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學教育下衛生事業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選擇本科專業為首都醫科大學公共管理專業(衛生事業管理方向)的學生(含本科在讀、研究生在讀和已經工作的學生),采用自填式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所有學生進行調查,了解不同層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知狀況。2012和2013級的本科生雖然尚未開設衛生事業管理學的課程,但是從大一開始就接受了管理學等基礎課程的教育,并且在平時通過專業教育、社會實踐和專家講座等形式接觸過衛生事業管理學的研究主題,因此在調查問卷中列出不同的教學專題,調查這部分學生對不同專題的學習興趣和重要性的認識。2013年首都醫科大學在校本科生共4個年級114人,發放問卷114份,回收問卷104份,其中有效問卷80份,有效回收率70%。由于有效回收率較低,故補充調查了在校研究生中本科同樣就讀于首都醫科大學、且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14人,回收有效問卷14份。采用郵件方式調查畢業生,計劃調查30名畢業生(相當于在校生一個年級的人數),考慮到郵件調查的回收率較低問題,共計向已畢業的學生發放問卷60份,回收有效問卷27份。
1.2調查方法及內容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意愿對于構建知識體系至關重要,因此,本研究將調查對象分為不同的教學層次,通過問卷調查采集調查對象對學科知識體系的整體評價,對主要教學內容的感興趣程度評價和重要程度的認知。
1.3數據的分析與處理
調查數據使用Eidata3.1、Excel和SPSS19.0軟件錄入統計分析。將2013和2012級本科生分組為未學過該門課程的在校生,共37例;2011和2010級本科生和研究生分組為已學過該門課程的在校生,共57例;將已畢業工作的學生分組為已學過畢業生,共27例。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學生對教學內容重要性和感興趣程度的評分采用方差分析,檢驗組間差異的統計學意義。
2結果與分析
2.1調查對象
基本情況調查對象中,男生42人,女生79人,分別占總數的34.7%和65.3%。畢業生、研究生、本科2010級、本科2011級、本科2012級、本科2013級分別是27人、14人、19人、24人、19人、18人。
2.2學生對衛生事業管理學理論體系的評價
本調查結果顯示,51.3%的學生認為衛生事業管理學理論體系清晰,38.9%的學生認為一般,僅有9.7%的學生認為不清晰。
2.3學生對衛生事業管理學的感興趣程度
學生對衛生事業管理學的感興趣程度調查中,50.4%的學生認為有興趣,而認為一般、沒興趣的學生分別占30.1%和19.5%。
2.4學生對衛生事業管理學
教學內容的評價基于調查對象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及教材的權威性,調查中,章節的名稱依據衛生部“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教材《衛生事業管理學(第2版)》和《衛生事業管理學(第3版)》中的名稱。通過學生對衛生事業管理學的各章教學內容逐個評分其認為的重要程度和感興趣程度,調查結果顯示,未學過衛生事業管理的學生對部分章節的重要程度和感興趣程度的認知差異較大,感興趣程度比重要性程度普遍低10~20分。他們認為教學內容中最重要的是衛生事業管理基礎理論,重要性評價88.6±11.6;最不重要的是中醫藥管理,重要性評價77.3±14.3。最感興趣的是衛生工作方針,平均值83.4分,但標準差為105.2;最不感興趣的是初級衛生保健,興趣值評分68.1±19.7。未學過的在校生對衛生政策和醫療保障兩章節的感興趣程度明顯低于已學過的在校生和畢業生。已學過衛生事業管理的在校生對于各章的重要程度和感興趣程度的評分比較接近,認為最重要的是衛生改革進展和衛生管理基本理論,重要性評分分別為87.8±13.7和87.1±14.1;同樣重要的還有醫療保障和衛生政策,重要性評分分別為86.6±13.3和86.5±11.4;最不重要的是中醫藥管理和醫學教育與科研管理,重要性評分分別為74.9±16.6和77.8±17.2。最感興趣的也是衛生改革進展,重要性評分85.2±16.2;最不感興趣的是中醫藥管理,興趣值評分71.4±19.6。已畢業并參加工作的學生對不同教學內容的重要性和感興趣程度的評分比較一致,他們認為最重要的和最感興趣的都是衛生服務質量,重要性和興趣值評分分別為90.4±8.2和89.6±8.5,明顯高于在校生的評分;重要性和感興趣程度最低的都是中醫藥管理,重要性和興趣值評分分別為63.1±21.4和62.4±16.3,評分明顯低于在校生;畢業生對衛生信息管理和醫學教育與科研管理兩章節的評分也明顯低于在校生。
3討論與建議
3.1對于認知狀況評價的意義
綜合建構主義和行為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認知方面的學習可以分為機械式學習與建構式學習兩大類。機械式學習的本質是形成文字符號的表面聯系,學生并沒有深刻理解文字符號的實質內涵,其生理過程是聯想與短期記憶。建構式學習的本質是個體獲得有實質意義的文字符號,并與原有的知識體系相結合,建構成有邏輯關系的知識體系。進行建構式學習的先決條件包括:第一,學習材料本身有邏輯意義;第二,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具有基本知識的儲備;第三,學習者必須具有建構式學習的意愿,即有積極地將新舊知識關聯的傾向。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對知識構建要素解釋,教師的主要功能應是在學生能夠有意義地學習新內容之前,為他們“已經知道的”與“需要知道的”知識之間架設起橋梁,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搭建橋梁的意愿,在良好的學習動機之下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
衛生事業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和應用型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課程,是研究衛生事業發展規律的科學,它的任務是研究衛生事業管理的理論和方法;研究與中國國情相適應的衛生政策;研究與正確的政策相適應的組織管理和工作方法;研究中國及世界各國衛生事業管理的經驗和教訓等。衛生事業管理學來源于衛生管理工作的實踐,而又反過來對衛生事業管理實踐發揮著不可忽視的指導作用。一方面,它需要綜合運用醫學、經濟學、管理學和法學等多學科知識,在課程設置、教學中必須兼顧醫學、管理學、經濟學和法學的相關課程;另一方面,衛生事業管理教學的存在價值在于實際應用。
3.3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知狀況
整體來看,學生對各章節內容的感興趣程度普遍低于已經意識到的重要程度,而且對于內容亦有側重,例如普遍對中醫藥管理不重視,比較重視衛生管理基礎理論和衛生改革進展,這表達了學生對理論基礎重要性的認同,對目前衛生領域內時事進展的關心以及迫切需要與時俱進的理論知識的愿望。從不同教學層次的學生來看,未學過衛生事業管理的學生對大多數專題的重要程度和感興趣程度的認知差異較大,對衛生事業管理的基礎理論、衛生政策、衛生規劃等章節,他們都能認識到內容的重要性,但是興趣相對較弱,對衛生政策和醫療保障兩章節的感興趣程度明顯低于已學過該課程的在校生和畢業生;對衛生組織、衛生工作方針、初級衛生保健等重要的內容也缺乏認識,看到標題感覺不知所云,也不知道對構建知識體系的重要性。已學過的在校生比較重視的內容都是衛生改革,重要原因是高年級在校生對基本理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希望通過課程教學獲得更多前沿信息和改革進展。已畢業參加工作的學生認為最重要的和最感興趣的都是衛生服務質量管理,其次是衛生政策、衛生應急管理和醫療保障,這可能與多數畢業生就職于醫院有關,畢業后對各章節教學內容在實際工作崗位的實用性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3.4改進衛生事業管理學課程教學的建議
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不同層次職業化管理隊伍建設要求,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衛生管理專業人才。這就要求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不僅要熟悉醫學知識,還要精通管理學、社會醫學等交叉學科的知識,并且要有較強的綜合能力,成為適應社會發展和衛生領域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因此,衛生事業管理的教學中仍需注重對衛生事業管理基本理論的教學,根據不同層次學生對不同專題內容的認知狀況,選擇適宜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已經意識到其重要性并且感興趣的章節,如醫療保障、衛生系統績效評價、醫療服務管理、公共衛生服務管理和衛生改革等章節,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通過課前自學、課堂討論、案例教學、答辯式教學等方式,由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引導并提煉理論重點,促進學生主動構建學科的知識理論體系。對于學生認識到重要性但是感興趣程度相對較弱的章節,例如衛生事業管理基礎理論、衛生組織、衛生規劃、衛生政策等章節,這是衛生事業管理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也是構建衛生管理理論體系的基礎,可以結合學生關注醫療體制改革的特點,教學中引入相關的社會熱點和改革的焦點問題,通過問題導向式教學的方法,逐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學科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改善教學效果。對于學生意識不到其重要性也缺乏興趣的章節,例如中醫藥管理、醫學教育與科研管理等內容,可以結合衛生事業管理學的理論體系和教學大綱的要求,以講授式為主,在傳授基本理論和教學重點的基礎上,穿插加入案例討論、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圖表展示等方式活躍課堂氣氛,非重點知識可以適當減少理論授課比例,不必面面俱到,有所側重地使學生掌握重點理論,輔以拓展知識面。
作者:吳妮娜王亞東張婷婷單位:首都醫科大學衛生管理與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