任務的系統性和延續性
重點:是將英語的教學目標整合到一個或多個具體的活動任務當中,使學生在使用英語完成任務的同時,不知不覺中學會英語,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并要掌握這五個要素:要有明確的目標或目的;
情景盡可能真實:接近或類似現實生活中的活動;必須有做事情的過程;必須使用語言并通過使用語言來獲取處理和傳達信息;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結果。
三.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優點:
(1)雙邊或多邊的交互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
(2)有明確的目的,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的動機。
(3)容易看到成就,體驗成功,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感到自我不足,有利于激發自我完善,啟動不斷學習的內動力。
(5)承擔一定的責任,有利于培養責任心。
(6)有更多習得機會。
(7)學生跟組活動,更加自信。
四、任務型教學活動舉例:
例1填出個人信息
先為Tanya填出個人信息.填出姓,名,以及她的電話號碼。
再填出自己的個人信息
例2教到第六單元Doyoulikebananas?時我們可以設置這樣的任務:課堂上限制時間要求學生調查本小組成員對食物的偏好的報告。
例3教到第十單元Canyouplaytheguitar?時我們可以設置這樣的任務:(1)、自己的演出。(2)、自建俱樂部。(3)、調查本小組成員所喜歡的俱樂部。
五.任務型教學活動的目的:
(1)學習人際交往
學習在人際交往中,自如地采用恰當的技能,使用所學的語言與他人交流信息,交換意見,溝通感情,建立和維持某種人際關系。
(2)學習從社會媒體獲取信息
學習靈活運用不同的輸入技能從社會媒體獲取用所學語言表現的信息,并自如地運用輸出技能,將獲取的信息付之應用。
(3)學習欣賞,甚至自己進行創作:
自如地運用聽讀技能學習欣賞與語言水平相當,但語匯有所擴展的作品,如故事,詩歌,歌曲,戲劇等,并能對其做出反響,甚至自己進行創作,并自如地運用說、寫技能進行表述。
結束語:
任務型教學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活力,同時也對教師的素質、專業水平和創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外語教師不斷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反思,更新教學觀念。因此,作為一名21世紀的教師,我們要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關注和尊重學生的需要,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參考文獻:
[R].姚瑞蘭2003,7,24在2003福建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初中英語教學培訓會的發言報告。題目是:任務型的教學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操作方法。
[G]:(1).DavidNunan,(1989、10)交際型任務是一種涉及到學生理解,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課堂活動。學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語言的意義上,而不是語言的形式上。
(2).Kranshen(1982)指出,掌握語言是通過“習得”,而不是“學習”。
(3).Ellis(1999)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是“輸入與互動假設(inputandinteractionhypothesis)”
(4).Long(1985、8、9)任務是一個人無償或有償地為自己或者為他人所做的事情,換句話說,任務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消遣中所做的許許多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