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論現代企業管理中的多體系管理模式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分析了現代企業管理中多個體系并存的問題,提出以國際成熟的管理體系標準為基礎,融合質量管理、施工企業質量管理、環境管理、職業健康管理、知識產權等多個管理體系,建立一套適合現代企業管理的管理體系。實踐表明,建立多體系融合的管理體系,有效減少各體系之間的重復和冗余,滿足現代企業管理中復雜的業務需求,節約管理資源和成本,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效率。
關鍵詞:多體系融合;管理體系
1概述
為規范企業自身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建立符合GB/T19001的質量管理體系,已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一項最基本的要求。企業產品推向市場時,以及基于業務領域拓展時,則需要根據行業要求,建立不同的管理體系以滿足市場需要。常見的管理體系有:GB/T19001質量管理體系、GB/T50430工程建設施工企業質量管理體系、GJB9001軍工行業質量管理體系,另外還有GB/T24001環境管理體系、GB/T45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GB/T29490知識產權管理體系、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等。各個管理體系側重點不同,體系建立的時間也不盡相同,體系管理的歸口管理部門也都不一樣。因此,多體系融合的企業管理模式,為解決各個管理體系的獨立運行提供了解決思路。
2多體系管理中的問題與共性
2.1存在問題
企業內部多個管理體系運行的獨立性,各個體系側重點各不相同,可能會給現代企業管理的難度增大、運行效果不好、貫徹執行深度不夠、體系人員冗余等問題。多個管理體系同時運行的企業,在執行過程中易存在以下問題:各管理體系都要求每周期內進行一次內審、一次外審和一次管理評審,產生較大的工作量,這會給體系主管部門和業務部門帶來相應的負擔和重復的工作。在貫徹實施過程中,管理工作的內容時常交叉、重復,主管部門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用于協調組織工作。各管理體系都要求自己的體系文件系統,程序管理文件編寫的顆粒度和維度難以保持一致,業務部門作業現場產生較大數量的文件記錄,文件管理要求寬嚴各不相同。各個管理體系均配有內審員,溝通和交流易產生障礙,降低企業內部的管理效率。業務部門疲于應付各個管理體系的要求,難以理解各個體系標準的精髓,配合的積極性會受到較大影響。另外,各個管理體系歸口管理部門不同,無效的信息溝通、職責劃分不清等問題也隨之產生。因此,多體系融合也就迫在眉睫。
2.2多體系管理的共性
通過對各個管理體系標準的深入研究發現,所有管理體系標準都有一些共性之處,例如GB/T19001、GB/T24001、GB/T45001等標準的結構方面,具有高度的兼容性和相似性。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的部分過程域與GB/T19001的“產品和服務的設計和開發”等部分章節也有類似和相通。例如,各管理體系標準在法律法規、組織所處環境、方針和目標、領導作用、人力管理、資源管理,以及體系、產品和服務的策劃、運行、支持,還有績效評價和改進等方面的共性特征。而CMMI中的項目計劃(PP)、集成項目管理(IPM)、需求管理(REQM)、需求開發(RD)、技術解決方案(TS)、產品集成(PI)、驗證(VER)、確認(VAL)、項目監督與控制(PMC)、供方協議管理(SAM)、配置管理(CM)等,與GB/T19001的8.1策劃、8.3產品和服務的設計和開發等章節類似和相通。各管理體系的管理原則基本相通。例如,在“領導作用、全員參與、持續改進、循證決策、關系管理和基于風險思維”等這些方面也是相通的。另外,文件、記錄和產品版本控制方面,各體系的管理要求,以及CMMI的要求也是基本一致。
3體系融合建立步驟
基于多體系融合的思想,結合企業當前的實際情況,通過對各個管理體系的學習和研究,梳理各體系之間共性和差異,通過頂層設計,進行統一策劃,統一設計體系架構,建設適用于企業自身業務發展的一體化管理體系,達到體系融合的目的。
3.1全面梳理各體系之間的共性和差異
企業根據自身業務范圍,將需要貫徹的體系標準認真學習和研究,梳理出各個體系標準要求之間的共性,以及互相間的差異,深入理解并掌握各個體系標準的精髓,做到真正理解這些體系的目的和意義。在多體系融合時,做到“抓共性、補短板、促提升”,避免只是簡單、機械地將各個體系文件排列組合,將體系融合工作形式化,這樣就失去了體系融合的本質意義。
3.2確定體系深度融合方法,建立管理體系標準化構架
在理解各個體系標準要求和共性特征的基礎上,通過對多個管理體系的頂層設計,進行統一策劃,設計體系架構。下面以南京萊斯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為例,闡述體系融合的工作步驟。第一層次文件:綱領性文件,包括管理手冊、體系的方針和目標,以及適用的法律法規等。第二層次文件:包括各個程序文件,包括策劃、產品和服務的設計開發及知識產權要求、資源管理、風險管理、內外審和管評,以及相應的CMMI部分過程域要求。第三層次文件:操作性指導文件,主要為通用性和專業性的應用層面的指導文件、作業指導書、操作規范等,作為第二層次文件的細化和支撐。第四層次文件:各類應用記錄,作為體系運行的證據。這樣一個四層次的多體系融合的體系構架,使公司體系的有效運行得到保證,并且在環境管理和員工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也是職能部門對項目進行日常監督、指導的重要依據。
3.3體系融合后的一體化管理體系宣貫培訓
體系的有效運行,離不開領導的示范作用,更離不開全體員工的積極參與。融合后的體系構架和文件編寫,與之前有較大區別,因此,需要對全體員工進行宣貫培訓,把體系融合的思想融入到員工思想中去,讓全體員工掌握體系融合后的貫徹要求,并積極應用到日常工作中去,將融合后的一體化管理體系要求落實到地,避免體系運行的形式化。
3.4持續改進
融合后的管理體系也需要遵循PDCA循環的原則進行持續改進。在體系運行實踐中,領導層的大力支持,以及各個部門互相配合下,在體系運行過程中,不斷收集各項數據,統計分析體系運行的薄弱環節,并總結經驗,查缺補漏、取長補短,及時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完善工作程序,持續改進體系管理水平,增強產品應對市場的能力,從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4應用效果
開展多體系融合工作,經過兩年的實際運行后,其應用效果較為顯著:一是構建了合規的融合的多體系管理模式。多體系融合管理模式實施后,通過了相關的認證機構的審核,并得到了專家的認可和高度評價,可以作為典型管理模式進行推廣。二是體系運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減少基層員工的重復工作。利用各體系間的共性,執行統一的內審、管理評審、文件管理,以及產品和服務的設計與開發程序,避免了大量的重復工作,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效率。同時在體系框架內,項目管理水平也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三是發展適合企業業務特點的管理模式。多體系融合過程中,在滿足標準的基本要求下,各項業務領域之間可以互相取長補短,進一步優化企業的業務流程,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升企業形象,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5結語
建立一個適合現代企業業務特點和自身發展需求的多體系融合管理模式,大幅度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和企業管理能力,穩步提升企業形象,持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最終提高企業的效益。
作者: 張強 單位:南京萊斯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