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工業設計教學中工作室的作用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引言
工業設計(IndustrialDesign),簡稱ID設計,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專業,其內容涉及到心理學、社會學、美學、人機工程學、機械構造、攝影、色彩學等。國際工業設計協會聯合會(ICSID)在1980年的巴黎年會上為工業設計下的修正定義:“就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而言,憑借訓練、技術知識、經驗及視覺感受而賦予材料、結構、形態、色彩、表面加工及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資格”。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Oem的模式逐漸走向衰落,產品創新成為經濟繼續前行的必然趨勢。實現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工業設計至關重要。
二現有教學模式的利弊
我國的工業設計教育已經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近些年我國也出現了許多優秀的設計作品和高水平的設計師。但整體來說距離國際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我只對教育方面的因素進行闡述和分析。工業設計教育在這個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工科”與“藝術”兩大陣營,工科的工業設計專業工科課程占有較大比重,同時延續工科類專業授課的方式,核心內容是“機械+美術”。有很多機械類的課程直接是按照工科學生的方式授課的,有許多內容并不適合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學生學習難度大且對專業沒有太多作用,最后學生疲于應付考試,教學效果受到影響。在許多工科院校內美術類課程也是按照工科類課程來進行教學的,出現了平面構成剛下課又接著上色彩構成的情況。這一類課程理論知識體系并不繁雜,主要是要動手實踐,重點是要理解和應用。如果上一課的內容還沒有消化吸收緊接著又上下一堂課,教學效果可想而知。藝術類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教師很多來自美術院校,大都具有良好的美術功底,在設計作品的造型、視覺傳達以及美感方面具有很強的優勢,在這個陣營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設計人才。但是藝術類工業設計專業也普遍存在教師缺乏工程教育背景與訓練。其工程類的課程有很多劃撥給其他學院授課,或者外聘教師授課。許多教師把設計等同于藝術創作。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設計人才在很多時候具有比較強的局限性,影響了學生的設計水平。
三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利弊
工作室教學模式起源于德國的包豪斯學院,是一種以項目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在包豪斯學院工作室的教學由“形式導師”與“工藝導師”共同擔當。“形式導師”負責藝術與設計方面的問題,“工藝導師”負責實踐。兩者較好的結合了理論與實踐的問題。我國近年來工業設計專業也隨著高校擴招的步伐大幅度的擴招,人才培養數量大幅增長,開設工業設計專業的學校數量也有著較大程度的增長。隨著工業設計專業的發展,工作室教學模式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院校的重視,許多學校都設立了工業設計工作室,開始了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探索。工作室教學模式和傳統的課堂教學最本質的區別在于對實踐環節的重視,重點是依托于工作室這個實踐載體之上。在工作室這個載體上可以完成設計教學、設計項目,強調教、學、做的有機結合,促進產學研合作。工業設計的工作室在發揮著自身優勢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是許多工作室只能充當第二課堂的角色,沒有和日常教學結合,更多時候變成了第一課堂的“有益補充”。許多的設計項目進度與學生的學習進度脫節,學生在參與設計項目的同時又要上課,完成課堂作業等內容,導致項目進度滯后。如何把工作室與課堂有機結合,建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成為一個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四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工作室的作用
(一)4-1建立合理的工作室設置
工業設計專業的綜合性和交叉性決定了工業設計工作室的設置不能簡單化,不是幾臺電腦就可以完成所有工作的,首先針對基礎的課程和專業的課程要區別對待。在基礎課程方面應當設立繪畫工作室、圖形影像工作室。在形體訓練以及模型加工方面應當設置成型加工工作室,在專業課程方面應該設立產品設計工作室。在工作室的設置方面還要根據每個學校的具體情況來設置。在各個工作室之間并不是相互孤立的關系,他們都直接地服務于產品的設計,以產品設計為中心,各個工作室為產品設計提供了各個方面的具體支持。也就是說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如果需要機械加工,那么就可以到成型工作室去完成。如果最終的方案需要拍攝展示照片,那么就可以到圖形圖像工作室中完成。這樣通過產品設計為核心,具體的功能為支撐的構架搭建工業設計工作室的總體布局。
(二)4-2基礎類課程的工作室教學
在繪畫類基礎課程的授課過程中整個教學過程都在畫室中進行,這一點大部分的學校都是這樣進行的,例如像設計素描、色彩等課程。這類課程學生單獨依靠課堂教學往往起不到訓練目標的要求,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繪畫實踐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其他的繪畫類課程的授課也大都如此。這種情況下繪畫工作室長期有效地對學生開放,有專職的教師對學生進行輔導,把集中的課時分散開,讓教師能夠根據學生不同的水平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和進度,那么就能更好的解決學生在學習此類課程時所面臨的問題。在這里做一個設想,把以前的集中授課改變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可以是與以前類似的集中授課,第二部分是自習實踐與授課結合的部分,第三個部分是考核部分。考核可以考慮設計多個考核,而不是像以往上課的一次性考核,把學生需要解決的關鍵性的知識點或者需要掌握的技能當作一個小的考核點,然后通過階段性的考核達到保證教學效果的目的,如果階段性考核沒有通過則繼續進行相關的學習,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不同的水平和能力施教。
(三)4-3專業類課程的工作室教學
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首先要區分理論性為主導的課程與實踐性為主導的課程,工作室主要作為實踐性課程的教學平臺。在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引入以項目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建立以項目帶教學的教學模式以及相應的考評機制。在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一個設計項目的完成往往需要眾多的條件,例如產品設計課程的項目是要設計一款產品,那么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很多種技能與條件的支撐。其中可能涉及到繪畫表現等方面的內容,可能涉及到圖形圖像方面的內容,可能涉及到機械加工等方面的內容,這個時候就需要調動各種資源協同工作。在傳統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過程中由于課程的分類教授體制,阻礙了協同教學的發展,最終導致學生完成項目的綜合能力比較欠缺。建立一個分工明確而且能夠協同工作的工作室教學制度對學生的專業水平提高會起到顯著作用。協同工作的工作室教學模式首先是各種資源的協同工作,然后是教師之間的協同工作,最終達到資源、教師、學生共同配合完成設計項目。具體來說首先需要打破原來的一門課程一個老師教授的傳統模式,建立教師組。在這個組合中應當集中各個方面的教師,比電腦繪圖方面的、機械加工方面的、結構設計方面的等等,在項目中遇到相關問題的時候由該方面的負責教師來負責教授學生與解決相關的問題,由相應的工作室提供硬件方面的支持。實際上就是在工作室的平臺上由一個水平較高的教師組合團隊來帶領學生團隊共同完成設計項目。通過這樣的團隊合作設計項目,能夠大大增強學生的設計理論與實踐能力。
五、結語
在國家提倡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大背景下,如何建立適合于自身條件的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問題已經成為了許多設計類專業教學改革的方向。本文提出的一些觀點是基于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的反思和工業設計專業特點的基礎上的,由于水平有限難免有一些謬誤,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作者:王偉 單位:黑龍江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