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土木工程專業校外實踐教學改革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土木工程專業校外實踐教育變革和創新,有助于轉變以往教育形式與教學方法難以適應目前社會不斷發展的狀況。故而,為了有效促使土木工程專業校外實踐教學改革創新的進程,本文簡要闡述了土木工程專業課程的特點,分析了土木工程專業校外實踐教學面臨的問題,并提出土木工程專業校外實踐教學改革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土木工程專業;校外;實踐教學;改革;特點;問題;策略
一、土木工程專業課程的特點
(一)課程內容龐雜。土木工程課程是學習土木工程有關專業的一個基礎學科,教授的知識內容主要囊括工程生產、工程檢驗方法、工程技術指導與儲存運輸等多方面。基于此,能夠充分了解到土木工程專業這門課程知識內容的龐雜。從實踐層面而言,土木工程專業知識內容不但囊括傳統工藝,而且還囊括新材料和新方法,且這部分課程知識內容均是相互單獨的知識體系,然而在技術指標和相關性能方面存有一定共享,在現實運用進程中屬于統一體。
(二)綜合性比較強。土木工程學科要學習的課程極多,包含的科目非常廣泛,囊括結構工程、水利工程以及工程力學等多種與建筑有關的理論知識。高校大學生不僅需要學習這部分理論課程,而且在學習土木工程專業課程時還應當學習工程制圖、施工實踐、測量和現代計算機科學技術的運用等相關技能。由此可見,土木工程這一專業對高校大學生綜合能力與專業素養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其屬于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專業課程。
(三)實踐性比較強。土木工程身為一種特殊實踐活動,落實及操作是這一工程的關鍵點,因此,在現實生產進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和問題是十分平常的,由此既要求具備豐富實踐操作經驗去解決各種疑惑和問題。土木工程屬于一門應用性和操作性極強的復合技能型專業,故而,土木工程學科非常重視實踐要求。所謂實踐,即是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高校大學生在學習土木工程這一課程時應當在現實操作進程中發現各種問題,并進行良好解決,在實踐進程中,加強對專業知識的了解和掌握,與相關技能的訓練。所以,在高校土木工程教學進程中應當增強課程的應用性與實踐性,培育學生們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和應變能力。
二、土木工程專業校外實踐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校外實踐項目內容缺少廣度。現如今,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校外實踐教學,教育內容依舊將以往工藝作為主導。例如,面磚質量檢驗、PKPM設計軟件的應用以及抹灰工程質量檢查等多方面,但是這部分項目皆是比較常見,大學生們畢業之后都可以在施工現場或者相關設計院學習到這些知識且很快掌握。身為畢業實踐來講,這些實踐項目過于單一。另外,在校外企業實習過程中,時常因為實習管理缺少科學性、對實習具體內容、具體要求、管理模式缺少協調性,導致實習內容廣度與深度不足、工作進度落后以及工作量不飽滿等多種問題。比如,一部分設計院只會讓大學生學習一些繪圖性質的理論知識工作,且一些施工單位由于考慮到學生安全,不讓大學生親自到施工現場學習,僅僅是在辦公室協助其他工作人員做一部分業內資料的歸納整理,又或者由相關施工人員帶領到施工工地“看看”,未能真正參與到具體施工任務中。
(二)校外實踐教育過程缺乏啟發。在學生實踐教育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校外企業實踐進程中,一般均是讓學生做一部分相對簡單并重復的勞動。例如,在學校設計院實習進程中,應用PKPM工程管理軟件建模時,針對其中涉及的系數取值問題,教師一般僅告訴學生需要輸入多少,未能進一步引導學生去展開思考,為什么取這一數值?這一系數的取值能夠對最終結果產生何種影響?而在施工企業實習,大學生一般也只是協助其他工作人員做一些簡單、沒有技術性的工作,比如幫忙扛標尺、盤盤站以及彈線等,并未能進入到深層次實際施工工作中。除此之外,在學校的實踐實訓中,因大學生需要學習的項目極多,主要囊括鋼筋工程、防水工程以及模板工程等多方面。大部分皆是由指導教師教授演示之后,大學生在進行操作。通過綜合實訓的有效學習,大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并掌握相關工藝檢查方式,在畢業以后亦可以更好加入到施工企業中。然而根據現實調查得知,大學生在畢業之后解決各種現實問題的能力不足,如若遇到新問題與困難時,不知道從哪里入手,亦不了解怎樣去搜集有關資料,進而對學生在現實中展開工作產生不利影響。
(三)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育。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培育是應用型和研究型這兩種培育形式的重要區別之一,但是一些高校過于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育,忽視了學生創造意識與創新能力的有效培育,特別是在實踐環節。事實上,應用型優質人才培育形式亦需要全面考慮大學生們解決問題的相關訓練以及創新能力和創造意識的培育。故而,實踐教育需要將工程實踐問題作為主要題材,增強大學生理論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的訓練,漸漸培育大學生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土木工程復合型應用優質人才需要德、智、美、體綜合發展,需要喜愛土木工程行業,具備相應的工程責任感,擁有極強的學習能力、創造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健康體魄。
三、土木工程專業校外實踐教學改革策略
(一)應用豐富多樣的實習模式。教師引導與集中管理是當前中國高等院校以往的實習模式,伴隨近些年學校招生規模的持續擴大,受到社會企業實習場地的約束,大部分學生在相對集中、固定的時間實習,無法獲得較好的實習成效與實習質量。基于此,在引導學生實習層面,學校應當運用各種各樣的組織模式。首先,一些大學生在即將畢業前,已經和社會企業簽訂相關就業協議,而且一些企業希望學生可以空出一些時間到單位參加實習,學校可掌握此種機會,依靠與學生簽署就業意向單位引導學生有效完成校外實踐環節部分,因學生未來的工作企業即是學生畢業實習地點,大學生實習的自主性、積極向與實習效果會大大提升。其次,對于尚未找到工作單位的大學生,學校可根據學生相關意愿與專業特長,推薦他們到有對應崗位需求的單位進行實習,而大學生亦可運用此次機會進一步了解企業具體生產狀況與運行情況,社會企業亦可以有豐富的時間去考察大學生是否可以勝任此份工作,此種相互選擇的形式無論是對學生本身,或者對企業均十分有利。最后,多數學生在畢業前一個學期的主要學習任務即是撰寫本專業的畢業論文,并且學校要求均需要在校內完成。近些年,社會已經有諸多企業和大學進行聯系,表述出想讓學生們進入企業實習來完成畢業論文,故而,可運用雙導師制的形式,在學生論文的選題方面可以和企業現實項目進行充分融合,如此不但能夠讓大學生完成高品質、高水平的畢業論文,防止出現閉門造車的狀況,而且還可以再解決工程現實問題過程中達到實習的良好預期。
(二)優化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校外教學實習成效與實習質量的保障,主要依靠實習基地的各方面建設以及高效管理。不管是選擇哪種模式,學校均皆需和有關實習企業正確協商設定出符合現實狀況的實習內容、實習目標以及實習方向。明確具體實習時間、實習安排、指導教師以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除此之外,學校應當定期主動和社會企業進行聯系,加強學校和企業相互間的互動溝通,組織各種形式的座談會,充分了解社會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狀況、優質人才需求狀況,并對校外實習基地未來發展提出寶貴意見及看法,進一步強化學校和社會企業相互間的友好協作。
(三)注重校企優勢互補的原則。現如今,中國大部分高等院校主動和社會企業展開聯系溝通的很少,唯有在涉及學生畢業實習的時候才可能會想到去聯系相關企業,導致一部分社會企業對大學生實習缺少自主性和積極性。只有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努力、共同參與,在共贏的前提下才可以形成良性循環發展的格局。而且,學校與企業除了安排大學生畢業實習之外,還可以運用其他的協作方式。其一,應有高等院校具有的各種優質資源,實時針對企業職工的相關業務培訓,為社會企業培育優質技術力量。其二,利用高等院校具有的科研團隊和科研成果為社會企業提供各種技術支撐,參與到企業的實際項目研究以及技術攻關,有效解決社會企業在具體生產進程中遇到的困惑與難題,為企業創造經濟價值與社會收益。其三,根據實習,單位能夠進一步了解高校大學生的專業素養與綜合能力,并且從中挑選出一部分表現非常優異的大學生留在企業工作。
(四)增強校外指導教師的選擇。在和校外學生指導教師互動溝通中發現,現場指導工作人員具有十分豐富的施工經驗,然而理論專業知識相對薄弱,往往難以單獨制作施工具體設計規劃方案以及專項方案,并且對施工的了解十分片面,其認為想學好施工只依靠現場鍛煉就可以。事實上,施工需要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機結合,唯有充分掌握工藝的各種基礎方法原理與思想,才可以從實踐過程中總結出相關經驗,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基于此,實驗需要在施工單位進行學習,而實習指導教師是由單位施工現場的各個技術負責人擔任,這些人都具備本科學歷以及工程師證。根據相關實踐得知,學生在實習之后不但對現場工藝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還能初步掌握制定施工組織設計以及模型方案的各種能力,為學生日后崗位工作奠定牢固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伴隨我國建筑技術的迅速發展和進步,土木工程專業在校外實踐教育教學進程中,需要加強培育學生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以及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此外,土木工程專業校外實踐課程的變革與創新需要校企緊密配合、共同發展、共同努力,而身為實踐課程的任職教師,應當站在社會企業的方向展開思考,怎樣培育出符合社會企業工作需求的畢業生,是目前我國各大院校需要探討的主要問題。根據變革校外實踐教學環節,不但能夠有效提升校外實踐教育成效與教育質量,而且還可以為社會培育出更多高品質、高素養的優質人才,為我國不斷發展奠定牢固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玉林,張向波,孫家國,蘭四清.應用技術型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06):29-33.
[2]王芳,張志強.融合BIM技術的應用型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平臺的優化與應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01):155-157.
[3]李愛群,孫利民,徐禮華,王湛,于江,韓淼,方釗.中國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分析與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04):111-116.
作者:姜岳 劉艷萍 金坎輝 單位:河北水利電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