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族地區公共圖書館電商扶貧路徑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精準扶貧背景下,探索文化扶貧路徑成為圖書館關注與思考的問題。結合廣西桂林圖書館電商扶貧實踐做法,分析了公共圖書館電商扶貧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關意見和建議,為民族地區公共圖書館電商扶貧實施路徑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圖書館;文化扶貧;農村電商;精準扶貧
精準扶貧背景下,國家創新扶貧開發體制機制,將電商扶貧納入脫貧攻堅總體部署和工作體系,實施電商扶貧工程[1]。全國各地積極響應全國扶貧會議精神,大力發展農村電商,農村電子商務迅速崛起,由此催生了一批依托電商平臺進行銷售的電商群體。但其文化素質不高,缺乏電子商務意識和信息技術等相關知識,電商群體對于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大,電商群體成為文化扶貧的主要幫扶對象。國務院印發實施《“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將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期間事關國家發展全局的第一民生工程和頭等大事來抓,確保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重要戰略任務。扶貧需先扶智,文化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主要內容之一,在戰略發展中占有很重的比例。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和國務院辦公廳頒發的《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進一步創新扶貧開發體制機制,將電商扶貧納入脫貧攻堅總體部署和工作體系,實施電商扶貧工程,推動互聯網創新成果與扶貧工作深度融合[2]。公共圖書館是開展人民文化服務、傳播知識的主要陣地,是幫助農村電商發展的重要文化機構,積極探索文化扶貧路徑服務電商,是公共圖書館人關注和思考的問題。筆者以廣西桂林圖書館對全國貧困縣龍勝各族自治縣進行電商扶貧為例,從建立電商人才培訓體系、搭建電商交流平臺、探索電商扶貧合作模式、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等方面服務電商,并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為少數民族地區公共圖書館電商扶貧實施路徑研究提供參考。
1廣西桂林圖書館電商扶貧實踐
廣西是“老、少、邊、山、庫”地區,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201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廣西壯族自治區電子商務精準扶貧三年(2018-2020)行動計劃》,大力實施電商精準扶貧,助力脫貧攻堅。廣西桂林圖書館是省級公共圖書館,積極參與電商扶貧工作,利用圖書館資源優勢,不斷探索電商扶貧實施路徑。經過調研,確定將“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龍勝各族自治縣作為電商扶貧的重點實踐對象,協同各縣級圖書館、鄉鎮文化站等單位,為電商群體提供信息資源、創業培訓、互助平臺等服務,并通過多種方式提升農村電子商務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有效地發揮圖書館文化惠民作用,幫助農村電商發展,以發揮圖書館在脫貧攻堅中的文化扶貧作用。
1.1建立電商人才培訓體系,加強人才培養。依托“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立足于龍勝經濟發展、市場需求,依照龍勝縣電子商務進農村項目要求,形成自上而下,協同合作的培訓組織模式,針對性地設計符合實際情況的電商人才培訓體系,打造本地農村電商人才隊伍,為龍勝縣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服務支持和人才保障。廣西桂林圖書館電商人才培訓體系,如圖1所示。根據人員結構,區分類別和層次,按計劃、分階段進行。將培訓分為電商管理型人才培訓和電商實踐型人才培訓兩大類,根據培訓對象及需求制定培訓形式和內容。針對文化站等管理員開展管理類型的培訓,培訓內容圍繞推動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鄉鎮文化站規范管理及要求、電商發展政策及機遇、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在鄉鎮村屯的應用等,加強電子商務使用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針對普通鄉(鎮)村民、電商群體等進行實踐型普及性培訓,授課內容以電商發展形勢、農產品網銷、網絡平臺使用、農產品銷售技巧等實操性培訓為主。重點引導有條件、有意向的村民參與電商創業培訓,提高文化素養。培養培訓師資“接地氣”,注重圖書館內部師資的培養,對圖書館專業技術人員、縣級圖書館館長、鄉鎮文化站管理者等開展集中培訓,并取得培訓結業證書,從而在基層電商培訓中能充分發揮其特長優勢,結合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為電商及普通群眾開展培訓工作。還結合高校圖書館師資資源,邀請大學專家教授為電商人才培訓的客座教授,使培訓師資更具針對性、專業性。由于開展電商扶貧工作仍處于探索階段,了解培訓效果及電商群體實際需求尤為重要。廣西桂林圖書館注重培訓評估,通過實地走訪、實現面對面交流、電話回訪進行高效指導、微信QQ交流群分享經驗、網絡技術資源共享等方式,深入了解電商實際困難及需求,調整合理的培訓方案及內容。邀請授課專家和培訓學員加入,提供培訓老師與電商之間、電商與電商之間相互交流生產技術、創業心得和創業經驗,為電商們搭建一個便捷高效的信息交流平臺。具體如表1所示。
1.2加強合作,深化區域聯動。注重暢通各高校、各地方政府部門的溝通渠道,聯合舉辦農家書屋培訓、數字圖書館培訓、電商培訓,加強農村電商理論學習。指導基層圖書館以信息技術、信息網絡和電商培訓為服務手段,通過文化信息共享系統為電商提供免費網絡使用、電商培訓等公益服務。結合文化惠民工程,依托農家書屋開展電商服務工作,為農村電商的發展營造文化氛圍。凝聚圖書館志愿者力量,組織志愿者協助開展數字圖書館推廣、數字閱讀等數字閱讀推廣活動,為電商發放使用手冊宣傳資料,引導電商人員通過登錄圖書館網站,免費享受查閱新聞資訊、方針政策、數字資源、書目檢索等服務,收到很好的社會效益[3]。
1.3豐富扶貧手段,全面提高電商素質和文化水平。根據公共文化服務相關標準,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加強電子閱覽室建設,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完善VPN與基層點相連,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等。立足圖書館數字資源優勢,以信息、網絡、場地、平臺、設備、人員等為融入形式,通過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為電商提供免費公益服務。免費提供圖書文獻、電腦查閱資料,免費使用圖書館數據庫等資源,為電商創業者提供了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數字資源,并對其免費開展各項使用培訓,以提高信息技術使用能力,切實滿足電商創業者數字資源閱讀和使用需求。充分利用文獻資源,依托圖書館經典誦讀、百姓文化大講壇等閱讀推廣活動品牌,開展講座、展覽等全民閱讀活動,邀請專家學者走進電商,引領電商人員一起學新知、讀經典、講文化,不斷增強電商人員閱讀意識,提升文化素養,保障農村電商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權利,全面提高電商素質和文化水平。
2少數民族地區公共圖書館電商扶貧實施路徑
2.1多方聯動,創新電商扶貧服務模式。省館、縣館、鄉鎮文化站共同參與電商扶貧工作,做到分工明確,直接面向鄉鎮、村屯的農民群眾開展農村電商創業培訓,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①省館要重視扶貧工作,成立扶貧工作小組,下設負責人部署策劃相關培訓工作,制定培訓計劃和管理制度,牽頭開展電商扶貧培訓,并提供技術、資源和人才支持。②基層圖書館要發揮協調溝通作用,承接省館的電商扶貧活動,并組織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共同參與,對于活動效果和培訓反饋進行跟蹤調研。③各鄉鎮文化站發揮貼近群眾的作用,做好調研摸底、了解群眾實際需求等工作,及時將信息反饋至縣級、省級圖書館。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組織群眾喜愛的文化活動,提高群眾文化水平。④借助文化共享工程搭建的省級分中心—縣級支中心—鄉鎮服務點這一多級網絡平臺,實現數字資源傳輸和網絡培訓等功能。
2.2加強人才培養,注重培養電商扶貧可持續發展力。①圖書館需要加強農村電商人才隊伍建設,根據實際需求舉辦各種專題培訓、座談交流、實地觀摩等活動,提高電商群體意識,掌握專業技能,培養農村技能人才。②圖書館需要加強館員素養教育,提高館員與農村群眾的溝通協調能力和融入扶貧工作的意識,加強館員電商專業知識培訓和開展電商輔導的技能,為電商扶貧工作提供人才保障。③圖書館需要完善培訓后服務機制,對已參加培訓學員定期進行跟蹤回訪。對重點學員進行跟蹤服務指導,組織專家現場指導。建立微信群和“QQ群”答疑解惑,及時溝通交流。注重總結經驗,推廣典型模式,不斷擴大示范效應,使電商扶貧工作可持續發展。
2.3利用圖書館資源優勢,服務農村電商。2.3.1利用圖書館文獻資源,為電商提供文化支持。公共圖書館館藏各貧困地區豐富的地方文獻館藏和收集整理的各地區地理特征、傳統文化、農業發展情況、地方特色產業等文獻資源,在實施文化扶貧過程中,根據貧困地區特點及需求,制定針對性的服務方案,為群眾打造特色產業提供文化支持[4]。還可以提供網上查詢、網上檢索、數字圖書館、數據庫、自助借還機等各種免費信息知識服務,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和見識。2.3.2利用圖書館設備技術,打造電商信息服務平臺。公共圖書館基礎設施齊全、館舍環境優雅和設備技術先進,能夠與貧困地區實現資源共享,更好的服務電商。可以利用圖書館先進的網絡平臺,與貧困地區實現網絡共建共享,電商群體登錄公共圖書館網站,共享檢索、網上借閱、資料查詢、信息獲取等服務。同時,公共圖書館與基層圖書館實現數據庫共享功能,當地電商可以在基層圖書館使用電子信息資源,幫助群眾及時了解市場動態,網絡新技術等最新信息,及時滿足電商科技信息需求[5]。聯合文化站和農家書屋的設備、信息技術,及時向電商農產品銷售信息、市場價格信息等。2.3.3利用圖書館專業人才,發揮人才優勢。公共圖書館邀請當地高校專家、學者為文化扶貧志愿者,豐富師資資源,為貧困地區群眾提供專業的、高層次的講座培訓,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難題。圖書館員經過培訓,選拔有能力的館員擔任培訓老師,利用專業特長參與文化扶貧工作。另外,公共圖書館還有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幫助群眾獲取信息網絡知識,提高群眾獲取利用信息能力,有效地提高文化扶貧精準度[6]。2.3.4利用圖書館專業新媒體設備,助力電商扶貧。圖書館有專業的新媒體設備,能夠在農村大力普及新媒體媒介類型及使用方法。利用數字化新媒體,在農村構建相關互聯網平臺,將重要的市場、農業知識和技術等實時推送給農民群眾。通過網絡媒體,利用網絡專欄、論壇、微信公眾號、網絡社區等方式與民眾交流互動,培養群眾接觸參與新媒體的行為習慣,提高群眾新媒體素養[7]。
2.4建立電商扶貧反饋及評估機制。公共圖書館電商扶貧工作的長期開展,離不開完善的管理機制。①建立反饋機制。加強對電商扶貧實施后效果的關注度,及時了解電商群體實際需求,通過發放調查問卷、電話回訪等形式,及時了解電商扶貧工作進度和電商群體反饋信息,以便根據電商群體實際需求調整扶貧內容。及時發現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調整優化,提高電商扶貧服務水平。制定電商扶貧長期規劃,確保電商扶貧工作持續開展。②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公共圖書館可積極與當地政府相互溝通合作,結合政府工作安排,聯合開展電商扶貧工作。加強省級、市級、縣級、鄉級、村級圖書館、鄉鎮文化站的合作,借助各自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資源互補,確保電商扶貧工作有效進行。加強各省公共圖書館的交流,借鑒其成功案例及先進做法,形成聯動機制,共同開展扶貧工作。③建立評估考核機制。通過電商扶貧各項數據、服務電商人數及服務效果等相關指標進行評估,對于總結好的做法和經驗加以推廣實施,廣泛宣傳電商扶貧先進典型;對于評估效果不好的要進行改進,推動電商扶貧工作進一步有效開展。
3結束語
電商扶貧成為國家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之一,這對圖書館來說是一個機遇也是一份挑戰。實例證明,少數民族地區公共圖書館能夠利用文化資源優勢大力開展電商扶貧工作,具有可行性,創新了文化扶貧新路徑。同時,做到了以面帶全,帶動更多農民群眾走進圖書館,使圖書館信息資源和文化服務得到有效利用,能夠幫助農村電商發展,助力精準扶貧。
作者:林媛媛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