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工程質量管理說課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為什么學———“動力是最好的老師”
在初學任何一門課程前首先要告訴學生:通過學習這門課程要解決什么問題,結合授課班級學生專業(如工程造價)特點,在第一堂課上課之初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為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自發學習,應該是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例如,許多工程造價專業學生都有今后考取注冊造價工程師的想法,“建筑工程相關法規”正是必考內容,或者即使沒有考證想法,但對于學習工程的學生而言,樹立基本工程方面的法律法規意識,對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是有益的。
(二)學什么———“以法條為依據,考證為框架”
教材目前,我們使用的是王立久主編的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系列教材,該教材面向的是本科院校學生,教材偏重理論介紹,比較抽象,全書基本沒有相應案例引入,學生如果直接照本宣科學習,會比較枯燥,學習效率不高。另外,有些知識點高職學生不用涉及過深,根據課時可以簡化,如第三章“基本立法與實施”涉及一些基本法律立法程序的內容講解,就可簡化。最后,部分教學內容重復可直接刪掉。如第四章“基本建設程序”,工程造價專業學生已在《監理概論》中系統學習過。但對一些工程中多發、常見的、應該著重掌握的法條與法規,如“建筑法”,教材卻涉及不多,或者基本都是純理論介紹,學習時難以把握,教學內容難以完全滿足教學改革需要,因此,必須結合其他教學資料進行授課,方能滿足需求,“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正是需要補充的內容。
參考資料首先,教師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給學生一個在自學過程中自學的工具十分重要,這就是法條。“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法條應該成為學生自學相關法律法規的重要依據,引導學生學習查閱、思考再到合理運用的過程,也培養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用人單位反饋意見有很多都指出我們的學生“好用但不經用”,其“好用”得益于高職院校強調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其“不經用”則直接指向了我們的學生缺乏自學能力,包括一些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能力,如面對困難的勇氣、解決問題的毅力等,優點應繼續發揚,缺點則需盡快改正。課堂中注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合作意識成為我們課改的終極目標。
其次,注冊造價工程師考證中有關建設法規考點成為我們另一個重要參考資料。實際上考證中的有關內容,往往是學生今后工作中常常遇見且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有關考試內容也是重點、難點內容,若教材中沒有涉及相關內容,則其中重要的、自學比較困難的知識點就需要作為補充內容進行講授。《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正是本課程需要補充的重要內容。再次,是來源于網絡等媒體的資源。及時將有關最新典型案例介紹給學生,可使建設法規的學習更具時效性,課堂本身也更具趣味性。選擇以上三種教學資料的過程,實際就是課證雙結合教育的過程,我們稱其為“以法條為依據,考證為框架”,這樣的學習過程也直接與學生今后的就業崗位掛鉤,為真正實現“零距離上崗”做準備。
教學內容分析無論學習哪一種法律制度,都應該理解該制度的立法宗旨。同樣對于本節內容,學生要學會站在一個較高起點,俯瞰整個“建筑工程質量管理制度”,理解立法者規定責任承擔的理由,這有利于把握建筑工程質量管理制度的精髓。同時借助若干單元任務,樹立“質量與安全是工程第一生命線”的重要意識,整個過程“潤物細無聲”地培養了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從而也達到本次課程的教學目的。接下來就是教學重點和難點,正是我們教學目的的體現。
(三)怎么學———“以學生為主,以能力為中心”
學情分析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可見我們在學生求知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教師的重要引導作用在于面對不同學生因材施教。高職學生文化基礎較差,但不代表他們本身素質差,筆者認為實際上制約學生發展的最大一個障礙,在于很大一部分人“學習心理不佳”,他們往往從小學習成績不好,或者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在高考中失利,因此,很多學生內心不夠自信,遇到困難容易懷疑自我。在教學過程中,要格外注意保護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同時,這些學生也有很多優點,比如,愿意接受新鮮事物、思維活躍,在前面學習的3個案例教學模塊中,已經得到證實,學生的學習熱情被很好調動起來,參與教學積極性高,善于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
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仍然采用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以及歸納法等方法,這些方法統稱為“行動導向法”。行動導向法強調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協調,這種教學方法在德國職業教育中被發揚光大,實際上無論是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倡的“learningbydoing”,還是我國韋鈺女士所提倡的“做中學”都是一個道理,都強調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中心”,使得學生從有興趣學到快樂學,再到最終學有成效。對每一個學生而言,學習成為一件令人倍感成就的事,此過程中所獲得的自信心與成就感將令他們受益匪淺。本節課將遵循此種教學方法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1)導入(5分鐘)。采用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建筑工程質量管理關注的是“質量”,實際上無論“質量”抑或是“安全”,背后所承載的都是“寶貴的生命”,本節課將以“對生命的關注”為切入點。這個過程就需要借助多媒體,利用一張張真實的現場圖片介紹案例。讓學生假設自己就是案中人,這樣的設身處地,使得學生很快融入到案例中,將案例涉及的一些許可證展示給學生,借此形成直觀認識。
(2)熱身(8分鐘)。采用討論法,啟發學生思維,通過討論形成解決思路。對一些疑難之處,教師可適當給予提示,但提示應從正反兩方面進行,不給學生任何傾向性意見,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鼓勵學生質疑。之后學生歸納自己總結的思考方向,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進行思考,分別是主體是否適合、行為是否合法、過程是否妥當,并將學生總結思路進行板書。
(3)學生陳述觀點(20分鐘)。采用歸納法、歸謬法,學生向全班展示成果,這個過程有可能會有分歧,但正由于有不同聲音,學生才能在相互說服過程中達成一致意見。所謂真理越辯越明,就是這個道理。整個過程教師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對于學生發言,只要言之有理,就應及時給予鼓勵。最后,引導學生總結正確答案。
(4)歸納總結(7分鐘)。教師將學生若干觀點進行總結,并以板書形式歸納、總結。這也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梳理知識點的過程。
(5)知識遷移運用(5分鐘)。學生必須能夠將所學靈活運用才能稱之為“活”的知識。這實際上是知識遷移過程,在課堂最后5分鐘,讓學生總結本堂課內容,教師布置類似單元任務,并提出下一次單元任務,讓學生利用課后自行查閱相關資料,以成果形式遞交。最后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行動導向教學法優點在于學生參與性強,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發揮學生潛能,但這個方法本身比較費時,要求教師掌控課堂能力較強,教師要不斷提高駕馭課堂能力。
反思說課策略
(一)調整心態
良好的心態是正常發揮的前提。由于聽課者都是同行甚至還有專家,所以,說課者往往容易緊張,這時要善于調整心態,只要能完全展示自我就可以了。在心態放松的前提之下,才談得上將精心準備的說課內容自然展示,呈現出精彩的課堂。
(二)善用多媒體
如果說課可以借助多媒體,當然可以起到畫龍點睛作用。陳述中借助多媒體視覺沖擊,能給聽課者很直觀的印象,并且可清楚了解說課者整體說課思路。多媒體制作過程中應注意表達要盡可能簡潔、直觀,不能把講稿完全羅列,聽課者既看不出說課者思路,也容易在視覺上產生疲勞。但同時應該注意,再精美的多媒體課件也只是配角,真正主角仍然是說課者本人。有很多教師在說課時,往往會局限于多媒體,眼睛不離多媒體的畫面,生怕少說了重要的話,卻往往忽略了自我展示。在說課中特別要注意不能局限于多媒體,而要做到有的放矢,要與臺下聽課者之間做到眼神、語言、思想的交流與溝通。
(三)善于交流
前面我們提到了交流與溝通,說課同樣如此。但語言要簡單,不要無謂重復,在與臺下聽課者交流時,主要是向他們闡述自己的教學思路,明確教學指導思想;談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目標制定依據;說教學重點、難點,明確教學主攻方向;說教學程序,明確教學結構;說教法、學法,明確學生學習思路。說課活動實質上是同行間的高層次對話,是教學思維的有效碰撞。
(四)著重于教學策略的闡述
任何事情都有輕重緩急,說課也如此。整個說課過程應該著重于闡述教學策略,如前面提到的“學什么”、“怎么學”兩部分,這兩部分實際是通過說“教材選擇”到“教材整合”,再到“如何引導學生學習”,這些體現了說課者本人的教學安排過程,也是說課者的教學思路精髓,當然也是說課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