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思想政治新格局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在2000年2月1日發表的關于教育問題的講話中指出:“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加強和改進教育工作,不只是學校和教育部門的事,家庭、社會各方面都要來關心和支持。”就根本目的而言,素質教育所要解決的實際上是如何培養出適應新的社會環境、富于應對各種挑戰的高素質人才。
近年來,齊齊哈爾鐵路三中團委始終堅持把培養青少年學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作為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充分調動學校和社會各方面力量,齊抓共管,進一步增強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一體化的大教育格局,有力地促進了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探索出一條“‘校’‘社’結合,開創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一、校內狠抓規范,促進養成教育。
近年三中學生多來自工人家庭,且家庭背景復雜,家長下崗的多、無職業的多、單親家庭的多,學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曾一度顯得貧乏、無力。面對這種現象,團委將養成教育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常抓不懈,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教育藍本,從學生的公民道德和基礎文明行為的教育與訓練抓起,開展中學生養成教育的系列活動。并根據中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時期,既能接受正確的思想教育,又容易接受錯誤思想影響的特點,在校園內營造“學、背、做、講、評”的氛圍,創造一個人人爭做“規范化中學生”、“合格社會小公民”的校園環境。
在養成教育中,團委將《規范》和《綱要20字》注釋編寫成教師講義,以“教師講、學生學、落實行動、學校抽查、階段評比”為抓點,反復抓,抓反復,持之以恒,加強規范教育,以此帶動了學生思想的轉變。
二、學校社會聯合,拓展教育領域。
通過學校開展的養成教育,使學生在校內思想進步,努力進取,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傳媒的負面影響,思想政治工作出現了“校內緊,校外松”的失控現象,反反復復,始終不見徹底成效。為此,團委主動找岔口,積極想對策,在“5+2=0”的不等式上下功夫,采取“校內照常抓,校外抓進去”的方法,在校內嚴抓養成教育的基礎上,走出去,把思想政治工作擴展到學生生活的所有領域,徹底加強思想教育。
在充分調研后,學校選擇了與本校學生生活密切的東苑社區作為校外教育陣地。通過與社區協商,組建共建單位,成立“共青團一條街”,并召開專題座談會,研討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思路。還在學生中提出“讓團旗在社區的每個角落飄揚,讓團徽在每位學生身上閃光”的口號,鼓勵學生自覺抵制不良侵害,積極參與到思想轉化中來,實現“5+2=新世紀人才”的教育目標。
三、創新活動引路,夯實陣地教育。
首先,開展創新實踐活動。針對社區內常有損壞公共設施,踐踏草坪的事情發生,學校團委一方面教育學生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一方面成功設立了“志愿哨兵小隊”,組織志愿小隊的“小哨兵”在節假日走出校門,上崗執勤、保護社區設施,使廣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接受教育。這種志愿小隊的活動形式已逐步成為學校德育工作和社區實踐活動的一面旗幟。
其次,開展四“jing”教育,即:安“靜”,做到校內走廊無雜音,社區活動守公德;干“凈”,做到無論何時身邊無紙屑,保護環境;尊“敬”,做到待人有禮貌,講文明,有禮貌;“競”爭,做到學習有競爭,活動有競賽,努力爭先。學校設立了監督崗和流動哨,使學生的行為逐漸由強制變為自制,從他律轉向自律。
第三,開展“共青團社區風景線”活動。在社區的宣傳板上,張貼學校多年來素質教育成果的圖片及學生征文、書畫作品,向社會展示學校的風貌、教學、德育特色。在活動中,學校團委向全體學生提出“版面”設計征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親自設計小區的宣傳板。極大的發揮了學生參與社區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第四,圍繞社區綠化,創衛、安全等中心工作,團委號召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區建設,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定期組織學生深入社區,清除雜草、雜物,擦拭垃圾箱及櫥窗、撿拾白色垃圾、清除非法張貼物等,并編排了“實踐勞動值周班”輪流表,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社會公德和公民意識,增強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第五,結合國慶、喜迎十六大等重大節日,學校團委組織學生深入社區,與居民、社區工作人員和幼兒園的小朋友們迎著初升的朝陽伴隨著雄壯的國歌,升起五星紅旗。在飄揚的國旗下,學生代表向祖國母親獻上生日的祝福,并莊嚴宣誓:愛國守法,明禮誠信;愛護社區,保護環境,爭當優秀中學生、合格小公民。
第六,在“共青團一條街”舉行《公民建設落行動,素質教育結碩果》主題展覽。長達15米的展布分為六個部分,其中每幅作品都是學生親手繪制,特別是在“公民建設圖文展區”里,學生們用小小的畫筆生動、形象的將《日常行為規范》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內容展現出來,直觀的對學生、社區居民和行人進行宣傳教育。學生們通過教育與自我教育,認識到要時刻規范自己的言行,努力爭做適應新世紀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完善動作機制,確保教育實施。
在“校”“社”結合的教育活動中,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團委還制定了完善的機制,使工作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運作機制。
首先,制定活動公約,即:活動有計劃,時間有安排;活動不擾民,處處講禮貌;人人守紀律,安全要記牢;發揚好傳統,社會形象好。保障“校”“社”結合的教育活動正常、有序、健康的開展,
其次,每次教育活動前,學校團委與社區共同商討,制定出詳細的計劃,并將活動中的每個環節落實到細處,精心組織,認真總結,及時反饋,做到工作有目的,活動有秩序,教育有成效。
第三,在教育活動中做到學校團委抓支部,支部抓團員,每周做好信息反饋的管理機制,切實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教育在改革,在新的歷史時期,學校思想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經過“校”“社”結合的教育實踐,使我們認識到:要用發展的眼光看教育,轉變思想,拓展思路,深
挖一切教育的源頭,結合一切可利用的教育陣地,開展一切可實現的教育活動。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時代
的步伐,達到現代的思想教育成效。